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的CO_3^(2-)替换羟基磷灰石固溶体晶体化学FT-IR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志良 王大伟 +2 位作者 刘羽 张昱 胥焕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9-474,共6页
利用FT-IR结合XRD对不同类型的CO32-替换磷灰石固溶体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型替换碳羟磷灰石(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OH犦四面体替换犤PO4犦四面体;A型替换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犦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AB混... 利用FT-IR结合XRD对不同类型的CO32-替换磷灰石固溶体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型替换碳羟磷灰石(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OH犦四面体替换犤PO4犦四面体;A型替换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犦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AB混合型替换CHAP的FT-IR谱中非对称伸缩振动ν3分裂为ν3-1、ν3F、ν3-4,高斯函数法拟合表明ν3F峰是A型替换的ν3-2与B型替换的ν3-3的叠合。当WCO2-33.34%时,随CO32-含量增加,A型替换量增大,替换指数(SI)增大,且当WCO2-3=3.34%时,SI达最大值,当3.34%<WCO2-37.52%时,随CO32-含量增加,SI减小,B型替换量增大,且当WCO2-3=7.52%时总固溶量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磷灰石 离子替换 固溶体 晶体化学 FT-IR 碳酸根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CO^(2-)_3替换磷灰石固溶体晶体化学的FTIR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志良 王大伟 +2 位作者 刘羽 张昱 胥焕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9-953,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O2 -3替换的磷灰石固溶体 ,利用FTIR结合XRD对其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均相沉淀法制备的碳羟磷灰石 (CHAP)属B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OH]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HAP属A型...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O2 -3替换的磷灰石固溶体 ,利用FTIR结合XRD对其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均相沉淀法制备的碳羟磷灰石 (CHAP)属B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OH]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HAP属A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 ;固相反应法制备的碳氟磷灰石 (CFAP)属B型替换 ,其替换方式是 [CO3·F]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sol gel法制备的CHAP属AB混合型替换 ,其Ψ3分裂为Ψ3 1 ,Ψ3F,Ψ3 4 。高斯函数法拟合表明Ψ3F 峰是A型替换的Ψ3 2 与B型替换的Ψ3 3的叠合。当WCO2 -3<3 34%时 ,随CO2 -3含量增加 ,A型替换量增大 ,且当WCO2 -3=3 34%时达最大值 ,当 3 34% <WCO2 -3<7 5 2 %时 ,随CO2 -3含量增加 ,B型替换量增大 ,且当WCO2 -3=7 5 2 %时亦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离子替换 固溶体 晶体化学 FTIR 碳酸根 人工骨材料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离子替换磷灰石固溶体比较晶体化学XRD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76-980,共5页
采用单相共沉淀法和隋性气体保护下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通道离子替换固溶体磷灰石犤X1-X2AP犦。利用XRD对通道离子替换磷灰石固溶体进行了比较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晶胞参数随通道离子半径的增大,a0增大,c0反而减小,且OH-ClAP和F-O... 采用单相共沉淀法和隋性气体保护下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通道离子替换固溶体磷灰石犤X1-X2AP犦。利用XRD对通道离子替换磷灰石固溶体进行了比较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晶胞参数随通道离子半径的增大,a0增大,c0反而减小,且OH-ClAP和F-OHAP变化呈线性关系,符合Vegard定律,而F-ClAP在富F-端的变化不呈线性关系;由于犤PO4犦四面体沿犤101犦方向的滑移,c0随a0的变化而变化,且c0-2与a0-2呈线性关系犤c0-2=-a0-2+3.2348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 医用生物材料 磷灰石 通道离子替换 固溶体 结构 比较晶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9-71,共3页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诱导仿生合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一结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优异力学性能的HAP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羟基磷灰石 仿生合成 片状纳米晶 生物陶瓷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HAP的替换结构及其相变、吸F^-行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4 位作者 张昱 魏军 何亚林 黄志良 王大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59-966,共8页
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CO32-掺量的碳羟磷灰石(CHAP);采用FTIR、DTA、TG、XRD、TEM、晶粒密度测定、静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CHAP的替换结构及其相变和吸F-行为.结果表明;CHAP属AB混合型替换结构;当WCO32-<3.34%时,随CO32-含量增加,R... 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CO32-掺量的碳羟磷灰石(CHAP);采用FTIR、DTA、TG、XRD、TEM、晶粒密度测定、静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CHAP的替换结构及其相变和吸F-行为.结果表明;CHAP属AB混合型替换结构;当WCO32-<3.34%时,随CO32-含量增加,RI增大,吸氟量减小,吸氟过程中有较强的优先吸附CO32-进入其晶格的能力,150~776℃脱CO32-相变为钙亏HAP,776℃时脱羟相变为TCP相;当WCO32-=3.34%时,RI达最大值,脱CO32-相变为正常配比HAP,在776℃时不发生脱羟相变;当3.34%<WCO32-≤7.52%时,随CO32-含量增加,RI减小,吸氟量增大,吸氟过程中有较强的优先吸附F-进入其晶格的能力而CO32-被交换出来,脱CO32-相变为钙盈HAP,在776℃时不发生脱羟相变;CHAP纳米晶有沿柱长方向的溶解行为,比纯HAP的吸氟量大2~3倍,表现出纳米尺度下的溶解-沉淀吸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HAP 替换结构 相变 纳米吸附 碳羟磷灰石 氟离子 人工骨 生物陶瓷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嵩溪银矿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锐 彭恩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7-572,共6页
嵩溪银矿位于粤东晚古生代梅县-惠阳坳陷带的北段,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盆地的边缘。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是粤东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时期,火山岩的原始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地质勘探表明矿体在空间上呈脉状分布于早、中侏... 嵩溪银矿位于粤东晚古生代梅县-惠阳坳陷带的北段,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盆地的边缘。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是粤东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时期,火山岩的原始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地质勘探表明矿体在空间上呈脉状分布于早、中侏罗世的地层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的结构构造和蚀变的分带性说明矿床具典型的热液矿床特征。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壳幔混合铅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和与成矿有关的石英脉的氢氧同位素、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成矿热液以岩浆热液为主。根据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和成矿物质、成矿热液来源,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周边岩浆岩分布特征和岩浆岩成份及其来源的综合分析,认为嵩溪大型银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世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火山作用 银矿 嵩溪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