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银固体废弃物催化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 陶浪 +4 位作者 甘晓文 赵红波 李旖旎 覃文庆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含银固体废弃物为催化剂,采用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浸出黄铜矿,分析了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及浸出渣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中铜浸出率仅为30%,而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的体系中,铜浸出... 以含银固体废弃物为催化剂,采用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浸出黄铜矿,分析了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及浸出渣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中铜浸出率仅为30%,而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的体系中,铜浸出率均高于30%,最高达到80%。浸出前期,含银固体废弃物使铜浸出速率显著提升,而中期则是通过调控体系电位促使铜进一步浸出。浸渣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有大量的元素硫与黄钾铁矾生成,但这并未阻碍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含银固体废弃物 催化 微生物冶金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0生物还原介导的铁矿物厌氧还原过程研究
2
作者 夏旭 周雨行 +3 位作者 夏金兰 聂珍媛 王娜 杨洪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5-2341,共7页
针对水铁矿、赤铁矿和黄钾铁矾,综合利用同步辐射X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X线衍射(XRD)等方法,结合微生物的生长行为和高铁矿物的还原行为测定,研究碱性厌氧条件下元素硫(S0)生物还原介导的3 种不同铁矿物还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水铁矿、赤铁矿和黄钾铁矾,综合利用同步辐射X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X线衍射(XRD)等方法,结合微生物的生长行为和高铁矿物的还原行为测定,研究碱性厌氧条件下元素硫(S0)生物还原介导的3 种不同铁矿物还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元素硫(S0)可以有效促进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 MR-1)还原黄钾铁矾和水铁矿,但对赤铁矿作用不明显;硫的K边和铁的L边XANES说明3 种铁矿物还原过程中均形成FeS 类似物,FeS 类似物的形成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钾铁矾、水铁矿和赤铁矿;高铁矿物还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水铁矿、黄钾铁矾和赤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矿物 元素硫 奥奈达希瓦氏菌 X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黄铜矿专属浸出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宇 万民熙 +3 位作者 彭宏 邱冠周 黄菊芳 胡岳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9-644,共6页
从甘肃白银硫化矿区矿坑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浸矿的细菌(命名为BY),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短杆状,菌体的直径×长度为(0.45±0.05)μm×(1.5±0.4)μm,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2.0,化能自养型,能利... 从甘肃白银硫化矿区矿坑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浸矿的细菌(命名为BY),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短杆状,菌体的直径×长度为(0.45±0.05)μm×(1.5±0.4)μm,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2.0,化能自养型,能利用亚铁、单质硫和低浓度的葡萄糖生长,不能利用硫代硫酸钠、蛋白胨生长。研究结果表明:BY菌株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A.f菌)WJ13位于系统发育树同一个分支中,相似度为99.66%,与标准A.f菌株ATCC23270的相似度为99.93%;编码区的核酸序列与报道序列(登记序列号DQ166839-DQ166841)仅差1个碱基,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于30℃浸出27 d后,含菌株的摇瓶的Cu^2+的质量浓度即达到60 mg/L,而无菌浸出时Cu^2+的质量浓度仅为10 mg/L,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黄铜矿浸出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浸出 亚铁氧化酶基因 16SrRNA序列 黄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小球藻紫外诱变育种及其耐高温性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夏金兰 宁进军 +2 位作者 陈程浩 万民熙 聂珍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7-873,共7页
从内蒙古筛选得到1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采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技术,以55℃高温培养为选择压力,得到1株能在该温度下存活的突变藻株,该突变藻株能够适应利用烟道气CO2培养造成的高温环境。突变藻株适应的温度范... 从内蒙古筛选得到1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采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技术,以55℃高温培养为选择压力,得到1株能在该温度下存活的突变藻株,该突变藻株能够适应利用烟道气CO2培养造成的高温环境。突变藻株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广(15~55℃),生长周期缩短,生物质产量增加;当通入装机容量为500MW的火力发电厂烟道气,其生长周期较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缩短2d,油脂质量分数提高20%。传代培养5代,生长情形相同,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该藻株具有火电厂、冶金厂、水泥厂等高排放工业位点固定烟道气CO2的应用价值,生物质经油脂提取和转酯反应可用于制取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小球藻 耐高温性 生物柴油 烟道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高铁铝土矿浮选脱硅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霍强 刘晰 +2 位作者 谢建平 刘新星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4,共4页
低品位高铁铝土矿矿石硬度较高而易过磨,造成浮选指标恶化。通过QEMSCAN分析磨矿产物各粒级组成,发现磨矿产品粗、细粒级两级分化严重且大部分三水铝石矿物在细粒级矿样中富集。考查了磨矿细度、抑制剂添加量、高分子调整剂添加量、捕... 低品位高铁铝土矿矿石硬度较高而易过磨,造成浮选指标恶化。通过QEMSCAN分析磨矿产物各粒级组成,发现磨矿产品粗、细粒级两级分化严重且大部分三水铝石矿物在细粒级矿样中富集。考查了磨矿细度、抑制剂添加量、高分子调整剂添加量、捕收剂用量与浮选矿浆浓度等单因素对浮选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浮选条件。在最优浮选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取得了精矿氧化铝含量54.47%、铝硅比7.02、氧化铝回收率75.96%的良好浮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高铁铝土矿 浮选 脱硅 QEM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检测2株淡水小球藻胞内油脂累积 被引量:5
6
作者 金雪洁 巩三强 +1 位作者 夏金兰 聂珍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47-2552,共6页
以2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XJ01和Chlorella sorokiniana XJ02为研究对象,对苏丹黑B染色法测定微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的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测定微藻油脂的方法;并在通气条件下,检测微藻脂质质量分数及脂质... 以2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XJ01和Chlorella sorokiniana XJ02为研究对象,对苏丹黑B染色法测定微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的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测定微藻油脂的方法;并在通气条件下,检测微藻脂质质量分数及脂质累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辅助染色破壁的盐酸浓度为1.0 mol/L,染色时间和温度分别为10 min和100℃时,苏丹黑B染色效果最好;在不同生长阶段,C.sorokiniana XJ02胞内油脂质量分数均比C.pyrenoidosa XJ01的高;此外,2株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在对数生长期中期开始快速增加,到生长稳定期油脂质量分数达到最高,C.pyrenoidosa XJ01和C.sorokiniana XJ02油脂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5%和38.2%,随后油脂质量分数开始缓慢降低;利用苏丹黑B将微藻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胞内油滴结果与其胞内油脂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黑B染色 小球藻 油脂累积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对黄铜矿与铁闪锌矿分步浸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甘晓文 王军 +3 位作者 赵红波 胡明皓 陶浪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微生物冶金方法对黄铜矿与铁闪锌矿的共生矿物进行了分步浸出研究。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s ferriphilum)浸出体系中,通过改变外加Fe^(3+)浓度,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溶液电位、铜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考察了Fe^(3+)浓度对铜铁... 采用微生物冶金方法对黄铜矿与铁闪锌矿的共生矿物进行了分步浸出研究。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s ferriphilum)浸出体系中,通过改变外加Fe^(3+)浓度,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溶液电位、铜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考察了Fe^(3+)浓度对铜铁分步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0.06 mol/L Fe^(3+)浸出3 d,锌浸出率从5.630%提高至16.288%,铜浸出率从2.372%提高到10.731%;浸出初期外加适量Fe^(3+)有利于铁闪锌矿优先溶解;外加大量Fe^(3+)时,对铜铁浸出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二者分步浸出趋势减弱;外加Fe^(3+)可加速元素硫的氧化,削弱浸出过程中硫膜对矿物浸出的阻碍,同时降低溶液p H值,加速矿物浸出;但Fe^(3+)浓度过高时,大量黄钾铁矾的生成阻碍了矿物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铁闪锌矿 FE3+ 生物湿法冶金 生物浸出 嗜铁钩端螺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硫氧化菌群共同脱除高硫铝土矿中的硫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寿朋 霍强 +4 位作者 王瑞 郭玉婷 王国华 刘新星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0,85,共6页
自高硫铝土矿区选育得到2组铁硫氧化菌群,用于高硫铝土矿脱硫,利用正交实验优化铁硫氧化菌群的脱硫条件,考察了矿石驯化对提高菌群脱硫效率的影响。SEM、XRD分析结果表明:铁硫氧化菌群可将高硫铝土矿中的含硫矿物氧化,自矿区酸性矿坑水... 自高硫铝土矿区选育得到2组铁硫氧化菌群,用于高硫铝土矿脱硫,利用正交实验优化铁硫氧化菌群的脱硫条件,考察了矿石驯化对提高菌群脱硫效率的影响。SEM、XRD分析结果表明:铁硫氧化菌群可将高硫铝土矿中的含硫矿物氧化,自矿区酸性矿坑水中富集的菌群氧化能力高于从湿润矿石表面富集的菌群。脱硫过程中生成的沉淀物黄钾铁矾类物质是制约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矿石驯化对提高脱硫率有正面作用,矿石驯化15次后,12天脱硫率上涨14.31%,但脱硫率与矿石驯化次数不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菌群 生物脱硫 黄钾铁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作用下斑铜矿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红波 王军 +3 位作者 邱建强 杨勰 覃文庆 邱冠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相同培养基培养的嗜热硫氧化硫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菌)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L.f菌)浸出斑铜矿,通过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其吸附之后斑铜矿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主要... 采用相同培养基培养的嗜热硫氧化硫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菌)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L.f菌)浸出斑铜矿,通过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其吸附之后斑铜矿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主要包括表面润湿性和表面电性的变化,并对比分析2种细菌对斑铜矿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改变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9K培养基对于斑铜矿表面润湿性无明显影响,在2种细菌作用下,由于在浸出过程中斑铜矿表面亲水铜硫化合物和硫酸盐的产生导致斑铜矿表面接触角持续减小;斑铜矿和细菌的Zeta电位随溶液p H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斑铜矿Zeta电位和等电点分别朝细菌的Zeta电位和等电点方向偏移,表面细菌在斑铜矿表面发生了特性吸附;混合菌作用下斑铜矿Zeta电位和等电点正好介于2种细菌的动电位和等电点之间,说明2种细菌均能同时有效吸附于斑铜矿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斑铜矿 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ZETA电位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矿半导体电学特性对其中等嗜热菌浸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家明 张雁生 +4 位作者 张博 常可欣 李腾飞 王军 覃文庆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为了研究黄铜矿半导体电学特性对其生物浸出的影响机制,采用霍尔效应测试技术分析了3种不同来源黄铜矿的半导体电学特性,并在45℃、170 r/min、2%矿浆浓度条件下进行了中等嗜热混合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A的载流子浓度为-9.190... 为了研究黄铜矿半导体电学特性对其生物浸出的影响机制,采用霍尔效应测试技术分析了3种不同来源黄铜矿的半导体电学特性,并在45℃、170 r/min、2%矿浆浓度条件下进行了中等嗜热混合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A的载流子浓度为-9.190×10^(18)cm^(-3),绝对值明显高于黄铜矿B和C的载流子浓度(-3.065×10^(18)cm^(-3)和-2.183×10^(17)cm^(-3));黄铜矿A的电阻率为0.054 65Ω·cm,明显低于黄铜矿B和C的电阻率(0.146 9Ω·cm和0.930 6Ω·cm);黄铜矿的载流子浓度、电阻率与其铜浸出率存在明显联系,黄铜矿的载流子浓度越高、电阻率越小,铜的浸出速率就越高,浸出19 d后,3种黄铜矿纯矿物(A、B、C)的铜浸出率分别为66.1%,25.3%和21.4%;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3种黄铜矿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基本相同,但黄铜矿A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高于另外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半导体电学特性 中等嗜热浸矿菌 生物浸出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浸矿细菌的选育及对金属硫化矿的浸出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环 夏金兰 +1 位作者 彭安安 邱冠周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7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从中国南方典型矿区——广东梅州玉水生物提铜示范基地酸性矿水中分离得到一株金属硫化矿浸出微生物YS-1.对菌株YS-1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种系序列以及对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的浸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长1.0~2.5μm,直... 从中国南方典型矿区——广东梅州玉水生物提铜示范基地酸性矿水中分离得到一株金属硫化矿浸出微生物YS-1.对菌株YS-1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种系序列以及对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的浸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长1.0~2.5μm,直径0.4~0.6μm,能运动,革兰氏染色显阴性,最适宜生长的pH和温度分别为2.0和30℃,能利用亚铁盐、单质硫和硫代硫酸钠,不能利用有机能源,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16S rDNA种系序列同源性达到98%,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浸出率分别为14.38%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选育 金属硫化矿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