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护士对临床报警认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丽青 邹莎 +1 位作者 彭欢 范学工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26,共7页
目的探讨护士对临床报警的认知,发现报警管理有关的问题,为医院制定报警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2-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6个重症监护病区(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护士对临床报警的认知,发现报警管理有关的问题,为医院制定报警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2-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6个重症监护病区(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名ICU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共提炼出6个主题:临床报警非常重要;临床报警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报警有关知识不足;存在与报警有关的危险行为;报警应答的胜任力不足;缺乏报警管理有关的制度与规范。结论重症监护护士重视临床报警,但需提高护士的胜任力,改善护士的报警行为,建立和实施报警管理规范,保障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报警 护士 认知 报警管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癌性伤口出血风险的管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其健 田含章 +6 位作者 戴薇薇 唐琼芳 周捷 周蓉蓉 粟娟 高武强 岳丽青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8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 :总结我院伤口护理中心联合多学科实施癌性伤口出血风险管理的经验,为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组建多学科团队,施行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制定伤口出血风险预案,对癌性伤口患者进行系统的... 目的 :总结我院伤口护理中心联合多学科实施癌性伤口出血风险管理的经验,为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组建多学科团队,施行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制定伤口出血风险预案,对癌性伤口患者进行系统的出血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并逐级强化告知,遵循TIME原则和我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实施伤口处理,并落实延续护理。结果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伤口护理中心共收治癌性伤口患者167人,在换药时无意外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无投诉、纠纷,患者对伤口护理中心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达98.3%。结论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实施癌性伤口出血风险管理,汇集多学科专业意见,优化工作流程,从医疗、法律、管理等方面搭建安全体系,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癌性伤口 出血风险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体内外毒性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 黄晓元 王凌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利用溶血反应、热原反应和细胞毒性反应实验了解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动物体内外的毒性反应强度.方法:溶血反应:分别制作交联型和非交联型羊ADM的浸提液,为交联组和非交联组;并设置阳性对照组10m... 目的:利用溶血反应、热原反应和细胞毒性反应实验了解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动物体内外的毒性反应强度.方法:溶血反应:分别制作交联型和非交联型羊ADM的浸提液,为交联组和非交联组;并设置阳性对照组10mL灭菌注射用水,阴性对照组10 mL 0.9%氯化钠溶液.将新鲜抗凝稀释兔血加入实验组和对照组试管中,离心后取上清液测量吸光度值,计算溶血度.热原实验:按照条件入选16只新西兰兔,分为初试A,B两组各3只和复试C,D两组各5只.分别将交联与未交联的两种ADM浸提液注射人两组新西兰兔体内,注射后每隔0.5 h测量一次体温,共测量6次,以6次中最高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的体温升高度数.据此判断是否符合生物制品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MTT实验:收集对数期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细胞,种植于含有不同浓度羊ADM浸提液的培养基,测量吸光度值进行细胞活力测定.结果:实验A,B组溶血度均小于5%,热原反应测得新西兰兔体温升高之和低于1.8℃.MTT实验显示10%~90%羊ADM浸提液培养基对体外细胞的毒性为1级,100%的羊浸提液对体外细胞的毒性为2级,交联型与非交联型组的浸提液对体外细胞的毒性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体外细胞的增殖影响轻微.结论:羊DM植入新西兰兔体内引起的溶血反应和热原反应在评价标准之内,在体外对细胞的增殖和活力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 脱细胞真皮基质 溶血度 热原反应 相对增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异种移植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军 黄晓元 王凌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1-717,共7页
目的:探讨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与自体微粒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在30只Wistar大鼠背部制作4.0 cm×4.0 cm大小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将之随机分为3组,A组以自体微粒皮+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按5:1的比例混合,涂布于创... 目的:探讨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与自体微粒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在30只Wistar大鼠背部制作4.0 cm×4.0 cm大小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将之随机分为3组,A组以自体微粒皮+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按5:1的比例混合,涂布于创面,覆盖交联型羊脱细胞真皮基质;B组以自体微粒皮+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按2:1的比例混合,涂布于创面,覆盖交联型羊脱细胞真皮基质;C组以单纯的自体微粒皮涂布于创面,覆盖异体皮。连续4周观察大鼠创面愈合的进展和局部反应,并对比3组的创面收缩率。结果:3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基本相仿,3组自体微粒皮扩展时间和速率基本一致。A组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被分散包裹,逐渐与周边组织融合,有新生血管长入,基质渐被取代,与自体微粒皮相混合,肌肉表面形成点状或斑片状的真皮组织,愈后创面收缩率最低。B组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含量较高,部分基质被包裹难以吸收,虽也有少量新血管长入,但不利于基质的降解,后期基质微粒仍与周边组织游离,影响创面的愈合,肌肉表面形成较少的点状或斑片状真皮组织,愈后创面收缩率较大。C组愈合较快,愈后皮下缺少真皮组织,创面收缩率最大。结论:自体微粒与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按5:1的比例混合移植,有利于真皮组织的再生,可使创面愈合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脱细胞真皮基质 微粒皮 创面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和住院患者对生活护理时间的选择及实施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红梅 岳丽青 +2 位作者 彭伶丽 谌静 张斯娟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65-67,共3页
目的确定执行生活护理的最佳时段,为改变排班模式、进一步落实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360名、临床护士22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 目的确定执行生活护理的最佳时段,为改变排班模式、进一步落实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360名、临床护士22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生活护理的时间并观察其效果。结果60%以上的患者和护士认为进行晨间护理的最佳时段为7:00~8:00、晚间护理为19:00~21:00;调整排班后患者对生活护理满意度由84.00%提高到93.00%。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8.00%提高到94.33%。结论护士和患者对实施晨晚间生活护理的时间认同基本一致;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护士的需求调整生活护理时间,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护士 生活护理 排班模式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例下肢瘢痕癌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靖 梁鹏飞 +3 位作者 张丕红 刘赞 周捷 任利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总结下肢瘢痕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致伤因素、癌变潜伏期、病变部位、溃疡面积、病理类型、骨质侵... 目的:总结下肢瘢痕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致伤因素、癌变潜伏期、病变部位、溃疡面积、病理类型、骨质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修复方法与预后等。结果: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中,男70例,女19例;最常见致伤因素依次为火焰烧伤(42例)、创伤(19例)、烫伤(12例)。病变最常见于小腿(31例),其次为大腿(11例)、足跟(11例);溃疡面积为1.5~600.0 cm2。其中鳞状细胞癌80例、疣状癌8例、肉瘤1例。术前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8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49例,单纯淋巴结活检、切除29例;9例发现淋巴结转移,8例有骨质侵犯;24例行截肢术,53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片移植术,1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65例得到随访,8例出现复发,其中截肢者2例,扩大切除者6例,且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结论:下肢瘢痕癌复发转移率较高,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常见,需行淋巴结活检、切除或清扫;局部扩大切除、植皮或皮瓣修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癌肿较大、侵犯较深且下肢瘢痕广泛、畸形严重者可考虑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癌 淋巴结转移 修复 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