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基因治疗的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颜忠 黄艳艳 +5 位作者 陈玉祥 朱晒红 王国慧 周建大 黄东 周科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883,共5页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易修饰的氨基化硅纳米颗粒和荧光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仪对纳米颗粒进行分析,并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中的相关标准,对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一系列体内及体外实验,包括细胞毒性实...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易修饰的氨基化硅纳米颗粒和荧光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仪对纳米颗粒进行分析,并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中的相关标准,对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一系列体内及体外实验,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动物生殖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0 nm左右;在中性条件下,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净正电荷约为16 mV;纳米颗粒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实验动物无生长和生殖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纳米颗粒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时空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 被引量:64
2
作者 代龚圆 李杰 +1 位作者 李林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6-956,共11页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从12月中旬开始下降,2月中旬降至最低值26.5μg/L,5月中旬达到最大值530.5μg/L。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属97种,其中绿藻53种,蓝藻20种,硅藻17种,隐藻2种,金藻2种,甲藻1种,裸藻2种。蓝藻生物量在12月、3月至6月期间占优势,12月份优势种为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3月至5月为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6月为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硅藻在1月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于14℃以上,微囊藻生物量迅速增加;束丝藻生物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高于22℃时迅速减少。北部湖区6个点位浮游植物的空间差异显著,D1、D4号点微囊藻、束丝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D2、D5号点广缘小环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研究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滇池北部湖区,水温可能为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差异主要由气象因素和水体营养盐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 时空格局 环境因子 种群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两金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伟 谭桂山 +3 位作者 徐康平 李福双 李忠魁 刘艳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49-951,共3页
利用色谱技术从百两金Ardisia Crispa根的6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汉黄芩素(wogonin,1),千层纸素(oroxylin A,2),汉黄芩苷(wogonoside,3)和黄芩苷(ba-icalin,4)。四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 利用色谱技术从百两金Ardisia Crispa根的6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汉黄芩素(wogonin,1),千层纸素(oroxylin A,2),汉黄芩苷(wogonoside,3)和黄芩苷(ba-icalin,4)。四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3对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为7.6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两金 黄酮 BEL-7402细胞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功能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4
作者 颜金鹏 王丽 +2 位作者 李善妮 邓丽明 韩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2-631,共10页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BPI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BPI还具有调理作用、抗真菌、抗原虫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许多功能,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本文主要就BPI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BPI) 中性粒细胞 革兰氏阴性菌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唐璐璐 宋云澎 李交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3-1070,共8页
经典的ABC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金鱼草因同源异型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植物花器官的变异。随后,大量花器官特征基因和新突变体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了ABC模型。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花器官发育分子模型及花器官同源基因的调控机理... 经典的ABC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金鱼草因同源异型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植物花器官的变异。随后,大量花器官特征基因和新突变体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了ABC模型。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花器官发育分子模型及花器官同源基因的调控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了解花发育的分子机理和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器官发育 ABCDE模型 同源异型基因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法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多 刘小平 +3 位作者 李铁钢 李君 汤立军 胡维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性非息肉型直结肠癌家系中的表型正常的MSH2基因新突变携带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又节省成本,可应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 MSH2基因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马蹄参枝叶形态变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 吴敏 +2 位作者 徐翊 游章平 张定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6,369,共9页
调查马蹄参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4省9个天然种群20项枝叶的形态指标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表型变异,运用相关分析揭示枝和叶形态指标间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UPGMA)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群内和... 调查马蹄参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4省9个天然种群20项枝叶的形态指标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表型变异,运用相关分析揭示枝和叶形态指标间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UPGMA)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变异性。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两个种群(HP1,HP2)枝叶形态性状(尤其是枝)的平均观测值高于其它7个种群;枝叶形态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为南岭2、莽山2、法斗、莽山1、鹅凰嶂、花坪2、花坪1、大瑶山和南岭1。方差分析显示,在调查的20项形态性状中,13项性状在种群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0.001),种群间F值在0.184~31.788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营养器官间的相关性较高;1月均温、极端最低温、年均温、土壤有机质等环境因子对马蹄参的生长影响较大。聚类分析表明,形态分化不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相关联。主成分分析显示,所有个体在前三个主分量中占总信息量的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参 濒危物种 形态变异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在蔬菜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广平 邹学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随着转基因方法的多样化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蔬菜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几种不依赖组织培养的外源DNA导入技术,包括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浸渍法、激光微束法、PEG法... 随着转基因方法的多样化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蔬菜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几种不依赖组织培养的外源DNA导入技术,包括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浸渍法、激光微束法、PEG法、电击法和脂质体法,从育种角度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花粉管通道法 农杆菌浸渍法 激光微束法 PEG 电击法 脂质体法蔬菜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质LRRK2在脑中的表达分布与定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飞舟 路嘉宏 +11 位作者 刘小平 谭洁琼 张宗磊 迟静薇 邬玲仟 梁德生 潘乾 龙志高 戴和平 夏家辉 张灼华 夏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7-1142,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D可由LRRK2(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基因突变引起.原核表达和纯化得到LRRK2多肽与GST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得到了anti-LRRK2兔多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D可由LRRK2(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基因突变引起.原核表达和纯化得到LRRK2多肽与GST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得到了anti-LRRK2兔多克隆抗体.抗体用途分析实验表明,自制的anti-LRRK2兔多克隆抗体可用于West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染色等实验.利用自制的抗体,Western印迹证明,LRRK2在大鼠脑主要神经解剖学部位均有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色的结果表明,LRRK2定位于线粒体.本研究对了解LRRK2在PD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LRRK2抗体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遗传学(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辉 胡正茂 +1 位作者 赵靖平 夏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3-711,共9页
孤独症是一组具有病因和临床异质性的神经发育性疾病,通常发病于3岁以前。孤独症具有3个典型的核心症状:语言交流缺陷,社交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重复的行为。孤独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双生子和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 孤独症是一组具有病因和临床异质性的神经发育性疾病,通常发病于3岁以前。孤独症具有3个典型的核心症状:语言交流缺陷,社交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重复的行为。孤独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双生子和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度〉90%)。遗传学研究发现了孤独症的一些易感基因和位点,但仍然有70%~80%的孤独症患者遗传病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异质性 表观遗传学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马蹄参的研究现状和濒危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 游章平 +1 位作者 徐翊 张定亨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 Hand.-Mazz.)隶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马蹄参属(Diplopanax),是我国Ⅱ级濒危保护植物和活化石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温暖潮湿的中山山地。马蹄参常生于山地常绿阔... 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 Hand.-Mazz.)隶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马蹄参属(Diplopanax),是我国Ⅱ级濒危保护植物和活化石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温暖潮湿的中山山地。马蹄参常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针阔混交林中,成树构成乔木上层常见成分。其分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有:较高海拔、温暖潮湿、热量充足。马蹄参生长缓慢,一般30a生才开花结实。野外调查发现该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有种子产量低、种子萌发率低、幼苗成活率低、种群缺乏竞争力和人为干扰等。针对马蹄参的濒危现状和原因,建议实施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保护策略,最大限度地保存遗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参 濒危 活化石植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竹黄双向调节TNF-α诱导的L929细胞凋亡过程
12
作者 张树冰 周亚玲 +1 位作者 李凌 李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33-1737,1781,共6页
真菌竹黄是我国特有的菌类药物,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抗肿瘤和抗炎功效,但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我们以TNF-α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为模型,深入探讨竹黄发挥药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竹黄可以双向调节TNF-α诱导的L929细胞凋... 真菌竹黄是我国特有的菌类药物,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抗肿瘤和抗炎功效,但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我们以TNF-α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为模型,深入探讨竹黄发挥药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竹黄可以双向调节TNF-α诱导的L929细胞凋亡过程,高浓度竹黄可以促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低浓度竹黄具有抗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在竹黄抗凋亡过程中,信号网络中所涉及的关键蛋白COX-2表达下降,BCL-2表达上升,而NF-κB基本无明显变化。我们推测竹黄中含有药理作用相反的物质,通过调节信号网络中关键蛋白COX-2和BCL-2等的变化,进而改变信号网络平衡,发挥抗肿瘤与抗炎功效。相关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竹黄抗肿瘤与抗炎的药效作用,为运用生物活性导向和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竹黄 双向调节 TNF-Α 细胞凋亡 信号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树冰 李凌 周亚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272-274,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很多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份。许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却非常的小。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两条途径发挥作用,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很多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份。许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却非常的小。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两条途径发挥作用,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信号转导相关激酶或分子的抑制剂,通过抑制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活性,进而影响许多对肿瘤细胞生存及增殖至关重要的信号通路。在这篇综述里我们总结了许多有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抗肿瘤 黄酮类化合物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佳 许昭发 +5 位作者 欧阳红涛 彭敏源 吴婷 刘静 刘艳平 言惠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天花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方法检测HepG2.2.15细胞的存活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表达量。结果:天花粉水提... 目的:探讨天花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方法检测HepG2.2.15细胞的存活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表达量。结果:天花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处理HepG2.2.15细胞后HBsAg和HBeAg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但天花粉水提物的治疗指数明显优于醇提物。结论:天花粉水提物较醇提物有更好的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 HEPG2.2.15细胞 HBSAG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