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富姣 王锷 +2 位作者 唐朝辉 谢咏秋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9-500,共2页
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监测,以便于外科医师最大限度切除病变部位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语言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对成功术中唤醒并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麻醉方法主要分为以下... 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监测,以便于外科医师最大限度切除病变部位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语言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对成功术中唤醒并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麻醉方法主要分为以下3种:睡眠-清醒-睡眠麻醉(asleep-awake-asleep,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功能 麻醉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外科术 monitored 麻醉监护 喉罩 托烷司琼 过度通气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媛 郭曲练 +3 位作者 张重 王锷 熊云川 邹望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用于布托啡诺术后持续泵入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I临床使用确定一个合适的剂量。方法:8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用于布托啡诺术后持续泵入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I临床使用确定一个合适的剂量。方法:8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B组:3Ixg/(kg·h)的布托啡诺;BKl组:2μg/(kg·h)的布托啡诺和60μg/(kg·h)的氯胺酮;BK2组:2μg/(kg·h)的布托啡诺和90μg/(kg·h)的氯胺酮;BK3组:2μg/(kg·h)的布托啡诺和120μg/(kg·h)的氯胺酮。应用持续泵入镇痛给药模式,总量100mL,负荷量4mL,持续输注2mL/h。手术后感觉疼痛明显时(视觉模拟评分5分左右)启动镇痛泵。观察各组在镇痛泵开始后2,6,12,24,48h各时间点的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稳定,各组间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中以BK3组最低,其次为BK2组,BK组与B组相当。Ramsay镇静评分中B组嗜睡的发生率高于BKl,BK2和BK3组,且与BK2和BK3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术后布托啡诺持续泵入静脉镇痛中辅助用氯胺酮可使镇痛、镇静效果更完善,可减少布托啡诺的用量,且无不良反应增加,其合理的配伍剂量为90~120μg/(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布托啡诺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S和微旁流EtCO_(2)监护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俊杰 杨晓春 +4 位作者 刘卓懿 吴若秋 李平 郭曲练 王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丙泊酚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5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脉注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首剂予以0.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05 mg/kg追加。P组丙泊酚首剂予以1.5~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5 mg/kg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并记录心电图、SpO_(2)、NIBP、HR、BIS、微旁流EtCO_(2)。记录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安全性指标(低血压、低氧饱和度、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中镇静深度满足临床要求,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低(P<0.01),呼吸抑制更轻(P<0.05),手术时间、离室时间、恶心呕吐及满意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检镇静深度合适,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低,呼吸抑制更轻微,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宫腔镜 注射痛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麻醉恢复室管理 提高围术期患者安全 被引量:31
4
作者 程智刚 王云姣 +2 位作者 李靖怡 王喜梅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共4页
麻醉恢复期患者生理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加之手术创伤、麻醉与镇痛药物的残留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保障患者快速安全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麻醉恢复期患者生理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加之手术创伤、麻醉与镇痛药物的残留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保障患者快速安全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1-2],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麻醉恢复期间并发症或意外的发生率与PACU的管理密切相关[3]。本文通过回顾PACU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持续改善PACU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麻醉状态 麻醉恢复室 死亡风险 围术期管理 PACU 危险因素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白念岳 郭曲练 +2 位作者 程智刚 王月玲 杨胜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3~5μg/L和3~5mg/L;F组持续泵入芬太尼2~3μg/(kg.h),丙泊酚靶控浓度同R组,术中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R组呼吸恢复后至拔管时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1),F组上头架后至手术结束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P<0.01),停药后恢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R组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均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苏醒更迅速,但疼痛评分高于芬太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2
6
作者 叶治 夏萍萍 +3 位作者 王锷 罗慧 潘韫丹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以及术后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以及术后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观察术后12和24h患者PCA的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满意程度(BC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和24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和12h的VAS评分降低而BCS评分提高(P<0.05),而两组24h疼痛强度和满意度以及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手术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超前镇痛 妇科手术 患者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张溪英 郭曲练 +3 位作者 王江平 童易如 周星星 蒋丽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7%),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维持浓度控制在4.0%以下。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可合用维库溴胺0.1mg/kg保证肌松。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60~132s之间;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术中维持浓度为1.0%~4.0%,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全组患儿体温均正常。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小儿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望远 郭曲练 +1 位作者 蔡进 罗和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 (ASAⅠ~Ⅱ )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Ⅰ组 ,n =15 )和生理盐水组 (Ⅱ组 ,n =15 ) ;分...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 (ASAⅠ~Ⅱ )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Ⅰ组 ,n =15 )和生理盐水组 (Ⅱ组 ,n =15 ) ;分别于给药前 (T0 )、给药后 1h(T1)、给药后 2h(T2 )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国际敏感指数 (INR)及血小板 1min ,5min最大聚集率(PAG1,PAG5 ,PAGM )。结果 :乌司他丁组用药后 1h ,APTT ,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 (P <0 .0 5 ) ,用药后 2h ,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用药后 1h ,APTT显著性延长 (P <0 .0 1) ,用药后 2h ,PT显著性延长(P <0 .0 5 )。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T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围术期中静脉滴注 5 0 0 0U /kg乌司他丁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 ,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骨科病人 用药后 凝血功能 血小板聚集 APTT 给药 PAG ASA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佳 全承炫 +6 位作者 汤观秀 王彤 刘畅 段开明 童建斌 郭曲练 欧阳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和浅麻醉组(L组)。D组术中BIS值80%以上维持在30-45,L组BIS值80%以上维持在45-60。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1d(T3)、2d(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HMGB-1、IL-1β的浓度。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共107例患者完成了术后7d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53例,L组54例;共59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29例,L组30例。D和L组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9例(17.0%)和19例(35.2%),D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D组术后3个月POCD发生率为2例(6.9%),L组为4例(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D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30-45的水平能降低胃肠道剖腹术中老年患者的早期POCD发生率,但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不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释放,降低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叶治 郭曲练 +3 位作者 郑洪 王锷 潘韫丹 宋宗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72%),术中做梦者145例(8.1%),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08例(74.5%),接受异丙酚麻醉者114例(78.6%)。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而术中做梦的发生与年轻女性及异丙酚麻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知晓 全身麻醉 ASA分级 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5
11
作者 杨宁 左明章 +4 位作者 王国林 邓小明 类维富 郭曲练 刘功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在此基础上P组用丙泊酚2.0mg/kg,E组用依托咪酯乳剂0.3~0.4mg/kg完成诱导。记录患者在基础状态(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2、3、4、5min(T4)、10min(T5)、15min(T6)的SBP、DBP、MAP、Sp02和HR。术后回访观察肌颤、注射痛、恶心、呕吐和浅表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时SBP、DBP、MAP有明显的波动(P〈0.05或P〈0.01),但E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可安全地用于健康成人的麻醉诱导;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眯酯 乳剂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趋势监测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麻醉深度的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朝辉 刘松华 +3 位作者 程智刚 李琼灿 王云姣 郭曲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54-1657,1662,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NCT)用于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年龄20~49岁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纯七氟醚诱导,n=15)和联合用药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NCT)用于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年龄20~49岁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纯七氟醚诱导,n=15)和联合用药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n=15)。单药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2MAC,维持3min后气管内插管,继续观察3min;联合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其余用药与单药组相同。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诱导前两组患者NCT、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与插管前比较,单药组患者插管后NCT、BIS值显著上升(P<0.05),但均未超过60,联合组患者插管前后NCT、BIS值无明显改变(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MAP、心律均升高,单药组较联合用药组上升幅度大(P<0.05)。结论单纯七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麻醉诱导过程中,NCT和BIS均不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趋势 脑电双频谱指数 七氟醚 麻醉深度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在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松华 李琼灿 +2 位作者 程智刚 曹理言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评价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对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输尿管软镜手术老年患者30例。采用间歇通气呼吸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5cm H2O)机械通气,VT10ml/kg,RR 12次/分,呼吸... 目的评价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对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输尿管软镜手术老年患者30例。采用间歇通气呼吸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5cm H2O)机械通气,VT10ml/kg,RR 12次/分,呼吸暂停时间为2min,呼吸暂停次数为5次。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T1)、手术开始前(T2)、第1次(T3)、2次(T4)、3次(T5)、4次(T6)、5次呼吸暂停2min后(T7)、手术结束后15min(T8)、拔管后60min(T9)的HR、BP、pH、PaCO2、PaO2;记录T1、T9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并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T1、T9时的A-aDO2、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T2和T8时比较,患者T3~T7时pH值明显下降(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T8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T1、T2和T8时比较,T3~T7时PaO2明显下降(P<0.05),但最低值>356mm Hg。结论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小潮气量加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海萍 杨勇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效果比较 心血管系统功能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中 血管活性药物 麻醉性镇痛药 组胺释放 手术麻醉 循环稳定 拔管时间 吗啡类 心功能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在成人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中的监测及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潘韫丹 郭曲练 钟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目的:评价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40例成人全麻手术患者,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最初血... 目的:评价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40例成人全麻手术患者,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最初血浆靶浓度设置在0.5mg/5min增加0.5mg/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为0后5min停止。试验中监测患者CS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MOAA/S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结果:(1)CSI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在MOAA/S评分为0至1,1至2,3至4,4至5时CSI值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MOAA/S评分3至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各级MOAA/S评分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SI,MAP,HR与MOAA/S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421,0.085。CSI,MAP,HR在区分不同MOAA/S评分时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分别为0.94,0.67,0.54。(3)CSI与异丙酚靶控输注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0.833,P〈0.01)。结论:在成人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平稳麻醉诱导状态下,CSI能够准确地区分清醒和麻醉后的不同意识水平,可靠地预测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镇静 预测 二异丙酚 药物投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阳红卫 谢咏秋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ASA分级Ⅰ~Ⅱ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0min后静脉注...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ASA分级Ⅰ~Ⅱ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Ⅲ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Ⅳ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四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100mg/min。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记录术中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全程丙泊酚给药量及术毕至唤醒时间对照组高于其他各组。Ⅰ组术中最低SpO2值在85%~90%之间或小于85%的病例均多于其他组(P〈0.05),Ⅰ,Ⅱ组术中舌根后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Ⅲ和Ⅳ组,Ⅳ组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麻醉效果达优者以Ⅳ组最少。术后下腹痛VAS评分0—2分者Ⅲ组优于其他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中不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曲马多 氟比洛芬酯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邹望远 郭曲练 +1 位作者 蔡进 阳红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罗比卡因组(R组,n=20).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2~3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3 ml... 目的观察硬膜外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罗比卡因组(R组,n=20).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2~3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加0.75%罗比卡因10 ml,S组复合舒芬太尼10μg(1 ml),R组复合生理盐水1 ml.于单次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镇静程度予以分级评定,记录感觉阻滞达T12、T10及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S组感觉阻滞达T12、T10及最高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和镇静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显著增强罗比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咏秋 焦赫娜 +1 位作者 郭曲练 陈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患者麻醉前(8Am)、术后当日4Pm和术后24h静脉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间比较,各时点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术后当日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于正常值,术后24h时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结论短时间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麻醉 皮质醇 肺肿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在全身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明华 薛富善 +8 位作者 冯艺 罗爱林 郭曲练 王亚平 艾登斌 刘功俭 段开明 欧阳文 汪赛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25μg·kg^(-1)(A组)或阿芬太尼4μg·kg^(-1)(B组)+丙泊酚2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术中麻醉维持以七氟烷+芬太尼(A组)或阿芬太尼(B组)+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相关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阿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效应明显优于芬太尼(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及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阿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压、心率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泵入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妇科患者术后镇痛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重 郭曲练 +2 位作者 赵媛 熊云川 邹望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持续泵入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妇科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切除的妇科患者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用布托啡诺0.1 mg/kg+氯胺酮1 mg/kg+生理盐水至100...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持续泵入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妇科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切除的妇科患者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用布托啡诺0.1 mg/kg+氯胺酮1 mg/k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泵入;B组为对照组,用布托啡诺0.1 mg/k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泵入。观察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在给药后4 h的VAS低于B组(P<0.05);B组在给药后4、8和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但是两组的评分均在镇静满意的范围。结论硬膜外持续泵入布托啡诺0.1mg/kg对于妇科术后患者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同时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能增强其镇痛效果,不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术后镇痛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