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后的肝功能异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段炼 胡国潢 +1 位作者 蒋萌 张成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后肝功能异常(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aLFT)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以2017年行手术治疗的143例年龄<18岁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1 d、术后连续5 d抽血检测肝功能,记...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后肝功能异常(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aLFT)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以2017年行手术治疗的143例年龄<18岁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1 d、术后连续5 d抽血检测肝功能,记录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aLFT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43例(30%)发生aLFT,其中5例(3.5%)有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6 d肝功能检测中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以术后第1天最高,谷丙转氨酶以术后第2天最高,白蛋白以术后第4天最低;术后第1天发生aLFT(22/43,51.2%)最常见。aLFT(+)组患儿体型较小,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风险评估共识(the risk adjustment for congenital heart sugery-1,RACHS-1)评分≥3分和发绀型病例比例高,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较长、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 TnI)较高,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notropic score,IS)较高,输血制品较多,机械通气时间较长,ICU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肝外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示RACHS-1≥3分、发绀、CPB时间、术后c TnI、术后IS、术后血制品输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aLFT的危险因素,其中机械通气时间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术后aLFT常见且结局不良,机械通气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急性肝损伤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凌瑾 罗万俊 +7 位作者 胡庆华 张成梁 陈旭良 林国强 段练 叶治 王锷 李龙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是目前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在修复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预防和避免重要脏器缺血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并分析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是目前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在修复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预防和避免重要脏器缺血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并分析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的15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资料。Crawford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Ⅴ型2例。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1例。手术均在左心转流下完成,术前常规进行脑脊液引流。通过左下肺静脉插管及腹主动脉远端或左侧股动脉插管,建立左心转流通路。分段阻断主动脉后逐段置换胸腹主动脉。切开腹主动脉后,采用冷晶体肾保护液灌注双肾,持续温血灌注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果:死亡1例,为主动脉A型夹层术后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采用直血管修补胸腹主动脉瘤,将腹腔动脉分支修剪成岛状后与人工血管吻合;术后吻合口发生大出血,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死亡。1例患者因脊髓缺血性损伤导致截瘫。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6.5±13.8)h,术后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为(13±9)U。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左心转流 人工血管置换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监测
3
作者 周建辉 彭镜 +2 位作者 李倩 魏思思 伍雯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复杂先心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先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通过严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HIT所致的栓塞性皮肤损...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复杂先心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先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通过严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HIT所致的栓塞性皮肤损伤情况,监测阿加曲班用药效果等综合治疗,3例痊愈,1例死亡。HIT是接受肝素治疗出现的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高风险人群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栓塞性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荥 周武 +6 位作者 罗万俊 王霞 邓小鹿 陈旭良 胡庆华 陈迎吉 黄凌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探讨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0~19.0(5.9±4.3)个月,体重3.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探讨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0~19.0(5.9±4.3)个月,体重3.3~10.0(5.8±1.8) kg;均采用完全控制肺部感染后再考虑手术治疗的策略(内科治疗组)。2015年1月至12月共收治2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0~27.0(6.1±3.9)个月,体重3.1~8.0(4.8±1.0) kg;积极采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无明显改善则安排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内科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为3~26(11±6) d,1例院内死亡。出院后有5例选择进一步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术前住院时间1~21(10±6) d。联合治疗组患儿总的住院时间为14~48(24±9) d,手术后住院时间为6~35(14±7) d。随访30 d,联合治疗组患儿有1例死亡,为术后当天死亡,病死率为3.4%。内科治疗组6例死亡,病死率为22.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需要尽早手术治疗,矫正心脏畸形,减少肺部血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减少病死率。儿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积极合作是治疗这类患儿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谢茜 严丹阳 +3 位作者 付翔杰 黄凌瑾 李宁 姚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795,共8页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AAAD紧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子集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以及约登指数确...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AAAD紧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子集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以及约登指数确定连续型资料的截断值,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纳入210例AAAD患者,53例(25.24%)发生术后肺炎。采用全子集回归共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男性(OR=2.21,95%CI:0.88~5.54)、慢性肺部疾病(OR=2.53,95%CI:1.12~5.74)、血小板分布宽度17.5%(OR=3.27,95%CI:1.57~6.78)、手术时长9 h(OR=2.76,95%CI:1.25~6.06)、机械通气时长99 h(OR=3.87,95%CI:1.63~9.18)和红细胞输注9单位(OR=1.69,95%CI:0.80~3.60)。构建的AAAD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AUC为0.789(95%CI:0.718~0.860),最佳风险阈值为0.21。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P=0.48)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显示在术后肺炎预测风险为0~69%的患者使用本模型能够获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AAD患者发生术后肺炎的风险,临床可对高风险患者实施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后肺炎 预测模型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4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卿文祥 鄢建勤 +3 位作者 张成梁 张俊杰 翟振平 呼家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0-376,共7页
目的:探究P2X4受体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N0组)、瑞芬太尼0.5μg/(kg.min)组(R1组)、瑞芬太尼1.0μg/(kg.min)组(R2组)、瑞芬太尼1.5μg/(kg.min)组(R... 目的:探究P2X4受体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N0组)、瑞芬太尼0.5μg/(kg.min)组(R1组)、瑞芬太尼1.0μg/(kg.min)组(R2组)、瑞芬太尼1.5μg/(kg.min)组(R3组)、瑞芬太尼5.0μg/(kg.min)组(R4组)。于处理前1 d(T1),尾静脉置管后30 min(T2),停药后30 min(T3),1 h(T4),2 h(T5),24 h(T6)测量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获得诱导痛觉过敏最佳的瑞芬太尼输注速度;随后取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生理盐水组(N组)、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瑞芬太尼1.0μg/(kg.min)组(R组)。于上述处理时间点T1,T2,T4测量大鼠PWMT和PWTL,并于停药后1 h选取大鼠脊髓腰膨大检测P2X4受体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另取成年雄性SD大鼠,并将其分为切口痛模型并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生理盐水组(I+N组)和切口痛模型并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瑞芬太尼1.0μg/(kg.min)组(I+R组)。于上述处理时间点T1,T2,T3,T4,T5,T6以及8 h(T7)和72 h(T8)测量大鼠PWMT和PWTL,于停药后1 h取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检测P2X4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状态。结果:T3和T5时间点PWMT和PWTL的趋势均为R4组<R3组<R2组<R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4时间点R2,R3,R4组的PWMT和PWTL趋势为R4组<R2组、R4组<R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2,R3,R4组在T4时间点的PWMT和PWTL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组相比,R组大鼠T4时间点的PWMT和PWT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组与N组两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的P2X4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N组相比,I+R组大鼠在T4,T5,T6时间点的PWMT和PWT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I+R组大鼠脊髓P2X4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I+R组大鼠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较I+N组明显增强。结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可致大鼠痛觉过敏,单纯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可能与P2X4受体无关;瑞芬太尼可导致切口痛大鼠出现更明显的痛觉过敏,其中小胶质细胞活化及P2X4受体可能参与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 P2X4受体 切口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带状疱疹发病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尼特伟布子 鄢建勤 +2 位作者 谭慧玲 刘竟 张成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全球患病率接近1%[1],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等低中等收入国家,受影响人口数量巨大,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消耗医疗资源,是主要的医疗负担。RA在全球残疾原因排名第42位,对病人生活造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全球患病率接近1%[1],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等低中等收入国家,受影响人口数量巨大,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消耗医疗资源,是主要的医疗负担。RA在全球残疾原因排名第42位,对病人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2,3]。其比较常见治疗手段包括传统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和生物制剂,其中生物制剂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TNFi)作为近年来一类新兴药物,因有效性较高而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国家 医疗负担 类风湿关节炎 医疗资源 生物制剂 META分析 带状疱疹 DRU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导管消融术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聪 胥茜 +1 位作者 石瑞正 张国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6-1202,共7页
导管消融技术改变了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且其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结局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及控制心室率等药物的治疗方案,但其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高,其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左心房... 导管消融技术改变了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且其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结局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及控制心室率等药物的治疗方案,但其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高,其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左心房体积、肺静脉容积、基因、房颤类型、手术方式等。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调整,对改善导管消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 Nido停搏液和HTK停搏液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殷悦 黄渭鉴 +2 位作者 欧阳天禹 方成 雷凯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5-1243,共9页
目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心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尤为重要。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停搏液是... 目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心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尤为重要。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停搏液是一种细胞内液型心肌保护液,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心脏停搏下体外循环手术。Del Nido停搏液是一种细胞外液型心肌保护液,最初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后逐渐应用于各式小儿及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本研究通过分析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急性Stand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部分检验指标及临床表现,旨在比较Del Nido停搏液和HTK停搏液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431例急性Stand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排除标准剔除部分资料后,依据患者术中使用的停搏液分为HTK组和Del Nido(DN)组,使用R统计软件包对2组患者的部分特征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共纳入81例患者,其中DN组40例和HTK组4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并发症资料以及不同时间点时的血气分析指标与心肌损伤指标。结果:DN组相较于HTK组有更高的心脏自动复跳率(41.5%vs 15.0%,P=0.005)以及更少的术后住院天数[10.0(8.0,14.0)vs 13.0(11.0,9.0),P<0.05]。在血气分析变化方面,DN组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即刻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HTK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DN组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HTK组(0 vs 12.5%,P=0.026)。结论:Del Nido停搏液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与HTK停搏液有相似的心肌保护效果,且具有更高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更低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未来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本研究结论需大样本临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Del Nido停搏液 HTK停搏液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宇倩 胡庆华 +2 位作者 黄凌瑾 陈旭良 张成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的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术中脑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同期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主动...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的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术中脑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同期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且在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技术的患者31例,其中主动脉瘤病变23例,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根部置换采用Bentall手术者26例,采用David手术者5例。术中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时间为(21.9±5.2)min。观察并计录住院病死率、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未出现术后死亡及持久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2例出现短暂谵妄,2例出现低氧血症,1例进行了二次开胸。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在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和逆行脑灌注技术可以简化操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置换 主动脉弓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逆行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