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
1
作者 蔡明远 周姝含 +2 位作者 罗平 胡长平 孙刘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7-1494,共18页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PPHN动物模型的应用领域、造模要素及成模标准,以期为建立科学规范且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3月收录的PPHN动物实验性研究,整理归纳动物模型应用领域,实验动物种类及具体品种,造模方法及其原理、具体操作、成模时间、所用动物类型和初始年龄,以及成模标准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对自建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结果:共检索到PPHN动物模型相关文献1157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4篇。PPHN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病理生理特征和机制研究(47.70%)。PPHN造模动物包括(累计频次由高到低):羊、猪、大鼠、牛和小鼠。PPHN造模方式可分为缺氧暴露法(44.69%)、产前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DA)缩窄法(41.34%)、制剂诱导法(8.94%)和联合诱导法(缺氧暴露联合吲哚美辛)(5.03%)4大类。各类造模方法使用的动物种类及年龄不同,产前DA缩窄法均使用胎羊造模。各类造模方法的成模时间存在差异。缺氧暴露法的成模时间通常超过3 d,产前DA缩窄法的中位成模时间为8.5 d,联合诱导法为3 d。PPHN的成模标准可从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和其他生理指标5个维度划分。最常用的成模标准是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压显著升高。结论:目前PPHN动物造模方法种类繁多,但各类方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结合自身研究特点、经费预算等因素选择造模方式。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以建立具有良好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重复性的PPHN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系统性文献分析 造模要素 成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脂氧合酶及其相关产物与心脑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林露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是生成重要炎性介质白三烯和促炎症消退介质的关键酶。既往研究表明,5-LOX的异常激活和白三烯的过量产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 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是生成重要炎性介质白三烯和促炎症消退介质的关键酶。既往研究表明,5-LOX的异常激活和白三烯的过量产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靶向抑制5-LOX及其相关产物级联反应中的酶和受体能够对心脑血管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表明5-LOX及其相关产物可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的靶点。已有的相关抑制剂包括5-LOX/5-LOX激活蛋白抑制剂、白三烯A4水解酶/白三烯C4合成酶抑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这些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机制减轻炎症,抑制促炎介质白三烯的产生,促进抗炎脂质介质的形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价值。该文综述了5-LOX及其相关产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相关抑制剂在心脑血管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脂氧合酶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5-脂氧合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活血滴丸通过抑制凋亡和坏死样凋亡通路缓解低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
作者 唐灿 张议月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目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损伤会破坏心肌微循环功能,进一步诱发冠心病等重大心血管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探讨低氧诱导的HCMEC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理气活... 目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损伤会破坏心肌微循环功能,进一步诱发冠心病等重大心血管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探讨低氧诱导的HCMEC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理气活血滴丸对低氧诱导的HCMEC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HCMEC低氧培养24 h建立细胞低氧损伤模型。将HCMEC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理气活血滴丸低剂量组、低氧+理气活血滴丸中剂量组、低氧+理气活血滴丸高剂量组和低氧+丹酚酸B(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氧基苯基)-2-(4-磺苯基)-2H-四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MTS]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释放率;采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MDA含量;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8,caspase-8)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SOD、CAT、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坏死样凋亡相关蛋白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kinase 1,RIPK1)、磷酸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phosphorylated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p-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磷酸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phosphorylated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p-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phosphorylated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p-MLKL)。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CAT、SOD活力均显著下降(均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p-RIPK1、p-RIPK3、p-MLKL水平均增加(均P<0.05)。与低氧组比较,低氧+理气活血滴丸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提升(P<0.01),并且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坏死样凋亡相关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理气活血滴丸对低氧诱导的HCM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减轻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进而减少HCMEC凋亡和坏死样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活血滴丸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低氧 氧化应激 凋亡 坏死样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AH1/ADMA促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4
作者 陈素雅 陈慧丽 +2 位作者 彭锦鸿 李年生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DDAH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AH1、LC3-I和LC3-II蛋白表达;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与LC3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结果高糖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48 h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活性氧产生,促进细胞凋亡;高糖下调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减少Mitotracker与LC3共定位,抑制线粒体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或CQ加重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自噬激动剂RAPA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凋亡。高糖下调HUVECs DDAH1蛋白表达,增加ADMA水平。DDAH1 siRNA抑制线粒体自噬,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而DDAH1过表达则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结论高糖诱发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与其抑制DDAH1表达,增加ADMA水平,降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崔涵雨 胡长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55,共8页
巨噬细胞作为吞噬性先天免疫细胞,与多种组织类型相互作用,在免疫防御、炎症反应和组织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组织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巨噬细胞通过极化为经典激活的M1型和替代活化的M2型,或更复杂表型,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重点聚... 巨噬细胞作为吞噬性先天免疫细胞,与多种组织类型相互作用,在免疫防御、炎症反应和组织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组织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巨噬细胞通过极化为经典激活的M1型和替代活化的M2型,或更复杂表型,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重点聚焦于巨噬细胞极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通过巨噬细胞起源和活化等方面深入了解巨噬细胞,阐述巨噬细胞极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提出靶向巨噬细胞治疗的策略,为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炎症状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心血管疾病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促进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
6
作者 李燕飞 黄灿 +2 位作者 罗平 何芳 胡长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5,共9页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对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对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别给予低氧(1%O2)不同时间(0、6、12、24 h)处理后,观察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水平。进一步通过干预LOX-1以探究其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感染GFP-LC3B腺病毒后LC3B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Real-time PCR法检测LOX-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OX-1、LC3II/I、Beclin-1、Atg 5、cleaved-caspase 3、Bax、Bcl-2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Hoechst法、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低氧(1%O2)处理HUVECs 24 h,可明显增加荧光显微镜下LC3II斑点,上调LC3II/I蛋白表达,电镜下检测到自噬小体;低氧增加ROS生成,促进细胞凋亡;低氧上调HUVECs 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LOX-1 siRNA可显著逆转低氧引起的细胞自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 5、LC3II/I)表达下调;LOX-1 siRNA能减少ROS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结论:低氧诱导LOX-1表达上调,促进ROS生成,从而介导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低氧 自噬 凋亡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途径及其相关分子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晓妍 周媛静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铁死亡是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过氧化损伤引起的一种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多条途径,包括铁稳态调节途径、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途径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途径等。铁... 铁死亡是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过氧化损伤引起的一种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多条途径,包括铁稳态调节途径、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途径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途径等。铁死亡参与多种疾病(如心梗、脑卒中、癌症和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泛素化是机体内各种蛋白分子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研究表明,通过对铁死亡途径相关分子泛素化水平的调控可调节细胞铁死亡。靶向调控铁死亡途径相关分子泛素化水平可有效促进或抑制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癌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策略。该文将就铁死亡途径及其相关分子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泛素化 铁代谢 细胞死亡 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迪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是RIP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死亡,特别是在坏死样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RIPK3还参与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发生,提示RIPK3可能...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是RIP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死亡,特别是在坏死样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RIPK3还参与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发生,提示RIPK3可能是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的交汇点,有可能成为精准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靶点。根据激酶结合模式,目前RIPK3抑制剂可分为Ⅰ型、Ⅱ型和其它类型。该文总结了RIPK3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开发的研究进展,对寻找治疗损伤相关性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K3 细胞死亡 坏死样凋亡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6
9
作者 杨晶 张晓坚 胡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07-1712,共6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是否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以及其作用是否与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有关。方法 SD大鼠在I/R前10 min静脉注射吴茱萸次碱和capsazepine(给吴茱萸次碱前...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是否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以及其作用是否与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有关。方法 SD大鼠在I/R前10 min静脉注射吴茱萸次碱和capsazepine(给吴茱萸次碱前2 min静脉注射),然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60 min,再灌注3 h。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血浆中CGRP浓度和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RTPCR分析心肌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吴茱萸次碱(100、300μg·kg^(-1))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增加血浆CGRP浓度(P<0.05)。与I/R组比较,预先给予吴茱萸次碱也能明显降低TLR4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NF-κB蛋白表达(P<0.05)。这些作用可被预先给予选择性辣椒素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e(1.5 mg·kg^(-1))所取消。结论吴茱萸次碱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保护心肌I/R损伤,此作用与促进CGRP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缺血/再灌注损伤 吴茱萸次碱 心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信号通路与肺动脉高压:新进展与希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瑾 向莉莉 李晓晖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BMPR2)基因突变与肺动脉高压(PAH)关系的揭示被认为是21世纪该研究领域最重大的发现之一。BMPR2基因突变与大部分遗传性PAH和部分特发性PAH患者的发病有关。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表明,BMPR2介导的BMP信号通路在PAH发生发... 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BMPR2)基因突变与肺动脉高压(PAH)关系的揭示被认为是21世纪该研究领域最重大的发现之一。BMPR2基因突变与大部分遗传性PAH和部分特发性PAH患者的发病有关。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表明,BMPR2介导的BMP信号通路在PAH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步揭示了BMPR2信号通路参与PAH发病的重要机制,以该信号通路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正被逐渐揭示。本文以BMPR2信号通路与PAH的关系为基础,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炎症反应机制等角度进行综述,介绍PAH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骨形成蛋白 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诱导剂和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晟杰 涂画 +2 位作者 唐励静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3-633,共11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具有铁依赖性,表现为铁超载、脂质过氧化物蓄积和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等特点,与癌症、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多种铁死亡诱导剂或抑制剂,它们可通过不同的...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具有铁依赖性,表现为铁超载、脂质过氧化物蓄积和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等特点,与癌症、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多种铁死亡诱导剂或抑制剂,它们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诱导或抑制铁死亡的发生,在治疗上述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从结构、作用靶点、作用特点和应用模型等方面分类综述了铁死亡诱导剂和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诱导剂 抑制剂 erastin ferrostatin-1 liproxstat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坏死:认识和防治损伤相关性疾病的新途径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诗婧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坏死也受到信号通路严密调控,称为调节性坏死,包括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铁坏死(ferroptosis)、parthanatos和亲环素D(Cyp D)依赖的坏死等,它们与损伤相关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 坏死也受到信号通路严密调控,称为调节性坏死,包括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铁坏死(ferroptosis)、parthanatos和亲环素D(Cyp D)依赖的坏死等,它们与损伤相关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阐明各种调节性坏死的信号传导途径和调控机制,对于寻找损伤相关性疾病的防治药物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坏死 程序性坏死 铁坏死 parthanatos 亲环素D 环孢菌素 坏死样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苷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减轻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坏死样凋亡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议月 刘斌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究女贞苷对脑卒中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验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MTS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 目的探究女贞苷对脑卒中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验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MTS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坏死样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和PC12细胞RIPK1,RIPK3,MLKL和p-MLKL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C12细胞中RIPK3与RIPK1和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Molecular OperatingEnvironment(MOE)软件分析女贞苷与RIPK1,RIPK3和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增加,RIPK1,RIPK3,MLKL和p-MLKL蛋白表达上调,胱天蛋白酶3活性增强;女贞苷30 mg·kg^(-1)可降低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下调RIPK3,MLK和p-MLK蛋白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和胱天蛋白酶3活性。PC12细胞低氧8 h复氧24 h后,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25%)、细胞坏死样凋亡(~17%)增多,RIPK1,RIPK3,MLKL和p-MLKL蛋白表达上调,RIPK3与RIPK1和MLKL相互作用增强;女贞苷可增加低氧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13%)、细胞坏死样凋亡(~7%),下调RIPK3,MLKL和p-MLKL蛋白表达,抑制RIPK3与RIPK1和MLKL相互作用;MO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女贞苷可能与RIPK124位Asp、142位Glu,RIPK332位Gly、33位Phe、142位Arg、193位Leu和MLKL 21位Met、25位Lys、154位Asp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女贞苷通过靶向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减轻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坏死样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苷 坏死样凋亡 脑卒中 RIPK1 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DMD依赖性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为陈 沈炳香 +1 位作者 何春远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4-970,共7页
目的探究GSDMD依赖性细胞焦亡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单次腹腔注射STZ(60 mg·kg^-1)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20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 目的探究GSDMD依赖性细胞焦亡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单次腹腔注射STZ(60 mg·kg^-1)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20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和GSDMD)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1β含量。高糖(33 mmol·L^-1)处理HK-2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LDH释放;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1β含量;转染GSDMD siRNA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并检测LDH释放、IL-1β表达和释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脏出现明显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caspase-1、IL-1β和GSDMD-N表达明显升高(P<0.01);高糖处理HK-2可以上调caspase-1、IL-1β和GSDMD-N(P<0.05,P<0.01),促进LDH和IL-1β释放(P<0.05),诱导细胞焦亡。siRNA GSDMD对高糖诱导的IL-1β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LDH和IL-1β释放(P<0.05),抑制细胞焦亡。结论高糖可以通过诱导GSDMD依赖性细胞焦亡,导致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GSDMD 细胞焦亡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调控盘状结构域受体1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沈炳香 王法财 +3 位作者 周艺 李婷 何春远 赵为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分析人参皂苷Rh2(G-Rh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N组以及G-Rh2药物干预组。DN和G-Rh2药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N大鼠模型... 目的分析人参皂苷Rh2(G-Rh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N组以及G-Rh2药物干预组。DN和G-Rh2药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N大鼠模型,Control组大鼠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溶液注射。待DN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后,G-Rh2药物干预组给予G-Rh2(20 mg·kg^(-1)·d^(-1))连续灌胃12周,Control和DN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Bcl-2、DDR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定位检测肾组织DDR1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N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DN组相比,G-Rh2药物干预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细胞凋亡指数,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G-Rh2抑制糖DN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DDR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人参皂苷RH2 盘状结构域受体1 肾纤维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为陈 沈炳香 +2 位作者 何春远 王法财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主动脉内皮功能;HE染色观察主动脉内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 目的初步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主动脉内皮功能;HE染色观察主动脉内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DDR1表达与分布。高糖(33 mmol·L-1)处理HUVECs 48 h,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转染DDR1 siRNA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出现严重损伤。Bax、caspase-3和DDR1表达显著升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高糖处理HUVECs亦可上调Bax、caspase-3和DDR1,下调Bcl-2表达(P<0.05,P<0.01),诱导细胞凋亡。siRNA DDR1可降低高糖诱导的凋亡阳性细胞率增加(P<0.05,P<0.01),下调Bax和caspase-3,上调Bcl-2表达(P<0.05)。结论高糖可通过促进DDR1蛋白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自噬—内质网质量控制新途径 被引量:7
17
作者 伍美婷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7-1491,共5页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在某些病理因素下,细胞内环境的变化可引起内质网应激,在内质网应激早期,内质网主要通过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来缓解内质网压力,而长期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将引起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内质网自噬可以通过清除蛋...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在某些病理因素下,细胞内环境的变化可引起内质网应激,在内质网应激早期,内质网主要通过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来缓解内质网压力,而长期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将引起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内质网自噬可以通过清除蛋白质聚合物及受损的内质网来恢复内质网稳态。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选择性自噬,内质网自噬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自噬 选择性自噬 内质网自噬 内质网自噬受体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及其复合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文俊 张议月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1-1738,共8页
铜是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代谢和转运受到多种铜蛋白调控,包括铜基酶、铜伴侣和铜转运体等。铜水平紊乱或铜蛋白表达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密... 铜是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代谢和转运受到多种铜蛋白调控,包括铜基酶、铜伴侣和铜转运体等。铜水平紊乱或铜蛋白表达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干预铜离子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发现某些铜复合物,如曲恩汀、铜-阿司匹林复合物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I)等,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探讨铜在维持心血管正常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及铜复合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应用,可为寻找多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新靶点奠定基础,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铜基酶 铜伴侣 铜转运体 铜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皂苷B抑制线粒体E3泛素连接酶1减轻缺血性中风大鼠脑损伤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凯迪 彭紫梅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5-795,共1页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和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别给予左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和低氧8 h、复氧24 h的处理,在动物水平和离体水平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川续断皂苷B。通...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和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别给予左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和低氧8 h、复氧24 h的处理,在动物水平和离体水平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川续断皂苷B。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损伤以及运用MTS法、LDH细胞毒性释放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手段检测PC12细胞损伤,并运用Western印迹法对相关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运用MOE分子对接软件对川续断皂苷B和线粒体E3泛素连接酶1(Mul1)进行分子相互作用预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发生了严重脑损伤(神经功能学评分升高、脑梗死灶出现、TUNEL阳性细胞增多,胱天蛋白酶3活性增强、ATP产量减少),同时Mul1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水平升高,mitofusin2(Mfn2)蛋白水平降低。川续断皂苷B能够减弱脑损伤并逆转Mul1,Drp1和Mfn2的蛋白水平改变。离体水平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低氧处理的PC12细胞出现了细胞损伤(细胞PI阳性率从5%左右增加至35%左右、胱天蛋白酶3活性增强、LDH释放率增加)和线粒体功能下降(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ATP产量下降,ROS产量和线粒体分裂增加),同时Mul1和Drp1表达上调,Mfn2蛋白水平降低,以上现象能被川续断皂苷B抑制。MOE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续断皂苷B可能和Mul1294位Asp、303位和320位Val和318位Gly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川续断皂苷B能够通过抑制Mul1改善线粒体功能保护大鼠脑组织免于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皂苷B 缺血性脑卒中 线粒体E3泛素连接酶1 动力相关蛋白1 mitofusi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坏死与心脑损伤及女贞苷干预
20
作者 佘浪 张议月 +2 位作者 刘斌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9-659,共1页
细胞死亡方式主要包括坏死和凋亡。坏死是不受基因调控的被动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器肿胀,质膜核膜破裂,内容物释放等;而凋亡则是受特定基因调控胱天蛋白酶介导的主动死亡方式,表现为核皱缩,染色质浓缩,凋亡小体的形成。新近研究发现,部... 细胞死亡方式主要包括坏死和凋亡。坏死是不受基因调控的被动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器肿胀,质膜核膜破裂,内容物释放等;而凋亡则是受特定基因调控胱天蛋白酶介导的主动死亡方式,表现为核皱缩,染色质浓缩,凋亡小体的形成。新近研究发现,部分坏死也受信号通路严密调控,称为调节性坏死(regulated necrosis)。目前已报道的调节性坏死有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铁坏死(ferroptosis)、焦亡(pyroptosis)和NETosis等,其中RIPK1/RIPK3/MLKL通路依赖的坏死样凋亡研究最透彻。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坏死样凋亡在心脑损伤中的作用和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第1部分工作,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和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模型,首次证实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通过激活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促进心肌细胞坏死样凋亡;第2部分工作则利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首次证实恩利卡生与普纳替尼联合用药能协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主要通过同时抑制脑细胞凋亡和坏死样凋亡而实现,联合用药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抑制凋亡或坏死样凋亡;在前2部分的工作基础上,第3部分工作则试图从天然药物中寻找坏死样凋亡的抑制剂。利用分子对接软件(MOE),从近百个天然化合物中筛选了数个与RIPK1,RIPK3和MLKL相互作用评分高的候选分子,利用脑缺血再灌注和神经细胞低氧复氧损伤模型,首次证实女贞苷与阳性对照药NEC-1一样,能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依赖的坏死样凋亡。上述工作为坏死样凋亡参与心脑损伤提供了有力证据,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找抑制坏死凋亡的药物是减轻心脑损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坏死 坏死样凋亡 心肌缺血 脑缺血 女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