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案课后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林艳 欧新荣 +4 位作者 李奉华 陈新群 刘良奎 王树芝 米大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667-668,670,共3页
目的了解课后记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9月 ̄2004年8月6届教师授课教案137份课后记,并统计、归类。结果十种课后记内容归纳为五种形式,指导未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论教学课后记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 目的了解课后记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9月 ̄2004年8月6届教师授课教案137份课后记,并统计、归类。结果十种课后记内容归纳为五种形式,指导未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论教学课后记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提升及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学 教案 课后记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QPCR验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媛 翦新春 刘德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求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癌变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为阐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关键机制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前期基因芯片的分析数据,筛选出10个候选基因CXCL8、CXCL1、PTPRZ1、WDR66... 目的:探求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癌变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为阐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关键机制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前期基因芯片的分析数据,筛选出10个候选基因CXCL8、CXCL1、PTPRZ1、WDR66、DKK1、COX6A2、ATP1A2、TPM1、ABCA8、MIB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在OSF癌变组织12例、非OSF癌变组织10例和正常组织8例中候选基因mRNA的表达。用2^(-ΔΔCT)法分析比较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XCL1、PTPRZ1在OSF癌变的颊粘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非OSF癌变鳞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MP1在OSF癌变的颊粘膜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非OSF癌变鳞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XCL1、PTPRZ1、TPM1基因对OSF癌变的早期诊断有意义,可望成为OSF癌变的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鳞癌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晌辉 胡延佳 +3 位作者 周艳宏 李力力 陈新群 翦新春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5期407-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为自我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例组42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患者和对照组4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未癌变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为自我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例组42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患者和对照组4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未癌变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与14个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引入回归方程的4个因素为年龄、嚼槟榔持续时间、吸烟持续时间及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结论年龄、嚼槟榔持续时间、吸烟持续时间以及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颌面部蜂窝织炎为首发症状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4
作者 雷荣昌 谢正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颌面部蜂窝织炎 首发症状 机体免疫缺陷 恶性肿瘤 淋巴组织 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淋巴结 脾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颌面锥形束CT与曲面体层X线检查对颌骨牙骨质瘤样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龙卫平 谭跃展 +1 位作者 翦新春 钟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0-431,435,共3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CBCT与曲面体层对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发生于上下颌骨中的牙骨质瘤患者,分别选用曲面体层和CB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3例上下颌骨内牙骨质瘤病变,在...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CBCT与曲面体层对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发生于上下颌骨中的牙骨质瘤患者,分别选用曲面体层和CB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3例上下颌骨内牙骨质瘤病变,在曲面体层上均有显示,但CBCT检查可以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面上以多个层面准确地反映病变的位置及骨质破坏的情况。结论:CBCT在对上下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较曲面体层更为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牙骨质瘤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唇裂/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分类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翦新春 粟红兵 +1 位作者 尹乒 黄立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 :对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临床分类研究。方法 :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鼻部、唇部、牙合/颌骨畸形等 19项内容 ,它们分别是 :鼻尖低平、鼻翼塌陷、... 目的 :对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临床分类研究。方法 :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鼻部、唇部、牙合/颌骨畸形等 19项内容 ,它们分别是 :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鼻堤缺失、鼻小柱短小 ;上唇过紧、上唇过松、人中及唇峰不显、唇珠缺如、口哨畸形、红唇不显 ;前牙反牙合、3|3移位或缺失、牙槽嵴裂、牙弓小、牙列不齐、前牙槽嵴缺失和上颌后缩。结果 :5 0例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畸形患者均有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鼻堤缺失、鼻小柱短小、人中不显、唇峰不显、唇珠缺如。 5 0例患者中 ,4 2例有牙槽嵴裂和牙列不齐 ;33例行加长法Ⅱ期修复双侧唇裂者均有前牙反牙合、牙列不齐和上颌后缩 ;2 8例有口哨畸形存在。结论 :双侧唇裂 /唇腭裂Ⅰ期修复后仍有鼻、唇及牙合或颌畸形存在 ,对这些畸形必须进行Ⅱ期整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 继发畸形 临床分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新群 成洪泉 +1 位作者 郭峰 粟红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1年收治的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下列临床独特点:男性、女性、青少年和中老... 目的:探讨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1年收治的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下列临床独特点:男性、女性、青少年和中老年均可发生;大多以上颌骨或下颌骨局部疼痛,牙痛、牙齿松动,面部麻木、肿胀就诊。X线表现为受累颌骨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溶骨性凿孔状缺损或硬化斑,周围无骨膜反应;均未伴发全身其它症状和体征; 6个病例术前均未确诊,但经单纯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和术后放疗联合治疗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表现常不足以明确诊断,需病检予以确诊,单纯行颌骨切除或病灶扩大切除或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孤立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海绵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成洪泉 翦新春 许春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索胶原海绵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以 1× 10 7mL的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上进行体外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 1d... 目的 :探索胶原海绵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以 1× 10 7mL的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上进行体外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 1d后 ,成骨细胞即开始粘附于胶原海绵上 ,培养 7d后 ,分布于胶原海绵上的细胞增殖并分泌ECM。结论 :胶原海绵可作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海绵 体外培养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复合培养 联合培养 实验研究 人骨髓 扫描电镜观察 分泌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质骨支架与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雷荣昌 翦新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观察松质骨支架对成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F icoll梯度离心法得到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并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四环素染色确... 目的:观察松质骨支架对成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F icoll梯度离心法得到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并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四环素染色确认为成骨细胞;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猪松质骨进行处理得到猪松质骨支架,与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猪松骨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粘附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后已分化为成骨细胞,与松质骨支架联合培养1d后可见细胞附着于材料表面,但数量不多,细胞呈圆球形,7d后细胞生长密集,似葡萄状粘附于脱矿猪松质骨的孔壁上,细胞呈不规则圆球形,表面有丰富的绒毛状突起,细胞间有伪足样突起相连但分布不均。细胞相互融合,可见细胞遮盖微孔间隙。结论:松质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松骨支架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质骨支架的制备及结构特征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荣昌 翦新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猪松质骨支架结构特征。方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猪松质骨进行处理得到猪松质骨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结构、图像分析测量孔径,液体静力称重法测量材料的孔隙率,DDW-100型万能实验机进行材料抗压测试。结果猪... 目的研究猪松质骨支架结构特征。方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猪松质骨进行处理得到猪松质骨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结构、图像分析测量孔径,液体静力称重法测量材料的孔隙率,DDW-100型万能实验机进行材料抗压测试。结果猪松质骨支架外观呈乳白色、透光、无异味,维持原有形态并有一定的强度;骨块呈蜂窝状多孔结构,表面孔隙与深层孔隙相连通;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现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孔隙均匀且孔隙相互连通;孔径为(387.54±21.60)μm,孔隙率为78.26%±2.01%,最大抗压强度和抗压力分别为25MPa和12N。结论猪松质骨支架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松质骨 孔隙率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春姣 翦新春 +3 位作者 彭解英 郭峰 高清平 吴颖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与AP-C/PLA、C/PLA支架联合体外培养。5d取材,进行形态学观... 目的:探讨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与AP-C/PLA、C/PLA支架联合体外培养。5d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两种材料的吸附率,放免法检测骨钙素的分泌情况。结果:BMSCs在两组材料上能贴附、生长, AP-C/PLA上贴附的细胞数量、细胞吸附率、骨钙素高于C/PLA。结论:AP-C/PLA、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AP-C/PLA较好,且可能成为前景良好的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黄芪多糖 壳聚糖 聚乳酸 骨髓基质细胞 吸附率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根部血管瘤手术进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粟红兵 翦新春 +1 位作者 刘志敏 陈新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 :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舌根部血管瘤有 3种手术进路 ,本研究旨在这些舌根部手术中找到一种最佳进路。方法 :9例舌根部血管瘤按切口分为三组即下颌旁侧进路 3例 ,在下唇正中至颏下点向后作平行下颌下缘切口线 ;颏正中进路 3例 ,在下... 目的 :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舌根部血管瘤有 3种手术进路 ,本研究旨在这些舌根部手术中找到一种最佳进路。方法 :9例舌根部血管瘤按切口分为三组即下颌旁侧进路 3例 ,在下唇正中至颏下点向后作平行下颌下缘切口线 ;颏正中进路 3例 ,在下唇正中作切口 ,经颏下点至舌骨上 ;口周前进路 3例 ,在颈颌线交界处作一弧形切口。结果 :不同的手术进路有不同的手术视野 ,可导致不同的组织损伤和并发症产生。结论 :舌根部血管瘤手术进路中下颌旁侧进路比颏正中进路更易暴露术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根 血管瘤 手术进路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立勋 翦新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恶变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追踪调查。结果 :多数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病例肿块呈多灶性 (18/ 2 2 ) ,手术越简单其复发率越高 ,复发间期越短 (P &l...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恶变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追踪调查。结果 :多数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病例肿块呈多灶性 (18/ 2 2 ) ,手术越简单其复发率越高 ,复发间期越短 (P <0 .0 5 )。 2 2人中有 7例发生恶变 ,占 31.8% ,恶变与初发年龄较大有关 (P <0 .0 5 ) ,与手术次数关系不大。末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扩大切除术 ,对 7例有恶变者于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术后平均追踪 5 4月 ,除 1例多形性腺瘤恶变者于术后 30月时肿瘤复发外 ,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复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侧方入路至颞下窝及邻近区域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延佳 翦新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前、侧方入路显露颞下窝及邻近区域的优缺点。方法:选10例成人头部标本,模拟前、侧方入路分层解剖,对关键结构测量分析。结果:显露颞下窝的主要障碍是面神经,颧弓和下颌升支。前方入路能保留大部分结构的生理功能,完整显露颞... 目的:探讨前、侧方入路显露颞下窝及邻近区域的优缺点。方法:选10例成人头部标本,模拟前、侧方入路分层解剖,对关键结构测量分析。结果:显露颞下窝的主要障碍是面神经,颧弓和下颌升支。前方入路能保留大部分结构的生理功能,完整显露颞下窝。而侧方入路受面神经的限制,只能局部显露。前方入路可通过处理上颌骨显露翼腭窝,侧方入路通过处理腮腺进入咽旁间隙。结论:前、侧方入路显露的侧重点不同,且各具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窝 前方入路 侧方入路 层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性上唇区肉芽肿型血管瘤的诊断及处理
15
作者 翦羽 翦新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肉芽肿型 妊娠性 血管瘤 诊断 上唇 牙龈乳头 牙龈组织 医院就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沙烟直 翦新春 周晌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黑色素 婴儿 罕见肿瘤 婴幼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