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颈静脉经不同方法交联改性后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晖 胡建国 +5 位作者 吴忠仕 胡铁辉 邓又华 冯耀光 姜志斌 杨彦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复合乳剂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兔血清抗体滴度。取新鲜牛颈静脉免疫的兔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体外检测交联后的牛颈静脉组织匀浆的抗原组分。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新鲜牛颈静脉组织有特异性重复出现的阳性条带,经PC,DMP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均未出现明显阳性条带,经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中1例出现阳性条带,但无特异性重复出现的条带,各交联处理组间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PC,DMP及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可有效地灭活其免疫原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 交联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多聚环氧化合物 改性 脉经 新西兰大白兔 血清抗体滴度 阳性条带 免疫扩散法 免疫印迹法 复合乳剂 福氏佐剂 组织匀浆 体外检测 应用要求 特异性 DMP 出现 光氧化 对照组 新鲜 戊二醛 兔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