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45 and CD200 expression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1
作者 LONG Xinyi LIU Jing +2 位作者 HU Rong WANG Chen FU Yunfe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9,共15页
Objective:Multiple myeloma(MM)is a hematologically malignant clonal plasma cell diseas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ophenotype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M,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 Objective:Multiple myeloma(MM)is a hematologically malignant clonal plasma cell diseas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ophenotype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M,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CD45 and CD200 is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newly diagnosed MM(NDMM)patients,and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mbined expression of CD45 and CD200 in NDMM.Methods:A total of 123 NDMM patients admitted to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9 were enrolled.Five key immunophenotypic markers(including CD38,CD138,CD45,CD56,and CD200)were screen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and identified using random forest analysis and un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Group A,CD45 and CD200 double-positive;Group B,CD45 or CD200 single-positive;Group C,CD45 and CD200 double-negative.Kaplan-Meier curves were used to analyze overall survival(OS)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across groups.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prognostic factors,and a nomogra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Results:The OS and PFS of single-positive groups for CD38,CD138,CD45,CD56,and CD200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ir respective single-negative groups(all P<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OS(P<0.001)and PFS(P=0.001)among Groups A,B,and C.Group A had shorter OS and PFS(all P=0.001)compared to the Group B+C(cases from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combined).CD45 and CD200 double-positive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NDMM[hazard ratio(HR)=2.178,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48 to 4.529;P=0.037].The nomogram and calibration curves constructed from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good concordance(concordance index=0.706;95%CI 0.661 to 0.751).Conclusion:NDMM patients with double-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45 and CD200 have significantly shorter OS and PFS.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either marker alone,the combined assessment of CD45 and CD200 may provide better prognostic stratification for M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 CD200 multiple myeloma PROGNOSIS flow cyt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灭活对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佘宇奇 刘琼 +3 位作者 周俭辉 戴立忠 邓勇 李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热灭活对血清和全血两种不同类型标本中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型... 目的探讨热灭活对血清和全血两种不同类型标本中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血清标本共57份,HBsAg、抗-HCV、抗-TP和HBV DNA阳性全血标本共38份。将标本56℃水浴加热30 min灭活(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处理后,采用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检测相应的项目,比较热灭活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清灭活后HBsAg、抗-HCV、抗-HIV、抗-TP、HBV DNA和HCV RNA检测结果与灭活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血灭活后HBsAg、抗-HCV、抗-TP和HBV DNA检测值与灭活前相比,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所有的差值数据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95%LoA)内,各指标灭活后与灭活前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56℃水浴加热30 min的处理方法对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无明显影响,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可考虑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热灭活 全血 血清 输血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IV构建及评估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9
3
作者 严丹阳 谢茜 +3 位作者 付翔杰 徐道妙 李宁 姚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IV,MIMIC-IV)中选取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全子集回归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构建预测模型的变量。分别用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共纳入14240例脓毒症患者,28 d和1年病死率分别为21.45%(3054例)和36.50%(5198例)。高龄、女性、高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高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SAPS II)、心率快、呼吸频率快、脓毒症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高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长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高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由PT、呼吸频率、体温、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脏疾病、脓毒症休克、SAPS II及年龄8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28 d和1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717(95%CI 0.710~0.724)和0.716(95%CI 0.707~0.72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及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MIMIC-IV建立的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患者预后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近期和远期死亡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碧娟 杨晓苏 +2 位作者 彭晶晶 陈冰 舒象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评估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GBS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淋巴血浆置换;对照组33人,只进... 目的:评估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GBS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淋巴血浆置换;对照组33人,只进行内科治疗。通过肌力开始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肌力评分差值来评估疗效。观察治疗组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33例患者接受LPE48次,平均1.5次/例;治疗后肌力开始恢复时间平均为(6.45±3.01)d,早于对照组(8.36±3.831)d;肢体肌力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疗效为进步者(16例)多于对照组(4例),无效者(16例)少于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为51.5%,高于对照组27.7%;平均住院天数为(19.42±7.25)d,短于对照组(24.00±8.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LPE后肌力平均评分增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第3次LPE后肌力平均评分继续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E组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主要为荨麻疹和低血压,均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LPE疗效肯定,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血浆置换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沈亚梅 龚伟 刘建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胸腺切除术治疗的5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口服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中23例(A组)围术期进行血浆置换,...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胸腺切除术治疗的5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口服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中23例(A组)围术期进行血浆置换,另27例(B组)未进行血浆置换。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AChRab)的浓度;比较术后外周血AChRab、临床记分、呼吸辅助时间、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AChRab浓度明显下降,且术后1d和1周时A组患者AChRab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1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呼吸辅助时间、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术后1周时临床记分较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置换配合胸腺切除术治疗可明显提高重症肌无力患者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胸腺切除 重症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CD4^+ Th1细胞功能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沙陵 戴霞红 +4 位作者 范学工 李宁 刘洪波 代洪 周蓉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观察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Th1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以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纯化CD4+T细胞,以荧光活化细胞分拣术分析其分选纯度,在抗-CD3ε抗体、抗-CD28抗体和IL-12作用下,加入抑制性寡脱氧核... 目的:观察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Th1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以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纯化CD4+T细胞,以荧光活化细胞分拣术分析其分选纯度,在抗-CD3ε抗体、抗-CD28抗体和IL-12作用下,加入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或对照寡脱氧核苷酸培养72 h后,用ELISA检测上清IFN-γ和IL-4的分泌,用RT-PCR检测细胞T-bet mRNA的表达。结果: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能明显抑制CD4+T细胞IFN-γ的分泌,促进IL-4的分泌,同时还抑制T-bet mRNA的表达。结论:在促Th1细胞因子刺激下,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体外CD4+T细胞的功能性分化有作用,既促进Th2分化,又抑制Th1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 TH1 淋巴细胞 T-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血者基础血小板与制备后浓缩血小板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智纯 禹云英 舒象武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供血者基础血小板数与制备后浓缩血小板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不同基础血小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并观察长途运输对浓缩血小板得率的影响。结果 :基础血小板数偏低组 (A组 )与偏高组 (B组 )制备浓缩血小板 (PC)的得量每袋... 目的 :探讨供血者基础血小板数与制备后浓缩血小板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不同基础血小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并观察长途运输对浓缩血小板得率的影响。结果 :基础血小板数偏低组 (A组 )与偏高组 (B组 )制备浓缩血小板 (PC)的得量每袋分别为 (3 5 3± 0 46 )× 10 10 和 (5 73± 0 88)× 10 10 ;长途运输的血液与本地的血液所制备的PC每袋分别为 (5 16± 1 46 )× 10 10 和 (5 89± 1 15 )± 10 10 。结论 :制备后的PC得量与基础血小板数明显相关 (P <0 0 1)。运输不影响PC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血小板 供血者 浓缩血小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谢茜 严丹阳 +3 位作者 付翔杰 黄凌瑾 李宁 姚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795,共8页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AAAD紧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子集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以及约登指数确...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AAAD紧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子集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以及约登指数确定连续型资料的截断值,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纳入210例AAAD患者,53例(25.24%)发生术后肺炎。采用全子集回归共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男性(OR=2.21,95%CI:0.88~5.54)、慢性肺部疾病(OR=2.53,95%CI:1.12~5.74)、血小板分布宽度17.5%(OR=3.27,95%CI:1.57~6.78)、手术时长9 h(OR=2.76,95%CI:1.25~6.06)、机械通气时长99 h(OR=3.87,95%CI:1.63~9.18)和红细胞输注9单位(OR=1.69,95%CI:0.80~3.60)。构建的AAAD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AUC为0.789(95%CI:0.718~0.860),最佳风险阈值为0.21。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P=0.48)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显示在术后肺炎预测风险为0~69%的患者使用本模型能够获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AAD患者发生术后肺炎的风险,临床可对高风险患者实施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后肺炎 预测模型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