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布洛芬栓剂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游运辉 吴彩玲 +2 位作者 高洁生 黄安兰 罗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 :评估右旋布洛芬栓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术后疼痛病例 1 0 3例 ,发热病例 6 0例 ,各随机分为右旋布洛芬栓剂组和布洛芬栓剂组 ,每次 1栓 ,每日 1次 ,连用 3d ,评价二者疗效与观察二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右旋布洛芬组给药后前 4... 目的 :评估右旋布洛芬栓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术后疼痛病例 1 0 3例 ,发热病例 6 0例 ,各随机分为右旋布洛芬栓剂组和布洛芬栓剂组 ,每次 1栓 ,每日 1次 ,连用 3d ,评价二者疗效与观察二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右旋布洛芬组给药后前 4h疼痛强度差、总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及降温幅度均高于布洛芬组。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旋布洛芬栓剂解热、镇痛疗效确切 ,较布洛芬起效更快 ,作用更强 ,不良反应未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布洛芬 栓剂 不良反应 Ⅱ期临床研究 疼痛强度 疗效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新华 左晓霞 +2 位作者 伍招娣 张卫社 扶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3 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 8例,非选择性妊娠1 3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3 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 8例,非选择性妊娠1 3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病情的变化和妊娠的结局。结果:选择性妊娠组中6例在孕期出现狼疮活动,非选择性妊娠组的1 3例均出现较为严重的狼疮并发症。非选择性妊娠组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增高(P<0.0 5),而新生儿存活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则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下降(P<0.0 5)。结论:对妊娠合并SLE患者而言,妊娠和SLE互为不利因素;在SLE病情缓解期选择妊娠并合理治疗将使母婴安全性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升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湘玲 陈梦颖 张卫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3-559,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入选CKD患者180例(非透析治疗102例,血液透析治疗78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42例。ELISA...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入选CKD患者180例(非透析治疗102例,血液透析治疗78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42例。ELISA检测血清visfatin,炎症指标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s,hsCRP)水平;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切面内膜中层(c IMT)面积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CKD患者血清visfatin,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CKD患者血清visfatin,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透析CKD患者(P<0.05)。CKD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r=–0.415,P<0.05)。颈动脉有斑块的CKD患者血清visfatin[(34.22±7.96)ng/mL)]明显高于无斑块者[(28.24±6.18)ng/m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与IL-6(r=0.548,P<0.001),hsCRP(r=0.430,P<0.001),IMT(r=0.462,P<0.05)及c IMT面积(r=0.411,P<0.05)呈正相关。经Ccr、年龄、性别及其他与AS相关因素校正后,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sftin是颈动脉IMT(β=0.433,P<0.01)和c IMT面积(β=0.41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随肾功能减退而增高,可能成为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内脏脂肪素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建立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薇 梁清华 +4 位作者 杨波 蔡颖 何金华 关勇军 左晓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7,219,共7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实验中通过建立与RA发病机制相似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动物模型,运用蛋白质组技术对正常大鼠和CIA大鼠模型不同时间...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实验中通过建立与RA发病机制相似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动物模型,运用蛋白质组技术对正常大鼠和CIA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点进行比较分析,为鉴定CIA大鼠滑膜病变相关蛋白质及研究RA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牛Ⅱ型胶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建立CIA大鼠模型,采用一步抽提法抽提滑膜蛋白质,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的总蛋白质,用PDquest软件分析图谱,比较差异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用Mascot查询软件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结果成功建立了CIA大鼠模型,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大鼠滑膜组织双向电泳凝胶图谱。正常组与25、35和45天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凝胶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070±41、1049±22、1079±44和1088±39。在4个组均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中随机取20个点进行肽质指纹图分析,鉴定了部分与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及结构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建立了分辨率较高且重复性较好的正常大鼠与CIA大鼠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一些与CIA大鼠滑膜病变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识别RA病变相关蛋白质及推断RA病变过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关节炎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MA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rCBF显像与CT/MR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邱娟 梁昌华 左晓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598,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简称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结果并与CT/MRI比较,探讨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狼疮脑病患者根据神经精神表现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严重组),轻度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简称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结果并与CT/MRI比较,探讨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狼疮脑病患者根据神经精神表现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严重组),轻度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轻度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和CT/MRI脑扫描。结果严重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20例(100.0%),其中19例局部脑血流降低,1例局部脑血流增加;20例患者CT/MRI头部扫描阳性4例(20.0%),与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18例(90.0%),均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CT/MRI扫描20例患者未见异常,同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BF显像与CT/MRI比较,诊断狼疮脑病更灵敏。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有脑血流改变,多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痹肿消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波 梁清华 +5 位作者 谢薇 蔡颖 陈疆 熊新贵 关勇军 左晓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分析痹肿消汤(bizhongxiao decoction,BZXD)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为阐明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用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 目的:分析痹肿消汤(bizhongxiao decoction,BZXD)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为阐明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用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痹肿消汤治疗组(BZXD组),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制成实验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别分离正常组、模型组、BZXD组大鼠关节滑膜的总蛋白后,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2-DE胶获取电子图像,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此3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成功复制了CIA大鼠模型;建立了正常组、模型组和BZXD组大鼠滑膜的2-DE图谱,其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947±39,994±41,1031±52,其匹配率为92%,91%,94.2%;模型组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方向的偏差是(0.896±0.217)mm,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su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方向的偏差为(1.102±0.104)mm。比较分析模型组和BZXD组大鼠滑膜的2-DE图谱,发现此2组间有328个差异点,BZXD组有174蛋白质点表达上调,147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7个蛋白质点只在模型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有193个差异点,123个在模型组表达上调,70个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CIA大鼠关节滑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识别了32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这些差异蛋白质的鉴定将为痹肿消汤治疗RA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凝胶电泳 痹肿消汤 胶原性关节炎 滑膜 蛋白质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赛丹 吴淼 +2 位作者 陈峰 左晓霞 张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检测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的阳性率,分析SLE患者超声心动图下心瓣膜损害与aCL的关系。方法:90例SLE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43例行ELISA法aCL的检测。根据有无心脏瓣膜损害将此43例患者分为有瓣膜损害组和无瓣膜损害组。... 目的:检测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的阳性率,分析SLE患者超声心动图下心瓣膜损害与aCL的关系。方法:90例SLE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43例行ELISA法aCL的检测。根据有无心脏瓣膜损害将此43例患者分为有瓣膜损害组和无瓣膜损害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血清aCL差异。结果:90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者占53.33%,其中瓣膜病变和心包积液者最常见,分别占总数的38.89%和34.44%。43例SLE患者aCL的阳性率为32.56%,有瓣膜损害组的aCL阳性率52.94%明显高于无瓣膜损害组(19.23%,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有较高的发生率,以瓣膜损害和心包积液为主;aCL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瓣膜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心磷脂抗体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运动干预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珊瑚 欧阳燕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7期545-546,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 6 4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 )和对照组 (2 9例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按风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为主的护理措施。用 0 - 10级线...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 6 4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 )和对照组 (2 9例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按风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为主的护理措施。用 0 - 10级线性视觉模拟尺及 6级法评分比较两组止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运动干预减轻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疼痛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且病人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疼痛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获得性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与抗磷脂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燕青 陈方平 +4 位作者 解勤之 蹇在伏 王光平 左晓霞 吴彩玲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获得性活化蛋白C抵抗 (APCR)和抗磷脂抗体的发生率 ,探讨APCR与SLE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以及SLE患者血栓形成中 ,APCR与抗磷脂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PC -APTT法 ,dRVVT -LA法 ,ELISA法及P...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获得性活化蛋白C抵抗 (APCR)和抗磷脂抗体的发生率 ,探讨APCR与SLE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以及SLE患者血栓形成中 ,APCR与抗磷脂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PC -APTT法 ,dRVVT -LA法 ,ELISA法及PCR_酶切法分别对 30例SLE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进行APCR及狼疮抗凝物 ,抗心磷脂抗体和FVLeiden突变检测。结果 :SLE病人APCR阳性率 (14/30 ,46 .6 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30 ,3.3% ,P <0 .0 0 5 )。SLE患者无一例FVLeiden突变。APCR阳性患者中血栓发生率 (6 /14,42 .85 % )明显高于APCR阴性患者 (1/16 ,6 .2 5 % ,P<0 .0 5 )。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中血栓发生率 (6 /12 ,5 0 % )明显高于其阴性患者 (2 /18,11.1% ,P <0 .0 5 )。结论 :获得性APCR和狼疮抗凝物均是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获得性APCR的发生与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无关 ,表明获得性APCR的发生并非抗磷脂抗体抑制蛋白C通路导致凝血异常及致血栓形成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炎 血栓形成 获得性活化蛋白C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10
作者 胡燕青 杨平洲 +2 位作者 左晓霞 游云辉 陈方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合并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