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乙醇发酵残渣中酶解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奇 陈介南 +2 位作者 张新民 詹鹏 张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159,共6页
近年来,将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利用杨木纤维酶解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残渣进行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碱浓度、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酶解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将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利用杨木纤维酶解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残渣进行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碱浓度、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酶解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正交优化,应用UV、FT-IR光谱仪对分离出的酶解木质素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酶解木质素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Na OH浓度40g/L、料液比1∶3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5h。紫外和红外光谱显示酶解木质素保留了完好的木质素结构,以紫丁香基木质素为主,有良好的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残渣 酶解木质素 木质纤维 结构表征 纤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芳 陈介南 +2 位作者 张林 闫兴伟 刘娜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里氏木霉在生产纤维素酶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生长环境粗放、稳定性好、产酶效率高、纤维素酶的各组分结构较为合理等。主要介绍了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酶分子改造等... 里氏木霉在生产纤维素酶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生长环境粗放、稳定性好、产酶效率高、纤维素酶的各组分结构较为合理等。主要介绍了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酶分子改造等。并对里氏木霉生产的纤维素酶在食品、动物饲料和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进行了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 菌株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植物麻疯树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琼 刘伯斌 +1 位作者 孔倩倩 陈介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麻疯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植物,虽然在常规育种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分子育种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能源植物麻疯树基因的克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 麻疯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植物,虽然在常规育种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分子育种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能源植物麻疯树基因的克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和纳米载体转化法等几种新技术在麻疯树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麻疯树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分子育种 基因克隆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杨木纤维发酵产丁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钟洁 王义强 +2 位作者 华涟滩 王启业 罗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丁醇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利用本实验选育的丁醇高产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以杨木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发酵产丁醇。结果表明:杨木蒸汽爆破渣糖化液经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丁醇... 丁醇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利用本实验选育的丁醇高产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以杨木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发酵产丁醇。结果表明:杨木蒸汽爆破渣糖化液经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丁醇产量分别为2.19、1.79 g/L;进而对同步糖化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优化,优化后同步糖化发酵得到的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2.16、3.44 g/L,比之前提高了20.7%、16.7%。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杨木纤维发酵产丁醇的工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丁醇 杨木纤维 拜氏梭菌U-57 同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爆预处理对杨木复合酶解共发酵乙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娜 陈介南 +4 位作者 赵星 张林 詹鹏 王芳 成希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以稀磷酸浸渍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屑为原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量,酶比对酸爆杨木酶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产乙醇的验证实验,并采用SEM,GC,GC/MS等方法进行了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酸爆杨木有效的破坏了木... 以稀磷酸浸渍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屑为原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量,酶比对酸爆杨木酶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产乙醇的验证实验,并采用SEM,GC,GC/MS等方法进行了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酸爆杨木有效的破坏了木质纤维结构,使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80.5%。酸爆杨木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量15 FPU/g底物,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的比值为1.796,酶解12 h,在此条件下,底物浓度为10%w/v酶解可得还原糖56.86 g/L,酶解糖化率70.49%。,经SSCF发酵72 h,得乙醇浓度30.03 g/L,乙醇得率可达8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爆预处理 复合酶解 同步糖化共发酵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质纤维的蒸汽爆破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定国 王树东 +4 位作者 吴志庄 詹鹏 张林 陈介南 何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19,共6页
考察了蒸汽爆破法对竹子进行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破原料粉碎至0.5~1.0 cm可得爆破还原糖得率为6.85%,原料含水率为10%时可有效促进半纤维素在蒸汽爆破过程中降解和去除部分木质素,得到还原糖得率最高,为7.95%;随着爆破压力... 考察了蒸汽爆破法对竹子进行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破原料粉碎至0.5~1.0 cm可得爆破还原糖得率为6.85%,原料含水率为10%时可有效促进半纤维素在蒸汽爆破过程中降解和去除部分木质素,得到还原糖得率最高,为7.95%;随着爆破压力增加和保压时间延长,爆破还原糖得率大体上逐渐提高,而剧烈的爆破条件(压力>3.5 MPa、时间>240 s)下,还原糖得率会有所下降,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有相应的降解,同时实验证实汽爆压力对爆破效果更为显著,好的处理效果应以高温短时间(180 s)为佳;电镜扫描(SEM)表明竹纤维木质素结构随着压力的增高、保压时间延长其被破坏程度逐渐加深,纤维素结构由致密变得疏松多孔,甚至呈蜂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竹质纤维 蒸汽爆破 预处理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介南 闫豪 +2 位作者 张林 詹鹏 李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0-817,共8页
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有机物,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木质素主要来自木质纤维乙醇和造纸等生物质精炼行业废弃物,其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污染环境。介绍了木质素特性与缓释机理,重点阐述了包膜法、吸附及螯合法、氧化... 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有机物,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木质素主要来自木质纤维乙醇和造纸等生物质精炼行业废弃物,其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污染环境。介绍了木质素特性与缓释机理,重点阐述了包膜法、吸附及螯合法、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工艺及其应用评价,为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缓释肥料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改良株C112产β-葡萄糖苷酶的诱导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先天敏 陈介南 张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161,共8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均匀设计法研究了黑曲霉C112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C112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接种方式(菌株活力)、接种量、碳氮源种类与浓度、发酵温度时间、初始pH值等。研究发现,通过...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均匀设计法研究了黑曲霉C112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C112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接种方式(菌株活力)、接种量、碳氮源种类与浓度、发酵温度时间、初始pH值等。研究发现,通过种子接种改善菌株活力能有效提高产酶活力。碳源粒径也是影响诱导产酶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玉米芯粒径高于0.180 mm时产酶效果最佳。该菌株最适宜产酶条件为:玉米芯与麦芽浸粉(7:3)6 g/L、初始pH值4.87、30℃下发酵120 h,所得酶活力最大可达12.925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发酵β-葡萄糖苷酶 条件优化 麦芽浸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乳酸的条件优化
9
作者 林丽云 王义强 +1 位作者 马国辉 吴腾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以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杨木为原料,利用戊糖乳杆菌突变株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对酶解温度、酶解p H、纤维素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对发酵温度、发酵p H、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 以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杨木为原料,利用戊糖乳杆菌突变株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对酶解温度、酶解p H、纤维素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对发酵温度、发酵p H、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现,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40℃,发酵p H为5.7,接种量为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 FPU/g,乳酸产量为9.42 g/L,产酸量提高了83.62%。利用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的杨木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同步糖化发酵 乳酸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