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矽卡岩矿床的汇流扩容空间控矿机制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以铜陵—安庆地区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亮明 疏志明 +3 位作者 赵崇斌 万昌林 蔡爱良 赵义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48-1856,共9页
本文以铜陵—安庆地区凤凰山铜矿和安庆铜矿为例,通过野外地质分析和计算模拟实验探讨了浅成岩体冷却过程中接触带上汇流扩容空间对矽卡岩矿体的控制。在凤凰山矿田和安庆矿田,围绕新屋里岩体和月山岩体的接触带上矿体的分布极不均匀,... 本文以铜陵—安庆地区凤凰山铜矿和安庆铜矿为例,通过野外地质分析和计算模拟实验探讨了浅成岩体冷却过程中接触带上汇流扩容空间对矽卡岩矿体的控制。在凤凰山矿田和安庆矿田,围绕新屋里岩体和月山岩体的接触带上矿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形成大规模矽卡岩矿体的位置既与接触带本身的特征有关,也与构造变形有关。矿体的边界特征以及与矿体密切相关的角砾岩的特征表明水压致裂在赋矿扩容空间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矿体的围岩蚀变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来自岩体和围岩的流体的混合以及高压流体的减压沸腾可能是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新屋里岩体和月山岩体的同构造冷却过程力学变形—传热—流体流动耦合动力学计算模拟结果显示:所有矿体都位于汇流扩容空间内,且主矿体位于最大最强的汇流扩容带内,这表明力—热—流耦合作用形成的汇流扩容空间不仅控制了矿体的位置,也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在铜陵—安庆地区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应该将重点放在大规模高强度的汇流扩容区,特别是还没有发现大规模矿体的汇流扩容区,凤凰山和安庆铜矿深部找矿已取得的成果证明了汇流扩容空间控矿模式对这一地区深部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成矿动力学计算模拟 汇流 扩容 深部找矿 铜陵-安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找矿: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难题及对策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亮明 蔡爱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3-932,共10页
通过对国内外深部找矿的实例、矿产勘查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深部找矿勘查对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深部找矿的特殊性使之在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方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难题是:①... 通过对国内外深部找矿的实例、矿产勘查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深部找矿勘查对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深部找矿的特殊性使之在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方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难题是:①成矿理论缺乏足够的预测能力;②地质构造理论推断深部地质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历程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③传统地质思维难以适应复杂的非线性系统;④"遥测"信息的多解性制约了对深部地质的了解;⑤钻探仍是控制勘查成本的关键性因素;⑥避免投资决策管理的失误并不容易。针对这些困难,可以采取的对策有:①切实提高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②在发展信息探测技术的同时重视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③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深部钻孔;④建立基于长远规划的科学支持的投资决策机制;⑤真正重视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地质理论 勘查技术 投资决策 铜山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安庆铜矿接触带三维形态及其控矿机制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义来 刘亮明 +1 位作者 蔡爱良 邹陈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6,共8页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铜铁矿床,其绝大部分矿体产在月山岩体与三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的产出位置及规模与接触带的特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三维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岩体接触带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安庆铜矿矿体空间定位的...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铜铁矿床,其绝大部分矿体产在月山岩体与三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的产出位置及规模与接触带的特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三维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岩体接触带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安庆铜矿矿体空间定位的关系,认为:月山矿田的矿体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矿体产在形态复杂、产状显著变化的岩体东枝南接触带;安庆铜矿的控矿接触带形态从东到西具有阶梯状-阶梯状、舌状过渡-舌状的变化规律;阶梯状接触带的陡倾及由陡变缓的位置和舌状接触带的尖端处是主要的成矿部位。上述接触带控矿规律推测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岩体侵位、冷凝造成的局部应力场以及成矿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带 矿体 三维形态模拟 控矿机制 安庆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形态岩体接触带成矿耦合动力学三维数值模拟:以安庆铜矿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义来 刘亮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矿床,其矿体绝大部分产在形态复杂的岩体接触带上,对于这种矿体定位特点,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主要的控矿因素。首先以AutoCAD和GO-CAD为平台构建安庆铜矿岩体及围岩的...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矿床,其矿体绝大部分产在形态复杂的岩体接触带上,对于这种矿体定位特点,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主要的控矿因素。首先以AutoCAD和GO-CAD为平台构建安庆铜矿岩体及围岩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C++编程实现到模拟软件的模型格式转换,然后以FLAC3D为平台进行安庆铜矿热液成矿过程的力-热-流耦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受控于拉张应力场,岩体大部分位置表现为正的体应变;月山岩体东枝南接触带是扩容最为明显的区域,部分岩石单元的大扩容角对扩容区出现有一定的贡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及接触带的复杂形态则是其主要原因;岩石扩容部位成为流体汇集的有利场所,汇流部位与明显扩容区及主矿体产出位置相一致,推断矿体的定位是力-热-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算结果亦指示现有矿体深部存在新的有利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体成矿 矽卡岩矿床 网格模型构建 三维数值模拟 安庆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及其改善途径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亮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91,共10页
成矿理论预测能力决定了成矿理论的价值及其对找矿勘查的贡献。通过分析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制约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使成矿理论预测能力提高的途径。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使... 成矿理论预测能力决定了成矿理论的价值及其对找矿勘查的贡献。通过分析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制约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使成矿理论预测能力提高的途径。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使得应用成矿理论进行成矿预测时,既没有能完全把握成矿的本质过程及控制矿体定位的关键因素,也没能弄清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与地质过程,还进行了条件并不充分的不严格推理,从而使得当前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并不高。从历史的变化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成矿理论经过一段时间应用后,其预测能力是逐渐下降的;针对某一特定矿床建立的成矿模式的预测能力要比根据某一类矿床的共同特征而建立的成矿理论低得多,区域成矿的理论预测远比矿床(体)预测容易。针对创造和应用成矿理论的不足,提高成矿预测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和新奇理论,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地质工作;(2)发展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在更大的范围更准确地探测地球信息;(3)创新地壳构造理论,更加准确推测地壳构造时空演化特征;(4)以整体论方法研究成矿理论系统,揭示成矿作用的复杂性规律;(5)去掉多余假设,使理论的内核尽可能简单化;(6)发展地质动力学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模拟更深入了解成矿及相关地质系统;(7)发展多源信息三维空间集成技术,实现推理计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理论 预测能力 成矿动力学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接触带-断裂扩容构造控矿模式及其在铜山铜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亮明 王建青 詹德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515-517,共3页
  夕卡岩型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历来是矿床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与这类矿床与夕卡岩及中酸性岩浆岩的密切空间关系,长期以来对于这类矿床的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夕卡岩及相关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它们...   夕卡岩型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历来是矿床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与这类矿床与夕卡岩及中酸性岩浆岩的密切空间关系,长期以来对于这类矿床的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夕卡岩及相关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成因关系,或者是与岩浆相关热液系统的热过程、化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Einaudi等,1981;Burt,1982;Meinert等,2000).对于构造在成矿中的作用以及作用的机制却未予足够的重视,这无疑阻碍了对矿体空间定位机制的认识.本文主要在总结铜陵-安庆地区的几个典型夕卡岩铜矿床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矿体定位的空间规律,提出接触带-断层套合扩容构造控矿模式,并介绍了这一模式在铜山铜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