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75-T6铝合金板材电磁驱动翻边成形工艺研究
1
作者 韩艳彬 杜志浩 +4 位作者 张海宝 白颖 崔晓辉 王瀚鹏 揭庆祥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4,共8页
针对7075-T6高强铝合金在室温下屈服强度高、塑性变形能力差,常规工艺下零件易出现开裂和回弹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驱动内直孔翻边工艺。分析了不同驱动板厚度和放电电压对板料翻边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驱动板厚度的增加,板料贴模... 针对7075-T6高强铝合金在室温下屈服强度高、塑性变形能力差,常规工艺下零件易出现开裂和回弹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驱动内直孔翻边工艺。分析了不同驱动板厚度和放电电压对板料翻边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驱动板厚度的增加,板料贴模精度增加、零件口部破裂被抑制。但过厚驱动板的变形抗力增大,相同电压下零件的贴模性变差。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加,零件贴模精度逐渐增加。采用驱动板厚度为2 mm和放电电压为8 kV,实现室温下7075-T6铝合金翻边零件的高精度成形。通过ANSYS与ABAQUS软件联合仿真,发现驱动板能够降低翻边件口部的周向拉应力和弹性应变能,有效抑制破裂、回弹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铝合金 电磁驱动翻边成形 成形缺陷抑制 高精度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合金元素烧损及缺陷分析
2
作者 刘筱 谢莉 +3 位作者 肖罡 朱必武 詹海鸿 李伟奇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不同扫描速度(3,4,5 mm·s^(-1))下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了镁、钪、锆元素烧损行为及合金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合金中气孔平均尺寸增大,数量增多;不同扫描速度下,合金中铝、镁、钪和锆元... 在不同扫描速度(3,4,5 mm·s^(-1))下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了镁、钪、锆元素烧损行为及合金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合金中气孔平均尺寸增大,数量增多;不同扫描速度下,合金中铝、镁、钪和锆元素都呈均匀分布;沉积过程中钪和锆元素主要烧损形式为氧化,其烧损率不受扫描速度影响,镁元素主要烧损形式为汽化,随着扫描速度增加,激光能量密度减小,烧损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AL-MG-SC-ZR合金 显微组织 元素烧损 孔隙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蠕变时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湛利华 朱喜霖 +1 位作者 杨有良 汤智茂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6,共9页
目的研究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蠕变变形行为、力学性能及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探明焊接态铝合金材料的蠕变变形与强化机制,为超大型高筋薄壁构件板坯搅拌摩擦拼焊+蠕变时效形性一体化制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蠕变时效实... 目的研究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蠕变变形行为、力学性能及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探明焊接态铝合金材料的蠕变变形与强化机制,为超大型高筋薄壁构件板坯搅拌摩擦拼焊+蠕变时效形性一体化制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蠕变时效实验和室温性能测试,研究了有焊缝和无焊缝材料的蠕变时效行为与力学性能演变,结合应力指数、激活能计算和透射电镜表征,分析了焊缝对2219铝合金蠕变时效特性的影响。结果与母材相比,有焊缝铝合金整体蠕变量更低,但前期短时蠕变速率高而后期长时变形速率低,变形机制由母材的扩散蠕变转为位错攀移;有焊缝材料蠕变时效后抗拉强度增加量相对更少,屈服强度增加量基本相同,表现为加工硬化能力降低。同时,焊核区晶粒细小、晶内析出大量弥散的GPⅡ区、θʹʹ和θʹ相,且晶界附近出现无沉淀析出带,热影响区和热机影响区析出相长大,但热机影响区析出相开始出现粗化。结论在蠕变时效过程中,搅拌摩擦焊后的2219铝合金复杂的微观组织演变会提高材料的蠕变变形和强度提升敏感性,上述发现为优化搅拌摩擦焊与蠕变时效成形工艺参数匹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蠕变时效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板阵列微结构零件电磁冲击液压成形研究
4
作者 颜子钦 赵鹏 +4 位作者 朱玉德 阳光 王瀚鹏 徐勇 崔晓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目的解决室温条件下因铝合金塑性流动不均而导致的零件开裂和尺寸偏差等问题。方法利用高速冲击提高材料成形极限以及流体均匀载荷精确控形的优势,提出了电磁冲击液压工艺并实现了铝合金阵列结构零件的成形,采用实验手段研究了放电电压... 目的解决室温条件下因铝合金塑性流动不均而导致的零件开裂和尺寸偏差等问题。方法利用高速冲击提高材料成形极限以及流体均匀载荷精确控形的优势,提出了电磁冲击液压工艺并实现了铝合金阵列结构零件的成形,采用实验手段研究了放电电压和放电次数对零件贴模精度和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大,零件的成形深度增大。在单次放电8kV下,板料最大成形深度达到模具深度的97%,连续3次放电8kV后,零件通道填充率达到89.7%。建立了与物理实验模型一致的电磁-流体-结构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发现冲击液体对板料施加的瞬态压强超过200MPa,板料最大变形速度达到40.5m/s。模拟得到的板料变形轮廓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了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论电磁冲击液压成形是一种新型的高速成形方法,能够实现铝合金阵列微结构零件的精确制造,为提高复杂薄壁难变形构件的成形性能和精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冲击液压 阵列微结构 高速率成形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喻海良 罗开广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1-426,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轻质高强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铝基复合材料因优异的比强度和耐磨性能,在这些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陶瓷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存在界面结合差、塑性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轻质高强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铝基复合材料因优异的比强度和耐磨性能,在这些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陶瓷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存在界面结合差、塑性变形能力低等问题.高熵合金颗粒因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界面润湿性和优异的深冷力学性能,成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新选择.文中首先介绍了近年来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接着分析了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最后,对深冷轧制工艺制备高熵合金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深冷轧制工艺在制备该复合材料过程中减少缺陷产生、提高力学性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深冷轧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筒形件反向挤压成形模具设计优化及仿真验证
6
作者 王琳 易幼平 +1 位作者 何海林 黄始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7-72,共6页
针对现有的反向挤压工艺载荷大、成形件易开裂等问题,提出优化挤压通道的反向挤压新工艺,对径向挤压通道形状进行设计并定量计算,增加了分流装置。使用Deform 3D软件对常规反挤压工艺和改进后的工艺进行数值分析和比较,研究了筒形件反... 针对现有的反向挤压工艺载荷大、成形件易开裂等问题,提出优化挤压通道的反向挤压新工艺,对径向挤压通道形状进行设计并定量计算,增加了分流装置。使用Deform 3D软件对常规反挤压工艺和改进后的工艺进行数值分析和比较,研究了筒形件反向挤压成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载荷变化规律,以及损伤、应变场、流线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反向挤压工艺,改进后反向挤压工艺的成形优化效果明显,可以提高薄壁筒形件的成形性和性能,减小载荷,获得更加均匀的应变、更小的损伤值和更优的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挤压 模具设计 数值模拟 金属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挤压的6061铝合金光学反射镜材料制备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宜锐 易幼平 黄始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3-1783,共11页
提出一种低温挤压新工艺制备6061铝合金光学反射镜材料,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对残余结晶相和晶粒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降低,残余结晶相破碎效果显著,面积分数增大,由510℃时的0.186%升为-50℃时的0.941%,分布更加弥散... 提出一种低温挤压新工艺制备6061铝合金光学反射镜材料,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对残余结晶相和晶粒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降低,残余结晶相破碎效果显著,面积分数增大,由510℃时的0.186%升为-50℃时的0.941%,分布更加弥散,变为粒径为1~3μm的细小相;同时,动态回复被抑制,位错更易转化为大角度晶界,变形态组织高角度晶界比例由510℃时的18.3%升至-50℃时的33.7%,而固溶态组织高角度晶界比例则由510℃时的56.4%升至-50℃时的92.97%,核平均误差明显增大,激发晶格旋转,几何必要位错密度增大,变形态组织晶粒粒径由209μm细化到3.1μm,固溶态晶粒形貌也由高温下回复占主导的粗纤维状晶粒,转变为低温时(200℃以下)再结晶占主导地位的等轴晶粒,组织粒径由322.82μm细化到49.96μm,可有效提升光学反射镜超精加工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挤压 6061铝合金 光学反射镜 晶粒 残余结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固溶对Al-Mg-Si-Sn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柳旭 刘春辉 +2 位作者 马培培 湛利华 尹焯炀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固溶温度对Al-Mg-Si-Sn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溶处理(ST)温度从560℃提高到590℃(强化固溶温度)显著延缓了Al-Mg-Si-Sn合金的自然时效(NA),合金固溶淬火后... 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固溶温度对Al-Mg-Si-Sn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溶处理(ST)温度从560℃提高到590℃(强化固溶温度)显著延缓了Al-Mg-Si-Sn合金的自然时效(NA),合金固溶淬火后,自然时效硬度峰值时间从3 d延缓到13 d,然而,强化固溶没有明显改变人工时效(AA)样品的峰时效态析出相的尺寸和峰值硬度;空位占比大于1的Sn-空位复合体更加稳定,说明强化固溶通过同时提高空位浓度和Sn的溶解度,增强Sn元素对空位的束缚,从而延缓自然时效团簇的形成;人工时效强化相主要为在含Sn团簇上异质形核形成的β"/β'复合相;由于强化固溶只能略微增加Sn的溶解度,因此,对峰值时效析出的影响很小;Sn元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导致强化固溶对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固溶处理 Sn元素 自然时效 时效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整体壁板时效成形-轴压承载联合仿真方法与试验验证
9
作者 童璨瑜 王咏梅 +5 位作者 杜娟 湛利华 杨有良 徐永谦 王晨 徐凌志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目的以航空7xxx系铝合金整体壁板为研究对象,建立时效成形仿真和轴压承载仿真的联合仿真方法,研究时效成形工艺对壁板承载能力的影响,提高成形壁板的承载载荷预测精度。方法基于ABAQUS的整体壁板CREEP子程序成形仿真结果,开发UMAT子程序... 目的以航空7xxx系铝合金整体壁板为研究对象,建立时效成形仿真和轴压承载仿真的联合仿真方法,研究时效成形工艺对壁板承载能力的影响,提高成形壁板的承载载荷预测精度。方法基于ABAQUS的整体壁板CREEP子程序成形仿真结果,开发UMAT子程序,将屈服强度的大小及分布等成形结果信息引入轴压承载仿真模型中,从而实现考虑成形工艺影响的整体壁板非线性屈曲仿真模拟和极限载荷预测,并开展了时效成形壁板的轴压承载试验。为了对比,还进行了基于人工时效材料强度的机加壁板轴压承载仿真。结果通过联合仿真计算得到的成形壁板极限承载载荷为1055 kN,与成形壁板极限载荷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1%,而机加壁板仿真计算结果为1182 kN,与成形壁板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3.2%。分析壁板在轴压仿真过程中的应力情况可知,与机加壁板相比,时效成形壁板的材料强度有所降低,因此,它先达到结构承载极限并发生失稳,仿真模型的破坏形式与试验件的一致。结论铝合金整体壁板时效成形-轴压承载联合仿真能准确预测时效成形壁板的结构承载能力,为整体壁板的设计-制造-强度校核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0铝合金 整体壁板 时效成形 屈曲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用钛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346
10
作者 金和喜 魏克湘 +2 位作者 李建明 周建宇 彭文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0-292,共13页
对航空用钛合金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从合金基体相组成角度,将钛合金分为α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和β型钛合金。着重介绍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飞机机身、航空紧固件等方面的应用;讨论航空用钛合金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 对航空用钛合金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从合金基体相组成角度,将钛合金分为α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和β型钛合金。着重介绍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飞机机身、航空紧固件等方面的应用;讨论航空用钛合金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提高高温热稳定性、增强蠕变抗力和降低成本是航空用钛合金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航空应用 航空发动机 飞机机身合金 航空紧固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相对Al-7.8Zn-1.6Mg-1.8Cu-0.12Zr铝合金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元春 肖政兵 +1 位作者 张欢欢 刘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4,共7页
采用基于热力学相图计算软件Thermo-Calc、JMatPro对典型成分7085合金的平衡相种类及含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方法采用CASTEP软件包系统计算了各平衡相的形成热、结合能、费米能以及弹... 采用基于热力学相图计算软件Thermo-Calc、JMatPro对典型成分7085合金的平衡相种类及含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方法采用CASTEP软件包系统计算了各平衡相的形成热、结合能、费米能以及弹性常数,并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平衡相对合金耐蚀性能以及强韧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合金中除α-Al基体外,主要为MgZn2,Al2Cu,Al3Zr。所有平衡相的形成均为自发反应的放热过程。其中,MgZn2与α-Al费米能值相差最大,最易与α-Al形成微腐蚀电池而导致合金耐蚀性能下降,而Al2Cu相与α-Al基体的费米能差值最小,相对不易形成微腐蚀电池。弹性模量计算结果同时表明:Al3Zr在所有相中具有最大的体模量、剪切模量、弹性模量以及杨氏模量,对合金强韧性能提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7085 平衡相 THERMO-CALC 弹性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4Al-2RE合金压缩蠕变性能和组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道芬 易丹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铸态Mg-4Al-2RE合金在温度125~175℃、压力88~112MPa的压缩蠕变行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分析仪对该合金压蠕变前后的组织形貌和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和应力的升高,合金的压蠕变量增大...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铸态Mg-4Al-2RE合金在温度125~175℃、压力88~112MPa的压缩蠕变行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分析仪对该合金压蠕变前后的组织形貌和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和应力的升高,合金的压蠕变量增大。Mg-4Al-2RE合金铸态组织为α-Mg基体、Al11Nd3相和Al2Nd相;高温压蠕变时Al11Nd3相不稳定易发生分解,使晶界原子扩撒加剧,晶界明显滑移,致使合金的抗高温蠕变性变差。在175℃、100~112MPa条件下,该合金快速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出现了沿晶蠕变断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4Al-2RE合金 压缩蠕变 晶界滑移 抗蠕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5铝锂合金超低温流变行为及成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珂 易幼平 +2 位作者 黄始全 董非 王晨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67,共6页
2195铝锂合金薄壁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提高2195铝锂合金的成形性是实现其高性能成形制造的基础和前提。本工作通过不同温度(298~77 K)和不同应变速率(0.00025~0.01 s^(-1))的超低温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2195... 2195铝锂合金薄壁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提高2195铝锂合金的成形性是实现其高性能成形制造的基础和前提。本工作通过不同温度(298~77 K)和不同应变速率(0.00025~0.01 s^(-1))的超低温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2195铝锂合金超低温流变规律的影响,结合埃里克森杯突实验及断口形貌观察,分析了变形温度对成形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变形温度由室温(298 K)降低至超低温(77 K),2195铝锂合金试样延伸率和抗拉强度较室温分别提升78.11%和71.13%;杯突值(IE)和最大凸模力较室温提升19.2%和51.4%。同时,超低温条件下,材料加工硬化率较室温更高,并且具有更大的稳定塑形应变区间,成形性能明显提高;试样断口韧窝较室温尺寸减小、深度增加、分布更加均匀,断裂模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95铝锂合金 超低温 单轴拉伸 本构模型 流变特性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9铝合金火箭贮箱过渡环复杂成形过程中Al_(2)Cu结晶相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昀 李晓谦 +1 位作者 李瑞卿 喻海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3,共10页
采用超声辅助铸造技术制备了尺寸为Φ1380 mm×3700 mm大规格2219铝合金铸锭,并通过多向热锻、马架扩孔、多道次变温环轧和形变热处理等工艺将铸锭制备成Φ5000 mm的火箭贮箱用过渡环。对铸锭和环形件的Al_(2)Cu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 采用超声辅助铸造技术制备了尺寸为Φ1380 mm×3700 mm大规格2219铝合金铸锭,并通过多向热锻、马架扩孔、多道次变温环轧和形变热处理等工艺将铸锭制备成Φ5000 mm的火箭贮箱用过渡环。对铸锭和环形件的Al_(2)Cu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发现,靠近铸锭心部位置的共晶组织相互桥接形成网络状形貌,面积分数为8.25%;从铸锭心部到边部,共晶组织含量逐渐减少,连续性降低。粗大密集的Al_(2)Cu相经环件成形工艺后发生固溶和破碎,基体内Al_(2)Cu相含量明显减少。其中,靠近环件内径部位Al_(2)Cu相呈带状聚集,平均晶粒尺寸约5~12μm,面积分数约1.02%。密集的Al_(2)Cu相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微裂纹优先形核和扩展,因此靠近内径处的强度与伸长率偏低,但均满足设计要求。靠近外径处的Al_(2)Cu相分散,面积分数约0.49%,基体内析出大量均匀分布的针状θ’强化相,材料强度与伸长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过渡环 成形制造 超声辅助铸造 Al_(2)Cu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压应力下7B50铝合金应力松弛时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启朋 湛利华 +4 位作者 徐永谦 徐凌志 蔡一贤 陈雪莹 黄明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4,共9页
通过应力松弛实验、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组织观察并研究了不同初始应力水平和温度条件下7B50铝合金的拉伸和压缩应力松弛、时效析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表明:拉伸和压缩应力松弛时效行为存在不对称性,前期拉应力松弛速率大于压... 通过应力松弛实验、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组织观察并研究了不同初始应力水平和温度条件下7B50铝合金的拉伸和压缩应力松弛、时效析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表明:拉伸和压缩应力松弛时效行为存在不对称性,前期拉应力松弛速率大于压应力松弛速率,但拉应力松弛速率下降较快;后期的拉应力松弛速率小于压应力松弛速率,使得两者应力松弛曲线出现交叉点。随着初始应力水平和时效温度的提高,拉伸和压缩应力松弛量均增加,应力松弛曲线交叉时间提前。相比拉应力松弛时效后的合金,压缩应力下合金的析出相略细小弥散,晶界无析出带更窄。因此,应力松弛时效后压应力下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优于相同条件拉伸应力下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0铝合金 应力松弛 时效 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B合金中AlB_2、TiB_2和TiAl_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元春 邵虹榜 +2 位作者 肖政兵 任贤魏 郭晓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1-1498,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0 K条件下Al-Ti-B体系中AlB_2、TiB_2和Ti Al_3的平衡晶格常数、形成热、结合能及电子特性,并结合准简谐德拜模型对3种物相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力学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lB_2、Ti...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0 K条件下Al-Ti-B体系中AlB_2、TiB_2和Ti Al_3的平衡晶格常数、形成热、结合能及电子特性,并结合准简谐德拜模型对3种物相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力学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lB_2、TiB_2和Ti Al_3的形成热与结合能均为负值,表明3种相均具有结构稳定性,且稳定性由大到小依次为TiB_2、Ti Al_3、AlB_2;3种物相的离子性与金属性由大到小依次为Ti Al_3、AlB_2、TiB_2,Ti Al_3与AlB_2显示离子键特性,而TiB_2键合特性以共价键为主;3种物相的热稳定性由大到小依次为TiB_2、AlB_2、Ti Al_3。计算所得TiB_2、AlB_2和Ti Al_3的热力学性质可以用于分析氟盐法制备Al-Ti-B时Al熔体与氟盐之间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中间合金最终的物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B合金 第一性原理 准简谐德拜模型 结构特性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70铝合金环件胀形强化微观机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江道 易幼平 黄始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5-78,共4页
结合2A70铝合金环件胀形工艺研究的需要,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胀形强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经过胀形工艺的铝合金环件拉伸强度明显提高,但伸长率略有下降;胀形工艺为合金引入大量位错,有利于基体中空位和溶质的扩散,... 结合2A70铝合金环件胀形工艺研究的需要,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胀形强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经过胀形工艺的铝合金环件拉伸强度明显提高,但伸长率略有下降;胀形工艺为合金引入大量位错,有利于基体中空位和溶质的扩散,促进合金强化相—S相的均匀析出,并使无沉淀析出带变窄;大量弥散分布的S相缩小第二相质点间距,位错绕过质点应力增大,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强度;较窄的无沉淀析出带会导致塑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70铝合金 胀形工艺 时效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9铝合金残余应力非线性超声表面波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雨龙 吴运新 +1 位作者 龚海 尤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5-49,共5页
铝合金板材表面或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时,将会产生明显的非线性声学现象,这对于评价铝合金残余应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高能超声测试系统、数字示波器和计算机等组建非线性超声表面波检测系统,结合X射线应力测试方法,分别对淬火态和去应... 铝合金板材表面或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时,将会产生明显的非线性声学现象,这对于评价铝合金残余应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高能超声测试系统、数字示波器和计算机等组建非线性超声表面波检测系统,结合X射线应力测试方法,分别对淬火态和去应力退火态下的铝合金表面0°应力及相同区域内的超声非线性系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超声相对非线性系数和残余应力数值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超声非线性系数可作为评价表面残余应力的特征量。当表面应力变小时,同区域的超声非线性系数会在一定程度上相应减小,并在输出电压水平升高时趋于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板材 非线性声学 去应力退火 超声非线性系数 表面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6铝合金厚板轧制变形不均匀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9
作者 昌江郁 陈送义 +2 位作者 陈康华 周亮 袁丁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14-1921,共8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织构分析、力学拉伸以及DEFORM有限元技术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7056铝合金厚度为20 mm板在厚度方向的组织、织构、性能以及轧制变形规律,重点揭示厚度方向1/4处轧制变形与织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厚板表层到芯... 采用金相显微镜、织构分析、力学拉伸以及DEFORM有限元技术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7056铝合金厚度为20 mm板在厚度方向的组织、织构、性能以及轧制变形规律,重点揭示厚度方向1/4处轧制变形与织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厚板表层到芯部再结晶程度逐渐增加;厚板芯部的轧制织构(Brass{011}?211?,S{123}?634?,Copper{112}?111?)体积分数最大,厚板表层的再结晶织构Cube{001}?100?体积分数最小,剪切织构(r-Cube{001}?110?,{112}?110?)主要分布在厚板的表层和1/4层,且在1/4层的体积分数最大;板材强度沿厚度方向呈"W"型分布,在厚度方向1/4处强度最低。其主要原因是轧制过程中厚板1/4层的剪切应力显著比表层与芯部的大,且该层的应变、应变速度和金属流动速度比表层的高,引起轧制变形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6铝合金厚板 不均匀性 数值模拟 剪切应力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9铝合金FSW局部热时效温度-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旦 吴运新 +2 位作者 龚海 聂林 郭旭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对2219铝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和局部热时效试验。用X射线衍射仪对搅拌摩擦焊和局部热时效引起的残余应力场进行测量,用热电偶及无纸记录仪对局部热时效温度进行记录,分析研究温度-应力场的特性。结果表明:与保温宽度相比,加热宽度对局... 对2219铝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和局部热时效试验。用X射线衍射仪对搅拌摩擦焊和局部热时效引起的残余应力场进行测量,用热电偶及无纸记录仪对局部热时效温度进行记录,分析研究温度-应力场的特性。结果表明:与保温宽度相比,加热宽度对局部热时效温度场的影响更显著,且两者存在临界值,当超过临界值后,继续增加宽度值对温度场影响较小;与保温时间相比,保温温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更显著,但延长保温时间使残余应力分布更平均;当温度达不到理想要求时,可延长保温时间以达到同样的应力消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残余应力 局部热时效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