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降解金属血管支架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炎 张针锋 +4 位作者 王俊伟 傅柯芸 李东阳 何昊 舒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1-1868,共8页
血管支架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其需求越来越大。相比于永久性支架易导致血管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引起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可降解支架在完成早期为血管提供径向支撑,避免血管弹性回缩的使命后开始降... 血管支架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其需求越来越大。相比于永久性支架易导致血管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引起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可降解支架在完成早期为血管提供径向支撑,避免血管弹性回缩的使命后开始降解,从而使血管恢复正常的生理收缩和积极重塑。回顾目前主流可降解金属(镁基合金、铁基合金、锌基合金)支架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主要结果发现,镁基合金支架可操作性良好,血栓形成率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在降解速率快、释氢反应和微环境pH值变化较大等方面;铁基合金支架力学性能、成型加工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优异,但其腐蚀速率过慢,提高降解速率是扩大铁基金属支架临床应用的关键;锌基合金的降解速率适中,强度较低,加入不同合金元素改善锌基合金支架强度是目前锌基合金支架的主要改良方向。可降解金属支架材料的革新和突破需要材料学、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学科共同合作,除此以外,优化材料性能,以及改进制作工艺如注射成型技术、可降解药涂支架、纳米载药技术等可能是未来可降解金属支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支架 血管支架 金属支架 生物相容性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f支架在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雄 何昊 +2 位作者 黎明 李全明 舒畅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Cuff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 目的:探讨使用Cuff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0.3±7.1)岁。分析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常规近端Cuff支架置入22例,2例行Cuff支架开窗来保留单侧肾动脉血流。急诊EVAR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术后23例患者即时Ⅰa型内漏消失,1例有少量Ⅰa型内漏,选择保守治疗观察。24例患者均成功随访,平均随访(39.0±15.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死亡,2例患者出现主动脉再次干预,其中1例患者因胸主动脉溃疡接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因Ⅱ型内漏及髂动脉瘤破裂分别接受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及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未发生其他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干预。结论:近端加用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Ⅰa型内漏 Cuff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鑫 张雷 +5 位作者 李全明 方坤 罗明尧 李杰华 刘泽辉 舒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腔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IV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腔内技术治疗的24例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术...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腔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IV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腔内技术治疗的24例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情况和术后随访数据,比较IVUS和DSA对血管准备后残余狭窄和夹层程度的判断结果,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跛行距离和治疗侧肢体踝臂指数,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治疗侧肢体血管通畅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9例(79.2%),女性5例(20.8%);平均年龄为(64.7±13.6)岁;23例(95.8%)病因为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4.2%)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共治疗24条肢体,技术成功率为95.8%。所有患者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中均成功进行IVUS检查。术中使用IVUS和DSA判断血管准备后的残余狭窄程度[面积百分比vs.直径百分比:(79.6±13.3)%vs(47.6±27.8)%]和夹层程度分级[(4±1)级vs(.3±1)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8.0±4.5)个月,患者生存率为100%,无截肢事件发生,治疗侧下肢动脉通畅率为91.7%。结论:IVUS辅助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效果,对于发现血管准备后病变残余狭窄和夹层形成的可能比DSA更敏感。IVUS作为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辅助影像学工具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仍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预开窗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鑫 张雷 +1 位作者 郭鹏程 舒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7-1234,共8页
目的:为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对主动脉弓部病变进行开窗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即开窗TEVAR(fenestrated-TEVAR,f-TEVAR),其中最常用的是体外开窗和原位开窗技术。然而这两种技术均改变了... 目的:为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对主动脉弓部病变进行开窗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即开窗TEVAR(fenestrated-TEVAR,f-TEVAR),其中最常用的是体外开窗和原位开窗技术。然而这两种技术均改变了支架的物理结构,可能影响支架的远期稳定性。笔者所在的团队设计了一款可调节预开窗主动脉覆膜支架并获得了专利。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这款支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前期数据。方法:对8只健康的拉布拉多犬行可调节预开窗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腔内植入术和主动脉弓部的开窗操作,植入支架前后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将8只实验犬分为4周组(饲养4周组)和12周组(饲养12周组)。处死前1天行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大出血发生,无开窗无法释放事件发生。开窗位置移动平滑,支架退出均顺利。4周和12周的主动脉CTA复查结果提示支架无移位。所有弓上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使用可调节预开窗主动脉覆膜支架在犬类主动脉植入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为该款支架的进一步优化和涉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人类f-TEVAR植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可调节预开窗主动脉覆膜支架 主动脉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对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骆忠辰 李鑫 +1 位作者 王伦常 舒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2-1259,共8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血管再狭窄中重要的调控分子,在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TGF-β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可与TGF-β受体相结合,通过经典的依赖Smad蛋白通路或非经典通路将膜外...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血管再狭窄中重要的调控分子,在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TGF-β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可与TGF-β受体相结合,通过经典的依赖Smad蛋白通路或非经典通路将膜外信号转导到膜内,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过程。血管再狭窄至今仍是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中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预防术后血管再狭窄或延长血管通畅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GF-β通路在不同细胞类型中表现出多样性,探讨TGF-β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作用及其对血管再狭窄的具体影响有助于为TGF-β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再狭窄 血管平滑肌细胞 间充质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片材料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邵茹冰 李杰华 +2 位作者 王伦常 李鑫 舒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3,共9页
心血管补片作为替代部分心脏或血管组织的人工移植物材料,在心血管手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心血管补片材料(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的不足可能导致术后长期效果不理想甚至某些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一些新型材料(如组织工程材料、... 心血管补片作为替代部分心脏或血管组织的人工移植物材料,在心血管手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心血管补片材料(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的不足可能导致术后长期效果不理想甚至某些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一些新型材料(如组织工程材料、三维打印材料等)也在积极研发中。补片材料在血管成形术、心脏房室壁或房室间隔修补术、瓣膜置换术等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心血管补片材料临床需求较大,但由于该材料需要具有适应正常凝血机制、耐久性、促进术后近期内皮化、抑制术后远期的内膜过度增生等特性,其研发过程较为复杂。总结各类心血管补片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对临床中手术材料的选择和心血管补片材料的研发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片材料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材料 心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