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Fe_2O_3粉在Fe-2%Ni-1%Cu-0.6%C粉末冶金材料中的助烧结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滕浩 李佑福 +2 位作者 曾海卒 李志友 周科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20-2726,共7页
在Fe-2%Ni-1%Cu-0.6%C混合料中加入了少量微细Fe2O3粉末作为烧结助剂,研究Fe2O3粉末的添加量对混合料的压缩性、烧结合金的密度和强度以及氧和碳含量等的影响,研究微细Fe2O3粉末对合金的助烧结行为。结果表明:混合料中Fe2O3含量大于0.3%... 在Fe-2%Ni-1%Cu-0.6%C混合料中加入了少量微细Fe2O3粉末作为烧结助剂,研究Fe2O3粉末的添加量对混合料的压缩性、烧结合金的密度和强度以及氧和碳含量等的影响,研究微细Fe2O3粉末对合金的助烧结行为。结果表明:混合料中Fe2O3含量大于0.3%(质量分数)时,会导致成形生坯密度下降;当Fe2O3添加量为0.3%时,烧结合金的密度最高,经1120℃烧结0.5和1 h后,合金的抗弯强度比同等烧结条件下未添加Fe2O3样品的分别提高6.5%和4.2%。少量Fe2O3粉在材料烧结时对碳含量损失率的影响较小,然而可以降低烧结体中的氧含量。在压坯的烧结过程中,Fe2O3还原后于750℃左右开始加速基体颗粒间的连结,虽然在1050℃以上时微细粉的助烧结作用减弱,但烧结体中孔隙更趋于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粉末冶金 Fe-2%Ni-1%Cu-0.6%C Fe2O3粉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GH4049粉末合金 被引量:3
2
作者 汤春峰 曲选辉 +4 位作者 王天剑 段柏华 何新波 秦明礼 贾成厂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采用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方法制备了GH4049粉末合金,研究了合金的致密化机理、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Y2O3对合金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1350℃真空烧结120min可以制备出相对密度为99·2%的GH4049粉末合金,合金的烧结... 采用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方法制备了GH4049粉末合金,研究了合金的致密化机理、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Y2O3对合金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1350℃真空烧结120min可以制备出相对密度为99·2%的GH4049粉末合金,合金的烧结致密化机理为颗粒重排与粘性流动。经热处理后,GH4049粉末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13MPa、760MPa和13%,接近变形GH4049合金;晶内析出了约200nm的方形大γ′相和40nm左右的球形γ′相,平均晶粒大小在80μm以下。加入质量分数为0·05%的纳米级Y2O3后,改善了合金的抗应力松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 热处理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低温烧结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钟超 赵连仲 +2 位作者 李江 袁晰 张斗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2-909,共8页
为降低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的烧结温度,以Li_(2)CO_(3)-Bi_(2)O_(3)作为复合烧结助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ZT基压电陶瓷粉,系统地研究了烧结助剂Li_(2)CO_(3)-Bi_(2)O_(3)的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PZT压电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学性... 为降低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的烧结温度,以Li_(2)CO_(3)-Bi_(2)O_(3)作为复合烧结助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ZT基压电陶瓷粉,系统地研究了烧结助剂Li_(2)CO_(3)-Bi_(2)O_(3)的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PZT压电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在Li_(2)CO_(3)-Bi_(2)O_(3)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3%时,PZT压电陶瓷的烧结温度可由1250℃降低至900~950℃,具有较宽的烧结温度范围,同时陶瓷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烧结温度为900℃时,陶瓷的压电应变常数d_(33)达到最大值538 pC/N;烧结温度为950℃时,陶瓷的压电电压常数g_(33)达到最大值43.27 mVm/N。同时实现了陶瓷-电极低温共烧,共烧后的陶瓷片d_(33)可达530 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PZT) 低温共烧 烧结助剂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表面渗层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贾宝平 贺跃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9-31,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钛金属表面渗硼强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总结并对比了钛盒属渗硼方法及相应渗层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重点讨论了 Ti-B 系扩散机理研究成果,归纳出 Ti-B 系互扩散反应的基本规律,最后展望了 TiB_... 综述了国内外钛金属表面渗硼强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总结并对比了钛盒属渗硼方法及相应渗层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重点讨论了 Ti-B 系扩散机理研究成果,归纳出 Ti-B 系互扩散反应的基本规律,最后展望了 TiB_2表面渗硼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硼化钛 渗硼 表面强化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r基磁性薄膜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凡浩 古一 黄伯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8,共7页
简要介绍了磁记录用介质膜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垂直记录方式的优点,综述了国内外对垂直磁记录用介质膜材料的分类及研究现状,回顾和评述了CoCr基磁性薄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垂直磁记录 磁性材料 CoCr基合金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生物分子传感器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邹辉 倪祥 +3 位作者 彭盛霖 欧阳俊 陈羽 欧阳方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模拟,我们构建了一种具有石墨烯电极的纳米间隙生物分子传感器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当碱基分子胞嘧啶、甲基化胞嘧啶和羟甲基化胞嘧啶分别通过器件时,器件横向电流的大小差异约有1个数量级,器件对此类分子具有一定的分... 基于第一性原理模拟,我们构建了一种具有石墨烯电极的纳米间隙生物分子传感器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当碱基分子胞嘧啶、甲基化胞嘧啶和羟甲基化胞嘧啶分别通过器件时,器件横向电流的大小差异约有1个数量级,器件对此类分子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子之间的区分度大小受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相邻碱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碱基分子构型的影响.研究工作表明,此类石墨烯基分子传感器可准确高效地区分具有不同结构的碱基分子,为准确定位DNA链中的变异碱基分子提岀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甲基化胞嘧啶 羟甲基化胞嘧啶 横向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铋钠基无铅铁电陶瓷场致应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慧平 周学凡 +3 位作者 方豪杰 张晓云 罗行 张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3-610,共8页
钛酸铋钠(Bi_(0.5)Na_(0.5))TiO_(3)(BNT)作为典型的钙钛矿型弛豫铁电体,具有超高的场致应变,是最有希望代替铅基体系的无铅压电体系之一。与铅基陶瓷相比,BNT基陶瓷具有驱动电压较高、迟滞较大以及温度稳定性差等劣势。为了优化无铅驱... 钛酸铋钠(Bi_(0.5)Na_(0.5))TiO_(3)(BNT)作为典型的钙钛矿型弛豫铁电体,具有超高的场致应变,是最有希望代替铅基体系的无铅压电体系之一。与铅基陶瓷相比,BNT基陶瓷具有驱动电压较高、迟滞较大以及温度稳定性差等劣势。为了优化无铅驱动器的应变性能,本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1-x){0.76(Bi_(0.5)Na_(0.5))TiO_(3)-0.24SrTiO_(3)}-xNaNbO_(3)(BNTST-xNN,x=0~0.03)无铅铁电陶瓷。结果表明,当x=0.01时,该陶瓷在较低电场(E=4 kV/mm)下的应变值可达到0.278%,等效压电系数d^(*)_(33)高达695 pm/V。此时,陶瓷处于非遍历/遍历弛豫相界处,电场诱导弛豫-铁电相变导致大场致应变。与x=0.01相比,x=0.02时应变值为0.249%,略微下降,但迟滞却降低至43%。此外,该应变在25~100℃温度范围内维持稳定。本研究表明,在BNT基陶瓷中固溶SrTiO_(3)和NaNbO_(3)组元可以提高场致应变值,同时维持较低的驱动电场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可用于压电驱动器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钠 无铅铁电陶瓷 场致应变 弛豫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钾钠基1-3型压电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琦钧 曾祥豹 +3 位作者 周学凡 迟文潮 邹金住 张斗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在1130℃下烧结而成的(K_(0.45)Na_(0.55))_(0.9)Li_(0.02)(Nb_(0.77)Ta_(0.18)Sb_(0.05))O_(3)(KNLNTS)无铅压电陶瓷。陶瓷致密度和电学性能较好,致密度达到98%,室温压电常数为308.7 pC/N,厚度振动机电耦合系数可...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在1130℃下烧结而成的(K_(0.45)Na_(0.55))_(0.9)Li_(0.02)(Nb_(0.77)Ta_(0.18)Sb_(0.05))O_(3)(KNLNTS)无铅压电陶瓷。陶瓷致密度和电学性能较好,致密度达到98%,室温压电常数为308.7 pC/N,厚度振动机电耦合系数可达0.5,1 kHz时介电损耗为0.043。以上述KNLNTS基粉体为原料,利用切割填充法制备1-3型压电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厚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压电常数、厚度振动机电耦合系数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介电损耗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相对介电常数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铌酸钾钠 1-3型复合物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时效热处理对新型近β医用Ti-10Mo-6Zr-4Sn-3Nb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鸿川 程军 +6 位作者 盖晋阳 杜赵新 余森 张亚峰 麻西群 宋宏杰 牛金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研究了预时效对一种近β型Ti-10Mo-6Zr-4Sn-3Nb(Ti-B12)医用钛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5、425℃分别预时效0.5~8.0 h后,在β母相中均匀析出了大量的椭球状等温ω相。随着预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ω相的尺寸... 研究了预时效对一种近β型Ti-10Mo-6Zr-4Sn-3Nb(Ti-B12)医用钛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5、425℃分别预时效0.5~8.0 h后,在β母相中均匀析出了大量的椭球状等温ω相。随着预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ω相的尺寸逐渐增大,而密度则逐渐减小。基于等温ω过渡相辅助α相形核与细化作用,在较低的预时效温度和较短的时间下可获得密度更高、尺寸更细小且弥散分布的次生α相。此外,经预时效后,通过显著细化次生α相的尺寸和提高α相的析出密度,强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并获得了较好的塑性。然而,当将预时效时间增加至一定值时,强化效应变得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近β钛合金 组织演变 预时效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表面PyC界面相微观结构及均匀性的工艺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轶凡 李玮洁 +2 位作者 张中伟 庞旭 刘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9-408,I0010-I0012,共13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界面相的微观结构和均匀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PyC界面相,探究沉积温度、丙烯分压、滞留时间和氢气分压等工艺参数对PyC界面相微观结构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使用多种手段对PyC界面相微观形貌... 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界面相的微观结构和均匀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PyC界面相,探究沉积温度、丙烯分压、滞留时间和氢气分压等工艺参数对PyC界面相微观结构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使用多种手段对PyC界面相微观形貌、织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微观结构、均匀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界面相织构的规整度随沉积温度和丙烯分压的提高而提高,随氢气分压的提高而降低,而受滞留时间影响较小;沉积温度和丙烯分压升高均导致界面相厚度分布更加不均匀,且丙烯分压过高会直接产生炭黑,延长滞留时间有利于提高界面相的均匀性;对于中织构和高织构,随着氢气分压提高,界面相均匀性先降低后增加,而低织构的界面相均匀性受其影响较小。最后,阐明了PyC界面相生长模式,揭示了工艺参数对PyC界面相织构形态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为PyC界面相的精细调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PyC界面相 均匀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氧化机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馨爽 陈招科 +3 位作者 熊翔 张天助 孙威 王雅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0-1678,共11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讨论涂层在900和1500℃的等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ZrB_2-SiC基复合陶瓷涂层整体厚度约为200μm。Si3N4、MoSi_2可很好地促进ZrB_2-SiC基氧阻挡层的高温烧结,使涂层致密化,并提高涂层在900℃的抗氧化性能;与之相比,TaC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致密化作用,对涂层在900℃时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有限。在900℃时,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氧化过程主要受氧在涂层孔隙等缺陷中的扩散所控制,添加剂主要通过改变涂层的致密化程度来影响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在1500℃氧化过程中,涂层抗氧化性能恶化,但致密的化学气相沉积SiC封填层的引入可显著改善涂层在1500℃时的抗氧化性能,涂层表面生成了完整的含有ZrO_2和ZrSiO_4等高熔点颗粒的SiO_2玻璃态氧化膜,为基体提供有效的氧化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ZR B2-Si C基涂层 添加剂 抗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Sc-Zr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局部腐蚀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锐 杨继东 +2 位作者 彭小燕 徐国富 尹志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56-2665,共10页
通过硬度测试、极化曲线测试、腐蚀浸泡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Al-Zn-Mg-Sc-Zr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局部腐蚀性能,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曲线呈现W型,硬... 通过硬度测试、极化曲线测试、腐蚀浸泡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Al-Zn-Mg-Sc-Zr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局部腐蚀性能,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曲线呈现W型,硬度最低值出现在热影响区与热机影响区的交界处;和母材相比,焊接接头的局部抗腐蚀性能降低,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大。热机影响区的腐蚀电位最低,腐蚀电流密度最高,晶间腐蚀深度最大,抗腐蚀性能最差。热机影响区的硬度和腐蚀性能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该区的晶粒发生变形,大部分η′沉淀强化相溶解,晶界上分布着大量的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Sc-Zr合金 搅拌摩擦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局部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P焊膏钎焊C/C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振华 冉丽萍 易茂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5,共9页
用真空熔炼、惰性气体雾化法制备Ni-Cr-P金属粉末,再加入有机黏结剂高速搅拌,制备Ni14Cr10P膏状活性钎料。用制备好的焊膏真空钎焊C/C复合材料,测试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通过OM,SEM,EDS,XRD等对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用真空熔炼、惰性气体雾化法制备Ni-Cr-P金属粉末,再加入有机黏结剂高速搅拌,制备Ni14Cr10P膏状活性钎料。用制备好的焊膏真空钎焊C/C复合材料,测试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通过OM,SEM,EDS,XRD等对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钎焊温度1000℃、保温时间0.5 h条件下,获得的接头剪切强度达到28.6 MPa,然后随着钎焊温度上升或保温时间延长,钎焊接头强度下降;通过界面组织结构分析发现焊膏可以增加钎料层与C/C复合材料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堵塞C/C复合材料表面的孔隙。焊后在界面处形成了交错分布的Cr碳化物相缓冲层,使得界面呈现热膨胀系数梯度增加的结构,有助于缓解热失配,提高C/C复合材料钎焊接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钎料 焊膏 C/C复合材料钎焊 剪切强度 界面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处理后GH4169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家勇 陈龙 +2 位作者 廖晓航 刘娜 钟利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共5页
对DP处理后的GH4169合金在变形温度900~1 060℃、应变速率0.001~0.500s-1下进行了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量对合金显微组织、δ相形貌以及δ相演变的影响,分析了组织演变机制。结果表明:DP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 对DP处理后的GH4169合金在变形温度900~1 060℃、应变速率0.001~0.500s-1下进行了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量对合金显微组织、δ相形貌以及δ相演变的影响,分析了组织演变机制。结果表明:DP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片层状/长针状δ相,在高温压缩变形过程中变形断裂和溶解断裂的综合作用下,随应变量的增加,δ相发生弯曲、扭折直至球化;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δ相含量逐渐减少,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DP处理 Δ相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淬火后Co_(39)Ni_(34)Al_(27)形状记忆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然 罗丰华 王铸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6,共5页
采用金相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循环拉伸及阻尼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温度(1200-1350℃)淬火后Co_(39)Ni_(34)Al_(27)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马氏体相变、超弹性及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该合金晶粒发生粗化,... 采用金相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循环拉伸及阻尼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温度(1200-1350℃)淬火后Co_(39)Ni_(34)Al_(27)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马氏体相变、超弹性及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该合金晶粒发生粗化,γ相含量减少,β相逐渐转变为马氏体相;马氏体相变温度与淬火温度几乎成线性正比关系;1 250℃淬火后的合金具有明显的超弹性性能;1 250,1 320℃淬火后的合金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出现阻尼峰值,分别为0.042和0.035,1 320℃淬火后合金的阻尼性能略低于1 250℃淬火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 超弹性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运兴 王薪 +2 位作者 刘军 黄岚 江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95-2706,共12页
采用高通量的合金设计方法设计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CSU.B2,并对该合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铸态下树枝晶分布均匀,枝晶间距约为500gm,没有三次枝晶出现。通过对合金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合金中的γ’析出相... 采用高通量的合金设计方法设计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CSU.B2,并对该合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铸态下树枝晶分布均匀,枝晶间距约为500gm,没有三次枝晶出现。通过对合金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合金中的γ’析出相呈现方块状,平均颗粒尺寸为0.5~0.8μm。在1100和1150℃下对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试样单位面积质量随时间的变化遵循类抛物线的规律,在氧化层的下面都存在着γ’相消失的区域。最后对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进行了表征,在760℃时,合金的屈服强度为706MPa;在980℃时,合金的屈服强度为484MPa。在两个温度下,试样的断裂为两种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热处理 高温氧化 高温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电子结构与边缘修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志雄 杨金新 +3 位作者 刘琦 谢禹鑫 熊翔 欧阳方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8-1654,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几何构型与电子结构,发现其稳定性与电子性质敏感地依赖于边缘修饰.随着边缘修饰的H原子数增加,纳米带变得更加稳定,并在间接带隙半导体、半金属和直接带隙半...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几何构型与电子结构,发现其稳定性与电子性质敏感地依赖于边缘修饰.随着边缘修饰的H原子数增加,纳米带变得更加稳定,并在间接带隙半导体、半金属和直接带隙半导体之间转变.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显示,其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主要由边缘态贡献.当二硫化钼纳米带两边用不同数目的H原子修饰时,纳米带同时具有由这两种修饰引起的边缘态并且两种边缘态的相互影响很小.研究了三类纳米带带隙与宽度的关系,对于每个原胞修饰0个或8个H原子的纳米带,带隙随宽度以3为周期振荡变化;而对于每个原胞修饰4个H原子的纳米带,带隙振荡不再具有周期并且振荡幅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纳米带 悬挂键 边缘态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手椅型缺陷硫化钼纳米带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妍 欧阳方平 +3 位作者 彭盛霖 刘琦 贾治安 邹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3-2090,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含空位缺陷的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电子性质.发现缺陷会导致纳米带结构稳定性降低,单空位钼缺陷和三空位缺陷使得纳米带从半导体变成金属性,而单空位硫缺陷和两种双空位缺陷仅减小纳米带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含空位缺陷的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电子性质.发现缺陷会导致纳米带结构稳定性降低,单空位钼缺陷和三空位缺陷使得纳米带从半导体变成金属性,而单空位硫缺陷和两种双空位缺陷仅减小纳米带的带隙;电子态密度和能带的本征态表明缺陷纳米带费米能级附近的杂质态主要是缺陷态的贡献.研究了四类半导体性质的纳米带带隙与宽度的关系,对于完整的纳米带,带隙随宽度以3为周期振荡变化;而引入空位缺陷后,纳米带的带隙振荡不再具有周期且振荡幅度变小.同时发现,当缺陷的浓度变小后,缺陷仅使纳米带的带隙减小,不会使其变为金属性.这些结果有望打开其在新型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纳米带 空位缺陷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志达 袁晰 +2 位作者 闫明洋 周科朝 张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3-424,共12页
随着智能器件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柔性可穿戴压电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制备了柔性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传感器,证明其检测弯曲应变、弯曲角度和振动加速度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悬臂梁振动试验中,柔性压电传感器的输出电压随... 随着智能器件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柔性可穿戴压电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制备了柔性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传感器,证明其检测弯曲应变、弯曲角度和振动加速度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悬臂梁振动试验中,柔性压电传感器的输出电压随着加速度增大呈现线性增加。在远离谐振频率的频率范围内,柔性压电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度,证明其可以用作传感器来检测振动加速度。在弯曲试验中,输出电压随着弯曲应变的增加而增加,弯曲变形下每微应变的输出电压达到8.54 mV,具有优异的灵敏度。随着弯曲频率的变化,柔性压电传感器输出电压幅值无明显变化,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传感稳定性。通过10万次循环弯曲测试,其输出电压幅值没有明显下降,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柔性 传感性能 弯曲应变 加速度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管道结构健康监测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露 刘盛文 +4 位作者 谢文韬 汤林 袁晰 周科朝 张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5-1095,共11页
管道实时结构健康监测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在与管道结构共形时保持压电阻抗特性,对管道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本文制备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厚度对电阻抗特性的影响,厚度大于250μm时阻抗峰值下降50%。... 管道实时结构健康监测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在与管道结构共形时保持压电阻抗特性,对管道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本文制备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厚度对电阻抗特性的影响,厚度大于250μm时阻抗峰值下降50%。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载荷监测应用验证,通过相关系数偏差值(R_(C))和均方根偏差(R_(M))方法对结构受到损伤时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阻抗敏感特征进行量化,并基于无损状态建立了损伤阈值(U_(l))。当管道结构受到50 N载荷时,R_(C)指数达到0.51(U_(l)=0.005);螺栓结构松动50%时,R_M指数达到7.96(U_(l)=0.63)。结果表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对管道结构应力状态变化和螺栓松动进行灵敏响应,适用于管道等复杂曲面结构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柔性 压电阻抗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