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18
1
作者 祝焱 陈曙平 +1 位作者 舒毅刚 徐雅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特征及治疗结果。17例患者单用氟康唑,21例单用伊曲康唑,9例氟康唑无效后改用伊曲康唑治疗...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特征及治疗结果。17例患者单用氟康唑,21例单用伊曲康唑,9例氟康唑无效后改用伊曲康唑治疗。结果:47例患者均有发热,感染部位以肺部(53.2%)和口腔(21.3%)多见,23例(48.9%)查到真菌,以白色念珠菌(56.5%)和曲霉菌(26.1%)为主。伊曲康唑的有效率(63.3%)高于氟康唑(34.6%,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10%)。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肺部、口腔感染多见,多为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伊曲康唑是一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氟康唑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焱 徐雅靖 +9 位作者 祝焱 傅敢 刘弋 彭捷 付斌 何群 吴登蜀 李晓林 赵谢兰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9-864,共6页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间在湘雅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10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后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间在湘雅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10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后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RR)、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例重建造血。至随访终点,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为15.38%,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25.53%。TRM及RR分别为15.66%和21.76%,5年OS及DFS分别为(73.49±4.59)%和(63.10±5.32)%,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分别为(63.00±9.51)%和(49.30±9.9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分别为(83.87±5.06)%和(74.55±6.79)%。生存分析显示女性、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48.22±12.69)%及(42.09±12.31)%。重度aGVHD、HLA不合、非血缘移植组患者TRM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57.14%vs.4.81%,33.33%vs.10.41%,26.09%vs.9.28%;均P<0.05)。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患者RR明显高于其对照组(41.09%vs.15.63%,P<0.05)。结论:allo-HSCT可有效延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是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无病生存率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奎 周淑娟 +6 位作者 曾辉 何群 舒毅刚 吴登蜀 赵谢兰 付敢 陈方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水平使用的原因。结果:82.2%的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输注阈值,96.3%的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其非依从性原因通常为出血。结论:绝大多数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血小板计数为10×109/L的输注阈值,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输注阈值则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痛 血小板输注 输注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细胞核因子кB活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光平 齐振华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18-523,共6页
核因子kappaB(NF-κB)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κB与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恶性血液... 核因子kappaB(NF-κB)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κB与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恶性血液病细胞NF-κB的活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几年此方面的有关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NF-ΚB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前体疾病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马婉云 赵俩 周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0-572,共1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等前体疾病的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等前体疾病的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确其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MM的病因复杂,涉及种族、家族聚集性、性别、年龄、肥胖、细胞遗传学异常及环境因素等。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可改变因素在MM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细胞遗传学异常方面,原发性异常[如超二倍体、t(11;14)、t(14;16)]始于MGUS前期,而继发性异常{如1q增益(1q+)、17p缺失[del(17p)]}驱动疾病进展,其中1q+积累促进克隆演化,del(17p)显著缩短生存期;2)可控性因素方面,肥胖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酶2-干扰素调节因子4通路促进MM发生,维生素D缺乏削弱免疫监视功能,杀虫剂橙剂及草甘膦暴露增加MGUS发病率,紫外线不足通过降低维生素D合成增加MM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如氮循环菌富集、产短链脂肪酸菌减少)通过铵离子-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NEK2轴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因此,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高危人群(如肥胖、高龄、化学暴露者)筛查,以及针对细胞遗传学靶点[如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 2,Bcl-2)抑制剂干预t(11;14)、铁死亡诱导剂靶向t(4;14)]和可改变因素(如补充维生素D、调节菌群)的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 危险因素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构建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模型
6
作者 李正江 赵俩 +2 位作者 施芳铭 郭姣姣 周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530,F0002,共15页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和骨髓微环境的异质性会导致MM进展。本研究拟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genes,LRGs)建立MM的预后模型,筛...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和骨髓微环境的异质性会导致MM进展。本研究拟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genes,LRGs)建立MM的预后模型,筛选高风险患者潜在药物靶点,从而为MM的风险分层及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针对涵盖985例新诊断MM患者的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来源的2个转录组数据,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和101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下载的391个LRGs进行筛选,构建基于LRGs的MM预后模型,分析预后评分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利用时间依赖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预后模型的C指数(C-index)来评价模型预测性能。进一步将预后评分与临床事件和临床分期相结合,评估结合临床事件能否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利用limma、clusterProfiler等筛选高、低风险组患者间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以明确高风险患者的分子特征。同时利用癌症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Genomics of Drug Sensitivity in Cancer,GDSC)数据库及oncoPredict分析药物敏感性,筛选高风险患者潜在的治疗药物及靶点。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预后模型中纳入的关键LRGs的作用。结果:基于LRGs的转录组水平,利用双向逐步Cox回归(StepCox[both])+随机生存森林(random survival forest,RSF)构建了一个基于LRGs的预后模型(LRG17),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其3、5及7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达到0.962、0.912及0.842。基于模型的预后评分可将新诊断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均显著短于低风险组(均P<0.001),临床指标更差(白蛋白含量降低、β2微球蛋白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进一步富集分析发现,高风险患者显著富集到染色体分离、核分裂等细胞周期相关通路;而低风险患者则显著富集到免疫反应、免疫细胞活化等通路。GDSC数据库的药物筛选结果提示AURKA抑制剂BMS-754807、FGFR3抑制剂I-BET-762等对高风险患者更为有效。体外细胞实验发现抑制模型中关键LRG(PLA2G4A)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结论:LRGs可以作为预测MM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风险患者中高表达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基因及高危遗传学事件的标志基因也部分解释了高风险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鉴于高风险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硼替佐米及来那度胺的治疗抵抗,AURKA抑制剂BMS-754807或FGFR3抑制剂I-BET-762和现有一线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作为高风险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脂质代谢 机器学习 预后模型 风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7
作者 钟美佐 陈方平 +4 位作者 舒毅刚 郑衡 徐雅靖 何群 阳红斌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 6~ 91月 ,5例死亡 ,2 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恶性血液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疗效及其最佳干预节点
8
作者 方鹏 高银 +4 位作者 信红亚 柳林欣 刘弋 徐雅靖 陈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9,共10页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白血病标志物WT1基因可作为AML患者MRD的监测指标。目前,临床上关于移植后基于WT1基因检测的抢先治疗的干预节点及干预时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旨在评估WT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最佳干预节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细胞遗传学风险为中危和高危成人AML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移植后3年内的WT1基因表达检测数据。比较移植后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未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之间,以及二者分别与移植后WT1基因阴性患者间终点指标[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非复发死亡(non-relapse mortality,NRM)率]的差异。纳入移植后未行干预的患者的数据,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移植类型、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前WT1基因表达情况、移植后WT1基因表达情况、供者性别纳入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WT1基因表达水平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65例AML患者,86例在移植后3年内出现WT1基因阳性,其中58例接受抢先治疗,28例未接受抢先治疗。与移植后WT1基因阴性患者相比,未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的5年CIR明显升高(42.9%vs 10.5%,P<0.001)、5年DFS率(50.0%vs 80.7%,P=0.001)与OS率(60.7%vs82.8%,P=0.018)明显降低,5年NRM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vs 8.9%,P=0.744);而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WT1基因阳性是AML患者移植后预后不良因素(CIR:HR=6.24,P=0.0001;DFS率:HR=2.77,P=0.009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年内WT1基因表达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7(95%CI 0.582~0.873),最佳截断值为122拷贝,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9.9%。结论:连续监测细胞遗传学中高危AML患者allo-HSC后3年内WT1基因的表达,并对出现WT1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抢先治疗,能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移植后的复发,改善预后。以WT1基因表达水平120拷贝作为抢先治疗的节点可能更为精准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量残留病 WT1基因 抢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瘤基因激活诱导成熟B细胞恶变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周瑞琪 郭姣姣 +1 位作者 冯湘玲 周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肿瘤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原瘤基因的激活和抑瘤基因的失活,其中原瘤基因的激活更具有驱动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以肿瘤细胞恶变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原瘤基因作为药物靶点为当前开发肿瘤药物提... 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肿瘤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原瘤基因的激活和抑瘤基因的失活,其中原瘤基因的激活更具有驱动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以肿瘤细胞恶变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原瘤基因作为药物靶点为当前开发肿瘤药物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原瘤基因及其代谢产物可调节B细胞发育路径,在诱导正常成熟B细胞发展成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总结在成熟B细胞恶变过程中关键的原瘤基因,明确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瘤基因激活 成熟B细胞恶变 成熟B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方案CAG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懿建 张立群 +4 位作者 李晓林 赵谢兰 吴登蜀 舒毅刚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CAG预激治疗组及常规方案化疗组,34例患者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CAG预激治疗组及常规方案化疗组,34例患者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41例患者予以常规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或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HA)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在第1疗程后间歇14d左右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CAG预激治疗组2疗程完全缓解率为67.6%,总有效率达到82.4%,而常规化疗组2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仅为39.0%,总有效率为56.1%;有预后差染色体核型的患者化疗疗效差,CAG预激治疗组的3年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常规化疗组;CAG预激组除肌肉酸痛发生率较高外,其他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化疗组。结论:CAG预激方案治疗初治AML患者较之传统常规治疗具有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可以减少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减少合并感染率及增加幼稚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优点,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糖胞苷 阿克拉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疗分析(英文)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冯莉娟 张国平 +4 位作者 胡忠良 邹益友 陈凤英 张桂英 唐丽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2-588,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2.09±15.28)岁。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腹部包块25.9%,低蛋白血症40.7%,肠梗阻11.1%,腹胀、呕吐、纳差、反酸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32.1%,体质量明显下降33.3%,发热8.6%,腹泻7.4%,消化道穿孔1.2%,便秘1.2%,吞咽困难1.2%。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临床诊断率及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分别为30.9%和73.8%。MALT淋巴瘤占61.7%。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6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化疗,34例术后化疗。1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另6例放弃治疗。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3种方法的存活率在Ⅰ~Ⅱ期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1年生存率为96.39%,3年生存率为70.96%,5年生存率为55.87%。结论: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建议多部位活检或重复多次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病理诊断率。治疗首选化疗及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临床特征 病理分型 化疗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琦琳 孙明 +5 位作者 杨天■ 李元建 汤参娥 彭振宇 贺石林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HUVECs24h,观察细胞活力变化的量效关系。选择一个最佳浓度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HU-VECs24h观察TF,AngⅡ1型受体(AT1) mRNA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浓度(NO),并予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再加入通心络含药血浆和AngⅡ,观察孵育24h细胞活力,TF,AT1,NOS及NO变化。结果: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以10%浓度作用最明显,通心络能降低TF及AT1水平及提高NOS活性和NO浓度;L-NAME可明显抑制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的作用。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上调NOS-NO通路提高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力及抗血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细胞活力 组织因子 AngⅡ1型受体 NOS-N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贺艳娟 张凯旋 +4 位作者 邹浪 陈曙平 蒋端凤 胡健 祝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tiple myeloma,RRMM)16例(RRMM组),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目的: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tiple myeloma,RRMM)16例(RRMM组),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或欲改善疗效而转换治疗组27例(转换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伊沙佐米单药、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或环磷酰胺等两药或三药方案。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RRMM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6.25%,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的比率为18.75%,有效者多为远期复发患者。转换治疗组ORR为88.89%,与转换前的ORR(81.48%)相比,疗效有进一步提高,其中59.26%的患者获得了进一步的缓解。主要AEs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乏力、皮疹、关节疼痛等。结论:伊沙佐米对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后的转换治疗者及远期复发者有效;对于硼替佐米治疗后近期复发患者可能无效。AEs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晓阳 万梦婕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1-625,共5页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尚缺少文献对于儿童、成人、老年、孕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系统药物介绍,仍有部分患者对于一、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故本文结合文献对指南进行解读,探索各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临床治疗的瓶颈,方便指南的执行和理解,为及时更新下一版指南探路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9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群 祝焱 +2 位作者 陈曙平 吴登蜀 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17-918,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性恶性克隆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和漏诊,疗效差,预后不良。现将我院2000~2006年间M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MM...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性恶性克隆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和漏诊,疗效差,预后不良。现将我院2000~2006年间M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MM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对MM的治疗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晓春 李晓林 +1 位作者 黄然欣 金香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5例。自体移植3例。结果: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22%;,随着Ann Arbor分期增高,生存率明显下降;有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index,IPI)评分≥2者,其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无全身症状者或IPI评分<2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或D-二聚体(D-dimer)升高者对化疗反应较差。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AnnArbor分期、IPI及B症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CA125和D-dimer也对预后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预后因素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光平 曹星玉 +3 位作者 信红亚 李群 齐振华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69-971,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3^+细胞 分选方法 MIDI MACS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文琦 李晓林 +1 位作者 王光平 付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21-925,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成人ALL患者(包括52例初治ALL患者,23例治疗后复发的ALL患者以及2...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成人ALL患者(包括52例初治ALL患者,23例治疗后复发的ALL患者以及20例完全缓解的ALL患者)骨髓中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中的livin和survivin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人ALL患者初治组、复发组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与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型、初诊时白细胞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survivin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livin和survivin在成人ALL初治组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ivin和survivin可能参与成人ALL的发生与发展;livin和survivin高表达可能是成人ALL预后不良指标;livin和survivin在成人ALL中可能没有协同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survivin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STAT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雅靖 张媛媛 +3 位作者 陈焱 付斌 杨晶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1-918,共8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STAT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 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ELISA检测...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STAT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 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0,TGF-β1,IL-17A,IL-17F等细胞因子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reg(Foxp3,CTLA4,IL-10,TGF-β1)和Th 17(RORγt,IL-17A,IL-17F)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患者STAT3的表达水平;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各组患者STAT3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未发生a GVHD患者比较,a GVHD患者血清中IL-10及TGF-β1水平明显降低,IL-17A及IL-17F水平明显升高;a GVH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Foxp3,CTLA4,IL-10,TGF-β1转录水平明显降低,RORγt,IL-17A,IL-17F转录水平明显升高;a GVH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TAT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且STAT3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Treg/Th17的比例失衡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发生a GVHD的重要因素,STAT3启动子区DNA低甲基化可能介导STAT3的过度表达,参与Treg/Th 17的比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STAT3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在K562/A02细胞对STI571敏感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希斌 谢兆霞 +2 位作者 陈杰 秦群 祝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Nef)在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对STI571敏感性中的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耐药的机制。方法:MTT法比较STI571单独或与Nef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mdr1mRNA转录水平及WesternBlot法检测P-gp表...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Nef)在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对STI571敏感性中的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耐药的机制。方法:MTT法比较STI571单独或与Nef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mdr1mRNA转录水平及WesternBlot法检测P-gp表达水平。结果:Nef与STI571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单独应用STI571对K562/A02细胞的IC50为3.02μmol/L,加Nef后,IC50为0.689μmol/L,逆转倍数为4.38倍(P<0.05)。STI571与Nef联合应用使mdr1mRNA转录水平下调(45.4±2.5)%(P<0.01),使P-gp的表达下调40.58%(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能增强K562/A02细胞对STI571的敏感性,下调其mdr1mRNA的转录和阻断P-gp的表达,从而逆转白血病的多药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 571 K562/A02 甲基莲心碱 多药耐药 基因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