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山地伯乐树天然种群和人工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艳 徐刚标 +3 位作者 张合平 吴雪琴 申响保 王爱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5-52,共8页
为评价伯乐树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完整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南岭山地伯乐树2个人工种群和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7条引物共检测出86个条带,其中62条为多态条带;各种群多态条带百分比(PPB)和Shannon表型多样... 为评价伯乐树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完整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南岭山地伯乐树2个人工种群和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7条引物共检测出86个条带,其中62条为多态条带;各种群多态条带百分比(PPB)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POP)分别为36.05%~53.49%和0.2040~0.3079;天然种群PPB和HPOP分别为70.93%和0.3882,高于人工种群(PPB=53.49%,HPOP=0.294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天然种群的遗传分化(ΦST=0.3407)明显高于人工种群(ΦST=0.2248)。研究结果认为,伯乐树在物种水平和种群水平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已建立的迁地保护种群不能有效地保护南岭地区天然种群的遗传完整性,建议营建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尽可能地从多个不同种群中收集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遗传多样性 ISSR 天然种群 人工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玉梅 徐刚标 +3 位作者 申响保 吴雪琴 覃建庸 陈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67,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11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74个为多态,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96.10%;各种群PPB值为37.66%~63.64%,平均为54.0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11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74个为多态,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96.10%;各种群PPB值为37.66%~63.64%,平均为54.07%。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SP)为0.4849,种群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POP)为0.1886~0.3274,平均为0.2774。这表明珙桐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均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群间与种群内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46.22%,53.78%,种群间呈高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对应的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1)。UPGMA法聚类分析将11个珙桐种群分为3组。研究结果为珙桐遗传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种群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遗传多样性 ISSR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观光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刚标 吴雪琴 +4 位作者 蒋桂雄 胡尚力 刘雄盛 肖玉菲 郝博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1,共7页
采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对濒危植物观光木13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9.67%和46.84%,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880和0.2192,与木兰科其他近缘植物相比,遗传多... 采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对濒危植物观光木13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9.67%和46.84%,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880和0.2192,与木兰科其他近缘植物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子方差分析表明,观光木野生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3752,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距离;STRUCTURE分析和UPGMA聚类表明,参试的13个野生种群可分为3大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南昆山、笔架山、弄相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建议优先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P4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刚标 申响保 +1 位作者 鲍时来 张照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将脂质转移蛋白(LTP4)基因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35S,构建超表达载体pBI121—35S∶∶LTP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生态型品种中,获得了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植株。PCR扩增验证及RT—PCR分析表明,... 将脂质转移蛋白(LTP4)基因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35S,构建超表达载体pBI121—35S∶∶LTP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生态型品种中,获得了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植株。PCR扩增验证及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获得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转移蛋白(LTP4) 超表达载体 拟南芥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内谱系地理学及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共6页
谱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近缘物种间或种内水平的谱系地理分布原理和过程的新兴交叉学科。介绍了谱系地理学基本理论,讨论了用于植物种内谱系地理学研究的常用叶绿体非编码序列标记,包括rpl16、trnK内含子,trnT-trnF、atpB-rbcL、psbA-trn... 谱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近缘物种间或种内水平的谱系地理分布原理和过程的新兴交叉学科。介绍了谱系地理学基本理论,讨论了用于植物种内谱系地理学研究的常用叶绿体非编码序列标记,包括rpl16、trnK内含子,trnT-trnF、atpB-rbcL、psbA-trnH间隔序列,综述了种内谱系地理学在珍稀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中应用现状,展望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地理学 溯祖理论 叶绿体非编码序列 植物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片断化对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刚标 郭小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89,共6页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正确解释植物种群遗传特征,探讨植物适应、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等因素交互作用,揭示珍稀植物濒危的种群遗传学原因的前提。森林片断化,是全球森林保护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空间遗...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正确解释植物种群遗传特征,探讨植物适应、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等因素交互作用,揭示珍稀植物濒危的种群遗传学原因的前提。森林片断化,是全球森林保护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本文综述了森林片断化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片断化 空间遗传结构 交配系统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蝶 徐刚标 《广西林业科学》 2016年第4期419-425,共7页
火炬松(Pinus taeda)作为重要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已被广泛引种栽培。在我国,火炬松属于外来树种,相关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遗传基础仍然较窄。我们从遗传变异、遗传测定、良种繁育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火炬松遗传... 火炬松(Pinus taeda)作为重要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已被广泛引种栽培。在我国,火炬松属于外来树种,相关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遗传基础仍然较窄。我们从遗传变异、遗传测定、良种繁育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火炬松遗传改良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火炬松育种周期、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种子园经营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遗传变异 遗传测定 良种繁育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日花属片段化居群的遗传现状及保护启示
8
作者 苏志豪 卓立 +1 位作者 姜小龙 公延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48-53,共6页
利用ITS序列及叶绿体微卫星对我国西北荒漠半日花属所有自然居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日花属新疆地区的居群与内蒙古地区的居群之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在各自地区内,居群间也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分析其遗传分化的原... 利用ITS序列及叶绿体微卫星对我国西北荒漠半日花属所有自然居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日花属新疆地区的居群与内蒙古地区的居群之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在各自地区内,居群间也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分析其遗传分化的原因可知:早更新世气候变化使半日花属两地区间居群呈间断化分布,地区间基因流中断,导致地区间的遗传分化;半日花产种率低,居群生境呈破碎化,存在多重地理障碍,自身传播能力有限,限制地区内居群间基因流;半日花属居群规模很小,小居群的遗传漂变与近交效应加剧地区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对天然居群进行人工复壮,构建核心种质资源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花属 居群 遗传结构 叶绿体卫星 遗传变异 新疆地区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 被引量:7
9
作者 孟艺宏 徐刚标 +2 位作者 卢孟柱 姜小龙 郭飞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62,共8页
【目的】分析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演化历史,加深对该物种进化过程的理解,为其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15对能获得高多态性扩增产物的SSR引物,采用TP-M13-SSR技术检测长柄双花木全... 【目的】分析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演化历史,加深对该物种进化过程的理解,为其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15对能获得高多态性扩增产物的SSR引物,采用TP-M13-SSR技术检测长柄双花木全分布区12个自然种群261株个体的遗传多态性,应用Gene Marker软件进行基因分型,FSTAT估算遗传参数,ARLEQUIN进行分子方差分析,STRUCTURE对所有个体进行Bayesian聚类分析,Bottleneck检测种群遗传瓶颈效应。【结果】15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2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8.6和3.5,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7和0.67;种群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和2.1,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5和0.43;私有基因丰富度和种群内近交系数分别为0.15和0.19。除道县种群外,其他种群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出杂合子缺失。种群间遗传差异极显著(P<0.001)。12个种群可归类为2个类群,大多数个体谱系清晰。在近期的进化过程中,种群遗传结构稳定,未经历遗传瓶颈事件。【结论】长柄双花木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维持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进化潜力。近期生境碎片化和遗传漂移对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多样性影响较小。种群间的自然屏障、气候变迁和人类干扰导致的种群生境碎片化,是其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和种群遗传结构的主要成因,这可为该物种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荧光SSR标记 遗传结构 种群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SSR位点开发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童海浪 张华健 +2 位作者 李健 邓红达 韩志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目的】传统的油茶育种工作效率低、周期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成为推动油茶遗传改良的必要方法,对油茶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整体统计分析,为提高油茶的选育效果、缩短选育周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搜索... 【目的】传统的油茶育种工作效率低、周期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成为推动油茶遗传改良的必要方法,对油茶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整体统计分析,为提高油茶的选育效果、缩短选育周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搜索,统计分析其基因组SSR序列的分布模式及特征,获得优质、有价值的SSR分子标记位点,为进一步开展油茶品种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纹鉴定等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方法】本研究基于已获得的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数据,使用MISA软件全面搜索基因组中1~6核苷酸各重复类型的SSR位点,统计分析其分布模式及特征,通过Primer3.0软件进行批量SSR引物设计。【结果】在全长为11069152038 bp的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中共搜索到不同类型SSR位点6254681个,一共鉴定出463个不同重复基元,平均1.77 kb出现一个SSR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单核苷酸重复类型SSR位点,占比62.08%,六核苷酸重复类型SSR位点数量最少,仅占比0.46%;在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序列中A、T碱基占据绝对优势,而G、C含量较少,具有碱基偏好性。四倍体油茶基因组各类型SSR序列的整体长度区间为10~187 bp,平均长度15.57 bp;除单核苷酸重复类型,长度≥20 bp的SSR序列占全部SSR序列的15.75%,其中二、三、四核苷酸三种重复类型SSR长度变异程度显著高于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因此,二、三、四核苷酸重复类型为设计SSR引物的主要标记来源;基于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位点数据,共开发引物1358248对。【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中SSR位点的分布模式与特征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并批量开发SSR引物,为油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油茶 基因组 SSR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冈栎原花青素合成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睿彬 杨俊杰 +2 位作者 罗常莎 姜小龙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80,共14页
【目的】对青冈栎原花青素(缩合单宁)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青冈栎果实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基于已公布的青冈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原花青素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蛋... 【目的】对青冈栎原花青素(缩合单宁)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青冈栎果实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基于已公布的青冈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原花青素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蛋白质序列、染色体定位、种间共线性、基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青冈栎中11种原花青素合成基因有42个家族成员,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蛋白质理化性质在具有多拷贝数的QgPAL、QgC4H、Qg4CL、QgF3′H基因家族成员间存在差异;Qg4CL8、Qg4CL14、Qg4CL17、QgF3’H2、QgC4H4蛋白具有2~3个跨膜区域,表明这些蛋白可能在细胞内外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家族成员在栎属中进化比较保守,通过栎属古老的全基因组复制及串联重复和片段重复扩张;QgPAL2~QgPAL6和Qg4CL15基因分别与拟南芥中参与原花青素合成的AtPAL1~2和At4CL3聚为同一分支,可能在原花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Qg4CL基因家族在系统发育树中进化出新的分支,其家族成员表现出基因结构的多样性,并在4CL基因的高度保守基序中发生氨基酸位点的突变,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因进化出新功能而被保留下来。【结论】青冈栎原花青素合成基因通过多种复制方式进行扩张,复制基因在栎属中相对保守,在青冈栎中表现出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进化模式的多样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原花青素合成基因的特征和进化模式,这为深入解析栎属植物单宁合成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栎 原花青素合成基因 生物信息学 进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分析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 被引量:29
12
作者 郭飞龙 徐刚标 +3 位作者 卢孟柱 孟艺宏 袁承志 郭恺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4-192,共9页
【目的】胡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对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胡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胡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胡杨226个现有居群分布地理信息以及4... 【目的】胡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对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胡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胡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胡杨226个现有居群分布地理信息以及4类综合环境变量(气候、地形、土壤、水文),采用MaxEnt模型,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综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刀切法、环境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分析MaxEnt模型可信度,比较采用单一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制约胡杨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显示,基于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分别为0.983±0.002、0.982±0.001,验证集分别为0.980±0.006、0.967±0.009,表明2种不同变量参数的数据集对AUC值影响较小,模拟效果好,可信度高。2)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刀切法检验的结果,采用4类综合环境变量进行MaxEnt模型模拟,可挖掘影响胡杨分布的更多有效环境变量,胡杨地理分布主要受最干月份降水量、最热季节降水量、10~40 cm土壤含水量、根部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蒸发量等4类综合环境变量影响;3)基于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是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4.33倍,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能够体现胡杨沿河岸分布的细节特征。4)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远大于胡杨的实际分布面积,暗示着胡杨人工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胡杨地理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仅以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与实际分布范围存在较大偏差。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结果,更能反映胡杨现实居群的分布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退化的胡杨林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MAXENT 环境变量 适宜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乐树潜在地理分布时空格局模拟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飞龙 徐刚标 +1 位作者 牟虹霖 李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以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151个伯乐树居群分布点及12个气候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未来(RCP 2.6、RCP 4.5、RCP 6.0和RCP 8.5)气候情景下的伯乐树潜... 以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151个伯乐树居群分布点及12个气候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未来(RCP 2.6、RCP 4.5、RCP 6.0和RCP 8.5)气候情景下的伯乐树潜在地理分布格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值),评价模拟的精度;综合分析测试增益、气候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探讨制约伯乐树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基于分布面积比(N a)、生境变化程度(N e),比较伯乐树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地理分布动态。ROC曲线结果显示,7种不同气候情景下的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均大于0.99,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极高。测试增益、气候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显示,昼夜温差月均值、等温性和最干季度降水量是伯乐树潜在地理分布的限制因子。不同气候情景下伯乐树地理分布动态暗示,金佛山、大瑶山可能是伯乐树冰期多个微型避难所;末次盛冰期以来,伯乐树地理分布经历了扩张过程;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其地理分布范围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25%~47%)的收缩,其中RCP 8.5情境下,伯乐树居群生境破碎化最为严重。开展伯乐树资源调查、收集和遗传管理的国际合作,在气候适宜地区建立迁地保育林,是有效防止伯乐树遗传资源丢失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居群时空分布格局 冰期避难所 最大熵模型(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cpDNA非编码序列引物反应条件优化与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玉梅 徐刚标 +1 位作者 谷振军 安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实验采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总DNA,以珙桐及其近缘种基因组DNA为材料,优化cpDNA非编码序列PCR扩增条件,优据优化的PCR扩增条件,首次筛选出适合于珙桐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cpDNA非编码序列和引物。结果表明: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50 ng D... 实验采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总DNA,以珙桐及其近缘种基因组DNA为材料,优化cpDNA非编码序列PCR扩增条件,优据优化的PCR扩增条件,首次筛选出适合于珙桐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cpDNA非编码序列和引物。结果表明: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50 ng DNA,10×Buffer,2.5 mmol MgCl2,0.4 mmol dNTPs,0.2μmolpri mer1,0.2μmol pri mer2,1.25 U Pfu DNA Polymerase。适宜的PCR反应程序为94℃5 min,94℃1 min,退火时间45 s,退火温度和72℃延伸时间依不同的引物和产物而不同,35个循环,72℃总延伸7 min。稳定性好的、扩增条带清晰且单一的trnSGCU和trnGUUC、F71和R1516、rps16—F和rps16—R、atpB—49和rbcL—188四对引物可作为进一步珙桐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CPDNA 非编码序列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占志勇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4,共5页
为建立鹅掌楸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的PCR优化反应体系,以鹅掌楸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系统地测试了模板DNA、引物、dNTPs、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PCR反应体系为:20μL总体... 为建立鹅掌楸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的PCR优化反应体系,以鹅掌楸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系统地测试了模板DNA、引物、dNTPs、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PCR反应体系为:20μL总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0.3μmol.L-1随机引物,0.2 mmol.L-1dNTPs,1.4 mmol.L-1Mg2+,0.8 UTaq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60℃;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60℃退火45 s,72℃延伸2 min;45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鹅掌楸 叶片基因组DNA ISSR-PC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光木cpDNA非编码序列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长青 王红霞 +3 位作者 付甜 黄芳芳 闫丽君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111,共5页
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观光木cpDNA-PCR扩增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建立了观光木cpDNA-PCR最适反应体系(20μL),为:50 ng模板DNA、1×PCR buffer、0.2μmol·L-1引物、2 mmol·L-1MgCl2、0.3 mmol·L-1dNTP以及1... 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观光木cpDNA-PCR扩增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建立了观光木cpDNA-PCR最适反应体系(20μL),为:50 ng模板DNA、1×PCR buffer、0.2μmol·L-1引物、2 mmol·L-1MgCl2、0.3 mmol·L-1dNTP以及1 U Taq DNA聚合酶;筛选出了适合观光木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非编码区序列引物,为rpl32-trnL、psbJ-petA、3′rps16-5′trnK、atpI-atpH、petL-ps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cpDNA非编码序列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叶红豆杉SSR位点分布特征及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9
17
作者 申响保 朱妍洁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9-147,共9页
【目的】密叶红豆杉是西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种,为我国I级保护植物,也是全国12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物种之一。了解种群遗传多样性是开展种群遗传资源保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密叶红豆杉SSR位点分布特征及分子标记开发可为研究其种群遗... 【目的】密叶红豆杉是西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种,为我国I级保护植物,也是全国12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物种之一。了解种群遗传多样性是开展种群遗传资源保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密叶红豆杉SSR位点分布特征及分子标记开发可为研究其种群遗传多样性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de novo组装方法获取转录组序列数据。利用MISA 1.0软件在数据库中搜索SSR位点,再用Primer 5.0软件批量设计SSR引物。选用6个样本对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初步筛选,再用24个样本对有目的条带的引物进行多样性筛选,其扩增产物的毛细管电泳结果用GeneMarker软件判定产物的片段长度。最后分别用GenALEx 6.5软件、Genepop V4.7软件和CERVUS 3.0软件对筛选出来的引物扩增产物数据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共获得39261条Unigene,搜索到2965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6.7%,位点分布频率为1/12.43 kb。在剔除单核苷酸SSR位点不同重复类型中以三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占总数65.1%;二核苷酸重复次之,占总数的34.0%。在三核苷酸重复基序中以AAG/CTT重复基序最多;二核苷酸重复基序中以AG/CT重复基序最多。选用的160对SSR引物中有92对引物扩增出目的条带,扩增率为57.5%;其中有24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6.1%。在这24对多态性SSR位点中,等位基因数(Na)、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近交系数(Fis)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分别为4.958、0.497、0.671、0.246和0.61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4个SSR位点散布性较好。【结论】在密叶红豆杉中占优势的SSR位点重复类型和重复基序与其它物种基本相同,但具有多态性的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与其所占比例不一致。筛选出的24个SSR位点高度多态,可为后续密叶红豆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丰富的标记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红豆杉 转录组 SSR引物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花木属植物潜在分布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孟艺宏 徐璕 +1 位作者 姜小龙 徐刚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16-2825,共10页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范围。了解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 1种1变种,隶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东亚特有濒危物种和典型的中-日间断分布成分,在研究东亚...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范围。了解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 1种1变种,隶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东亚特有濒危物种和典型的中-日间断分布成分,在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地理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基于双花木属植物19个当前居群分布点的气候变量,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双花木属植物在末次盛冰期(约22000年前)、当前(1950—2000年)和未来(2060—2080年)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的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0.9999±0.0001)接近于1,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气候变量贡献率和Jackknife检验评估的结果显示,制约双花木属植物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是最湿月降水量和最干月降水量。采用ArcGIS 10.0中的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比较双花木属的分布动态,基于生境稳定性(N_(stab))、当前与其他时期分布区面积比(N_a)和扩张/收缩程度(N_e)的分析结果揭示,在双花木属植物进化过程中,分布范围经历了收缩过程;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升高程度不同,其适生区呈现不同程度(30%—65%)收缩,特别是RCP 8.5气候情景下,我国武夷山山脉的潜在分布区有可能会丧失。探讨双花木属植物对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建冰期以来该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变迁历史,分析限制其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可为双花木属植物保育措施的制定和东亚地区植物区系物种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花木属 物种分布区模拟 气候变化 分布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年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种源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承志 张振 +4 位作者 郑一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74,107,共8页
【目的】研究成熟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的种源变异规律,加深对马尾松群体遗传进化的理解,为马尾松木材材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参试材料的木材... 【目的】研究成熟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的种源变异规律,加深对马尾松群体遗传进化的理解,为马尾松木材材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参试材料的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采用SPSS软件,分析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性状的种源间差异显著性,探讨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生长性状指标、种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结果】马尾松不同种源木材力学性质差异极显著,各项力学性质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为5.40%~21.04%。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种源的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差异主要受种源水热资源影响。种源气温是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种源气温越低,其木材硬度和抗弯强度越高。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其胸径、材积呈显著负相关,但与高径比呈显著正相关,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隶属值排名前3位的种源分别是湖南安化、四川南江和贵州黎平。结合生长性状表现,综合排名前3位的马尾松种源分别是浙江庆元、湖南安化和贵州黎平。【结论】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在种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种源选择可望获得预期的马尾松材性遗传改良效果。初选出的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表现优良的马尾松种源,可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木材力学性质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数据开发岭南青冈微卫星引物 被引量:5
20
作者 宁馨 姜小龙 +1 位作者 邓敏 徐刚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等特点,在群体空间遗传研究中应用广泛。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SSR的开发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岭南青冈(Quercus championii Benth)是中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的... 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等特点,在群体空间遗传研究中应用广泛。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SSR的开发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岭南青冈(Quercus championii Benth)是中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的珍贵材用树种,对其分子标记的开发可促进岭南青冈的育种和种质保护。本研究基于4个岭南青冈个体的简化基因组序列进行SSR引物的开发。使用pyRAD软件分析显示:①每个个体中包含微卫星重复片段的序列在46000~84000条;②个体内聚类后得到的位点数在5500~24000;③个体间聚类后获得1158个一致性位点。在1158个位点中获得186个侧翼序列没有变异且重复碱基位于序列中间位置的位点。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25对引物,在来自3个群体的36个岭南青冈个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7对引物能成功扩增,共获得106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2~12,平均为6.2。引物的期望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9~0.88和0.11~0.76。本研究的引物开发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分子标记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青冈 简化基因组测序 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