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培华 张炳楠 范本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治疗依赖准确的检测和长期随访。这两者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的主要手段是膀胱镜检查,但它的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治疗依赖准确的检测和长期随访。这两者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的主要手段是膀胱镜检查,但它的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利用体液中的DNA、RNA、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来获取相关疾病状态。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肿瘤无创检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液体活检有希望成为诊断和检测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循环肿瘤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外泌体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早期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军 齐琳 +1 位作者 祖雄兵 陈敏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均行CT扫描和彩色超声检查,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3 cm,且距离集合系统不小于10 mm。结果:53例...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均行CT扫描和彩色超声检查,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3 cm,且距离集合系统不小于10 mm。结果: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6(75~11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15(10~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40~120)mL。术后平均住院4.2(3~6)d。术中及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病理检查示1例患者肾透明细胞癌切缘阳性,余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单位保留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念珍 唐正严 +2 位作者 刘宇 刘雪松 齐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对358例老年BPH患者TURP术前及术后3月进行国际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对358例老年BPH患者TURP术前及术后3月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勃起功能国际问卷(The 5-Item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ale,QOL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同时检测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和剩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结果: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患者的IPSS,QOLS,SAS和SDS评分以及RUV显著性减少,Qmax显著性增高,但反映性功能指标的IIEF-5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URP能显著缓解老年BPH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QOL;TURP对性功能的改善没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尿道狭窄病因与治疗方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彩芳 曾铭强 +4 位作者 薛睿智 王桂林 高智勇 袁武雄 唐正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7,共8页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狭窄的病因,分析近年来尿道狭窄治疗策略,并对复杂性病例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尿道狭窄住院患者资料,包括病因、狭窄部位和长度、治疗策略和相关合并症等。结果:183例尿道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49.7岁,以51~65...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狭窄的病因,分析近年来尿道狭窄治疗策略,并对复杂性病例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尿道狭窄住院患者资料,包括病因、狭窄部位和长度、治疗策略和相关合并症等。结果:183例尿道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49.7岁,以51~65岁人群居多(38.8%,71/183);平均病程为64.7个月。外伤性病因占52.4%(96/183),其中骨盆骨折者占35.5%(65/183)、骑跨伤者占16.9%(31/183);医源性损伤者占29.5%。后尿道狭窄占45.9%(84/183),前尿道狭窄占44.8%(82/183),多段狭窄有6.6%(12/183)。99例(54.1%)接受了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40例(21.9%)接受腔内手术治疗,包括内窥镜下钬激光、冷刀内切开、内窥镜下电刀瘢痕切除、球囊扩张和尿道扩张术等。>65岁尿道狭窄患者27例(14.7%),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比例达70.4%,显著高于整体样本的发生率(P<0.01)。结论:近3年男性外伤性和医源性尿道狭窄发生率有所增加。治疗方式从以内窥镜手术为主转变成以尿道成形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治疗 病因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正严 李杨 +2 位作者 齐琳 彭克亮 祖雄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排尿困难的病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TURP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腺体及异物残留3例,尿道狭窄5例,膀胱颈挛缩和逼...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排尿困难的病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TURP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腺体及异物残留3例,尿道狭窄5例,膀胱颈挛缩和逼尿肌无力各7例,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腺体残留、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逼尿肌无力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是预防TURP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 术后 排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5例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志 陈湘 +5 位作者 齐琳 陈亮 罗延诚 何垚 李南南 谢超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小儿UPJO患者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2.5~11岁,平均4.6岁。B超检查示:肾盂扩张积水〈15 m...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小儿UPJO患者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2.5~11岁,平均4.6岁。B超检查示:肾盂扩张积水〈15 mm(轻度)15例,15~30 mm(中度)59例,〉30 mm(重度)11例。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示:30 min内显影良好55例,30~120 min淡显影27例,120 min未显影3例。85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采用传统顺行法或改良顺行法置入D-J管。结果:8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6(125~240)min,平均出血量68(55~11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8)d。1例术后发生尿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1周后尿漏消失。85例患者均随访3~24月,平均11月。IVU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吻合口无狭窄,30 min内显影良好75例,30~120min淡显影10例。肾积水明显减轻,肾盂扩张积水消失51例,轻度积水25例,中度积水9例。结论:小儿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快,可以作为治疗小儿UPJO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后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穿刺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前列腺癌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黎勇林 唐正严 +5 位作者 齐琳 陈志 李东杰 曾铭强 薛睿智 彭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决策前列腺穿刺提供更充分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病例资料,按照病例收集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前2/3(78例)分入建模组,后1/3(39例)分入验证组,建立logisti...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决策前列腺穿刺提供更充分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病例资料,按照病例收集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前2/3(78例)分入建模组,后1/3(39例)分入验证组,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MR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 c antigen density,PSAD)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比值(free PSA/total PSA,f PSA/t PSA)是前列腺穿刺的影响因素(P<0.01)。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值,建立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logit P=-2.362+2.561×DRE+1.747×TRUS+2.901×MRI+1.126×PSAD-2.569×f PSA/t PSA。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当P的临界值取值0.12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0%,89.30%。结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可以为前列腺穿刺提供更充分的指征。当该模型预测概率P>0.12时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穿刺 LOGISTIC回归模型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术与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杨 曾峰 +1 位作者 杨中青 陈合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3-856,共4页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rd双导管碎石术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于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地将13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双导管组(A组,n=71)和弹道联合超声组(B组,n=67)。比较两组间术前资料、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rd双导管碎石术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于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地将13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双导管组(A组,n=71)和弹道联合超声组(B组,n=67)。比较两组间术前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成功建立通道并且行一期碎石,术前两组间结石大小、年龄构成、合并症等均未见差别。术中碎石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77.14±21.39)vs(84.25±20.62)mL,P=0.049],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诸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7.6%和70.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54)。结论:两种碎石方法对于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双导管碎石术更加高效,操作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erward双导管 弹道合并超声 鹿角形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狭窄术后反复尿道扩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黎勇林 李东杰 +6 位作者 陈志 黄亮 黄珂 周杰 高本敏 陈俊杰 唐正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术后反复行尿道扩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各类尿道狭窄患者,将其中尿道狭窄术后排尿症状无改善患者分为再次行手术治疗或反复行尿道扩张组,随访1~3个月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排尿症状无改善者42例,其...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术后反复行尿道扩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各类尿道狭窄患者,将其中尿道狭窄术后排尿症状无改善患者分为再次行手术治疗或反复行尿道扩张组,随访1~3个月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排尿症状无改善者42例,其中27例再次行手术治疗,21例症状明显改善;15例行反复尿道扩张,5例症状改善;再次行手术治疗组与反复行尿道扩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尿道扩张对尿道狭窄术后尿线变细症状有一定改善,但对于手术效果不满意、术后再次狭窄的治疗并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 术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丁见 齐琳 +1 位作者 祖雄兵 申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5-710,共6页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分析尿动力学的表现,对该类型患者作出合理的治疗与处理。方法:10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年龄53~92(63.21±7.18)岁;下尿...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分析尿动力学的表现,对该类型患者作出合理的治疗与处理。方法:10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年龄53~92(63.21±7.18)岁;下尿路症状史3~12年,均行肛门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及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排除尿路感染及颅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病史。BPH合并DM患者(47例)为研究组(A组),单纯BPH患者(59例)为对照组(B组),对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情况,IPSS评分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比较,IPSS评分A组较B组高,最大尿流率(Qmax)A组较B组显著降低,疗效不满意者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平均年龄及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比较,A组中膀胱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膀胱、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比例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测术后疗效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糖尿病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3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亮 李东杰 +6 位作者 唐正严 王桂林 丁见 罗宽 黄珂 周杰 黎勇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伴有血尿或... 目的: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伴有血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尿常规及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容量较小。膀胱镜及病检显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分别对3例患者给予激素、膀胱水扩张及戒断K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4个月,1例无复发,1例因复吸K粉、1例因术前严重挛缩膀胱症状复现。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泌尿系损害,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均不明确,早期戒断K粉,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下尿路症状 膀胱炎 挛缩膀胱 泌尿系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宁 陈合群 +3 位作者 齐琳 杨中青 齐范 张向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mini-PCNL)治疗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mini-PCNL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38例(3例为孤肾结石),合并对侧上尿路结石...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mini-PCNL)治疗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mini-PCNL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38例(3例为孤肾结石),合并对侧上尿路结石8例。结石长径4.2~6.4(平均5.2)cm。B超导引下穿刺,建立通道后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或联合钬激光碎石。结果:46例均经1次穿刺即成功建立通道,手术时间140~280(平均190)min。术中出血50~200(平均100)mL,均未输血。18例(39.1%)一期取净结石,20例(43.5%)经2次取石,10例(21.7%)取净,3例(6.5%)经3次取石1例(2.2%)取净。17例有残石者(一期术后8例、二期术后7例、三期术后2例)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8例(17.4%)排净,9例(19.6%)有少许残石。随访4~48个月,46例均无肾积水及狭窄,37例(80.4%)结石取净者2例(5.4%)结石复发,9例(19.6%)有少许残石患者中有3例(33.3%)结石体积有大、数目增多。10例术前氮质血症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肾功能,8例恢复正常,2例有好转。结论:mini-PCNL治疗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明显、操作安全、创伤较小,术中出血不多,术后并发症少。结合术后ESWL治疗可以代替开放手术而成为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 肾结石 肾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诱导人膀胱SV-HUC-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亮 唐正严 +6 位作者 李东杰 王桂林 黄珂 周杰 黎勇林 高本敏 陈俊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3-707,共5页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人膀胱SV-HUC-1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培养人膀胱SV-HUC-1永生化上皮细胞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氯胺酮作用于SV-HUC-1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人膀胱SV-HUC-1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培养人膀胱SV-HUC-1永生化上皮细胞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氯胺酮作用于SV-HUC-1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氯胺酮后SV-HUC-1细胞凋亡率增加,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减弱,Bax与Bcl-2比值增高,pro-caspase-3表达减少,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且与氯胺酮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P<0.05)。结论:氯胺酮能够明显促进人膀胱SV-HUC-1细胞的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膀胱炎 SV-HUC-1 膀胱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3靶向PRDM2基因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冠军 亚国伟 +1 位作者 唐正严 苏开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53是否靶向正性调控域锌指蛋白2(PRDM2)基因并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运用q PCR检测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PRDM2在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We...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53是否靶向正性调控域锌指蛋白2(PRDM2)基因并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运用q PCR检测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PRDM2在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膀胱癌细胞株中PRDM2的表达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53对PRDM2转录活性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53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RT4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miR-153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RT4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53后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的水平。结果:和正常组织比较,PRDM2蛋白在膀胱癌中表达较高(P<0.05);miR-153的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中较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miR-153可以调控PRDM2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153后,膀胱癌细胞株RT4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下调。结论:miR-153靶向PRDM2,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微小RNA-153 正性调控域锌指蛋白2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列治与哈乐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正严 彭克亮 +2 位作者 丁见 祖雄兵 齐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保列治(5α-睾酮还原酶抑制剂)与哈乐(α1 a受体阻断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哈乐组(n=112,0.2 mg/d)与保列治组(n=112,0.2 mg/d),依据治疗前后AUA症状评分、最大... 目的:评价应用保列治(5α-睾酮还原酶抑制剂)与哈乐(α1 a受体阻断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哈乐组(n=112,0.2 mg/d)与保列治组(n=112,0.2 mg/d),依据治疗前后AUA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 ax)及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哈乐组54.5%的患者AUA症状评分值下降,保列治组54.6%的患者AUA症状评分值下降,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哈乐组64.3%的患者AUA症状评分值下降,保列治组79.6%的患者AUA症状评分值下降,保列治组疗效明显高于哈乐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最大尿流率均明显增加,且与治疗时间成正比。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前列腺体积变化。结论:保列治与哈乐均能有效改善BPH患者症状及尿流率,临床疗效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尿瘘及狭窄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鹏 谢晋良 +6 位作者 顿金庚 丁翔 周成 朱向荣 伍列林 杨波 张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发生尿瘘及狭窄的发生率,寻找危险因素,以及使用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完成的27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发生尿瘘及狭窄的发生率,寻找危险因素,以及使用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完成的27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数据和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包括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及内镜下放置DJ管等,并对手术方式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尿瘘发生率为3.3%,危险因素为供者高龄(P<0.05)、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P<0.01)、膀胱痉挛(P<0.05)及供肾动脉为多支(P<0.01)。其中4例行保守治疗后痊愈,5例行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治愈。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为4.4%,危险因素为供者高龄(P<0.05)、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P<0.05)、膀胱痉挛(P<0.05)、尿瘘(P<0.01)及供肾动脉为多支(P<0.01)。4例行内镜下处理,其中2例行经皮肾镜穿刺造瘘后顺行放置DJ管,2例输尿管镜逆行置入DJ管,均好转。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2例行移植肾输尿管再植,术后均治愈。结论: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尿瘘和输尿管狭窄,总体发生率较低,但对移植肾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输尿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供者高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膀胱痉挛及供肾为多支。输尿管尿瘘是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型术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尿瘘和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尿瘘 输尿管狭窄 膀胱肌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湘 刘红叶 李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后腹腔镜途径对25例肾错构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错构瘤剜除术。患者取侧卧位,后腹腔手术通过3个穿刺孔完成,暴露突出肾外部分瘤体后,沿肿瘤边缘用电钩切开肾包膜,取石...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后腹腔镜途径对25例肾错构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错构瘤剜除术。患者取侧卧位,后腹腔手术通过3个穿刺孔完成,暴露突出肾外部分瘤体后,沿肿瘤边缘用电钩切开肾包膜,取石钳分块夹出肿瘤组织,术中送快速病检确认为错构瘤后,用止血纱布填塞瘤体窝,“8”字缝合创面并喷洒生物蛋白胶。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瘤体大小为1.8cm×2.0cm^4.5cm×4.9cm,手术时间为50~90(平均70)min;术中出血30~80(平均55)mL;住院时间为7~9(平均8)d。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错构瘤 剜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铭强 陈俊杰 +5 位作者 黄亮 薛睿智 向旭宇 曾繁畅 王桂林 唐正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7-1322,共6页
目的:探索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为临床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治尿道瘢痕形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行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4~8代用于实验研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 目的:探索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为临床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治尿道瘢痕形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行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4~8代用于实验研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kit-8,CCK-S)比色法测定在不同给药浓度下(50,100,150,200-250[μmol/L维拉帕米)干预不同时间(12,24及48h)后,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实验组(100μmol/L维拉帕米,24h)与对照组的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维拉帕米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P〈0.05)。维拉帕米干预后细胞上清液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提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这可能对尿道瘢痕的形成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瘢痕 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 抗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大鼠戒断前后泌尿系统损害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铭强 黄亮 +3 位作者 唐正严 黎勇林 曾繁畅 薛睿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致病机制及了解戒断治疗后泌尿系统损伤的恢复情况。方法:15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平均分给对照组、实验组和戒断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每日1次,连... 目的:初步探讨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致病机制及了解戒断治疗后泌尿系统损伤的恢复情况。方法:15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平均分给对照组、实验组和戒断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每日1次,连续30 d;戒断组大鼠完成与实验组相同的建模步骤后停药2周。实验周期结束后,解剖取出各组大鼠肾、输尿管和膀胱。随机从各组选取1只大鼠的肾、输尿管和膀胱行HE染色,通过光镜观察组织学存在的病理差异。各组余下4只大鼠膀胱组织行实时定量PCR检测H1R m RNA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给药后活动状态增强。药物戒断期的大鼠,未观察到明显行为学改变。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戒断组大鼠肾局灶可见单核炎症细胞浸润;膀胱上皮层变薄,上皮下单核炎症细胞浸润。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提高大鼠膀胱组织中H1R基因m RNA表达水平(P<0.05)。与实验组比较,戒断组膀胱组织中H1R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氯胺酮滥用大鼠可发生行为学改变。氯胺酮所致单核炎症细胞浸润(肾和膀胱)、膀胱上皮层变薄和组胺受体高表达(膀胱)等可能是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重要致病机制,戒断氯胺酮能有效逆转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 氯胺酮性膀胱炎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蒂旋转法辅助治疗后腹腔镜下腹侧肾肿瘤的肾部分切除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银华 祖雄兵 +1 位作者 程序 刘龙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为降低后腹腔镜入路的腹侧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总结归纳并发展后腹腔镜入路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蒂旋转法及相关技术。方法:总结归纳并发展一整套针对腹侧肾门区肾肿瘤的肾蒂旋转法操作技术,包括肾蒂旋转、双层缝合、... 目的:为降低后腹腔镜入路的腹侧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总结归纳并发展后腹腔镜入路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蒂旋转法及相关技术。方法:总结归纳并发展一整套针对腹侧肾门区肾肿瘤的肾蒂旋转法操作技术,包括肾蒂旋转、双层缝合、早期开放动脉等。该技术有助于实施后腹腔入路的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效果的评价由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术后肾功能、手术并发症等组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8例腹侧肾肿瘤患者资料,其中15例为较复杂的肾门区肿瘤。结果:平均肿瘤大小为(3.8±0.5)cm,平均R.E.N.A.L评分为8(范围7~9)。手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3.8±4.7)min,缝合时间(26.2±6.5)min,估计失血量(139.1±54.0)m L,手术时间(124.1±12.1)min,中位住院天数为4 d。7例患者出现Clavien DindoⅠ~Ⅱ级并发症,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示切缘阴性,中位随访7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腹侧肾肿瘤,尤其是位于肾门区的肾肿瘤,利用肾蒂旋转法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时间随访结果较乐观,但需长时间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