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雅医院4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漆敏 刘晓晓 +4 位作者 陈君 廖承瑾 黄泽炳 范学工 黄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9-545,共7页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为IE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9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IE患者临床资料、分离病原微生物、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IE患者...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为IE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9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IE患者临床资料、分离病原微生物、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IE患者430例,男性多见(289例,占比67.2%),平均年龄在(40.3±15.1)岁。无基础心脏病患者284例(66.0%),有基础心脏病患者146例(34.0%);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115例(26.7%),风湿性心脏病23例(5.3%),非风湿性心瓣膜病8例(1.9%)。IE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36例(78.1%)、贫血381例(88.6%)及心脏杂音383例(89.1%);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栓塞(21.4%),其次为心力衰竭(18.8%)。IE患者中瓣膜脱垂151例,瓣膜狭窄88例,瓣膜关闭不全347例,最常见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4例),有两个或以上瓣膜关闭不全者72例;血培养阳性率44.9%,其中链球菌属为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119株,61.7%),其次为葡萄球菌属(41株,21.2%)。IE患者手术治疗319例(74.2%),住院病死率10.2%,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患者治愈好转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95.3%VS 64.9%,P<0.001)。结论目前IE患者以无基础心脏病患者较常见,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抗感染治疗是IE的治疗基础,尽早联合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心脏病 血培养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HBV感染:ALT水平正常患儿的抗病毒治疗
2
作者 傅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0-874,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儿童HBV感染者。儿童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成年后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高。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无需考虑抗病毒治疗,仅对免疫活动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儿童HBV感染者。儿童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成年后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高。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无需考虑抗病毒治疗,仅对免疫活动期和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儿童CHB启动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儿童CHB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特别是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应答率高,低龄儿童是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但对于ALT水平正常,特别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感染的患儿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儿童HBV感染的特点及ALT水平正常患儿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特别是关于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治疗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静 黎杨芬 +8 位作者 雷光华 王庆红 黄燕 全俊 李春辉 李敏 李园园 王爱民 李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内疫情零播散,确诊患者医院内零死亡的目标。本文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综合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丽 钱招昕 +4 位作者 潘频华 黄燕 王青霞 邓桂元 曾玉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6-61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强烈的冲击。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因素。如何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使之有信心、有能力为患者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强烈的冲击。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因素。如何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使之有信心、有能力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成为医疗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武汉疫区工作经验,本文对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降阶梯式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模式,设立个人防护用品指导岗位,制定职业暴露及躯体不适时的应急预案,旨在保障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消除恐惧,增强工作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隔离病区 医务人员 职业风险 防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宁 范学工 +1 位作者 陈朝晖 朱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CpG-ODN体外对HBV复制和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CpG-ODN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及IFN-γ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 2. 15细胞共孵育 2、4、6、8d后,用ELISA和荧...  目的:探讨CpG-ODN体外对HBV复制和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CpG-ODN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及IFN-γ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 2. 15细胞共孵育 2、4、6、8d后,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 sAg、HBeAg和HBVDNA的水平。结果:CpG-ODN可诱导PB MC分泌IFN-α和IFN-γ。CpG-ODN本身虽不能直接抑制HBV的复制,但经刺激活的化的PBMC的培养上清,却能显著抑制 2. 2. 15细胞产生HBsAg、HBeAg和HBVDNA,在培养的第 8天,抑制率最高分别达 90. 8%、31. 3%和 32. 2%。结论:CpG-ODN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诱发机体的免疫效应,抑制HBV复制和HBV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寡脱氧核苷酸 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CTGF、TGFβ_1-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治健 向选东 +1 位作者 蔡胜蓝 李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分别在6、10、14、18周杀鼠,治疗组在6周时予吡喹酮治疗后10、14、18周杀鼠;masson染色并图像分析进行胶原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TGFβ-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10周时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胶原量进行性增加,肝脏CTGFmRNA表达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模型组TGFβ-1mRNA表达水平和CTGFmRNA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18周时与治疗组已无明显差别(P>0.05);模型组CTGF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CTGF与TGF-β1的基因表达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CTGF的生物学作用介导;通过阻断CTGF的传导通路可能是肝纤维化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伍莉 谢玉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3-467,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 y liver disease,NAFL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明显提高。NAFLD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NF-κ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 y liver disease,NAFL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明显提高。NAFLD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NF-κ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及凋亡过程,可以通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调及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机制促进NAFLD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F-ΚB IΚB激酶 炎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德明 周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7-421,共5页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2.0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1,3]。HCV感染后约50%~85%转化为慢性感染[4-5]。HCV慢性感...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2.0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1,3]。HCV感染后约50%~85%转化为慢性感染[4-5]。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白细胞介素类 多态现象 遗传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美国FDA和欧洲EMA指南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易盼盼 戴菱菱 +1 位作者 徐平声 范学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98-701,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peg...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前景良好。DAAs新药开发将成为未来抗HCV治疗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丙型肝炎 干扰素 病毒学应答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宜翔 李春辉 黄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器官移植受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为降低该类患者的感染率及重症化率,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方法。本文介绍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预后,综合分析该人群接受新冠疫苗后免疫应答相关机制及强化免疫的研究进展... 器官移植受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为降低该类患者的感染率及重症化率,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方法。本文介绍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预后,综合分析该人群接受新冠疫苗后免疫应答相关机制及强化免疫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类患者的免疫策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器官移植 特殊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素娥 李映兰 +1 位作者 宋菊祥 罗向群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7期21-22,共2页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医用臭氧 自体血液回输 直肠灌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93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鲁猛厚 杨轶轩 +2 位作者 谭德明 谢玉桃 刘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8-609,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常见 肝脏损害 严重 健康人 肝脏疾病 病人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7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槿晴 刘瑶 +2 位作者 李春辉 傅蕾 彭仕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718,共8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探讨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菌性肝脓肿(MDR-P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157例肝脓肿患者...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探讨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菌性肝脓肿(MDR-P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157例肝脓肿患者资料,将其分为MDR-PLA组(52例)和非MDR-PLA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DR-PLA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MDR-PLA组比较,MDRPLA组出现食欲下降(90.38%)、腹痛(63.46%)、合并胆道系统结石(34.62%)及肝胆系统手术史(38.46%)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59.44%)为主要致病菌,其药物敏感性相对较好,MDR菌株是非MDR菌株的3.4倍;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相对较差,肠球菌株中MDR菌株是非MDR菌株的6.5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胆道系统结石(OR=4.895,95%CI:1.455~16.463,P=0.001)及肝胆系统手术史(OR=3.860,95%CI:1.156~12.889,P=0.004)是MDR-PLA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胆道系统结石、有肝胆系统手术史和病原菌为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PLA患者需警惕MDR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临床特点 多重耐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蒋川 刘槿晴 +4 位作者 李荣华 陈柯宇 彭文婷 傅蕾 彭仕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706,共9页
目的:长期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引起肝脏反复出现炎症坏死,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肝脏病理改变程度是指导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肝穿刺活检... 目的:长期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引起肝脏反复出现炎症坏死,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肝脏病理改变程度是指导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肝穿刺活检临床使用的局限性,有必要寻找到更好的无创性指标以评估CHB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CHB患者不同程度肝脏病变的临床特征,并探索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的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完善肝脏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的CHB患者31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肝脏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总体样本相关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改变程度的关系。筛选ALT正常的CHB患者,探索影响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0例CHB患者中,显著性肝脏炎症[肝脏炎症程度分级(liver inflammation grade,G)≥2]和显著性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分期(liver fibrosis stage,S)≥2]的患者分别为249例(80.3%)和119例(38.4%)。总体样本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HBV DNA定量与显著性肝脏病理改变(G/S≥2)相关(均P<0.05)。ALT正常的132例CHB患者中,肝脏病理G/S≥2、G≥2、S≥2的患者分别为80.3%(106/132)、68.2%(90/132)、43.2%(57/132)。显著性肝脏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V DNA定量>2000 U/mL(OR=3.592,95%CI 1.534~8.409);显著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碱性磷酸酶升高(OR=1.022,95%CI 1.002~1.043)、血小板计数降低(OR=0.990,95%CI 0.982~0.998)及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OR=14.845,95%CI 4.898~44.995)。根据多因素分析建立ALT正常的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 0.779~0.910)。结论:肝脏的病理改变程度需综合不同临床指标进行评估。ALT正常的CHB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肝脏显著病理改变,需及时识别并进行抗病毒治疗。在这部分患者中,HBV DNA定量>2000 U/mL提示存在显著性肝脏炎症;而基于碱性磷酸酶、血小板计数及HBeAg水平建立的显著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有助于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病理 炎症 纤维化 临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现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丽 蒋玲 +3 位作者 曾玉婷 陈熙 李映兰 范学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32,共11页
目的:调查护士压力性损伤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规范压力性损伤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7年12月1日至30日期间选取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39名有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经历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 目的:调查护士压力性损伤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规范压力性损伤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7年12月1日至30日期间选取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39名有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经历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护士的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和科室等一般资料;应用自行设计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问卷调查护士的压力性损伤行为现状;应用压力性损伤知识测试问卷和压力性损伤态度问卷调查护士的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水平和对压力性损伤护理的态度。比较不同背景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对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态度与行为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得分为155.96±17.29;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风险评估(4.42±0.49)、预防措施(4.40±0.50)、风险知晓(4.35±0.52)、伤口评估与处理(4.27±0.55)、健康教育(4.25±0.63)。不同年龄、工龄、学历及培训次数护士群体之间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与护理行为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606);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态度与护理行为呈正相关(r=0.307,P<0.001);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与护理态度呈正相关(r=0.212,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护士工龄(≤5年)、培训次数(1~2次)、学历(大专及其以下)、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得分、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态度得分是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沙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水平,对压力性损伤护理有较好责任心和信心,但个人胜任力不足,仍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护理管理者应着重优化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护理态度和压力性损伤护理培训方案,增加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护理经验和水平,调动高学历护理人员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压力性损伤 护理行为 知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3
16
作者 彭文婷 顾慧敏 +3 位作者 蒋川 刘槿晴 张暕 傅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等。新上市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以其更强效的抗病毒作用、更高的转氨酶复常率、更好的骨肾安全性及零耐药等优点,得到临床医师的极大关注。但关于TAF治疗中国HBV-ACL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较少,且缺乏药物经济学评价。本研究旨在比较TAF与ETV治疗HBV-ACLF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96例,其中前期66例、早期57例、中期43例和晚期3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TAF组80例,ETV组11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的生化及病毒学指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比较2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值,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周时,2组疗效(肝功能、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TV组相比,TAF组的血肌酐水平更低[(80.35±18.77)μmol/L vs(105.59±82.32)μmol/L,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更高[(95.65±23.21)mL/(min·1.73 m^(2))vs(82.68±26.32)mL/(min·1.73 m^(2)),P<0.05]。治疗12周时,2组的总体肝移植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低于ETV组(0 vs 13.89%,P<0.05)。在肝衰竭早期、中期、晚期,2组的肝移植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04%vs 17.65%、37.50%vs 37.04%、54.55%vs 68.42%,均P>0.05)。在12周的观察期内,2组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TAF组的成本-效果比值较低,治疗成本较低。结论:TAF与ETV在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及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二者的安全性相当。TAF对肾功能的保护更具优势,可降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TAF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面优于E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疗效 安全性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现状及新型治疗药物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威 全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既往也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是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自美国胸科协会1990年首次发布指南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NTM的重视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进步,截至目前已分离鉴定出...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既往也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是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自美国胸科协会1990年首次发布指南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NTM的重视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进步,截至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90余种NTM,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中,如土壤、江河湖泊、社区及医院的供水系统等[1]。根据NTM在培养基中形成菌落所需时间,可将其分为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GM,形成菌落时间小于7 d)和缓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GM,形成菌落时间大于7 d,甚至可达12周),这一分类与临床诊疗息息相关[2]。人体感染最常见的NTM亚种,在RGM中主要是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MABC)、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等,在SGM中主要是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堪萨斯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蟾分枝杆菌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流行病学 治疗现状 新型治疗药物 药敏试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阻断中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洲松 黄燕 黄泽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1-2224,共4页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HBV感染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对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尤为重要。目前,用于HBV母婴阻断的核苷(酸)类似物(Nas)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富...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HBV感染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对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尤为重要。目前,用于HBV母婴阻断的核苷(酸)类似物(Nas)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亦开始用于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文总结上述药物在HBV母婴阻断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抗病毒治疗指征和停药时间,为母婴阻断Nas的选择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母婴阻断 核苷(酸)类似物 疗效 安全性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与real-time RT-PC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吴大先 陶淑慧 +3 位作者 刘水平 周杰斌 谭德明 侯周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及PCR底物等建立TMA扩增体系。通过扩增一组10倍梯度稀释的HIV RNA转录标准品,评价TMA体系的灵敏性。收集60例HIV感染患者的血浆,同时采用TMA试剂与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1.5版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技术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了TMA扩增体系,这种技术可以检测低至10 copies/m L的HIV转录标准品。60份HIV感染者血浆样本中,TMA及Cobas均检测到阳性46份,均阴性12份,TMA检测阴性而Cobas检测阳性样本2份,检测一致率为96.7%。两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46份TMA检测和Cobas检测均有定量结果的血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技术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0.997,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定量Lg差值平均值为0.02,44份(95.7%)样本在95%的一致性界限内。结论:TMA技术具有高灵敏性潜能。TMA与real-time RT-PCR检测血浆中HIV RNA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奥马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一帆 侯周华 +4 位作者 胡琴 黄燕 孟秀娟 王春江 刘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6-1113,共8页
目的探讨奥马环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奥马环素单药或联合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奥马环素治疗无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马环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奥马环素单药或联合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奥马环素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0例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9.4%(111例)。经奥马环素治疗后,观察到治疗有效组患者体温好转[(36.83±0.52)℃VS(37.85±0.92)℃,P<0.001],白细胞计数[(7.78±4.07)×10^(9)/L VS(10.06±6.49)×10^(9)/L,P<0.001]、降钙素原[(0.63±1.19)ng/mL VS(4.43±10.14)ng/mL,P=0.001)]、C反应蛋白[(35.16±37.82)mg/L VS(105.08±99.47)mg/L,P<0.001]和天冬氨酸转氨酶[(50.50±40.04)U/L VS(77.17±91.43)U/L,P=0.004)]均显著下降。仅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但未中断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无效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7.0(9.5~22.0)VS 12.0(9.0~19.0),P=0.046]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7.0(4.5~10.0)VS 4.0(2.0~9.0),P=0.019]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终末期肝病(OR=77.691,95%CI:5.448~1107.880,P=0.001)、机械通气(OR=6.686,95%CI:1.628~27.452,P=0.008)及联合万古霉素治疗(OR=6.432,95%CI:1.891~21.874,P=0.003)是奥马环素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而奥马环素疗程(OR=0.905,95%CI:0.825~0.994,P=0.037)是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结论奥马环素可作为难治性严重感染的替代疗法,不良反应较少,终末期肝病、机械通气、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是感染患者奥马环素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足够的奥马环素疗程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亟待大样本的病例研究来证实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环素 多重耐药菌 非典型病原体 影响因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