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精子的精-卵相互作用实验及体外受精临床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能辉 张振辉 +3 位作者 李艳萍 刘冬娥 陈仙花 姚仲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9-447,共9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精子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55例患者,根据不孕的原因将...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精子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55例患者,根据不孕的原因将患者分为不明原因不孕组(A组)和单纯女方输卵管因素组(B组)。将不明原因不孕组25例患者通过超排卵获取的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IVF(A1组)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A2组);单纯女方输卵管因素组(B组)采用常规IVF。将2组男方的精子利用废卵分别进行精-卵结合实验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实验。观察A组与B组平均精卵结合数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情况,分析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与受精率的关系。比较不明原因不孕组通过2种方式受精后的受精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平均精卵结合数(78.29±16.31)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55.87±27.69)%]明显低于B组的平均精卵结合数(94.63±6.72)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82.53±17.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的受精率(49.32%)明显低于B组(64.42%)和A2组(7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1组的优胚率(44.44%),与A2组(56.86%)及B组的优胚率(53.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的受精率及优胚率与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妊娠率(36%)与B组(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受精率与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932,P<0.01)。结论:对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精卵结合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是有重要意义的精子功能检测实验。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卵子采用half-ICSI,可有效地避免受精完全失败导致的无胚胎移植,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体外受精(IVF) 精卵结合反应 透明带诱发顶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子来源及参数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谭巧 刘能辉 +2 位作者 李艳萍 刘冬娥 陈仙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A组)336个周期,附睾来源精子组(B组)97个周期。根据精子参数,又将射出精子组分为3个亚组,即正常组(A1组)95个周期,单参数异常组(A2组)119个周期,多参数异常组(A3组)122个周期。比较4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4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无论是来自附睾还是射出精液,对其ICSI结局无影响;ICSI可以治疗各种因素的男性不育,单一或多种参数异常精子不影响ICSI结局;经皮附睾抽吸精子行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所致的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不育 精子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氧化损伤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晓兰 刘能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浆的氧化应激及其精子DNA的氧化损伤。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门诊的不孕不育夫妇。以28名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为实验组,选取24名精液分析正常且有生育史的男性为... 目的:探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浆的氧化应激及其精子DNA的氧化损伤。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门诊的不孕不育夫妇。以28名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为实验组,选取24名精液分析正常且有生育史的男性为对照组,收集新鲜精液。应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原始精浆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精子DNA氧化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浓度。结果:1)实验组精浆ROS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与精浆ROS水平呈负相关(r=-0.72,P<0.01)。2)实验组精子8-OHdG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与精子8-OHdG浓度也呈负相关(r=-0.73,P<0.01)。3)两组患者精浆ROS水平与精子8-OHdG浓度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具有DNA氧化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过量活性氧产生可能是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弱精子症 氧化应激 8-羟基脱氧鸟苷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对IVF-ET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景 李艳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0-994,共5页
目的:研究颗粒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凋亡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51名首次行IVF-ET的输卵管性因素不孕患者。用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治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卵泡液中颗粒细胞,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 目的:研究颗粒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凋亡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51名首次行IVF-ET的输卵管性因素不孕患者。用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治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卵泡液中颗粒细胞,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SOD水平,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凋亡率。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有较低的MDA水平和凋亡率,较高的优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受精率呈中度负相关(r=-0.425,P=0.002),与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卵裂率、优胚率无明显相关关系;SOD与之均无相关关系;凋亡率与获卵数(r=-286,P=0.042)、成熟卵子数(r=-0.330,P=0.020)、优胚率(r=-0.311,P=0.026)呈低度负相关。MDA与SOD呈中度负相关(r=-0.471,P<0.001);与凋亡率呈中度正相关(r=0.475,P<0.001)。结论:氧化应激可能导致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进而影响卵子的发育潜能及IVF-ET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卵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peroxiredoxin I与精浆活性氧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海燕 刘能辉 曾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2-848,共7页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I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精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实验组为26名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I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精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实验组为26名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选取15名有生育史且精液分析各参数正常的男性为对照组,收集新鲜精液。应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精浆中ROS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eroxiredoxin I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及对照组精子中表达的差异。结果:1)实验组精浆ROS水平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浆ROS水平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777,P<0.01)。2)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peroxiredoxin I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精子peroxiredoxin I含量与精浆ROS水平也呈负相关(r=–0.474,P<0.01)。3)两组患者精子peroxiredoxin I的含量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呈正相关(r=0.779,P<0.01)。结论:精子中peroxiredoxin I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特发性弱精子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水平ROS可能是引起特发性弱精子症精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XIREDOXIN I 特发性弱精子症 活性氧 巯基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颗粒细胞mtDNA拷贝数及4977bp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谭欣 李艳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9-88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颗粒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和4 977 bp缺失情况,初步探讨DOR患者颗粒细胞mtDNA结构的完整性。方法:选取DOR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离提纯卵泡液中颗粒细胞,提取DNA,RT-PCR相对定量颗粒细胞mtDNA拷... 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颗粒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和4 977 bp缺失情况,初步探讨DOR患者颗粒细胞mtDNA结构的完整性。方法:选取DOR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离提纯卵泡液中颗粒细胞,提取DNA,RT-PCR相对定量颗粒细胞mtDNA拷贝数及PCR检测其4 977 bp缺失情况。结果:DOR组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mtDNA 4 977 bp缺失,其拷贝数相对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患者颗粒细胞mtDNA结构基本完整,颗粒细胞可作为DOR患者卵母细胞浆内线粒体自体移植的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颗粒细胞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患者精子miRNA-21,miRNA-34c,miRNA-140,miRNA-375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江雯 刘能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4-871,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胚胎质量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精子mi RNA-21,mi RNA-34c,mi RNA-140,mi RNA-375的表达情况,探讨精子来源的mi RNAs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胚胎质量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精子mi RNA-21,mi RNA-34c,mi RNA-140,mi RNA-375的表达情况,探讨精子来源的mi RNAs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原发不育的男性患者44例,收集IVF取卵当日剩余新鲜精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精子mi RNAs(mi RNA-21,mi RNA-34c,mi RNA-140,mi RNA-375)的表达水平。观察胚胎情况后分组,第3天胚胎评分的平均值<8分为实验组,≥8分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资料,分析精子mi RNAs表达水平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精子mi RNA-21,mi RNA-34c,mi RNA-140,mi RNA-37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获卵数、减数分裂II期(metaphase II,MII)卵子数、双原核(dual pronuclear,2PN)受精数、卵裂数、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卵裂率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mi RNA-21,mi RNA-34c,mi RNA-140,mi RNA-375表达水平与第2,3天胚胎碎片率呈负相关,与第3天胚胎卵裂球数呈正相关,与胚胎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精子mi RNA-21,mi RNA-34c,mi RNA-140,mi RNA-375的表达水平上升可能影响卵裂期胚胎质量,对胚胎发育可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精子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