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平战结合改建实证与反思 被引量:23
1
作者 龚瑞娥 曾烂漫 +5 位作者 李春辉 张乐 吴静 陈子华 雷光华 黄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9-494,共6页
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救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现有医疗建筑布局分析适合改建隔离病房的条件并进行合理改造,分区收治患者,改建基本符合隔离病房要求,实现相应的分区及人流、物流分隔。但区域的分隔是以占用医疗用房为代价实现的,... 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救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现有医疗建筑布局分析适合改建隔离病房的条件并进行合理改造,分区收治患者,改建基本符合隔离病房要求,实现相应的分区及人流、物流分隔。但区域的分隔是以占用医疗用房为代价实现的,凸显综合医院建筑布局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建议综合医院应有忧患意识,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缺陷及医院的功能要求,不但要满足医院日常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考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能遇到的功能需求。可采取合理布局,如通道及楼层间设类似防火墙装置,在不同区域安装可活动的闸门,平时作为普通病房收治患者,在应急情况下可以拉下闸门,隔断相应区域形成独立空间。这样既可规避常规按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设置病房而平时使用率低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场地的效能,又可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临时改建病房而慌忙应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冠状病毒病 综合医院 建筑布局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建立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彭伶丽 杨佳琪 金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实验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案即根据医生医嘱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根据MEWS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实验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案即根据医生医嘱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根据MEWS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30 d内病死率、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意外事件发生率、30 d内病死率、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建立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降低骨科手术后患者风险的发生,有利于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骨科 整体护理 程序化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初级纤毛降解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呈冉 刘黔飞 +4 位作者 熊南均 陈俊宝 高琪乐 唐明星 刘少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单核-巨噬细胞初级纤毛的影响及其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提取对照组(Control组)和脊柱结核组(TB组)患者骨髓来源单核细胞(BMMCs)进行体外培养,并与结核分枝杆菌共同培养,构建感染模型(Rv组...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单核-巨噬细胞初级纤毛的影响及其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提取对照组(Control组)和脊柱结核组(TB组)患者骨髓来源单核细胞(BMMCs)进行体外培养,并与结核分枝杆菌共同培养,构建感染模型(Rv组)。利用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纤毛的变化,并通过建立小鼠脊柱结核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B组患者病灶骨组织中初级纤毛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与结核分枝杆菌共培养后,Rv组单核-巨噬细胞的初级纤毛比率(48.56%±7.77%VS 9.58%±5.59%)和长度[4.050(3.289,4.666)μm VS 0(0,0.676)μm]均显著减少;脊柱结核小鼠的骨髓腔中破骨细胞浸润明显,初级纤毛比例和长度显著下降。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的胞内感染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初级纤毛降解,促进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加剧椎体骨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初级纤毛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张兴 唐举玉 +5 位作者 吴攀峰 卿黎明 符劲飞 孙念哲 周小兵 王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1-519,共9页
目的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2具,一次性全身血管造影与MDCT扫描,经Mimics图像工作站重建。由浅至深行3D层次解剖,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血管树的立体结构。结合3D视图,在整体标... 目的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2具,一次性全身血管造影与MDCT扫描,经Mimics图像工作站重建。由浅至深行3D层次解剖,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血管树的立体结构。结合3D视图,在整体标本上按照临床皮瓣设计与切取步骤行层次解剖,测量记录斜支的发出部位、起始部外径、行程、血管蒂长及与肢体纵轴成角等。结果104侧标本中4侧显影不良,100侧有效标本中斜支出现率为65%(65/100),起始处外径(2.0±0.9)mm,长度(13.0±6.5)cm。走行方向自内上斜向外下,与肢体纵轴成角20°~60°,并有穿支发出。结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浅出点多数位于以髂-髌线中点以近8 cm为圆心,半径4 cm的外侧半圆形区域内,可以此区域内穿支为蒂设计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斜支 三维重建 层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鲁昕 李康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5-819,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骨关节手术后应用塞来昔布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A)多模式镇痛和传统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使用经静脉用镇痛泵(芬太尼0.02 mg/h),术后当天至第5天每天口服塞来昔布40... 目的:对比研究骨关节手术后应用塞来昔布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A)多模式镇痛和传统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使用经静脉用镇痛泵(芬太尼0.02 mg/h),术后当天至第5天每天口服塞来昔布400 mg,第6天起改为200 mg/d连续8 d;PCA组术后仅使用镇痛泵另予以安慰剂。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生命体征、芬太尼和塞来昔布的副作用情况(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睡眠评分、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全套、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和出院后1月时电话随访患者确定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术后除0~4 h和4~8 h外,多模式镇痛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CA组(P<0.05)。术后8~12 h,12~16 h,16~20 h时间段芬太尼用量及术后0~12 h,0~24 h,0~36 h芬太尼阶段性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PCA组(P<0.05)。患者的睡眠评分明显优于PCA组(P<0.05),满意度评分和出院1月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好于PCA组(P<0.05)。多模式镇痛组与PCA组在阿片类药物和塞来昔布的副作用事件发生率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关节手术后塞来昔布结合PCA多模式镇痛明显优于术后单纯PCA镇痛。多模式镇痛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改善患者睡眠,提高其住院满意度及降低出院慢性疼痛发生率,不影响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塞来昔布 骨科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映兰 范学工 +4 位作者 周阳 李丽 郑悦平 卢敬梅 肖水源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安全注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干预医护人员的安全注射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省基层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访谈。结果: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得分为(9.57±1.63)分,医护人...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安全注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干预医护人员的安全注射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省基层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访谈。结果: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得分为(9.57±1.63)分,医护人员安全注射行为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知识、科别、医院类别、培训方式、培训频率、对待艾滋病患者的防护态度、对滥用注射现状的认知等对医护人员注射行为安全性有影响。结论:基层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掌握不足,基本持肯定态度,但注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增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安全注射意识,规范安全注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安全注射 知识 态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症状与症状困扰的网络分析
7
作者 吴子童 刘美子 +4 位作者 高菲 安然 杨佳琪 伍倩 陈文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9-43,共5页
目的调查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症状与症状困扰,构建同期症状网络,以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困扰项目,为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6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 目的调查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症状与症状困扰,构建同期症状网络,以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困扰项目,为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6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症状严重程度与困扰程度的网络结构。结果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存在多症状困扰,发生率最高的症状是疲乏(88.93%),最严重的症状是疼痛。受困扰频率最高的项目为生活乐趣(100.00%),受困扰程度最严重的项目为行走。症状严重程度网络中,恶心(r_(s)=1.191)是强度最大的症状;症状困扰程度网络中,生活乐趣(r_(s)=1.089)居于核心地位。结论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存在严重的症状负担。恶心是患者的最核心症状,生活乐趣是受症状困扰的最核心项目。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核心症状与核心困扰项目制订精准、科学、高依从的症状管理方案,提高症状管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核心症状 症状困扰 疲乏 恶心 生活乐趣 网络分析 症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医院护理管理人力职称、学历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许贵如 李映兰 +4 位作者 周阳 王炎 苏曼曼 许景灿 姜鲜银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医院护理管理人力资源职称、学历的现状。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管理者岗位培训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对湖南省5663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 5663名护理管理者中,职称占比最高的为主管护师3310名(5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医院护理管理人力资源职称、学历的现状。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管理者岗位培训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对湖南省5663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 5663名护理管理者中,职称占比最高的为主管护师3310名(58.45%),三级医院护理管理者的职称高于二级医院(P<0.001),公立医院护理管理者的职称高于民营医院(P<0.001);第一学历占比最高的为中专4265名(75.31%),最高学历中占比最高的为本科3873名(68.39%),三级医院护理管理者的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均高于二级医院,公立医院护理管理者的最高学历高于民营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护理管理者的学历层次提升明显,但不同类型医院护理管理者的结构质量存在差距。管理者需通过持续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医院需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以缓解医院间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管理 人力 职称 学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5市9家三级医院骨盆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俊骁 成亮 李康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5市9家三级医院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救治现状,以提高骨盆骨折的救治水平,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湖南省9家三级医院收治的65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湖南省5市9家三级医院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救治现状,以提高骨盆骨折的救治水平,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湖南省9家三级医院收治的65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出血量及治疗结局等资料.结果:65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2.10∶1.00.年龄11~86岁,20~59岁占74.6%.主要受伤原因为交通伤30例(46.2%)及高处坠落伤22例(33.8%).73.8%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损伤.Tile A型患者平均输血量483.33mL,Tile B型1 026.92 mL,Tile C型1 905.56 mL.治疗结局Tile C型比Tile A型更差.结论:湖南省5市9家三级医院骨盆骨折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高能量损伤是导致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Tile C型骨盆骨折输血量大,结局差,在骨盆骨折的救治中应及早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送至地市级以上医院接受专业救治.需要对高危人群加强安全教育,降低骨盆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精准设计:十年1079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举玉 孙念哲 +9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刘睿 符劲飞 贺继强 李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小儿65例)、横支为血管蒂切取40例、斜支为血管蒂切取26例(小儿1例),以旋股内侧动脉或股动脉来源穿支为蒂切取9例。其中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441例、带蒂转移27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511例、衍生术式100例。修复下肢787例,上肢264例,躯干部17例,头颈部4例,上述多部位7例。并对各种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术后顺利成活1063例,其中发生血管危象行探查术成活14例,总成功率为98.52%。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和衍生术式各组成功率,结果显示各组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危象35例(3.24%),动脉危象22例(2.04%),感染19例(1.76%),切口延迟愈合6例(0.56%),完全坏死16例(1.48%),部分坏死35例(3.24%)。统计学分析显示静脉危象方面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类型组发生率低于衍生术式组(P<0.001),切口感染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7),切口延迟愈合方面传统游离移植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4),皮瓣部分坏死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8)。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精准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支皮瓣 个性化 精准重建 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T-SPOT.TB在区分脊柱结核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莹 胡小江 +5 位作者 江仲景 陈俊宝 张广 张宏其 李艳冰 高琪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和结核抗体等相关数据,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在术前诊断STB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优化后的T-SPOT.TB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78例(59.09%)为STB,54例(40.91%)为非结核脊柱感染。T-SPOT.TB在鉴别诊断STB方面的灵敏度为67.68%,特异度为6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比较,T-SPOT.TB检测诊断STB的OR值为4.188(95%CI:1.847~9.974,P<0.001)。优化T-SPOT.TB评价指标,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SAT-6、CFP-10、CFP-10+ESAT-6在STB和非结核脊柱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19.5、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5 6、0.741 5、0.778 6,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其中以CFP-10+ESAT-6的AUC最高。CFP-10+ESAT-6特异性斑点数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性能更佳,其诊断准确度为75.56%,较优化前T-SPOT.TB的67.42%高。结论 T-SPOT.TB检测在区分STB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T-SPOT.TB检测呈阳性,尤其是当CFP-10+ESAT-6的斑点数超过36时,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感染 化脓性脊柱炎 T-SPOT.TB 结核感染T细胞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式关节镜在关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文峰 刘高明 +2 位作者 靳宏福 鲁文浩 李宇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针式关节镜是一种口径比标准关节镜更小的微创关节镜。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式关节镜出现以来,经过数次技术迭代,目前除了在膝关节中使用,还能用于肩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的检查和治疗。针式关节镜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主... 针式关节镜是一种口径比标准关节镜更小的微创关节镜。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式关节镜出现以来,经过数次技术迭代,目前除了在膝关节中使用,还能用于肩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的检查和治疗。针式关节镜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主要应用领域也不同。本文就针式关节镜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针式关节镜的适应证、禁忌证、优劣势和成本效益,并指出目前针式关节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关节疾病诊治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式关节镜 膝关节 肩关节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5,共5页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展成为头颈、颌面、躯干与四肢重建的主力皮瓣[1~5],特别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该皮瓣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6~9]。虽然该皮瓣临床应用较为成熟,成...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展成为头颈、颌面、躯干与四肢重建的主力皮瓣[1~5],特别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该皮瓣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6~9]。虽然该皮瓣临床应用较为成熟,成功率高,但在移植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10~13],一旦发生并发症,轻者可能影响创面愈合、供受区外观与功能、延长疗程、增加病人痛苦及医疗费用,重则可能导致皮瓣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正确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进一步提高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成功率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临床疗效 皮瓣坏死 手术并发症 受区 移植过程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兴 吴攀峰 +2 位作者 李诚 周小兵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2,共8页
目的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尸体34具行全身血管造影灌注、CT扫描、三维重建、标本解剖与统筹分析,观测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行程与分布区域;然后按照皮瓣的设计、切取步骤,结合三维重建的影... 目的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尸体34具行全身血管造影灌注、CT扫描、三维重建、标本解剖与统筹分析,观测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行程与分布区域;然后按照皮瓣的设计、切取步骤,结合三维重建的影像进行解剖验证。结果在65侧有效标本中共观察到大腿前外侧皮肤穿支408支(平均每侧6.3支),其中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系统391支,占95.8%(391/408),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的占比分别为:升支9.1%(37/408)、横支16.4%(67/408)、降支60.8%(248/408)、斜支9.6%(39/408),其穿支起始部外径分别为(0.7±0.3)、(0.9±0.4)、(1.1±0.5)、(0.8±0.3)mm;来源于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旋髂浅动脉17支,占比4.2%,穿支起始部外径为(0.7±0.3)mm。结论(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仍然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主要源血管;(2)高位皮肤穿支主要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与升支;(3)斜支多起源于升支与横支的共干部,具备一定的外径与蒂长,可以斜支为蒂切取皮瓣;(4)旋股外侧动脉来源穿支纤细或缺如时,可以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等源血管来源的高位皮肤穿支切取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学 穿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肿瘤管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曾昊 何洪波 +4 位作者 章灿 刘育鹏 童小鹏 邱新铸 刘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87,共10页
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软组织功能重建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本研究共纳入湘雅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股骨近端肿瘤患者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10~79(38.5±18.2)岁,其中良性侵袭性肿瘤1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45例,骨转移瘤2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术中照片,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术后功能评价。分别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结果:37例(43.5%)患者术前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灶长度为(9.4±2.9)cm。非转移瘤患者术后复发7例,其中骨肉瘤6例,纤维肉瘤1例。9例骨肉瘤患者出现肺转移。5例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其中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巨细胞肉芽肿,1例为假体周围感染。5例术后出现Trendelenburg步态。6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患者术后MSTS评分为26.7±1.4,Harris评分为89.6±5.3。结论:LARS肿瘤管可以有效辅助重建患者髋关节的软组织功能,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功能重建的有效技术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高级加固系统肿瘤管 肿瘤型人工髋关节 软组织重建 关节功能 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H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中的ceRNA网络
16
作者 刘志 阮哲 +5 位作者 龙海涛 赵瑞波 朱勇 林涨源 陈鹏 赵树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77,共16页
目的:H型血管是一种骨特异性微血管亚型(CD31hiEmcnhi),在成血管-成骨耦联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报道H和L型血管在骨骼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仍有待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 目的:H型血管是一种骨特异性微血管亚型(CD31hiEmcnhi),在成血管-成骨耦联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报道H和L型血管在骨骼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仍有待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H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中关键差异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DE)基因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方法:从ArrayExpress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相关原始数据,通过Limma R-Bioconductor包筛选H和L型血管间的DE lncRNAs、DE miRNAs和DE mRNAs,构建总ceRNA网络,随后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上调和下调的关键基因,以此精细化ceRNA网络并对关键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和real time RT-PCR进行随机验证。结果:共鉴定出1 761个DE mRNAs、187个DE lncRNAs和159个DE miRNAs,通过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总ceRNA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出6个上调(Itga5、Kdr、Tjp1、Pecam1、Cdh5、Ptk2)和2个下调(Csf1r、Il10)的关键基因,并以此构建关键基因相关的ceRNA亚网络。上调的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生成与血管凋亡的负调控;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RT-PCR的结果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根据所筛选的关键基因提出上调和下调的H型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的ceRNA网络,为H型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在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血管 H型血管内皮细胞 ceRNA网络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鹏 曾敏 +3 位作者 谢杰 汪龙 苏伟平 胡懿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5-961,共7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 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7.73±1.58)d;手术时间58~110(81.80±16.85)min,显性失血量140~600(337.30±143.65)m 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1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5.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外翻畸形 髌旁内侧入路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8
18
作者 曾超 王一任 +4 位作者 魏捷 高曙光 杨土保 孙振球 雷光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5,共10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至2011年12月5日。收集PFNA与DHS固定比较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58例患者,其中PFNA组475例,DHS组483例。资料分析显示,PFNA固定与DHS固定比较,手术时间缩短[WMD=-21.38,95%CI(-33.050,-9.26),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WMD=-176.36,95%CI(-232.20,-120.52),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0.46,95%CI(0.31,0.70),P<0.05]、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降低[RR=0.27,95%CI(0.11,0.62),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能缩短平均手术时间,减少平均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PFNA在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后骨折发生率、髋内翻发生率、术后浅表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上要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上段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梁捷予 李康华 +4 位作者 廖前德 雷光华 胡懿郃 朱勇 贺爱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测量成年国人的股骨上段的部分解剖参数,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器械的研制提供帮助。方法:选择56对股骨标本,直接测量股骨头直径、股骨头纵向长度、135°头颈轴长度、135°头颈轴上缘长度、135°头颈轴下缘长度、股... 目的:测量成年国人的股骨上段的部分解剖参数,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器械的研制提供帮助。方法:选择56对股骨标本,直接测量股骨头直径、股骨头纵向长度、135°头颈轴长度、135°头颈轴上缘长度、135°头颈轴下缘长度、股骨颈前后径、股骨颈纵径、颈干角、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向上延长线夹角、小转子水平股骨干横径、小转子水平股骨干前后径、小转子下5 cm处股骨干横径、小转子下5 cm处股骨干前后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股骨头直径为(46.69±3.73)mm;股骨头纵向长度为(39.22±4.17)mm;135°头颈轴长度为(95.45±8.16)mm;135°头颈轴上缘长度为(84.02±7.11)mm;135°头颈轴下缘长度为(99.95±9.34)mm;股骨颈前后径为(26.27±3.15)mm;股骨颈纵径为(32.24±3.31)mm;颈干角为126.21°±7.13°;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向上延长线夹角(大转子夹角)为16.38°±4.04°;小转子水平股骨干横径为(31.05±3.57)mm;小转子水平股骨干前后径为(27.63±2.96)mm;小转子下5 cm股骨干横径为(26.36±3.22)mm;小转子下5 cm股骨干前后径为(25.59±2.75)mm;颈干角和大转子夹角呈正相关(r=0.396,P=0.003)。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物的设计需符合国人股骨上段的解剖特点,并要充分考虑大转子夹角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上段 解剖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烟对大鼠骨代谢和血浆T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雷光华 李康华 +1 位作者 李晶 周江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诱导骨吸收的可能机理。方法将32只Wister大白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予以不吸烟、被动吸烟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检测血清骨钙素、尿钙与尿肌酐以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4组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吸烟2个... 目的探讨吸烟诱导骨吸收的可能机理。方法将32只Wister大白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予以不吸烟、被动吸烟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检测血清骨钙素、尿钙与尿肌酐以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4组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吸烟2个月组与对照组尿CaCr差异无显著性,吸烟3个月和4个月组大鼠尿CaCr分别为0.787±0.226和0.781±0.2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实验组大鼠血浆TNF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P<0.01),且随吸烟时间延长TNF水平升高,二者呈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式为Y=0.048X+0.8902,r=0.989(P<0.05)。结论被动吸烟可使大鼠骨吸收增强,从而导致骨丢失、发生骨质疏松;而吸烟升高血浆TNF水平可能是吸烟刺激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被动吸烟 肿瘤坏死因子 骨钙素 肌酐 大鼠 TNF水平 血浆TNF 被动吸烟 大鼠尿 肿瘤坏死因子(TNF) 骨代谢 血清骨钙素 CA/CR Wi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