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授粉受精期油茶子房的元素含量 被引量:7
1
作者 邹锋 袁德义 +4 位作者 高超 廖婷 陈文涛 韩志强 张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5-1099,共5页
为探明油茶授粉受精期的营养元素需求规律,应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授粉受精期的油茶子房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并且对各矿质元素含量在自交和异交情况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茶授粉受精过程中,九... 为探明油茶授粉受精期的营养元素需求规律,应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授粉受精期的油茶子房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并且对各矿质元素含量在自交和异交情况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茶授粉受精过程中,九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呈"S"或"W"型曲线变化。N,K,Zn,Cu,Ca,Mn元素含量变化在自交和异交情况下都呈"S"型曲线,N含量在自花授粉20 d达到最高,为3.4458 mg·g^(-1);K含量在异花授粉20 d达到最高,为6.275 5 mg·g^(-1);Zn含量在自花授粉10 d达到最高,为0.070 5 mg·g^(-1);Cu含量在异花授粉5 d到最高,为0.061 0 mg·g^(-1);Ca含量在异花授粉15d达到最高,为3.714 5 mg·g^(-1);Mn含量在自花授粉30 d达到最高,为2.161 5 mg·g^(-1)。Fe,P,Mg元素含量变化自交时呈"S",异交时呈"W"型曲线,Fe含量在自花授粉10 d达到最高,为0.453 0 mg·g^(-1);P含量在自花授粉20 d达到最高,为6.731 8 mg·g^(-1);Mg含量在自花授粉25 d达到最高,为2.724 0 mg·g^(-1)。研究结果可为油茶花期喷施叶面肥,提高油茶结实率和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 原子吸收光谱法 油茶 授粉受精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油茶籽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亚蕊 刘娟 +3 位作者 彭邵锋 李福初 刘芳 吴立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4,共6页
对不同富硒油茶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对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及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油茶籽的灰分、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 对不同富硒油茶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对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及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油茶籽的灰分、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油茶籽油中的甾醇含量随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角鲨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油茶籽油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选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及对3种油茶害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小军 周国英 +4 位作者 刘君昂 吴毅 布婷婷 赵莹 李石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菌的菌落形态、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长特性均有影响,通过产孢量、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指标筛选我们得到3株优良菌株,其中BbⅢ22菌株的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分别达0.230、0.137(OD值),为出发菌株的近2倍水平。BbⅢ22菌株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有较强的致病力,在孢子浓度为107孢子.mL-1时,致死率达到了80%以上,而对油茶象甲的致死率相对较弱为60%左右。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和油茶象甲的LD50对数浓度分别为5.2960、5.6347、6.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球孢白僵菌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炭疽病拮抗菌AM53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菁 周国英 +1 位作者 谭益民 路宗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168,共5页
旨在优化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AM53的发酵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到影响AM53活菌数的重要因素为培养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经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获得AM53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5℃,初... 旨在优化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AM53的发酵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到影响AM53活菌数的重要因素为培养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经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获得AM53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5℃,初始pH8,摇床转速185 r/min,接种量为5%,培养24 h。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OD600平均为1.861,其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说明该模型可信度高,可应用于AM53发酵条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AM53 发酵条件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摩西球囊霉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国英 徐海舟 +3 位作者 晏俊 张磊 伍南 闫瑞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3,25,共5页
为了获得大量杉木内生菌根菌的接种菌剂,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研究对象,对其宿主植物、培养基质、栽培密度和营养液浓度四方面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的最佳宿主植物为高粱,最佳培养基质为3号培养基质处理,即... 为了获得大量杉木内生菌根菌的接种菌剂,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研究对象,对其宿主植物、培养基质、栽培密度和营养液浓度四方面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的最佳宿主植物为高粱,最佳培养基质为3号培养基质处理,即沙:蛭石:土的比例为2∶1∶1(体积比),最佳栽培密度为20株/5L盆,最佳的营养条件为追施用浓度为30%的Hoagland’s营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西球囊霉 AM真菌 扩繁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