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水河 刘家双 +3 位作者 张阳德 赵劲风 潘一峰 陈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毒力基因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44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agA、vacA抗体。结果 :cagA、vacA抗体在 440例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73 %、37.0 %。在慢性...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毒力基因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44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agA、vacA抗体。结果 :cagA、vacA抗体在 440例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73 %、37.0 %。在慢性胃炎 (C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胃癌 (GC)患者中 ,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62 .9% ,76 .1 %、96 .9%与 33 .0 %、31 .0 %、62 .5 % ;经u检验显示 :慢性胃炎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通过患者血清中Hp抗体 (cagA和vacA)的检测 ,推知其cagA和vacA抗体的表达状况 ,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 VACA 抗体 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健 张阳德 +1 位作者 申宏 万小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20位大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癌细胞的p53基因突变。结果大肠癌细胞对5-Fu[IR=(54.7±14.1)%]比对MMC[IR=(4...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20位大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癌细胞的p53基因突变。结果大肠癌细胞对5-Fu[IR=(54.7±14.1)%]比对MMC[IR=(43.9±10.8)%]及ADM[IR=(43.9±9.4)%]更敏感(P<0.05),但对DDP有耐药性[IR=(25.9±12.8)%,P<0.01]。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9/20)。癌细胞对MMC和ADM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mmc=0.589,radm=0.624,P<0.005)。结论化疗药物MMC和ADM对大肠癌的作用依赖于p53基因的状态,而大肠癌对5-Fu和DDP的敏感性却与p53基因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细胞 化疗药物 药物敏感性 P53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肝动脉双重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志坚 张阳德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5期479-480,483,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双重栓塞在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2003年5月的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患者11例,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改用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出血区域超选择的对远侧血管和近侧...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双重栓塞在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2003年5月的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患者11例,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改用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出血区域超选择的对远侧血管和近侧供血动脉的双重栓塞。结果该组病例中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死亡,9例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无严重的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再次出血。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止血准确,不需要麻醉,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肝动脉双栓塞 胆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志坚 张阳德 +3 位作者 郑翼德 张雅青 雷蕾 肖志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营养及免疫的影响。方法67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n=35)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32)。GLN组术后18h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谷氨...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营养及免疫的影响。方法67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n=35)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32)。GLN组术后18h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48 ̄72h后输注普通肠内营养液,两组热卡、氮量相同。比较术前1d、术后7d体重、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的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GLN组体重,前清蛋白水平,IgA、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及免疫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胃肠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阳德 路晓林 +3 位作者 万小平 李年丰 龚连生 刘蔚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2004年9月在该院确诊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情况,并对多种治疗的选择方案、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6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2004年9月在该院确诊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情况,并对多种治疗的选择方案、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68例患者中大多数在腹腔镜下一期作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取石T管引流,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少数胆总管无扩张的病例由内镜下作EST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完成治疗,极少数上述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由开腹完成治疗.腹腔镜手术一期治疗与内镜、腹腔镜联合二期治疗和开腹手术相比较,病人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具有明显的优点,而手术时间并无延长.结论腹腔镜下手术一期取除结石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较好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ERCP 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按压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阳德 林伶 陈紫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应用耳穴按压于腹腔镜围手术期治疗,探讨耳穴按压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其预防腹腔镜围手术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6月10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耳穴按压组(A组,50例)和对... 目的应用耳穴按压于腹腔镜围手术期治疗,探讨耳穴按压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其预防腹腔镜围手术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6月10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耳穴按压组(A组,50例)和对照组(C组,50例),A组患者在自术前24h至术后3d行耳穴按压,而C组患者不行任何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肠呜音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如腹胀、呕吐的发生率;术后补救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来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或麻醉时间差异无显着性。耳穴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耳穴按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小,术后止呕药物使用较对照组少(P<0.05)。未观察到耳穴按压有明显副作用。结论耳穴按压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腹腔镜 围手术期 术后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蔚东 张阳德 +1 位作者 Choi Gyuseog Lee Intaek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遵循非接触分离原则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4年8月对87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行D3根治术,按照沿外科干游离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游离右半横结肠与升结肠、体外肿瘤肠管切除并吻合的手术... 目的:探讨遵循非接触分离原则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4年8月对87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行D3根治术,按照沿外科干游离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游离右半横结肠与升结肠、体外肿瘤肠管切除并吻合的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120~397min,平均212min。淋巴结清扫总数9~91枚,平均35枚;其中结肠上旁淋巴结0~50枚,平均17.5枚;系膜间淋巴结0~20枚,平均10.4枚;血管根部淋巴结0~39枚,平均7.5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14/87),其中切口感染8例(9.2%),术后肠梗阻2例(2.3%),术后吻合口周围炎2例(2.3%),腹腔脓肿与局限性积液2例(2.3%)。84例随访12~113个月,平均45个月,生存3年以上30例,期间失访36例。结论:在遵循肿瘤完整切除原则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路线明确、出血少、视野清晰,是完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痛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 D3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剪太 李晓莉 张阳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8,共4页
该文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近年来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FAP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其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机制,并进行肿瘤预测、早... 该文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近年来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FAP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其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机制,并进行肿瘤预测、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 腺瘤性息肉病 诊断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9例大肠癌术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剪太 黄秋林 +3 位作者 张阳德 鲁劲 廖春秀 周群秀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56-56,59,共2页
目的总结大肠癌术后结肠镜下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2月239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结果发现大肠癌12例(其中吻合口复发9例,非吻合口大肠癌2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回肠癌(右半结肠癌术后)1例;吻合口重... 目的总结大肠癌术后结肠镜下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2月239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结果发现大肠癌12例(其中吻合口复发9例,非吻合口大肠癌2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回肠癌(右半结肠癌术后)1例;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大肠息肉41例(吻合口息肉14例,其他部位27例,其中腺瘤性息肉9例),占17.2%.结论大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应常规复查肠镜,以便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术后 结肠镜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靶向性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阳德 张洋 潘一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介绍了磁性纳米颗粒用于靶向性肿瘤热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其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肿瘤热疗 磁性纳米颗粒 交变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旷芙蓉 马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6-1327,133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保肛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1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术后积极处理,保守治疗愈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保肛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1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术后积极处理,保守治疗愈合。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肛门有其围术期处理特点,周到细致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保肛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阳德 李坚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6期5-8,共4页
该文对各种类型和性能的纳米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纳米骨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细胞外支架和骨折的固定材料,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骨材料也存在一些问... 该文对各种类型和性能的纳米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纳米骨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细胞外支架和骨折的固定材料,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骨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毒副作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骨 骨修复材料 骨材料 外支架 细胞外 固定材料 研究进展 生物学性能 毒副作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场对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阳德 吴泽建 +7 位作者 龚连生 潘一峰 黄林 席浩 李玉坤 王荣兵 翟登高 李浩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8-9,16,共3页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ADR-GHMN(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ADR-GHMN(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 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ADR-GHMN,左外叶不加磁场,30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ADR-GHMN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ADR-GHMN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很少;试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半乳糖化白蛋白 磁性阿霉素纳米粒 大鼠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阳德 李玉坤 +3 位作者 李浩 席浩 龚连生 潘一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由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经舌静脉,按分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剂量均为阿霉素2.5 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器官... 目的观察由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经舌静脉,按分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剂量均为阿霉素2.5 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器官组织制成匀浆,盐酸乙醇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静脉注射同等剂量、不同剂型的阿霉素药物后,阿霉素在器官中的蓄积程度从高到低:肝:D靶肝>D非靶肝、C>B>A;心脏、肾、血浆:A > B> D、C;脾:B>A、C、D;肺:B>A>C、D。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注入体内后,在心、肺、肝、脾、肾中的药物浓度在15~30 min达峰值,而半乳糖化后,阿霉素的药物峰值提前到5 min或之前。外加磁场和未加磁场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的药物靶向指数和药物选择指数是均高于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结论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经半乳糖化后,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肝脏的靶向性,并显著降低心、肺、脾、肾、血浆肝外器官的组织阿霉素浓度。利用外加磁场,可提高阿霉素在肝脏特定部位蓄积的能力。因此,静脉注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半乳糖化白蛋白 磁性阿霉素纳米粒 大鼠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阳德 赵梓屹 +2 位作者 张蕾 张浩伟 乐园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603-608,共6页
该文对羟基磷灰石与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的医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以及医用非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合物 高分子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阳德 肖志刚 张浩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609-613,616,共6页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载药纳米粒的主要类型、制备方法、靶向性的影响因素及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和方法,并指出载药纳米粒在肿瘤治疗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纳米粒 靶向治疗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用于大肠癌组织自体荧光的模式识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阳德 董可 任力锋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52-56,59,共6页
目的大肠癌组织自体荧光的模式识别算法的优化。方法本文将大肠癌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分析归结为模式识别问题,并首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判别法,即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式特征分析,完成特征提取后利用主因子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变... 目的大肠癌组织自体荧光的模式识别算法的优化。方法本文将大肠癌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分析归结为模式识别问题,并首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判别法,即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式特征分析,完成特征提取后利用主因子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实现类别预测的同时也完成了数学建模与优化分析工作。结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对组织荧光光谱进行模式分类。结论该方法优于目前该领域同类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神经网络 大肠癌 组织自体荧光 识别模式 组织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双吻合器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勤 张阳德 +1 位作者 龚连生 彭健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1期59-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87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大部分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5.7%),吻合口狭窄1例(...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87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大部分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5.7%),吻合口狭窄1例(1.1%),均治愈。结论双吻合器的使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吻合器 并发症 低位直肠癌手术 术中 直肠前切除术 手术死亡 回顾分析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确定肝转移法
19
作者 罗学宏 《求医问药》 2005年第10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大肠癌肝转移 大肠癌手术 转移病灶 生存率 癌胚抗原 病灶切除 手术切除 癌发生 术后患者 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凯 贾泽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660-662,共3页
该文综述了纳米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的定义,纳米药物载体的相关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以及纳米中药的研究方向和优点。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载体 纳米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