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含噪中规模量子处理器的量子机器学习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金晶 肖子萌 +2 位作者 王雯萱 张师超 李学龙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2-631,共30页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结合,在增强模型表达能力、加速和优化机器学习等方面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有望突破人工智能领域所面临的可解释性差、最优解难等问题,量子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关注的学科前沿。量子机器学习是量子人工智能领域...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结合,在增强模型表达能力、加速和优化机器学习等方面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有望突破人工智能领域所面临的可解释性差、最优解难等问题,量子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关注的学科前沿。量子机器学习是量子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将量子计算基础理论与机器学习原理相结合,以实现具有量子加速的机器学习任务。随着量子计算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含噪中规模量子(NISQ)处理器的学习优势被证明,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一系列量子机器学习方法,以挖掘量子计算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创新应用。然而,当前的量子机器学习仍局限于对算法的优化,缺乏系统层面的理论架构,仍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从量子机器学习系统表征角度出发,建立量子机器学习系统的层次模型,概括和总结了面向各类任务的量子机器学习方案,分析了量子机器学习在提高经典算法速度等方面可能体现的“量子优势”。接着根据量子机器学习系统的层次结构,从原理层、计算层、应用层这三个方面对现有量子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系统性地分析和讨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最后,结合当前阶段量子人工智能的发展特点,重点分析了量子机器学习领域面临的科学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量子人工智能 量子机器学习 量子算法 含噪中规模量子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纤维复合吸波材料设计及电磁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国松 陈伊 +5 位作者 胡悦 张钦钊 黄佳 周伟 罗衡 李杨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随着信息安全、目标隐身与电磁防护等需求的升级,亟需研发高效吸波材料。本文简述吸波材料工作原理,并梳理涂覆型与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进展,最终聚焦纤维混杂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纤维排列、组分调控及界面设计可协同提升电磁性能与力学... 随着信息安全、目标隐身与电磁防护等需求的升级,亟需研发高效吸波材料。本文简述吸波材料工作原理,并梳理涂覆型与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进展,最终聚焦纤维混杂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纤维排列、组分调控及界面设计可协同提升电磁性能与力学性能。通过多元纤维协同设计与多尺度结构优化,纤维混杂吸波复合材料能够实现阻抗匹配与损耗机制的耦合优化,兼具宽频吸收与力学承载特性,推动吸波材料向结构与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最后,总结通过多元纤维混杂体系拓展吸波频带的技术突破并对未来围绕纤维混杂机制深化、多尺度结构设计、环境适应性提升、多功能集成、纤维取向与入射角协同调控、高温陶瓷基吸波材料等方向开发兼具宽频吸收、轻质高强特性的新一代军民两用吸波材料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覆型与结构型吸波材料 纤维混杂复合材料 电磁损耗 结构与功能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忆阻类脑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在IoMT数据隐私保护中应用
3
作者 蔺海荣 段晨星 +1 位作者 邓晓衡 Geyong Min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94-2210,共17页
近年来,医疗数据泄露频发,严重威胁患者隐私与健康安全,亟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医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隐私与安全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忆阻类脑混沌神经网络的医疗物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IoMT)数据隐私保护方法,以... 近年来,医疗数据泄露频发,严重威胁患者隐私与健康安全,亟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医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隐私与安全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忆阻类脑混沌神经网络的医疗物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IoMT)数据隐私保护方法,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利用忆阻器的突触仿生特性,构建了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双忆阻类脑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相图、时域图及吸引盆等非线性动力学工具,深入揭示了模型的复杂混沌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网络不仅展现出复杂的网格多结构混沌吸引子特性,还具有平面初值位移调控能力,从而显著增强了其密码学应用潜力。为了验证其实用性与可靠性,基于微控制器单元(MCU)搭建了硬件平台,并通过硬件实验进一步确认了模型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基于此模型,该文设计了一种结合双忆阻类脑混沌神经网络复杂混沌特性的高效IoMT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彩色医疗图像数据的加密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优异,包括大密钥空间、低像素相关性、高密钥敏感性,以及对噪声与数据丢失攻击的强鲁棒性。该研究为IoMT环境下的医疗数据隐私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智能医疗安全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混沌系统 HOPFIELD神经网络 多吸引子 混沌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置引导的实时Linux内核靶向模糊测试
4
作者 施鹤远 陈世俊 +3 位作者 张强 沈煜恒 姜宇 施荣华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73-880,共8页
实时Linux在各类实时性需求业务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保障实时Linux内核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当前主流的覆盖率导向内核模糊测试技术对于特定待测代码定位存在局限,导致内核模糊测试对实时特性相关代码的针对性测试能力不足。针对此问题,... 实时Linux在各类实时性需求业务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保障实时Linux内核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当前主流的覆盖率导向内核模糊测试技术对于特定待测代码定位存在局限,导致内核模糊测试对实时特性相关代码的针对性测试能力不足。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置引导的实时Linux内核靶向模糊测试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内核配置选项构建内核文件树,识别实时特性相关内核代码;然后基于实时Linux内核函数间调用关系和基本块地址,构建实时特性相关待测靶点;最后利用基于权重的种子调度策略提升内核模糊测试针对性测试效果。该方法在4个版本的实时Linux内核的测试任务中,发现了58个实时特性相关的内核缺陷。与通用覆盖率导向内核模糊测试工具Syzkaller相比,该方法对于实时特性相关代码的基本块覆盖数量提升17.06%,发现实时特性相关漏洞数量提升65.3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内核模糊测试的实时特性相关代码覆盖能力与针对性测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LINUX 模糊测试 异常检测 内核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雅普诺夫的RIS辅助无人机边缘计算网络中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邝祝芳 郭宇敬 邓晓衡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273,共16页
针对无人机(UAV)面对复杂时变的衰落信道对无线传输造成不利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UAV边缘计算网络中UAV轨迹、RIS相移、卸载时隙分配、CPU频率分配和用户设备(UE)传输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了求解构建的问题,对U... 针对无人机(UAV)面对复杂时变的衰落信道对无线传输造成不利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UAV边缘计算网络中UAV轨迹、RIS相移、卸载时隙分配、CPU频率分配和用户设备(UE)传输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了求解构建的问题,对UE和UAV的任务队列稳定性约束进行转化,将多时隙随机性优化问题转化为每个时隙的确定性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和块坐标下降(BCD)法的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JORL)方法。首先基于三角不等式求解RIS相移并求得闭合表达式;然后使用非凸转凸问题的技术求解卸载时隙分配、CPU频率分配和UE传输功率;最后基于连续凸近似方法求解UAV轨迹。仿真结果表明,JORL在保证任务队列稳定性和降低能耗方面有较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边缘计算 可重构智能表面 任务队列 李雅普诺夫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角度探测模式下结合Hough变换与SVR的墙后目标定位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方平 曹家璇 丁一鹏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851,共14页
多普勒穿墙雷达在定位墙后目标时,存在以下两个难点:(1)准确获取频率混叠区域目标瞬时频率;(2)通过获取精确的墙体参数来减小墙体对定位造成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Hough变换和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的目标定位算法... 多普勒穿墙雷达在定位墙后目标时,存在以下两个难点:(1)准确获取频率混叠区域目标瞬时频率;(2)通过获取精确的墙体参数来减小墙体对定位造成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Hough变换和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的目标定位算法。该文首先设计了一种多视角融合穿墙目标探测模型框架,通过获取不同视角下的目标位置来提供辅助估计墙体参数信息;其次,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切比雪夫插值多项式提出了一种目标瞬时频率曲线的高精度提取和估计算法;最后,利用估计的墙体参数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运动轨迹补偿算法,抑制了障碍物对目标定位结果的扭曲影响,实现了对墙后目标的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短时傅里叶方法,该文所述方法可以准确提取时频混叠区域的目标瞬时频率曲线并减小墙体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墙后多目标的准确定位,整体定位精度提升了约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穿墙雷达 目标定位 HOUGH变换 切比雪夫多项式 运动轨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BP: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探地雷达自聚焦后向投影成像方法
7
作者 雷文太 隋浩 +1 位作者 姜和俊 吕荣其 《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23-4036,共14页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电磁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军事等领域的探测.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电磁波传播规律变得复杂,背景介质的介电常数难以准确获得.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电磁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军事等领域的探测.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电磁波传播规律变得复杂,背景介质的介电常数难以准确获得.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像算法需要预知背景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且需逐个计算各成像网格的散射强度值,计算效率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探地雷达自聚焦后向投影(Deep learning based Auto focusing BP,DABP)成像方法,设计了目标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检测模块,基于地下目标的空间稀疏特征,将YOLOX网络和BP成像机理相结合,快速检测出目标潜在区域,仅对该区域中的成像网格进行成像处理,避免全域的后向投影计算,大幅降低运算量.其次,针对介电常数未知情况下BP成像难以聚焦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自聚焦后向投影(Auto Focusing BP,AF-BP)成像模块,构建了BS-YOLOv5网络和相应的数据集,实现基于改进二分法的地下介质介电常数估计和自聚焦成像.然后,设计了一个基于双阈值和积分聚焦的伪影抑制(artifact suppression based on Double Threshold and Integral Focusing,DTIF)模块,进一步提高成像结果的聚焦度.开展了仿真和实测数据的成像处理和对比分析,与BP成像方法相比,仿真数据成像结果的ISLR指标下降了250%、SCR指标提升了131%;实测数据成像结果的ISLR指标下降了322%、SCR指标提升了72%,仿真实验和实测实验的成像速度均提升了300%,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提高GPR成像效率和成像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深度学习 后向投影 自聚焦成像 伪影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YOLOv8-pose模型的探地雷达双曲线关键点检测与目标定位
8
作者 侯斐斐 彭应昊 +1 位作者 董健 银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05-4316,共12页
探地雷达(GPR)是一种可用于地下目标识别的无损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不同尺度目标兼容性差、复杂图像识别难度大、无法精确定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YOLO姿态模型(YOLOv8-pose)的GPR双曲线关键点检测与目标定位,命名为双重... 探地雷达(GPR)是一种可用于地下目标识别的无损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不同尺度目标兼容性差、复杂图像识别难度大、无法精确定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YOLO姿态模型(YOLOv8-pose)的GPR双曲线关键点检测与目标定位,命名为双重YOLO关键点定位方法(DYKL),用于地下目标的检测与精确定位。所提模型架构包含两个阶段:首先,第1阶段是基于YOLOv8-pose模型的GPR目标检测,以确定候选目标的位置;接着,第1阶段的部分训练权重被共享并传递到第2阶段,后者以此为基础继续训练YOLOv8-pose网络,用于候选目标特征的关键点检测及获取,从而实现地下目标的自动化定位。通过与级联区域卷积网络(Cascade R-CNN)、更快的区域卷积网络(Faster R-CNN)、实时对象检测模型(RTMDet)以及“你只看一次”人脸模型(YOLOv7-face)4种先进的深度模型进行比较,所提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8.8%,性能优于其他模型。结果表明所提DYKL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与较强的鲁棒性,可以为地下目标的精确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目标检测 关键点检测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K-Hough联合算法的人体微多普勒频率估计
9
作者 陈雨馨 彭意群 +1 位作者 柳润金 丁一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29-3341,共13页
为了准确地从雷达回波信号中提取运动目标特定部位的微多普勒频率,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CKHough算法,该算法有效地结合了聚类分析和K近邻-霍夫(KNN-Hough)算法。首先,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频谱图;其次,利用自适应模糊C... 为了准确地从雷达回波信号中提取运动目标特定部位的微多普勒频率,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CKHough算法,该算法有效地结合了聚类分析和K近邻-霍夫(KNN-Hough)算法。首先,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频谱图;其次,利用自适应模糊C均值算法对时频图进行聚类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本文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自适应调整聚类类别数c以适应多样化应用场景,从而获得人体各散射部位的频域范围,有效地抑制了分量间的相互干扰;第三,通过改进度量函数的K近邻算法增强相邻时刻聚类结果的相关性,拟合各部位的瞬时频率曲线;最后,采用霍夫变换动态调整度量函数中权值μ的取值,得到目标微多普勒频率的精确估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CK-Hough提取了直/曲线行走场景下人类目标四肢的微多普勒频率;与传统的峰值搜索算法、线性预测维特比算法以及基于Bezier-Hough模型的频率拟合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CK-Hough算法在直线行走实验场景下,总频率的估计误差率分别降低了40.40%、45.47%和26.16%;在曲线行走实验场景下,其估计误差率分别降低了58.35%、68.35%和4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多普勒频率提取 时频分析 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 K近邻 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射基因组学预测非小细胞癌患者的KRAS和EGFR基因突变
10
作者 林佳宁 闫志航 +2 位作者 贺龙宇 张昊 谢明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较差,且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EGFR和KRAS基因突变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期。组织活检虽是检测基因突变的金标准,但存...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较差,且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EGFR和KRAS基因突变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期。组织活检虽是检测基因突变的金标准,但存在侵入性强、肿瘤异质性导致的取样误差及重复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基于放射基因组学特征构建预测NSCLC患者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机器学习模型,以期为临床肿瘤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美国癌症影像档案(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TCIA)公开数据集中的Lung-PET-CT-Dx数据,纳入符合条件的NSCLC患者影像学及基因突变信息。采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提取影像学特征。使用LightGBM算法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建模,并分别构建预测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分类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性能,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性能验证。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有效预测NSCLC患者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其中预测EGFR突变的AUC为0.95,KRAS突变的AUC为0.90。同时,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EGFR为89.66%;KRAS为87.10%)、敏感度(EGFR为93.33%;KRAS为87.50%)和特异度(EGFR为85.71%;KRAS为86.67%),均优于既往模型。结论:基于放射基因组学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可作为非侵入性的工具,用于预测NSCLC患者的EGFR与KRAS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基因组学 影像学 靶向治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N-Beats的可解释性滑坡位移预测
11
作者 刘慧婷 谢凯 +2 位作者 田宏岭 贺建飚 张伟 《人民长江》 2025年第8期133-138,共6页
针对现有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泛化性差、模型复杂度高以及传统深度学习算法可解释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AN-N-Beats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使用KAN代替N-Beats中的全连接层,利用KAN采用自适应学习机制的特点,提高了预测... 针对现有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泛化性差、模型复杂度高以及传统深度学习算法可解释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AN-N-Beats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使用KAN代替N-Beats中的全连接层,利用KAN采用自适应学习机制的特点,提高了预测精度以及泛化性能;同时KAN通过稀疏性、可视化、剪枝、符号化及仿射拟合等多种手段,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N-Beats则将预测任务分解为趋势和季节性成分,便于理解不同时间序列特征的提取,使得KAN-N-Beats模型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可解释性;利用N-Beats模型内部可分解的能力将滑坡位移分解后预测,不需要大量特征工程,减少了KAN-N-Beats模型复杂度,提高了预测效率。使用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的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和八字门滑坡的数据作为研究数据集,该方法在白水河滑坡ZG118监测点的预测结果与真实位移高度重合,R^(2)和RMSE分别为0.9887和5.0313 mm。在白水河滑坡ZG118以及八字门滑坡ZG110、ZG111监测点的泛化性测试表明,该算法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可提高滑坡预测精度,且具有可解释性。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滑坡位移预测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 可解释性 KAN-N-Beats模型 时序预测 深度学习 白水河滑坡 八字门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