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血气胸280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胜喜 龚伟 +2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袁明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血气胸 外科治疗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蒋海河 陈胜喜 +3 位作者 罗万俊 张卫星 龙隆 袁明道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 4 1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 2 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2 2 6岁 ,术前 2 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 ,其中阳性 11例 (41% )。 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 ,7例于... 目的 :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 4 1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 2 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2 2 6岁 ,术前 2 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 ,其中阳性 11例 (41% )。 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 ,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 ,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死亡率 2 4 % ,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 ;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房心15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胜喜 朱国勇 +6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张位星 龙隆 张春芳 周汉槎 袁明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0-942,共3页
目的:总结三房心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994年初至2005年底共对15例三房心进行手术矫治。患者年龄0.5—40(14.6±10.3)岁。本组左型三房心14例,右型三房心1例;其中12例并存其他心内畸形。所有病例经右房切口,完整切除心... 目的:总结三房心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994年初至2005年底共对15例三房心进行手术矫治。患者年龄0.5—40(14.6±10.3)岁。本组左型三房心14例,右型三房心1例;其中12例并存其他心内畸形。所有病例经右房切口,完整切除心房内异常隔膜,同期矫治心内并存畸形。结果:手术死亡1例;14例患者手术矫治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治疗要及时;术中强调探查;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心内合并畸形的复杂情况及其手术矫正的彻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房心 心脏外科手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日 陈胜喜 +3 位作者 罗万俊 袁明道 蒋海河 龙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34-2636,共3页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及窦瘤修复术,同时纠治心内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年,未发现室间隔...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及窦瘤修复术,同时纠治心内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年,未发现室间隔缺损及窦瘤残余分流或窦瘤破裂复发。3例出现主动脉瓣轻度或中度反流。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因瓣周漏再次手术。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精确修复,加强心肌保护,同期彻底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可获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瘤破裂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2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凡砚 蒋海河 +1 位作者 林国强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915-2916,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体会。方法:12例瓣周漏患者,二尖瓣瓣周漏10例,主动脉瓣瓣周漏2例。对其中1例症状和体征皆不明显者行长期随访,其余11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10例有心力衰竭和(或)贫血的患者均行再次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体会。方法:12例瓣周漏患者,二尖瓣瓣周漏10例,主动脉瓣瓣周漏2例。对其中1例症状和体征皆不明显者行长期随访,其余11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10例有心力衰竭和(或)贫血的患者均行再次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直接修补瓣周漏漏口。结果:1例保守治疗患者至今生活良好,1例入院当晚死亡,10例修补术后病例都顺利出院。对其中6例随访6个月~5年,无晚期死亡病例,心功能Ⅲ级1例,心功能Ⅰ~Ⅱ级者5例。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但无明显症状、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如有明显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贫血等的出现,应及早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瓣周漏 再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修复
6
作者 陈日 陈胜喜 +3 位作者 罗万俊 袁明道 蒋海河 林国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3.8±10.4)岁,体质量(43±12)kg,包括二尖瓣脱垂29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3.8±10.4)岁,体质量(43±12)kg,包括二尖瓣脱垂29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原因不明2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改行二尖瓣替换1例。其余50例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在平均为(13.8±2.5)个月的随访中,二尖瓣返流未见加剧,心功能恢复好。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型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导管在胸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
7
作者 陈胜喜 张春芳 +7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张位星 龙隆 汤勇 雷凯波 黄日茂 袁明道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8-498,524,共2页
关键词 气囊导管 心外科手术 胸外科 临床应用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应用氨溴索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阳 程远大 +4 位作者 董硕 何志伟 周卧龙 梁鲁彪 张春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静脉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胸腔镜下肺... 目的:探讨围术期静脉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氨溴素处理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30)。氨溴素处理组自手术当日至术后3 d静脉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 000 mg/d;空白对照组则在相应的时间段静脉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集并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手术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具有可比性。氨溴素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the 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 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手术前均有下降;而空白对照组比氨溴素处理组的下降更明显(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氨溴素处理组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总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给予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氨溴索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李倩 彭华 +2 位作者 周建辉 贺连香 林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三甲"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编制的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量表,对长沙市5所"三甲"综合性医院... 目的:了解长沙市"三甲"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编制的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量表,对长沙市5所"三甲"综合性医院ICU系列科室的6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1份,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均分为355.73±41.41(量表满分455),将量表各维度得分转换成百分制分数后,由高至低排序居于后三位的分别为:专业知识及技能(71.85±14.39)、个人专业发展能力(62.39±17.93)、科研及学术能力(47.36±18.63)。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科室均是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其中科室、护龄、职称进入回归方程,能解释31.5%的变异。结论 :长沙市"三甲"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人及专业发展能力薄弱,科研及学术能力极度欠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护士 核心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5例肺癌术后患者电话随访结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匡栩源 徐丽伟 +5 位作者 林国强 张恒 胡庆华 罗万俊 陈胜喜 黄凌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5-900,共6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的电话随访结果及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电话随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对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1635例本院肺癌手术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及临床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的电话随访结果及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电话随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对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1635例本院肺癌手术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及临床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在其中1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中,进一步探讨肺癌转移和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成功率为36.1%,电话随访成功率与术后随访间隔时间相关,随访时间与手术间隔时间越近,随访成功率越高。女性患者随访成功率要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1)。40岁以下患者的随访成功率(56%)明显高于50~59岁及60岁以上患者(分别为39%和24%,P〈0.001),城镇和农村的随访成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844)。在1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统计验证了转移和高淋巴结分期增加术后死亡的风险(OR值分别为o.212和1.818),腺癌、淋巴结高分期、高龄与术后肿瘤转移相关(OR值分别为2.353,2.181和2.908)。结论:电话随访成功率受时间、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影响。在小样本的病例分析中验证了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高龄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随访 预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病人肺缺血-再灌损伤的延迟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胜喜 王为 +2 位作者 黄凌瑾 蒋海河 张位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1-459,共9页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病人肺缺血 再灌损伤的延迟期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病人被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卡托普利组于术前 96~ 4 8h口服 1mg·kg- 1 ·d- 1 的卡托普利片 ,对照组...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病人肺缺血 再灌损伤的延迟期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病人被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卡托普利组于术前 96~ 4 8h口服 1mg·kg- 1 ·d- 1 的卡托普利片 ,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CPB前 ,CPB后 1h ,3h ,6h ,12h测量肺血管阻力 (PVR)及肺泡—动脉血氧梯度差 (A aDO2 ) ,并于CPB前、CPB后 30min检测左、右心房血中性粒细胞 (PMN)及左房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SOD MDA) ,NO ,AngⅡ值。结果 :CPB后各时间点卡托普利组PVR均较对照组为低。CPB后 1h ,3h ,6h卡托普利组A aDO2 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PB后 30min卡托普利组右房—左房血PMN计数差值、MDA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 ,左房血SOD ,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CPB后 30min左房血Ang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病人术前 96~ 72h口服卡托普利片 (1mg·kg- 1 ·d- 1 )对病人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期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换瓣手术 卡托普利 缺血-再灌损伤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致胰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国潢 段炼 +3 位作者 胡显桥 李建 杨根欢 汤恢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致胰管结石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从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将我科收治的67例慢性胰腺炎、62例胰管结石及43例胰腺外伤的手术病例分成3组,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诊断,经手术探查...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致胰管结石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从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将我科收治的67例慢性胰腺炎、62例胰管结石及43例胰腺外伤的手术病例分成3组,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诊断,经手术探查及活检证实,并抽取胰液检查胰石蛋白(PSP)、乳铁蛋白(LF)和钙离子(Ca2+)浓度。结果:慢性胰腺炎(CP组)者仅有胰腺缩小变硬、表面呈结节状改变、胰管扩张,胰管结石(PS组)者除此之外,扩张的胰管内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结石,胰腺外伤(PI组)病例示胰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断裂伤,胰周积液或积血。与对照组(PI组)相比,PS组、CP组的PS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CP组升高更明显,LF及Ca2+浓度亦明显升高(P<0.05),但PS组升高更明显。结论:慢性胰腺炎至胰管结石的发展过程中,胰液中PSP浓度降低、LF及Ca2+浓度增加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管结石 胰石蛋白 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与多层螺旋CT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晖 熊曾 +3 位作者 刘进康 陈胜喜 周漠玲 刘洋腾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背景与目的现有的研究表明:肺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肺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podoplanin... 背景与目的现有的研究表明:肺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肺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podoplanin标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微淋巴管并计数LMVD,观察患者肺癌病灶MSCT表现。方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行MSCT检查,收集相关临床病理结果;评价MSCT表现(包括边缘形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的CT征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心区、周边区的LMVD。结果 MSCT表现有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和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其肺癌切除标本周围区LMVD均高于无上述表现者(P均<0.05)。结论 MSCT出现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或癌性淋巴管炎表现提示更高的肿瘤淋巴管生成水平,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织化学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膈胸膜源性罕见巨大孤立性纤维瘤1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远大 张春芳 +1 位作者 高阳 董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咳嗽1年、气促5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气管右移,左侧胸廓饱满,胸骨无压痛,左肺叩诊呈实音,右肺叩诊清音,左肺呼吸音极低,右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于右侧第5肋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咳嗽1年、气促5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气管右移,左侧胸廓饱满,胸骨无压痛,左肺叩诊呈实音,右肺叩诊清音,左肺呼吸音极低,右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于右侧第5肋间胸骨旁1cm,心律整齐无杂音。CT示(图1):左上、下支气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支气管狭窄 源性 胸膜 胸腔 肺呼吸音 临床资料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萍 姜志斌 +3 位作者 许蓼梅 何争鸣 孙兰英 段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ZBUF)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ZBUF)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组(Z组)、改良超滤组(M组)和零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Z+M组)。测定3组患儿CPB前(T1)、CPB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和术后12h(T5)的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肺静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记录3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3组患儿CPB术后较CPB前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阻力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升高(P<0.05);在T3,T4和T5时,Z+M组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高于Z组和M组(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Z组和M组(P<0.05);Z+M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比Z组和M组短(P<0.05)。结论: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受损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平衡超滤 改良超滤 体外循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0例肺癌全肺切除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鲁卿 张春芳 +2 位作者 张恒 李卿 陈胜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10例肺癌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其中男16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4.77岁,包括左全肺切除144例,右全肺切除66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26例,下腔静脉成型术1...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10例肺癌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其中男16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4.77岁,包括左全肺切除144例,右全肺切除66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26例,下腔静脉成型术1例,隆突成型术1例。支气管残端均采用手工缝合,常规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术后30d内59例(28.10%)发生并发症,9例(4.28%)死亡;除外死亡病例,术后总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6.21%,36.13%和24.26%。小细胞肺癌12例,仅1例生存满3年。结论: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慎重合理地选择手术病例,加强术后监测及围手术期处理,配合放、化疗,全肺切除仍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肺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手术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萍 袁盾 罗万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病人动脉血乳酸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例心脏手术病人(死亡组9例,治愈组191例)术后动态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治愈组和死亡组病人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2±0.3)和(5.6±0.9)mmol...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病人动脉血乳酸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例心脏手术病人(死亡组9例,治愈组191例)术后动态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治愈组和死亡组病人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2±0.3)和(5.6±0.9)mmol/L,治愈组病人的血乳酸水平在24 h内下降至正常;死亡组病人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而且持续时间长;乳酸的动态变化比pH和BE更能敏感地提示病情和预后。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危重,死亡率越高,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心脏手术病人预后的一项理想、直观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心脏术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扣状”转移保留二尖瓣全装置瓣膜置换及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方 陈胜喜 +3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张位星 龙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31-4033,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的患者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分为A组(术中"纽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的患者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分为A组(术中"纽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和C组(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术前、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术后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的改善优于B、C组,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A组显著优于B、C组。A、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C组延长,但A、B两组无明显差异。总体转流时间C组较A、B两组缩短。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者和不保留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二尖瓣置换术 左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在开心手术中对心脏缺血延迟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凌瑾 陈胜喜 +3 位作者 罗万俊 刘世坤 蒋海河 李国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在开心手术中对缺血心肌的延迟期保护效应。方法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被随机分配为卡托普利组及对照组 (n =10 )。卡托普利组于术前 48h一次口服卡托普利每公斤体重 1mg。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酸磷...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在开心手术中对缺血心肌的延迟期保护效应。方法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被随机分配为卡托普利组及对照组 (n =10 )。卡托普利组于术前 48h一次口服卡托普利每公斤体重 1mg。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酸磷酸肌酶MB(CK MB)活性变化及缺血前后右心房肌的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变化 ,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两组各 4例患者的心肌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CK MB活性在术后 6h及 12h均明显增高 ,但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 (P >0 .0 5 )。②卡托普利组缺血时ATP消耗较对照组低 ,分别为 (1 40± 0 5 6 ) μmol·g-1和 (2 0 6± 0 72 ) μmol·g-1(P <0 .0 5 )。③两组患者心肌均有HSP70表达 ,卡托普利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前 48h口服卡托普利 (mg·kg-1)有利于缺血心肌的ATP保存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HSP70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心肌保护 热休克蛋白 心脏手术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海河 刘一 +1 位作者 林国强 李迎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动态观察其在不同时间点上所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血浆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s factor,vWF)、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动态观察其在不同时间点上所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血浆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s factor,vWF)、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方法:取体质量为(200±20)g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10只/组),即高脂合剂灌胃7周组(A7组)、高脂合剂灌胃8周组(A8组)、高脂合剂灌胃9周组(A9组);普通饲料喂养7周组(C7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组(C8组)、普通饲料喂养9周组(C9组)。实验结束时处死各组动物,取血标本,分离血清立即测定血脂;取大鼠主动脉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内皮的病理改变,并另取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WF,PAI-1和t-PA的含量。结果:⑴7,8,9周高脂合剂灌胃组大鼠血脂TG,TC和LDL均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而HDL则先随灌胃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后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再次降低。⑵光镜下检查发现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正常,而各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⑶在3个模型组中,血浆中vWF和PAI-1含量随着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PA的含量随着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⑷在A7和A8组vWF的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别,它不随内皮病变的改变而变化;在模型组中,PAI-1随内皮细胞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在模型组中,t-PA随内皮细胞损伤的加重而逐渐递减。结论:⑴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随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病理损伤逐渐加重。⑵血浆中vWF,PAI-1和t-PA的改变可作为判断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⑶在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早期的病变PAI-1和t-PA比vWF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