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洼学说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1
作者 陈松岭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0-90,共11页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探讨这一技术在地洼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并把重点放在设计运用知识型的智能系统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常用方法,尤其是描述性地质资料的表示法,建立三种大地构造单元的人工智能模式,以及LISP程序的实现...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探讨这一技术在地洼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并把重点放在设计运用知识型的智能系统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常用方法,尤其是描述性地质资料的表示法,建立三种大地构造单元的人工智能模式,以及LISP程序的实现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学说 人工智能 计算机技术 程序设计 地质资料 大地构造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地洼学说发展中的最新力作 被引量:2
2
作者 彭省临 刘亮明 赖健清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由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主笔、与5家单位17名专家合著的《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一书已于1998年11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1996年陈国达院士独著的《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 由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主笔、与5家单位17名专家合著的《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一书已于1998年11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1996年陈国达院士独著的《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概论》出版以来,由地洼学说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学说 大地构造学 成矿学 找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洼成矿论的哲学基础
3
作者 彭省临 陈子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3-74,共2页
成矿过程是成矿物质聚积和分散的对立统一过程。当聚积因素取得一定程度的支配地位时即可形成矿床。因此成矿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成矿物质存在,即有物源,这是最根本的。二是要有促使过程向成矿物质聚积方面转化的条... 成矿过程是成矿物质聚积和分散的对立统一过程。当聚积因素取得一定程度的支配地位时即可形成矿床。因此成矿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成矿物质存在,即有物源,这是最根本的。二是要有促使过程向成矿物质聚积方面转化的条件,如岩浆、变质、沉积、构造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 成矿论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现状(一)——地壳演化及成矿的递进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国达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473-479,共7页
本文回顾了地洼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在现阶段,地洼学说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比较复杂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理论体系。这里论述了:(1)活化地区(地洼区)的概念——阐述这个构造单元的地质、... 本文回顾了地洼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在现阶段,地洼学说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比较复杂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理论体系。这里论述了:(1)活化地区(地洼区)的概念——阐述这个构造单元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鉴别标志、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点;(2)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阐明地壳构造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即动定递进律;(3)递进(地洼)成矿理论——论述地壳中成矿作用演化规律与地壳构造演化规律的关系、构造成矿概念以及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演化 活化构造 成矿 地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超越地台阶段的地洼──钦州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平 陈世益 彭柏兴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82-287,共6页
从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钦州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该区在早古生代隶属华南地槽区,加里东运动后,在华南其它地区已进入地台区情况下,仍然为地槽。东吴运动期间,该地槽封闭,并随即开始了地槽阶段晚... 从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钦州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该区在早古生代隶属华南地槽区,加里东运动后,在华南其它地区已进入地台区情况下,仍然为地槽。东吴运动期间,该地槽封闭,并随即开始了地槽阶段晚期——褶皱带期,为一个残留地槽。印支运动后,又同华南其它地区一起,演化到地洼区阶段,成了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钦州地区是一个超越了地台阶段的地洼。它与其它经由地台阶段的地洼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残留地槽具有继承性特征,仅出现于其负地槽部位;(2)它的出现受控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3)在残余地槽间的活动性稍差,而在地洼阶段早期的活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地洼学说 残余地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制成矿大地构造图的初步构想
6
作者 洪金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5-76,共2页
所谓成矿大地构造图是把目前已知的矿床(点),运用大地构造成矿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区,构造层、构造型相以及各种地质建造,包括岩浆建造、沉积建造、变质建造等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划... 所谓成矿大地构造图是把目前已知的矿床(点),运用大地构造成矿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区,构造层、构造型相以及各种地质建造,包括岩浆建造、沉积建造、变质建造等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划分出各种成矿单元、含矿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编制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现状(二)——壳体演化运动的力源机制
7
作者 陈国达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480-486,共7页
本文论述了:(1)壳体的定义、类型,一般特征、演化及运动方式和形成机理;(2)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探索壳体演化运动和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力源机制。
关键词 地壳 壳体 演化 力源 地洼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地区地壳递进演化与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亮明 陈国达 +1 位作者 彭省临 杨牧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2-358,共7页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阶段,胡篦型铜矿床是经中条期裂谷环境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条褶皱造山运动时的变形变质改造成矿作用和西洋河期再生裂谷环境中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演化 成矿作用 胡-篦型铜矿床 中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洲东部的陆缘型壳体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国达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在东亚大陆的东缘有3个陆缘型壳体,分别称为东北亚、东亚及东南亚陆缘壳体.它们并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属于过渡型壳体,而实际是已演化达到高级成熟度的大陆型壳体,只是由于它们在形成以后,因受东亚陆缘扩张运动的改造,以致被拉断... 在东亚大陆的东缘有3个陆缘型壳体,分别称为东北亚、东亚及东南亚陆缘壳体.它们并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属于过渡型壳体,而实际是已演化达到高级成熟度的大陆型壳体,只是由于它们在形成以后,因受东亚陆缘扩张运动的改造,以致被拉断伸展而厚度减薄,遂造成了似乎是过渡型地壳的假象.这些陆缘壳体已演化到地洼阶段,其中既有继承自历代前身的前地槽型、地槽型及地台型矿床,又产生了自身的地洼型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壳体 陆缘扩张 东亚 亚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特征
10
作者 彭省临 陈国达 赖健清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1,共6页
滇中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经历了原陆壳活动阶段、原陆壳“稳定”阶段、地槽、地台和地洼5个阶段,留下了相应的构造层.前地槽构造层包括活动和稳定2种类型,具有面状分布的特征,代表陆壳演化初期刚性较低的地壳特点.地槽构... 滇中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经历了原陆壳活动阶段、原陆壳“稳定”阶段、地槽、地台和地洼5个阶段,留下了相应的构造层.前地槽构造层包括活动和稳定2种类型,具有面状分布的特征,代表陆壳演化初期刚性较低的地壳特点.地槽构造层以大红山群、昆阳群和澄江组为代表,但邻区出现分异现象.地台构造层的特征表明最迟在寒武纪,本区壳体接合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但从奥陶纪开始古地台边缘出现陆缘扩张现象,形成局部扩张槽.地洼阶段具有中亚壳体和东亚壳体过渡性特点,地洼阶段开始的时间与东亚壳体的相同,而激烈期时间与中亚壳体的相同.通过构造层特征的分析,认为滇中及其邻区壳体成长经历了接合、同化、分异、同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地洼 壳体 陆缘扩张 云南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前地槽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特征
11
作者 赖健清 陈国达 彭省临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0-353,共4页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原陆壳“稳定”区已经初步具备陆壳特征,沉积区属于稳定的浅海,其沉积物来源于同期的稳定陆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地槽 地洼学说 云南 大地构造演化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粤北多因复成铅锌多金属矿与韶关-四会古断拉谷间的成因关系
12
作者 陈子龙 彭省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粤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以铅锌为主的伴生组分众多的多金属矿床或矿点。尽管这些矿床(点)的规模相差悬殊,其主岩层位不一,各矿床(点)之间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和富集的程度不同,但它们仍具有一系列共同的基本特点:(1)
关键词 铅锌矿 多金属矿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