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承包商支付意愿的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
作者 易欣 刘沫村 +2 位作者 陆佳惠 沈良峰 邱慧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3-2332,共10页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承包商工程渣土多采取填埋、倾倒处置方式,如何激励其转向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不同于以往定性研究,基于混合式条件价值评估新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85位建筑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承包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承包商工程渣土多采取填埋、倾倒处置方式,如何激励其转向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不同于以往定性研究,基于混合式条件价值评估新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85位建筑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承包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不明晰的非资源化处置收费价格明确化,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承包商的平均支付意愿为73.69元/t,高于目前渣土填埋平均费用20元/t,以及非法倾倒的处罚期望成本16.70~25元/t,建议政府通过调价和征收处置税使渣土消纳费超过73.69元/t,将非法倾倒处罚额从5000元/台提高到15000元/台;工程资源化利用平均处置成本137元/t,再产品平均售价40元/t,加上承包商平均支付意愿仍小于成本.政府可根据差额直接补贴或奖励新技术研发以降低成本,并出台规定扩大再产品用量,通过需求提高再产品市场价格.74.35%受访者愿意支付以支持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承包商的企业性质、社会压力、环境认知、当前满意度等因素正向影响其支付意愿,受访者的项目经验却对支付意愿负向影响.政府通过加大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宣传的引导规制,提升资源化利用补贴和非法倾倒处罚力度的奖惩规制,也都能有效激励承包商采取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 承包商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 hybrid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模型的级联失效分析
2
作者 李倩 韦洁琳 刘锋涛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为构建符合工程项目组合特点的风险扩散模型,解决风险扩散问题。本文考虑风险扩散的双关系载体—项目交互关系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的双层相依网络模型,运用级联失效理论提出风险扩散规则,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风险... 为构建符合工程项目组合特点的风险扩散模型,解决风险扩散问题。本文考虑风险扩散的双关系载体—项目交互关系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的双层相依网络模型,运用级联失效理论提出风险扩散规则,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风险扩散特征。仿真结果发现:工程项目组合中,双层网络模型能够反映风险在项目和风险因素双关系载体中的扩散特征;与单层网络风险扩散模型相比,构建的模型展现出差异性的风险扩散效应,风险扩散在工程项目组合中表现出更剧烈的级联失效过程。风险扩散模型作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问题的前置性研究,为进一步风险扩散网络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组合 风险扩散模型 双层相依网络 级联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抗弯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智丰 周李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目的】针对集成竹利用效率不高,使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探索其轻质、高效特性的先进结构形式,这对推动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构型格栅芯体对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弯曲性能的影响,选出不同格栅构型中... 【目的】针对集成竹利用效率不高,使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探索其轻质、高效特性的先进结构形式,这对推动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构型格栅芯体对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弯曲性能的影响,选出不同格栅构型中抗弯性能最优的结构,为其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集成竹为原材料,通过嵌锁法分别设计加工3种具有不同构型(三角形格栅、方形格栅和Kagome形格栅)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对不同格栅芯体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探讨夹芯板结构的受弯性能,分析夹芯板结构在受弯荷载下的破坏机理、跨中挠度、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对3种不同芯体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结构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四点弯曲试验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3种不同构型格栅芯体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结构在受弯加载过程中均表现为剪切破坏。三角形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承载能力最好,三角形和Kagome形格栅极限承载力分别为38.7和27.5 kN,较极限承载力22.5 kN的方形格栅增加了71.9%和22.2%;同时三角形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比强度为133.5 kN·m/kg,较方形(94.6 kN·m/kg)和Kagome形(96.7 kN·m/kg)分别提高了41.2%和38.1%。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一致,能有效预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弯曲性能。【结论】3种格栅构型中三角形集成竹夹芯板弯曲性能最优,能够更好地发挥集成竹轻质高强的性能优势。研究结果可为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一种高效的结构形式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板材 有限元法 失效模式 弯曲强度 集成竹夹芯板 格栅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受力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小奇 李越 +3 位作者 赵艺林 祝俊华 王宁 罗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为了探究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的受力特性,以开口钢管桩沉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偏心切削旧桩的理论模型,并对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对套管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的受力特性,以开口钢管桩沉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偏心切削旧桩的理论模型,并对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对套管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旧桩情况下,套管壁侧摩阻力的增长速率会逐渐减缓,呈现出一定的收敛趋势。全套管全回转钻机钻进过程中挤土效应更弱,约为开口桩模型的82%。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增长速率会先增大再减小,在套管底部1/10套管长度范围内,挤土效应达到最大。对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偏心切削旧桩理论模型中的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该系数取0.31时套管壁侧摩阻力更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 非对称摩阻力 数值模拟 挤土效应 切削旧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变围压条件下粉土路基填料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有为 冷伍明 +4 位作者 徐方 张期树 董俊利 聂如松 杨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5,共11页
新型预应力路基通过施加水平预应力,改善路基土的围压状态,可达到路基加固或路基病害整治的目的。为探究水平预应力对粉土路基填料回弹特性的影响,开展同一试样分级变围压的系列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该条件下粉土填料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 新型预应力路基通过施加水平预应力,改善路基土的围压状态,可达到路基加固或路基病害整治的目的。为探究水平预应力对粉土路基填料回弹特性的影响,开展同一试样分级变围压的系列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该条件下粉土填料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回弹模量经验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增大围压不仅可提高粉土填料的回弹模量,还可改善试样的应力状态,使原本常围压下呈塑性破坏的试样最终转变为弹性稳定状态。每次分级增长围压均会引起试样回弹模量的瞬时骤增,而后其值随动荷载作用振次逐步趋于稳定。分级变围压的振次间隔会影响试样回弹模量的稳定值,且振次间隔越小,试样回弹模量的稳定值越高。就稳定型试样而言,低动应力水平下增大围压引起的试样回弹模量增幅大于高动应力水平的试验工况。分级增大围压对试样回弹模量的增益效应并不能补偿含水率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改进现有回弹模量预测模型,提出了综合考虑路基土动应力状态和应力历史的回弹模量预测模型,并对分级变围压加载下稳定试样的回弹模量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水平预应力加固路基的效果和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对预应力路基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路基填料 回弹模量 分阶段变围压 动三轴试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轴心受压性能
6
作者 王智丰 汤舒畅 +3 位作者 彭熙之 王达 张仲凤 李贤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3-183,共11页
【目的】探究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的轴心受压性能,提出其轴心受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竹集成材为原材料,采用隔断法制备了4种不同长宽比的格栅夹芯板。在两端铰接... 【目的】探究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的轴心受压性能,提出其轴心受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竹集成材为原材料,采用隔断法制备了4种不同长宽比的格栅夹芯板。在两端铰接的边界条件下,对试件进行面内轴向压缩试验,研究长宽比对试件承载能力、纵向应变、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不同长宽比试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基于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试验结果,并通过参数化扩展分析明确理论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边界。【结果】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的轴压受力过程主要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长宽比为1、2、3的试件破坏模式为局部屈曲破坏,长宽比为4的试件破坏模式为整体屈曲破坏;相较于长宽比为1的试件,长宽比为2、3、4的试件承载力分别下降了7.92%、12.18%、18.27%;考虑材料各向异性和芯材剪切变形影响得到的夹芯板屈曲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局部屈曲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在0.86%~2.83%,整体屈曲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在8%以内;参数化分析表明,理论计算公式在长宽比1~7范围内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有限元模拟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结论】随着长宽比的增加,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的承载力有所降低,破坏模式由局部屈曲破坏转变为整体屈曲破坏;竹集成材格栅夹芯板的受压性能理论计算较为准确,能够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集成材 格栅夹芯板 轴心受压 长宽比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桁架球铰节点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尹伊璐 陈爱军 +2 位作者 贺国京 王皓磊 李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08-4119,共12页
为研究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桁架中球铰节点的抗拉性能,针对组合结构特点设计制作可以连接螺栓球与胶合木的新型金属−紧固连接件“U型钢夹板”,设置6组共18个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球铰试件。采用千斤顶卧推拉伸试件的试验方法,探讨螺栓... 为研究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桁架中球铰节点的抗拉性能,针对组合结构特点设计制作可以连接螺栓球与胶合木的新型金属−紧固连接件“U型钢夹板”,设置6组共18个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球铰试件。采用千斤顶卧推拉伸试件的试验方法,探讨螺栓顺纹间距(80、100、120 mm)及螺栓并列、错列布置方式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球铰节点抗拉承载力、破坏模式以及破坏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抗拉试验过程中,螺栓球内螺纹无剪坏失效,M24抗拉螺栓无拉伸断裂现象,钢夹板与胶合木均未发生明显变形与开裂情况,装配体试件均以滑移破坏结束试验。M8抗剪螺栓以“单铰”破坏为主,随着螺栓间距增大,其装配体试件最大滑移承载力提高;螺栓错列布置的最大滑移承载力比并列要大;且错列布置拥有更高的初始刚度,同间距下螺栓变形程度比并列布置差异化更大;受力边与上下边行的M8抗剪螺栓弯曲更为明显。装配体试件中滑移主要以钢夹板M8抗剪螺栓与胶合木之间的相对滑移为主,但装配体各部件之间的空隙所造成的滑移同样也不可忽略。“螺栓球−M24抗拉螺栓−U型钢夹板螺栓连接件”节点具备良好的整体刚度,保证稳定传递杆件拉力的同时能适配钢−木混合桁架结构的节点连接要求。安装间隙所造成的滑移无法避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装配体试件改进优化:根据实际承载需求,适当缩小螺栓间距,错列布置螺栓;装配过程适度施加预应力,缩小紧固件空隙;选取高强度、大刚度的装配体配套部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 螺栓球节点 装配体试件 抗拉性能 荷载−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活树桩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与稳定性
8
作者 江学良 王自豪 +2 位作者 杨慧 郭佳慧 王浩冬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0-868,共9页
通过1∶7室内物理活树桩边坡模型试验数据验证的三维有限元边坡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活树桩边坡附加动应力的衰减特征、活树桩主侧根应力响应特性和活树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活树桩边坡的动力稳定机理。研... 通过1∶7室内物理活树桩边坡模型试验数据验证的三维有限元边坡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活树桩边坡附加动应力的衰减特征、活树桩主侧根应力响应特性和活树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活树桩边坡的动力稳定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计算的竖向动土压力峰值与室内物理模型实测结果接近,通过Midas GTS NX构建活树桩边坡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的方法及其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活树桩边坡附加动应力峰值受到列车轴载叠加效应的影响;列车移动速度越大,基床表层土体竖向动应力峰值越大。道砟层附加动应力最大,并呈现半圆弧状向下迅速衰减扩散,仅有较小动应力传递至坡面上部的两排活树桩。不同位置活树桩主根的抗剪能力发挥程度不一,坡脚活树桩主根相较于坡肩活树桩主根受到更大的剪应力作用,活树桩主根类似“抗滑桩”发挥抗剪能力。坡内生长的活树桩侧根类似锚杆,坡外生长的侧根类似支撑,形成“锚⁃撑”效应,协同主根一起发挥抗滑作用。活树桩的存在导致边坡土体应力重新分布,活树桩附近土体的剪应力集中。活树桩阻碍了土体剪应力的传递,抑制了土体塑性区的连通,提升了边坡稳定性。坡面水平动位移受影响程度与其到振动荷载作用位置的距离相关,距离越近,影响越大。活树桩可以减小坡面各处的水平动位移,但坡脚动位移的减小幅度最大。活树桩可以显著提高列车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其边坡安全系数可提升15%~20%。活树桩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呈现圆弧状,活树桩使得塑性区向深部土层移动,从而提升了边坡的稳定性。可为活树桩应用于路基边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树桩支护 动力响应 边坡稳定性 列车荷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水平和加固模式对铁路路基变形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期树 董俊利 +3 位作者 徐方 冷伍明 吴爽爽 王文兵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8,共11页
为探究预应力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性能,以路基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预应力水平和加固模式对路基变形的影响效应,并提出路基病害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当路基采用预应力结构加固防护时,可将预应力转换成... 为探究预应力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性能,以路基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预应力水平和加固模式对路基变形的影响效应,并提出路基病害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当路基采用预应力结构加固防护时,可将预应力转换成附加围压约束路基变形,从而改善路基服役性能;预应力加固路基沉降小于未加固路基,预应力50 kPa下线路中心处沉降衰减率为8.64%,当预应力增大至100 kPa时沉降衰减率可达17.44%;预应力结构对路基的减沉作用可从路基加固区扩散至非加固区,预应力50 kPa下非加固区端部沉降衰减率为6.76%,而当预应力增大至100 kPa时沉降衰减率升至13.92%;单排加固模式下,第3排和第4排的加固效果优于其他排,且加固区受预应力结构位置影响显著。可在病害区就近坡面处布置预应力结构并施以合适预应力,实现路基病害整治与加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预应力结构 沉降衰减率 加固模式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晶种对四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增强作用
10
作者 刘晓飞 尹健 +4 位作者 李思娇 仉文岗 薄其航 陈怡豪 何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8-2644,共7页
为解决高孔隙率下生态多孔混凝土(ecological porous concrete, EPC)强度下降的难题,通过优化胶凝材料体系,探究纳米C-S-H晶种对CFSS(cement-fly ash-slag powder-silica fume)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旨在提升EPC骨料-水泥浆... 为解决高孔隙率下生态多孔混凝土(ecological porous concrete, EPC)强度下降的难题,通过优化胶凝材料体系,探究纳米C-S-H晶种对CFSS(cement-fly ash-slag powder-silica fume)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旨在提升EPC骨料-水泥浆界面黏结强度,为后续在雨水渗透控制、隔音环保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基于纳米C-S-H晶种可提供成核位点并加速水化产物生成的原理,固定水胶比0.26和减水剂掺量0.15%,配制纳米C-S-H晶种不同掺量下的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浆体。实验使用水化热测试设备、维卡仪和水泥抗压试验机等,对水化热、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进行表征,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水化产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S-H晶种掺量的增加,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浆体的凝结时间显著缩短,水化反应明显加速;当纳米C-S-H晶种掺量为1%时,1 d和28 d抗压强度相较空白组分别提升23.7%和14.5%。微观分析显示,纳米C-S-H晶种与粉煤灰、矿粉、硅灰协同作用,促使大量致密链网状水化产物在体系内部快速生成,提高了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结构的整体致密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证实,纳米C-S-H晶种的合理掺量可在不明显降低EPC有效孔隙率的前提下,显著增强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早期及后期力学性能,为EPC骨架强度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成果对生态多孔混凝土在道路建设、雨水渗透控制、隔音环保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为高性能生态多孔混凝土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S-H晶种 多元复合胶凝体系 抗压强度 水泥水化 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不平顺作用下具有不确定参数车辆系统随机振动分析
11
作者 毛晨洋 赵岩 刘凡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7-1976,共10页
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的车辆受到路面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振动问题,在频域内建立了随机振动功率谱不确定性量化分析的多项式维数分解-虚拟激励法(polynomial 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pseudo-excitation method,PDD-PEM)。通过虚拟激励法... 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的车辆受到路面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振动问题,在频域内建立了随机振动功率谱不确定性量化分析的多项式维数分解-虚拟激励法(polynomial 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pseudo-excitation method,PDD-PEM)。通过虚拟激励法将平稳随机振动分析转化为简谐载荷分析,将双随机问题转化为单随机问题;同时应用多项式维数分解方法构建了随机代理模型,给出以多项式基底表达功率谱响应的显式函数,有效实现了结构响应在不确定性参数空间的概率评估。数值算例中,采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进行路面不平顺作用下具有不确定参数车辆系统随机振动分析,与蒙特卡罗方法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讨论了不确定参数对结构响应统计特性的影响,为具有不确定性车辆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控制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量化 车辆动力学 随机振动 多项式维数分解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布置对钢-木组合梁弯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12
作者 吴珍珍 唐盛华 +1 位作者 王解军 刘瑞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为推广直径10 mm以内的螺栓紧固件在钢-木组合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了螺栓的横向排数、直径和纵向间距对钢-木组合梁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一种下部为工字钢梁、上部为木板、上下部由螺栓连接的组合梁,对8根试验梁进行三分点弯曲荷载试... 为推广直径10 mm以内的螺栓紧固件在钢-木组合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了螺栓的横向排数、直径和纵向间距对钢-木组合梁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一种下部为工字钢梁、上部为木板、上下部由螺栓连接的组合梁,对8根试验梁进行三分点弯曲荷载试验,分别观察其破坏模式、跨中挠度变化、跨中截面应变和梁端部钢-木交界面滑移效应,分析不同螺栓参数对钢-木组合梁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木组合梁的主要破坏模式为:组合梁跨中挠度达到跨度的1/27时,发生变形破坏;组合梁具有较大的抗弯承载力与位移延性系数,各试件钢-木交界面最大相对滑移为2~6 mm;螺栓布置参数中,螺栓纵向间距对组合梁跨中钢-木交界面的应变差影响最大,螺栓直径的影响较小;提出了钢-木组合梁螺栓面积比的概念,即螺栓总面积与木板受压面积的比值,随着螺栓面积比的增加,位移延性系数减小,但试件抗弯承载力明显增长,交界面最大滑移逐步减小。通过合理的螺栓面积比范围能快速计算出螺栓的用量范围,为此类钢-木组合梁的实际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木组合梁 螺栓连接 交界面滑移 抗弯承载力 螺栓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筋增强胶合木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申欣洋 陈伯望 +4 位作者 张子辉 王怀 赵振澜 郭梓梁 王晓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大跨度胶合木梁柱结构节点构造复杂,木梁刚度有限,结构抗侧刚度低,文中提出可适用于大跨结构的胶合木柱-钢梁框架结构。为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破坏模式,分别设计了3个无植筋增强节点试件和3个以植筋直径为变量的植筋增强胶合木柱-钢梁... 大跨度胶合木梁柱结构节点构造复杂,木梁刚度有限,结构抗侧刚度低,文中提出可适用于大跨结构的胶合木柱-钢梁框架结构。为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破坏模式,分别设计了3个无植筋增强节点试件和3个以植筋直径为变量的植筋增强胶合木柱-钢梁节点试件,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加载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筋能有效提高胶合木柱的横纹局部承压能力及节点抗弯刚度与抗弯极限承载力,但增大植筋直径对其影响较小;植筋能显著增强节点的耗能能力,有利于节点的抗震性能的提高;柔性端板与刚性端板的破坏模式不同,柔性端板呈S形变形破坏,节点转角变形大、抗弯刚度较弱,刚性端板为木柱横纹压缩变形破坏,且节点抗弯刚度和承载力较高;推导了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公式,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柱-钢梁节点 横纹植筋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黄土和水泥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地表黄土塑性流动深度预测
14
作者 吴霞 丁发兴 王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3-874,共12页
损伤比强度理论已应用于混凝土和各向同性岩石等黏聚摩擦材料,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论。黄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水泥土是一种人工处理土,主要包括水泥加固土和水泥稳定土两大类,黄土和水泥土均属于黏聚摩擦材料。将损伤比强度理论推广应用... 损伤比强度理论已应用于混凝土和各向同性岩石等黏聚摩擦材料,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论。黄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水泥土是一种人工处理土,主要包括水泥加固土和水泥稳定土两大类,黄土和水泥土均属于黏聚摩擦材料。将损伤比强度理论推广应用于原状黄土和水泥土的三轴强度预测。首先,基于原状黄土和水泥土的三轴受压强度包络面特征和现有试验数据建立原状黄土和水泥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推荐了损伤比表达式中的5个经验系数取值,该理论预测结果与不同类型原状黄土和水泥土的三轴强度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然后,通过损伤比强度理论与Mohr-Coulomb单剪强度准则、双剪强度准则、Lade强度准则和广义SMP强度准则进行比较,表明提出的强度理论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此外,损伤比强度理论对应子午线压端与平均主应力轴相交,而其余准则对应的各子午线压端开口。最后,根据五经验系数下的损伤比强度理论,可预测黄土和水泥土具有弹脆性、弹塑性和塑性流动3种状态,反映了该类土体单轴受压压碎以及三轴受压塑性流动的指标量化,且高平均主压应力下土体将由弹塑性向塑性流动转变的特征,为基础持力层破坏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原状黄土损伤比强度理论预测重力作用下地表深处黄土存在塑性流动深度,预测结果分别为75 m和36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水泥土 强度理论 损伤比 塑性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集成材-H型钢-竹集成材组合梁受弯性能
15
作者 冯玲 王晓晗 +1 位作者 陈伯望 尹文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217,共12页
【目的】为探究竹集成材-型钢组合梁中受拉区竹材厚度以及螺栓直径对组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提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方法】共设计了6根螺栓连接的竹集成材-型钢组合梁(L_(1)~L_(6)),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组合梁的受弯破坏... 【目的】为探究竹集成材-型钢组合梁中受拉区竹材厚度以及螺栓直径对组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提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方法】共设计了6根螺栓连接的竹集成材-型钢组合梁(L_(1)~L_(6)),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组合梁的受弯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以及交界面滑移和截面高度-应变曲线。【结果】受压区竹集成材-型钢组合梁延性较好,未出现材料破坏,而压区竹材-型钢-拉区竹材组合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竹材破坏;两种形式的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均可分为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但竹-钢-竹组合梁更接近弹性状态;在受弯过程中,竹梁与钢梁各自符合平截面假定,但组合梁整体并不符合平截面假定,竹-钢界面存在明显滑移,组合梁的组合程度会随受拉区竹梁厚度增加而减弱,随螺栓直径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受拉区竹材会明显增加受压区竹梁与钢梁交界面处的相对滑移,同时,随受拉区竹材厚度的增加,受拉区的相对滑移与受压区相对滑移越来越接近;螺栓直径由12 mm增大至14 mm,受弯承载力提高了8.9%;受拉区竹材厚度为20、40、60、80 mm,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比受拉区未设置竹材的组合梁分别提升了33.3%、50.1%、70.9%、80.1%,但受拉区竹材厚度接近受压区时提升的幅度会有所降低;组合梁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结论】压区竹材-型钢-拉区竹材组合梁跟压区竹材-型钢组合梁相比,可显著提升组合梁的承载力和刚度;增大螺栓直径可改善界面约束,提高组合梁的组合度。研究成果为竹-钢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钢-竹组合梁 四点弯曲试验 受弯承载力 竹材厚度 螺栓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材料制备与热性能研究
16
作者 薛智奇 王汉青 +1 位作者 赵金萍 吴松林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13-8020,共8页
沸石(CA)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度和吸附性能,利用沸石作为吸附石蜡(PA)载体,可以有效的降低石蜡的泄露问题。研究采用石蜡为相变材料、沸石为吸附载体、膨胀石墨(EG)为增强导热材料,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 沸石(CA)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度和吸附性能,利用沸石作为吸附石蜡(PA)载体,可以有效的降低石蜡的泄露问题。研究采用石蜡为相变材料、沸石为吸附载体、膨胀石墨(EG)为增强导热材料,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试验的影响因素与水平,即吸附温度、真空度、石蜡质量分数。利用响应面法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大小,从大到小依次为真空度、石蜡质量分数、吸附温度,并对试验进行优化。通过DSC、FTIR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以及热性能。DSC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为32.04℃和63.87 J/g可调节室内温度,作为建筑储能材料使用。FTIR测试结果表明各材料之间并未发生化学反应,经200次冷热循环后复合材料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石蜡 膨胀石墨 真空吸附 响应面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phi-IAHP-SPA-GCM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韧性评价
17
作者 颜红艳 宁海 易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80-3690,共11页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现场的抗干扰能力,增加运维现场冗余度,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现场安全,将安全韧性理论引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现场的安全管理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特点,基于韧性理论的四特征运用Delphi法识别城市...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现场的抗干扰能力,增加运维现场冗余度,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现场安全,将安全韧性理论引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现场的安全管理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特点,基于韧性理论的四特征运用Delphi法识别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安全韧性驱动因素,考虑系统分类和韧性特征要素的映射关系,构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安全韧性评价体系;运用区间层次分析−集对分析(IAHP-SPA)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安全韧性指标权重赋权,解决传统区间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存在的模糊性问题;采用集对分析−灰色聚类(SPA-GCM)综合评价法求解聚类系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安全韧性;并将IAHP-SPA-GCM模型应用于长沙地铁2号线进行运维韧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地铁2号线项目运维安全韧性1级评价指标权重整体排序为:稳定性>适应性>恢复性>冗余性,说明稳定性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安全韧性的核心,是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长沙轨道2号线的运维安全韧性分析显示,通道拥挤度和高峰期人流量的评价结果为高韧性,而其他方面则为中等韧性,表明在运维管理策略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亟需进一步优化客流管理,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乘客不断增长的需求。实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实用性,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维阶段缩短事故恢复时间、避免事故次生灾害的产生、降低运维现场的安全事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运维安全 韧性评价 Delphi法 IAHP-SPA-GCM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注浆施工参数预测——以广州地铁18号线隧道注浆工程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粤华 翟利华 +2 位作者 刘旭 张聪 王树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45-3052,共8页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施工过程中极易对既有运营地铁线产生不利影响,而广泛采用的超前预注浆尚处于以经验性选取注浆施工参数的阶段,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为此,首先以开挖段地层物性参数、地层位移变化值作为输入层,注浆施工参数为...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施工过程中极易对既有运营地铁线产生不利影响,而广泛采用的超前预注浆尚处于以经验性选取注浆施工参数的阶段,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为此,首先以开挖段地层物性参数、地层位移变化值作为输入层,注浆施工参数为输出层,构建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注浆施工参数预测模型;其次,以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作为预测精度评价指标,采取试算法对BP神经模型参数(隐含层节点数目、学习率)进行了探讨;最后,将提出的BP神经网络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当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数为9、学习率为0.01、训练次数为20 000以及精度目标值为1×10^(-4)时,模型适用性评价显示预测值与监测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19,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13,说明提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行;进一步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预测的注浆施工参数进行注浆后掌子面稳定、开挖过程中未发生隧道塌方等事故,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也可在隧道下穿其他结构或建筑物灾害防控注浆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下穿 既有运营地铁线 BP神经网络 注浆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执业能力与学校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易欣 邱慧 何惊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2,41,共6页
针对现代工程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行业发展不完全匹配的问题,界定了基本执业能力和可持续执业能力的概念;借鉴函数集合的映射关系,阐述了两者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关联性;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 针对现代工程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行业发展不完全匹配的问题,界定了基本执业能力和可持续执业能力的概念;借鉴函数集合的映射关系,阐述了两者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关联性;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有效融合执业能力与学校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林业高校应在可持续执业能力中形成专业特色,培养兼具风景园林素养和土木工程知识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 融合执业能力 课程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的工程项目群风险传染网络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倩 韦洁琳 刘锋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57-2765,共9页
在工程项目群建设中,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容易使风险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在项目群系统中扩散传染,导致项目之间发生连锁失败效应,影响系统稳定。为了构建风险传染分析模型,防范和应对风险传染问题,首先依据复杂系统理论,对项目群风险传染机... 在工程项目群建设中,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容易使风险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在项目群系统中扩散传染,导致项目之间发生连锁失败效应,影响系统稳定。为了构建风险传染分析模型,防范和应对风险传染问题,首先依据复杂系统理论,对项目群风险传染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包括项目组件物理结构和风险因素因果逻辑结构的双重风险传染概念模型。然后,基于此概念模型,采用超邻接矩阵改进的决策实验室法构建网络分析模型,并给出因素传染度、重要度、原因度和关键传染路径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模型验证,得出各风险传染主体的传染度排序,确定各传染主体的重要度和原因度属性,以及识别出2条风险传染关键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工程项目群中存在多类型风险传染主体、多类型传染关系并存的风险传染机制,由网络模型分析得到的评价指标适用且有效。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项目群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风险传染动态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群 风险传染网络 复杂系统 决策实验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