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伺服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刘帅 高自成 +1 位作者 张涛哲 彭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2-116,共5页
针对传统压机结构复杂、精度低和效率低等问题,采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设计一台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和生产效率高的智能伺服压机;开发一种基于PC运动控制技术和现场实时以太网总线技术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界... 针对传统压机结构复杂、精度低和效率低等问题,采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设计一台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和生产效率高的智能伺服压机;开发一种基于PC运动控制技术和现场实时以太网总线技术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界面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具有压机常用的各种工艺流程程序块,可以灵活选用,完成各种复杂的工艺流程。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智能伺服压机系统运行稳定、精度高且操作简单,软件误差平均值为-17.9 N,实际测量误差平均值为20.6 N,压力精度均在±0.3%FS(即±90 N)之内,符合压力精度要求;最大正向定位误差为5μm,平均误差为2.1μm,重复性为1.7×10^(-5);最大反向定位误差为6μm,平均误差为2.7μm,重复性为1.26×10^(-5),最大定位误差和重复性均符合压机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伺服压机 控制系统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
2
作者 张霞 邓银强 +2 位作者 杨岳 辜良瑶 陈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7-1467,共11页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首先,建立车轮外形参数磨耗速率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高斯分布检验研究车轮磨耗速率模型与车轮外形参数的相关性,得出不同运行线路上车轮最低磨耗速率点。然后,利用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进行车轮变形矫正,优先考虑车轮镟修后踏面外形处于最低磨耗状态,应用不同薄轮缘踏面外形镟修模板,进行自适应匹配单轮车轮经济型镟修。在此基础上,针对动车组车轮轮径差的安全运行要求,构建一种考虑磨耗特性的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轮径磨耗速率与车轮直径大小、轮缘厚度显著相关,轮缘厚度处于31.5~32 mm时,轮径磨耗速率低,镟修恢复可优先考虑。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决策的结果显示,车轮镟修恢复后的踏面外形处于低速率磨耗状态,轮径总切削量较实际镟修车间下降了约21%。与常规的车轮镟修策略相比,考虑磨耗特性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更具智能化,有利于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特性 镟修优化策略 经济型镟修 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 自适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MFC性能需求的两级增压叶轮出口安装角联合设计
3
作者 杨汉乾 周海鹏 +3 位作者 曹岁丰 周乐锋 杨国旗 陈少林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0,共8页
针对两级离心式压气机高压级的喘振边界的质量流量偏大、两级整体更易发生喘振等问题,研究了叶轮出口安装角这一影响压气机喘振特性的关键结构参数,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经典Krain叶轮模型对仿真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探究了高低两级... 针对两级离心式压气机高压级的喘振边界的质量流量偏大、两级整体更易发生喘振等问题,研究了叶轮出口安装角这一影响压气机喘振特性的关键结构参数,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经典Krain叶轮模型对仿真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探究了高低两级压气机叶轮的出口安装角对两级压气机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00 r/min的设计转速下,各级叶轮采用较小的出口安装角均能提升低流量工况时压气机的效率,只是压比会略微降低;通过设计较小的两级叶轮出口安装角,使得离心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低流量工况(0.02~0.07 kg/s)时效率提升了3%以上;喘振边界流量较之前减小了25%以上,并且优化后压气机叶轮的流动紊乱明显改善,低高压级的最大静态熵增可分别减少50%和25%左右,使得流动损失大大减少。研究结果可为开发PEMFC用两级增压系统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两级低比转速离心式压气机 低流量高压比工况 两级联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油茶果采收机收集性能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啸 闵淑辉 +2 位作者 廖凯 高自成 曹靖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为了建立油茶果在收集伞和输送机构中的碰撞模型,基于镜面反射和运动学原理构建了油茶果恢复系数测试装置,对油茶果的碰撞特性进行了试验测定和分析。采用湖南浏阳市种植的大果油茶果品种开展碰撞特性测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油茶果... 为了建立油茶果在收集伞和输送机构中的碰撞模型,基于镜面反射和运动学原理构建了油茶果恢复系数测试装置,对油茶果的碰撞特性进行了试验测定和分析。采用湖南浏阳市种植的大果油茶果品种开展碰撞特性测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油茶果恢复系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碰撞材料、碰撞角度、伞布拉力和下落高度,其中碰撞材料影响极为显著、碰撞角度和伞布拉力影响较为显著。为研究油茶果采收机的收集性能,对收集机构进行简化,研究不同碰撞材料、碰撞角度、伞布拉力的组合对油茶果集中率的影响。收集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碰撞材料对油茶果的集中率影响最大,碰撞角度影响油茶果的最小掉落距离,伞布拉力影响油茶果的最大掉落距离;当碰撞材料为油布、碰撞角度为20°、伞布拉力为60 N时,集中率为95.33%,收集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果采收机收集和输送装置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碰撞恢复系数 收集率 振动式采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轻量化道路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泽江 蒋淑霞 柳霞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针对目标检测算法对算力和存储空间的高要求限制其在边缘设备中检测功能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7-tiny改进的轻量化道路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K-means++聚类算法生成适合道路目标检测的先验锚框;其次,改进ELAN结构轻量化主... 针对目标检测算法对算力和存储空间的高要求限制其在边缘设备中检测功能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7-tiny改进的轻量化道路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K-means++聚类算法生成适合道路目标检测的先验锚框;其次,改进ELAN结构轻量化主干网络,同时提出轻量型多尺度特征(LMS)模块优化颈部网络;最后,使用西格玛线性单元(SiLU)激活函数加速模型收敛,采用MPDIoU损失函数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减少18.3%,计算量降低15.0%,且所有类别平均检测精度上升1.1%。在Jetson TX2中,使用TensorRT加速后的检测速度达到48帧/s,基本满足道路目标检测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YOLOv7-tiny 道路目标检测 轻量化 Jetson T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的选区激光熔化Al-Mg-Sc-Zr合金成形工艺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喜龙 周永军 +4 位作者 郭鹏程 高滕 肖罡 刘筱 朱必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502,共1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优化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工艺。由于实验获取样本的成本高、周期长,本文通过SLM成形数值模拟获得充足的实验样本。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为输入... 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优化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工艺。由于实验获取样本的成本高、周期长,本文通过SLM成形数值模拟获得充足的实验样本。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为输入,以数值模拟的残余应力为输出,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SLM成形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残余应力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增大而减小。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2%、14.34%和0.64%。通过搭建遗传算法与GA-BP神经网络的联合双向预测模型,以残余应力最小为目标,确定了Al-Mg-Sc-Zr高强铝合金SLM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373.17 W、扫描速度919.53 mm/s、扫描间距102.44μm。在最优条件下成形试样的残余应力为201.1 MPa,孔隙率为1.2%,xoz和xoy截面的平均显微硬度分别为103.2HV和120.1HV。本研究可为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SLM工艺优化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C-ZR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机器学习 数值模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加工中心立柱综合优化设计
7
作者 张涛哲 高自成 +3 位作者 李立君 刘帅 彭禹 刘雪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50,共5页
作为卧式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柱对加工中心动静态性能的影响较大。为了在满足立柱静动态性能的同时减轻其质量,系统地优化立柱结构,提高卧式加工中心的使用性能,降低材料成本,提出一种将拓扑优化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作为卧式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柱对加工中心动静态性能的影响较大。为了在满足立柱静动态性能的同时减轻其质量,系统地优化立柱结构,提高卧式加工中心的使用性能,降低材料成本,提出一种将拓扑优化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立柱的原始静、动态性能并确定优化目标,然后采用拓扑优化确定立柱的可优化区域,基于优化结果对立柱结构进行重构。基于拓扑优化结果,以立柱壁板厚度、韧板厚度、减重孔大小等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质量最小化和1阶固有频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变形量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CCD实验设计方法获得初始样本点,使用Kriging模型建立响应面,最后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进行优化。优化后立柱的变形量小于优化前,满足静刚度需求。立柱质量降低14.72%,实现了轻量化目标;其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7.83%,动态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加工中心 立柱 拓扑优化 多目标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夹点技术考虑碳排放的胶合板生产换热网络优化
8
作者 李奇澳 罗武生 +2 位作者 江枫 文韬 喻胜飞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共9页
胶合板生产消耗大量能源,为提高经济效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以胶合板生产过程中5股换热物流为研究对象,采用夹点技术对现有生产工况下的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应用化工流程系统模... 胶合板生产消耗大量能源,为提高经济效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以胶合板生产过程中5股换热物流为研究对象,采用夹点技术对现有生产工况下的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应用化工流程系统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胶合板生产流程中的换热网络,计算各侧线流股流量和物性数据,划分温度区间,确定最小传热温差并计算出夹点温度。传统夹点法确定最小传热温差(△T_(min))为9℃,引入碳排放考虑因素后最小传热温差(△T_(min))调整为7℃,平均夹点温度为116.5℃,利用夹点温度作为分析诊断换热网络中的跨越夹点物流现象,从而精确定位换热网络的瓶颈位置,调整不合理配置的冷热流股换热器,达到优化整个换热网络的目的。优化后系统冷、热公用工程用量各减少862465.0 kW和202642.0 kW,显著降低了装置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点技术 胶合板 换热网络优化 碳排放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比色传感技术检测食用油的种类
9
作者 黄杏 李大鹏 +1 位作者 文韬 何州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开发纳米比色传感阵列,以识别食用油种类。[方法]该比色传感阵列由化学响应染料制成,采用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球(PSN)对其进行修饰,以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利用纳米比色传感器对4种食用油进行分类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将4种油... [目的]开发纳米比色传感阵列,以识别食用油种类。[方法]该比色传感阵列由化学响应染料制成,采用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球(PSN)对其进行修饰,以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利用纳米比色传感器对4种食用油进行分类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将4种油样的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并将降维后的数据导入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线性判别分析(LDA)3种分类模型中。[结果]试验建立的SVM分类模型能很好地区分4种食用油种类,测试集准确率相比其他方法提高了4%。[结论]纳米比色传感器阵列技术可用于食用油种类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 比色传感阵列 食用油 分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微波干燥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肖李 李立君 +1 位作者 罗红 黄丹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目的]掌握新鲜油茶籽的微波加热特性和含水率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电磁—流/固传热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单颗油茶籽的温升特性,确定物料摆放位置和微波功率范围;开展单颗和小批量油茶籽的微波干燥试验,根据内部和表面实测温度,校验数... [目的]掌握新鲜油茶籽的微波加热特性和含水率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电磁—流/固传热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单颗油茶籽的温升特性,确定物料摆放位置和微波功率范围;开展单颗和小批量油茶籽的微波干燥试验,根据内部和表面实测温度,校验数值模拟结果;采用Two-term、Henderson and Pabis和Midilli and Kucuk 3种模型分别拟合油茶籽的干基含水率变化,分析油茶果的微波干燥动力学特性。[结果]油茶籽的实测温度与仿真温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油茶籽的微波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和减速3个阶段,Midilli and Kucuk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油茶籽的微波干燥动力学特性;微波干燥油茶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00~350 W、单次加热5 min、间隔2 min,此时单批(200 g)油茶籽达到预期干基含水率9%需42~126 min,其干燥效率相对于传统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提升了70%~90%,且能有效避免过热焦化和开裂。[结论]微波加热技术可实现新鲜油茶籽的高效可控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微波干燥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干基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自动织笼机控制系统设计
11
作者 杨明翰 陈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190,共7页
为提高竹笼编制的生产效率,提升织笼过程自动化程度和降低人力劳动强度,设计一种自动竹笼编织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结合手工竹编流程,确定织笼机构总体方案。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选用台达DVP-ES3型PLC作为控制器,通过DIA Designer编... 为提高竹笼编制的生产效率,提升织笼过程自动化程度和降低人力劳动强度,设计一种自动竹笼编织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结合手工竹编流程,确定织笼机构总体方案。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选用台达DVP-ES3型PLC作为控制器,通过DIA Designer编写织笼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程序,运用DIA Screen完成HMI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并通过COMMGR实现PLC与上位机和HMI人机交互系统的数据通信。最后,优化和调整织笼机生产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进行了生产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控制的自动织笼机在人工插条后,实现了装条、取送环、预打环、紧打环以及退笼全流程的自动化;通过并行工序进行节拍优化后,使竹笼首环编制时间缩短了22%;实现了在15 min内自动编制直径200~400 mm、长度2000~3000 mm规格竹笼的技术目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织笼过程自动化程度、提升安全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织笼机 PLC 控制系统 节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刀—屑界面Zorev应力模型的内齿轮拉削力研究
12
作者 陈留洋 陈雪林 +1 位作者 赵建华 唐进元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1,共5页
切削力是评估切削变形、优化工艺参数和加工系统的关键参数。考虑齿轮拉削刀—屑较长的接触界面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基于刀—屑界面Zorev应力模型,构建拉削加工内齿轮的切削力模型,推导出机床主驱动电机负载率模型。开展内齿轮拉削加工实... 切削力是评估切削变形、优化工艺参数和加工系统的关键参数。考虑齿轮拉削刀—屑较长的接触界面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基于刀—屑界面Zorev应力模型,构建拉削加工内齿轮的切削力模型,推导出机床主驱动电机负载率模型。开展内齿轮拉削加工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该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本研究通过机床电机负载率实现齿轮拉削复杂工况的监控,可广泛用于优化齿轮拉削工艺参数,提高其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屑界面 内齿轮拉削 切削力 Zorev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自相关函数熵的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视觉检测方法
13
作者 祝亚 伍希志 黄渊硕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6,共8页
【目的】针对传统接触式粗糙度仪测量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时存在的测量误差大、操作繁琐、在线检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自相关函数熵(LAEnt)的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视觉检测方法,为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测量提供高效、准确的非接触... 【目的】针对传统接触式粗糙度仪测量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时存在的测量误差大、操作繁琐、在线检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自相关函数熵(LAEnt)的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视觉检测方法,为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测量提供高效、准确的非接触式检测手段。【方法】首先,阐明局部自相关函数熵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机理,建立局部自相关函数熵算法;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开展木材砂光试验,获取砂光表面图像和表面粗糙度;最后,探究砂带目数、砂带速度、气鼓轮进给量等因素对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局部自相关函数熵和自相关函数熵(AEnt)与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基于砂光表面的局部自相关函数熵和自相关函数熵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别建立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检测模型SVM-LAEnt和SVM-AEnt。【结果】砂带目数对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砂带目数与表面粗糙度呈强负相关,砂带速度和气鼓轮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局部自相关函数熵与木材砂光表面粗糙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33;且LAEnt特征提取效率显著优于AEnt,单张图像运算时间仅为AEnt的2.95%;基于SVM的建模结果表明,SVM-LAEnt模型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2.56%(最大11.22%),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13%(最大11.30%),均优于SVM-AEnt模型(平均拟合相对误差8.98%,最大拟合相对误差20.68%,平均预测相对误差15.08%,最大预测相对误差31.13%)。【结论】局部自相关函数能够描述木材砂光表面的纹理特征和粗糙程度,在检测表面粗糙度时,采用局部自相关函数熵可更好地表征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砂光 表面粗糙度 局部自相关函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T大模型的重组竹板颜色分类算法
14
作者 陈泉 伍希志 马良城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48-52,共5页
重组竹板的颜色分类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完成,面临生产效率低下、作业负荷繁重、产品质量不统一等诸多瓶颈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重组竹板颜色分类数据集,构建了基于ViT-base-p16大模型的重组竹板颜色分类方法,并与... 重组竹板的颜色分类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完成,面临生产效率低下、作业负荷繁重、产品质量不统一等诸多瓶颈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重组竹板颜色分类数据集,构建了基于ViT-base-p16大模型的重组竹板颜色分类方法,并与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了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iT-base-p16模型测试准确率达到98.74%,验证了该模型在重组竹板分类中的优异性;与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ViT模型分类准确率优于VGG、EfficientNet、MobileNet和ResNet50,以期为机器视觉在竹材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大模型 竹材 颜色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和MOGA的卧加主轴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浇钦 高自成 +3 位作者 李立君 乔志东 胡意波 刘怀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3,156,共7页
主轴作为卧式加工中心中最重要的功能部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卧式加工中心的动态性能和运动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主轴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主轴前端半径和长度、后端半径和长度以及拉刀杆外径为设计变量,总质量最小、总体最大变... 主轴作为卧式加工中心中最重要的功能部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卧式加工中心的动态性能和运动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主轴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主轴前端半径和长度、后端半径和长度以及拉刀杆外径为设计变量,总质量最小、总体最大变形最小和1阶固有频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CCD试验设计方法获得初始样本点,再使用Kriging模型建立响应面。最后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主轴质量减少29.6%,总变形量减少30.8%,1阶固有频率增加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加工中心 响应面法 MOGA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ME-BP神经网络的磨齿机进给系统热误差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捷 王志永 +2 位作者 于水琴 张宇 薛芮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7-286,共10页
为了减少热致误差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被加工产品的一致性,提出一种基于霜冰算法(RIME)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热误差预测模型。在不同工况下,布置温度传感器和激光干涉仪以采集温度和丝杆热误差数据。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 为了减少热致误差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被加工产品的一致性,提出一种基于霜冰算法(RIME)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热误差预测模型。在不同工况下,布置温度传感器和激光干涉仪以采集温度和丝杆热误差数据。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和灰色关联度算法对温度样本进行特征选择,筛选出关键温度特征点。以温度和丝杆位置坐标作为输入,丝杆热误差作为输出,构建RIME-BP热误差预测模型。针对H650GA型磨齿机,利用K折交叉验证法对该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实例验证,并与GA-BP、BP和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决定系数R~2高达0.995,相对于GA-BP、BP和SVM模型,分别提高了3.54%、9.58%和17.75%。所提出方法为热误差补偿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预测 进给系统 特征选择 霜冰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轴卧式加工中心横梁结构综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浇钦 高自成 +3 位作者 李立君 刘怀粤 乔志东 胡意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4-99,共6页
为了在降低横梁总质量的同时保证其低阶固有频率和刚度,提出一种结合拓扑结构和尺寸优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横梁内部结构,并对它进行修复;根据修复后横梁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横梁内部的厚度、孔尺寸等多个参数为设计变量... 为了在降低横梁总质量的同时保证其低阶固有频率和刚度,提出一种结合拓扑结构和尺寸优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横梁内部结构,并对它进行修复;根据修复后横梁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横梁内部的厚度、孔尺寸等多个参数为设计变量,整体最大变形和1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采用总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进行求解,通过CCD试验设计获得初始样本点,并使用Kriging模型建立响应面。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横梁的总质量相比于优化前减少了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轴卧式加工中心 横梁 拓扑优化 响应面法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的橘小实蝇侵染柑橘检测系统设计
18
作者 龙江 文韬 +2 位作者 代兴勇 韩龙波 龚中良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214,共6页
为实现可见/近红外光谱对橘小实蝇侵染柑橘的准确检测。针对侵染位置的未知问题,设计一套橘小实蝇侵染柑橘多光路无损检测分级系统。采集四个检测光路的半透射光谱信息,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建立并比较单一检测光路和混合四个检测光路... 为实现可见/近红外光谱对橘小实蝇侵染柑橘的准确检测。针对侵染位置的未知问题,设计一套橘小实蝇侵染柑橘多光路无损检测分级系统。采集四个检测光路的半透射光谱信息,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建立并比较单一检测光路和混合四个检测光路的分类模型。结果显示,混合所有检测光路的模型取得较优的分类结果。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筛选的47个特征波长变量建模,四个检测光路中分类效果最佳地预测集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3.5%和95.2%。利用四个检测光路的柑橘样本建立的PLS-DA混合分类模型,结合CARS算法进行有效特征波长变量筛选,可提高橘小实蝇侵染柑橘分类模型的精度,实现橘小实蝇侵染柑橘的准确分类。研究结果可为在线检测橘小实蝇侵染柑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无损检测 橘小实蝇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床电机转矩的变截面异型螺纹表面粗糙度建模与工艺优化研究
19
作者 刘亦航 彭斌 +1 位作者 陈雪林 刘安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7-111,共5页
变截面异型螺纹应用于高压、大冲击等极端工况的密封连接,其性能与螺纹表面粗糙度密切关联。然而,基于机床电机转矩的螺纹表面粗糙度与工艺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机床电机转矩为自变量,以切削力、刀具螺旋线切削轨迹等因素为中间... 变截面异型螺纹应用于高压、大冲击等极端工况的密封连接,其性能与螺纹表面粗糙度密切关联。然而,基于机床电机转矩的螺纹表面粗糙度与工艺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机床电机转矩为自变量,以切削力、刀具螺旋线切削轨迹等因素为中间过程量,构建变截面异型螺纹表面粗糙度模型,提出通过控制电机转矩来优化螺纹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最后,编写数控程序,并开展螺纹加工与检测试验。研究表明:降低切削负偏角能显著降低螺纹的表面粗糙度值;理论计算结果与工业试验数据较为接近,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变截面异型螺纹 电机转矩 车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盒模型的林用电池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20
作者 李金文 肖倩 +1 位作者 胡好 谢慧超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7期56-61,共6页
为评估林用锂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并识别潜在的故障和风险,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用于指导电池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本研究将电池初始堆叠压力、端板厚度和垫片厚度作为不确定性变量,并描述为非参数化概率盒模型。在双层代理模... 为评估林用锂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并识别潜在的故障和风险,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用于指导电池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本研究将电池初始堆叠压力、端板厚度和垫片厚度作为不确定性变量,并描述为非参数化概率盒模型。在双层代理模型构建过程中,基于K折交叉验证原理构建指示函数以度量深度学习模型在候选样本点的局部预测不确定性,并考虑候选样本点与训练样本之间距离的影响,结合以上两因素制定主动学习函数。在内层中构建原始功能函数响应关于3个输入变量的深度学习模型,停止准则采用基于主动学习函数而制定的一个阈值。在外层中建立功能函数累积分布函数(CDF)边界所对应的辅助响应关于一系列标准均匀分布变量的深度学习代理模型。借助于外层代理模型使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获得电池结构的失效概率上下边界。通过双层深度学习代理模型方法,成功计算出电池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失效概率边界,明确了各不确定性变量对电池结构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本文所提出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有效评估了软包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其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锂电池 电池结构可靠性 非参数化概率盒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