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of urinary cadmium and arsenic with gynecological cancers:Results from NHANES 2003—2018
1
作者 JIANG Yuanna WANG Jie +4 位作者 HE Zhouxiao XIANG Xuanang YANG Ruichen WANG Qian CAO Lanqi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Objective: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als cadmium and arsenic exhibit estrogen-like effects and may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ynecological tumors.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 Objective: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als cadmium and arsenic exhibit estrogen-like effects and may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ynecological tumors.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rinary cadmium and arsenic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gynecologic cancers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Methods:Data from female participants in NHANES 2003—2018 were analyzed.Using R software,datasets(DEMO,BMX,etc.)were merged,and complete cases were retained by intersecting row names,yielding a total of 2999 participants.After applying strict exclusion criteria,2802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83 with gynecologic cancer(cancer group)and 2719 without(control group).Demographic,reproductive health,and urinary cadmium and arsenic data were collected.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associations between urinary cadmium and arsenic levels and gynecologic cancer risk.Results:High urinary cadmium and arsenic levels were risk factors for gynecologic cancers,with odds ratios(ORs)of 1.623(95%CI 1.217 to 2.166)and 1.003(95%CI 1.001 to 1.005),respectively.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the trend remained;cadmium was still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with an OR of 2.182(95%CI 1.343 to 3.545),while arsenic’s association,though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still trended toward risk(OR=1.004,95%CI 0.999 to 1.009).Subgroup analyses showed that both cadmium and arsenic were risk factors for ovarian cancer(OR=1.745,95%CI 1.178 to 2.586 and OR=1.005,95%CI 1.002 to 1.008,respectively);these associations persisted after PSM.Additionally,cadmium increased the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OR=1.617,95%CI 1.109 to 2.356).Conclusion:Exposure to cadmium and arsenic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ovarian and endometrial cancer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ducing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such as cadmium and arsenic may help prevent certain gynecologic can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necologic cancer urinary cadmium urinary arsenic ovarian cancer endometrial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S和微旁流EtCO_(2)监护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俊杰 杨晓春 +4 位作者 刘卓懿 吴若秋 李平 郭曲练 王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丙泊酚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5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脉注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首剂予以0.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05 mg/kg追加。P组丙泊酚首剂予以1.5~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5 mg/kg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并记录心电图、SpO_(2)、NIBP、HR、BIS、微旁流EtCO_(2)。记录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安全性指标(低血压、低氧饱和度、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中镇静深度满足临床要求,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低(P<0.01),呼吸抑制更轻(P<0.05),手术时间、离室时间、恶心呕吐及满意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检镇静深度合适,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低,呼吸抑制更轻微,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宫腔镜 注射痛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adipogenesis”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s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elvic organ prolapse
3
作者 ZHOU Yanhua YAN Dayu +3 位作者 ZHANG Xiulan LI Xuhong YAN Wenguang JIANG Li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8-1820,共13页
Objective: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common cond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due to aging.Some women experience POP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ir ... Objective: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common cond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due to aging.Some women experience POP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is a critical pelvic support structu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OP using transcriptomic analysis.Methods:Transcriptomic data of uterosacral ligament tissu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c dataset GSE28660,which includes samples from 4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OP,4 with primary POP,and 4 without POP.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identified between recurrent POP and both primary and non-POP groups.Further analysis included intersection analysis of DEGs,gene ontology enrichment,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construction,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single-sample GSEA,and xCell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ecurrent POP.Additionally,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fference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simulated vaginal delivery(SVD)rat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ovariectomy.Results:Compared with primary POP and non-POP groups,recurrent POP exhibited activation of adip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related pathways,while pathways related to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contraction were downregulated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Nine key DEGs(ADIPOQ,FABP4,IL-6,LIPE,LPL,PCK1,PLIN1,PPARG,and CD36)were identified,with most enriched in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ignaling pathway.These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ipid accumulation,monocyte infiltration,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Urodynamic testing revealed that the bladder leak point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variectomized SVD rats,both of which had higher values than the sham group.Masson staining showed pronounced adipogenesi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of ovariectomized SVD rats,along with reduced collagen and muscle fibers compared to the sham and non ovariectomized SVD groups.Furthermore,real-time RT-PCR confirme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expression of key DEGs,including ADIPOQ,IL-6,PCK1,and PLIN1,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s of ovariectomized SVD rats.Conclusion:Adip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may contribute to its reduced supportive function,potentially leading to recurrence POP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pelvic organ prolapse uterosacral ligament ADIPOGENESIS INFLAMMATION TRANSCRIPTO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精子的精-卵相互作用实验及体外受精临床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能辉 张振辉 +3 位作者 李艳萍 刘冬娥 陈仙花 姚仲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9-447,共9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精子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55例患者,根据不孕的原因将...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精子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55例患者,根据不孕的原因将患者分为不明原因不孕组(A组)和单纯女方输卵管因素组(B组)。将不明原因不孕组25例患者通过超排卵获取的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IVF(A1组)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A2组);单纯女方输卵管因素组(B组)采用常规IVF。将2组男方的精子利用废卵分别进行精-卵结合实验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实验。观察A组与B组平均精卵结合数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情况,分析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与受精率的关系。比较不明原因不孕组通过2种方式受精后的受精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平均精卵结合数(78.29±16.31)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55.87±27.69)%]明显低于B组的平均精卵结合数(94.63±6.72)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82.53±17.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的受精率(49.32%)明显低于B组(64.42%)和A2组(7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1组的优胚率(44.44%),与A2组(56.86%)及B组的优胚率(53.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的受精率及优胚率与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妊娠率(36%)与B组(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受精率与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932,P<0.01)。结论:对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精卵结合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是有重要意义的精子功能检测实验。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卵子采用half-ICSI,可有效地避免受精完全失败导致的无胚胎移植,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体外受精(IVF) 精卵结合反应 透明带诱发顶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雌性大鼠卵巢组织Fas凋亡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国庆 钟才高 +2 位作者 张琼 谢颖 龚凤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观察甲醛对雌性大鼠卵巢组织Fas,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甲醛对雌性大鼠卵巢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3个不同浓度甲醛处理组,腹腔注射甲醛,剂量分别为20.0,2.0和0.2mg/kg,每天1次... 目的:观察甲醛对雌性大鼠卵巢组织Fas,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甲醛对雌性大鼠卵巢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3个不同浓度甲醛处理组,腹腔注射甲醛,剂量分别为20.0,2.0和0.2mg/kg,每天1次,连续14d后处死所有大鼠后取卵巢组织,用RT-PCR检测Fas和caspase-8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as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甲醛染毒组动物卵巢组织Fas与caspase-8mRNA表达以及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Fas基因表达与caspase活性的增强可能是甲醛诱导雌性动物卵巢毒性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大鼠 卵巢毒性 FAS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兰琴 黎欣 +2 位作者 张怡 李新国 王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方法:对132例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中HPV18阳性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宫颈肉眼观察以外生...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方法:对132例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中HPV18阳性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宫颈肉眼观察以外生型为主;腺癌比例上升;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鳞癌),术后无卵巢转移和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术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症状;治疗上尽量采取手术,对局部晚期或中晚期的患者术前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术中可卵巢移位以保留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年轻妇女 临床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腹膜侧后入路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巧姝 张静 +2 位作者 张卫社 董美莲 吴新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膜侧后入路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孕龄≥34周且为同一术者完成的8例穿透性胎盘剖宫产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病例配...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膜侧后入路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孕龄≥34周且为同一术者完成的8例穿透性胎盘剖宫产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病例配对的原则,将病例分为改良的腹膜侧后入路手术组(改良组,n=4)和常规手术组(n=4),比较术中出血量、输浓缩RBC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出血量为(2280±687)mL,明显少于常规组的(6150±2023)mL(P<0.05);改良组输浓缩RBC量为(4.5±2.1)U,亦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1.7±8.9)U(P<0.05)。改良组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输尿管损伤的发生;而常规组分别有2例(P<0.05)和1例(P<0.05)。两组均有2例发生膀胱侵蚀裂伤。结论:穿透性胎盘患者术中出血严重,改良的腹膜侧后入路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穿透性胎盘 妊娠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子来源及参数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谭巧 刘能辉 +2 位作者 李艳萍 刘冬娥 陈仙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A组)336个周期,附睾来源精子组(B组)97个周期。根据精子参数,又将射出精子组分为3个亚组,即正常组(A1组)95个周期,单参数异常组(A2组)119个周期,多参数异常组(A3组)122个周期。比较4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4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无论是来自附睾还是射出精液,对其ICSI结局无影响;ICSI可以治疗各种因素的男性不育,单一或多种参数异常精子不影响ICSI结局;经皮附睾抽吸精子行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所致的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不育 精子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兰琴 黎欣 +1 位作者 李新国 张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Ib2~IIIa期宫颈癌患者97例,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6.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Ib2~IIIa期宫颈癌患者97例,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6.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后84例患者可以手术,术后病理降级的有17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19例,宫旁浸润者6例;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5例复发,余患者均健在。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好,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NA微阵列筛选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相关药物靶点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卫社 梁清华 +2 位作者 谢庆生 伍招娣 吴新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目的:筛选临产活跃期子宫体部平滑肌差异基因表达谱,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候选基因。方法:应用806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自然临产前后、缩宫素诱导临产前后和自然临产子宫体部与下段平滑肌的差异基因表... 目的:筛选临产活跃期子宫体部平滑肌差异基因表达谱,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候选基因。方法:应用806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自然临产前后、缩宫素诱导临产前后和自然临产子宫体部与下段平滑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用RT-PCR技术验证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L(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L subtype,CACNA)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具有药物靶点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候选的靶点。结果:在自然临产前后、缩宫素诱导临产前后及自然临产后体部与下段的子宫平滑肌中,筛选出29条显著上调的基因。CACNA基因表达在RT-PCR与芯片实验中结果一致。在显著上调的29条基因中,神经调节素B受体(neuromedin B receptor,NMBR)基因和神经肽Y(neupeptide Y,NPY)基因是具有宫缩相关药物靶点结构和功能的2种基因。在上述3种对比状态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中,NMBR和NPY差异表达的比值分别为6.9,11.3,9.0和6.0,29.8,2.9。结论:不同临产状态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共同表达上调的NMBR,可能是理想的、子宫收缩相关药物的候选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神经调节素B受体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维吾尔族HPV16阳性宫颈鳞癌microRNA筛选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敏 程静新 +3 位作者 刘雅歆 苏伟 张瑜 张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1-709,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HPV16阳性宫颈鳞癌差异表达的micro RNA(mi RNA),预测并分析靶基因功能。方法:采用mi R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5例HPV16阳性的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进行mi RNA初步研究,挑选出差异表达的mi RNA,并利用实...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HPV16阳性宫颈鳞癌差异表达的micro RNA(mi RNA),预测并分析靶基因功能。方法:采用mi R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5例HPV16阳性的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进行mi RNA初步研究,挑选出差异表达的mi RNA,并利用实时定量RT-PCR进行初步验证,利用targetscan,mi Rwalk,mi Randa及pictar 4种软件预测其靶基因。结果:新疆南部维吾尔族HPV16阳性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18个,对差异表达显著的mi RNA-138和mi RNA-720进行初步验证并预测其靶基因,预测mi RNA-138靶基因为EZH2,LYPLA1,ARHGEF3,CLNS1A,EIF4EBP1,GNAI2,LIMK1,RHOC,ROCK2,SLC20A1,TERT,H2AFX;mi RNA-720靶基因为EZH2,AGAP2,SPOCK2,FGF14,HNRNPA2B1,QKI,FOXG1,ACVR1B,DNMT3A,EPHB2,LATS2,KRAS,CCND2,NBN,ENAM,AMELX,PRNP,CALB1,两者共同的靶基因是EZH2。结论:mi RNA-138,mi RNA-720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HPV16阳性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均下调,两者共同的靶基因是EZH2,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南部维吾尔族 HPV16 宫颈鳞癌 miRNA-138 miRNA-7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血管阻断技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静 刘巧姝 +3 位作者 张卫社 董美莲 吴新华 伍招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阻断技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明确诊断的孕龄≥34周的15例穿透性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血管阻断技术,分为血管阻断组(n=8...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阻断技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明确诊断的孕龄≥34周的15例穿透性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血管阻断技术,分为血管阻断组(n=8)与血管未阻断组(n=7);血管阻断组按血管阻断技术应用的时机,又分为预防性应用组(n=4)和治疗性应用组(n=4,其中1例为髂总动脉球囊取出后)。比较血管阻断组与血管未阻断组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穿透性胎盘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813 mL,子宫切除率为73.3%(11/1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3/15,包括2例凝血功能障碍和1例下肢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其中血管阻断组平均出血量为2512 mL,子宫切除率为62.5%(5/8);血管未阻断组平均出血量5549 mL,子宫切除率85.7%(6/7);两组平均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防性应用组的平均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亦显著低于治疗性应用组(1350 mL vs 3600 mL,60.0%vs 66.7%,P<0.05)。结论:穿透性胎盘患者术中出血量大,子宫切除率高;选择性血管阻断技术可减少其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但仍有严重出血以及切除子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血管阻断技术 穿透性胎盘 妊娠晚期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3a和HE4表达与卵巢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静 罗晨辉 +4 位作者 王瑛 唐雨曦 方铠宁 曾亮 张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subunit A,e IF3a)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e IF3a和HE4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subunit A,e IF3a)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e IF3a和HE4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1例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卵巢组织中e IF3a与HE4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 IF3a基因和HE4基因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 IF3a基因和HE4基因m RNA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卵巢组织e IF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而HE4基因m RNA表达水平从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到卵巢癌组织中逐渐升高;HE4基因m RNA表达水平卵巢癌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01)。e IF3a蛋白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和81.0%,HE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7.8%和56.2%。e IF3a蛋白和HE4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卵巢癌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 IF3a蛋白和HE4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e IF3a和HE4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F3a HE4 卵巢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患者焦虑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吴芳 刘洋 李小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调查不孕症患者的焦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生殖门诊和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就诊的30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 目的:调查不孕症患者的焦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生殖门诊和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就诊的30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测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在因年龄、结婚年限、不孕年限、接受辅助生育技术次数、不孕原因、治疗费用、就诊次数等因素导致的焦虑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辅助生育技术次数和不孕原因来源等因素与不孕症患者焦虑有关。其中不孕症患者结婚年限高、医疗费用高和患者接受辅助生育技术次数是焦虑阳性的危险因素,而不孕原因来源于夫妻双方是焦虑阴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不孕症存在治疗过程复杂、治疗时间长、治愈率较低的特点,这些客观因素会引发并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焦虑,这使得不孕症患者成为焦虑症状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患者 焦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鞘内注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扩增子载体介导人前脑啡肽原基因的表达及对甲醛炎性痛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惠宁 邹望远 +3 位作者 杨勇 王锷 李准民 刘庚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目的:大鼠鞘内注射介导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扩增子载体,观察LacZ和HPPE在脊髓神经元细胞中的共表达及对甲醛炎性痛的镇痛效应。方法:纯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SVIRES-HPPE-LacZ载体组(SHPZ),pHSVIRES-LacZ... 目的:大鼠鞘内注射介导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扩增子载体,观察LacZ和HPPE在脊髓神经元细胞中的共表达及对甲醛炎性痛的镇痛效应。方法:纯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SVIRES-HPPE-LacZ载体组(SHPZ),pHSVIRES-LacZ空白载体组(SHZ),生理盐水组(NS),又分为分别注射SHPZ,SHZ和NS后3d,1周,2周,3周,4周,5周时观察镇痛效应组,并对1周组观察HPPE转染表达,每组6只。采用改良Yaksh法对大鼠进行鞘内置管后,将构建好的含HPPE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I型扩增子载体注入大鼠鞘内,通过X-gal染色原位检测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HPPE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脊髓组织脑啡肽浓度,并观察转染含HPPE基因载体对大鼠甲醛炎性疼痛的镇痛效应。结果:pHSVIRES-HPPE-LacZ在体感染大鼠中枢神经细胞后,用X-gal染色、RT-PCR和放射免疫检测方法均证实外源脑啡肽基因能有效表达。对甲醛诱发的炎性疼痛中,疼痛加权评分(PIS)于1周,2周,3周,4周时在第1相和第2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于第5周时第2相PIS接近对照组,对甲醛的镇痛效应可被鞘内注射纳洛酮拮抗。结论:SHPZ能成功地将外源HPPE转染到脊髓神经元细胞中,使之有效表达,提示扩增子载体SHPZ是良好的慢性疼痛转基因治疗工具;HPPE的表达产物可对甲醛炎性痛产生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Ⅰ型 脑啡肽 疼痛 基因治疗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实验性骨关节炎六种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婷 高戈 +5 位作者 阎祖炜 魏丹 高梓博 高洁生 周勇 胡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0-1623,1628,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6(IL-6)、2型胶原C端肽(CTX2)、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时效性),探讨联合6种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骨关节炎早... 目的定量检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6(IL-6)、2型胶原C端肽(CTX2)、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时效性),探讨联合6种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骨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兔用关节腔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兔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兔关节腔不注射胶原酶。用膝关节病理切片和X线检查及HE染色来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每隔2周对两组兔血清中IL-1β、MMP-13、IL-6、CTX2、COX2和PGE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各个时间点6种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第4周变化最为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IL-1β、MMP-13、IL-6、CTX2、COX2、PGE2有助于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白细胞介素6 Ⅱ型胶原C端肽 环氧化酶2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妊娠超声测量胎儿后颅窝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金秀 伍招娣 +4 位作者 张卫社 陈其能 吴新华 黄向红 邓佑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7-900,共4页
目的:建立中、晚期妊娠胎儿后颅窝池宽度(width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WPCF)的超声检测参考值,探讨WPCF与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常规经腹超声检测妊娠14~41周2848例胎儿WPCF,并随访至胎儿出生后。结果:接受... 目的:建立中、晚期妊娠胎儿后颅窝池宽度(width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WPCF)的超声检测参考值,探讨WPCF与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常规经腹超声检测妊娠14~41周2848例胎儿WPCF,并随访至胎儿出生后。结果:接受检测的2848例胎儿中,正常2772例,出生缺陷儿76例。发现正常胎儿WPCF在32周之前随孕周增加而增宽,33周之后随孕周的增加而缩窄。最大宽度为13.4mm;正常胎儿WPCF≥8mm发生率占8.84%,畸形儿占17.46%,畸形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大部分染色体异常胎儿在中期妊娠时WPCF正常,至晚期妊娠时部分明显增宽。部分畸形胎儿如脑积水、典型Dandy—Walker综合症等WPCF明显增宽。结论:WPCF随孕周而变化,32周之前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宽,但33周之后随孕周的增加而变窄,29~32周最易检测。部分染色体异常和/或某些先天畸形胎儿妊晚期WPCF明显增宽。中晚期妊娠时WPCF≥10mm时应密切随访,WPCF≥14mm者应建议做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池 产前筛查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新华 左晓霞 +2 位作者 伍招娣 张卫社 扶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3 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 8例,非选择性妊娠1 3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3 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 8例,非选择性妊娠1 3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病情的变化和妊娠的结局。结果:选择性妊娠组中6例在孕期出现狼疮活动,非选择性妊娠组的1 3例均出现较为严重的狼疮并发症。非选择性妊娠组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增高(P<0.0 5),而新生儿存活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则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下降(P<0.0 5)。结论:对妊娠合并SLE患者而言,妊娠和SLE互为不利因素;在SLE病情缓解期选择妊娠并合理治疗将使母婴安全性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in-1与绒毛膜癌侵袭力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惠宁 蔡净亭 +2 位作者 林秋华 何可人 余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与绒毛膜癌高侵袭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RNA干扰沉默CAV-1基因对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1)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噻唑盐比色实验[3-(4,5)-dimethylthiahia...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与绒毛膜癌高侵袭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RNA干扰沉默CAV-1基因对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1)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噻唑盐比色实验[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检测绒毛膜癌JEG-3细胞和JAR细胞之间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差异;(2)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AV-1mRNA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不同侵袭力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及JAR表达的差异;(3)将CAV-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至高侵袭力绒毛膜癌JEG-3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JEG-3细胞CAV-1mRNA表达的变化,并应用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和MTT法检测JEG-3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1)JEG-3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高于JAR细胞(P<0.05),但JEG-3和JAR细胞之间增殖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高侵袭性JEG-3细胞以及低侵袭性JAR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AV-1mRNA,将上述三者中CAV-1mRNA的表达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人绒毛膜癌细胞株中CAV-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而具有高侵袭性JEG-3细胞中CAV-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JAR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V-1表达水平与绒毛膜癌细胞侵袭力呈正相关(r=0.86,P<0.05);(3)CAV-1 siRNA可有效抑制CAV-1mRNA的表达,并削弱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结论:CAV-1基因表达可显著增强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潜能,CAV-1 siRNA可抑制绒毛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癌 CAVEOLIN-1 RNA干扰 SIRNA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式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兰琴 黎欣 +2 位作者 张怡 李新国 张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式的改进对最大限度切除宫颈周围组织,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比较79例改良式手术和60例传统式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改良式手术具有以下特点:先切除子宫再清扫盆腔淋巴结;...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式的改进对最大限度切除宫颈周围组织,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比较79例改良式手术和60例传统式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改良式手术具有以下特点:先切除子宫再清扫盆腔淋巴结;进腹后直接打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膀胱侧窝及直肠侧窝,暴露输尿管行程,在子宫动脉跨过输尿管处钳夹切断子宫动脉;用电刀直接切除主韧带、骶韧带;清扫盆腔淋巴结时,淋巴断端及小血管分支出血均以钛夹钳夹处理。结果:79例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也显著缩短,术后无1例发生尿潴留、输尿管瘘及淋巴囊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20月患者均健在,l例患者复发。结论:改良式手术能最大范围的切除宫颈周围组织及彻底清扫盆腔淋巴结,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该手术既能保证疗效,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保证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