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鲜冰冻血浆(FFP)通过AMPK/Akt/eNOS通路促肺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朝军 何丹 +2 位作者 段红艳 刘斌 刘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69,共5页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对人肺正常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NO/Nitrite/Nitrate分析法检测了体外培养内皮细胞HPMECs经FFP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NO含量.结果显示:与培养基空白对照组相比,FFP显著...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对人肺正常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NO/Nitrite/Nitrate分析法检测了体外培养内皮细胞HPMECs经FFP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NO含量.结果显示:与培养基空白对照组相比,FFP显著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采用磷酸化蛋白激酶抗体芯片和免疫印迹方法筛选和鉴定FFP处理后内皮细胞相关蛋白激酶磷酸化,结果为FFP显著增加内皮细胞AMPKα1,Akt1和eNOS蛋白的磷酸化.进一步分别采用Compound C(AMPK抑制剂),LY294002(PI3K/Akt抑制剂)或L-NAME(NOS抑制剂)预处理细胞,阻挡AMPKα1/Akt1/eNOS信号转导通路.结果显示上述三种抑制剂均能抑制FFP诱导eNOS激活和NO生成,表明AMPKα1/Akt1/eNOS信号转导通路介导FFP诱导NO分泌参与血管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新鲜冰冻血浆 一氧化氮合成酶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3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申竑 Frank J.Burczynski +1 位作者 巩跃文 LI Yini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的一组重要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和胚胎发育等生理过程。不同的BMPs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信号通路上,BMPs的功能主要由Smad家族蛋白介导,后...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的一组重要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和胚胎发育等生理过程。不同的BMPs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信号通路上,BMPs的功能主要由Smad家族蛋白介导,后者包括8个成员,其中Smad1,Smad5和Smad8介导BMPs的信号转导,而Smad2和Smad3介导TGF-β的信号转导。虽然一些BMPs如BMP4和BMP9存在于肝脏,但肝脏中是否存在BMP13尚未有报道。BMP13,又名生长分化因子-6(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6,GDF6)或软骨来源的形态生成蛋白-2(cartilage-derivedmorphogenetic protein 2,CDMP2)。研究表明:BMP13参与骨和肌腱的修复,可刺激腱样细胞的增殖。笔者最新的研究结果揭示肝脏组织中有BMP13的表达并在肝脏代谢异常时具有差异表达。本文主要介绍BMP13生物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BMP13在肝脏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SMAD 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DJ-1基因表达对肺鳞癌SK-MES-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旺丽 汤参娥 +2 位作者 詹显全 易红 李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DJ-1基因在肺鳞癌细胞SK-MES-1中的表达,探讨DJ-1表达下调对SK-MES-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探讨DJ-1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靶向DJ-1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重组慢病毒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框),感染SK-ME...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DJ-1基因在肺鳞癌细胞SK-MES-1中的表达,探讨DJ-1表达下调对SK-MES-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探讨DJ-1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靶向DJ-1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重组慢病毒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框),感染SK-MES-1细胞(DJ-1siRNA组),并设立慢病毒载体对照组(Control-siRNA组)及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感染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DJ-1蛋白表达水平,M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与Control-siRNA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DJ-1 siRNA组的DJ-1蛋白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1)、G1/G2期细胞数增多和S期细胞数减少表明细胞周期受阻、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结论:DJ-1基因具有促进肺鳞癌细胞SK-MES-1细胞的增殖和体外迁移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J-1 SIRNA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下丘脑SH2B1,SOCS3,PTP1B及NPY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涛 吴静 +4 位作者 刘玮芳 段朝军 张赛 汤参娥 罗凡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肥胖小鼠及正常小鼠不同周龄下丘脑组织SH2B1(adapter protein with a Src-homology 2 domain),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the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 目的:研究肥胖小鼠及正常小鼠不同周龄下丘脑组织SH2B1(adapter protein with a Src-homology 2 domain),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the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和神经肽Y(neturopetide Y,NPY)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C57BL/6乳鼠制作肥胖动物模型,计算Lee’s指数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下丘脑SH2B1,SOCS3及PTP1B mRNA表达量,Western印迹检测下丘脑SH2B1和NPY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同周龄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组小鼠下丘脑组织SH2B1 mRNA表达减少,SOCS3及PTP1B mRNA表达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肥胖组小鼠SH2B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NPY表达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瘦素和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与SH2B1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SOCS3及PTP1B mRNA表达正相关。结论:SH2B1,SOCS3,PTP1B及NPY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小鼠 SH2B1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 李闻文 周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行为异常和语言功能障碍。其病理特点表现为神经元外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老年斑、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行为异常和语言功能障碍。其病理特点表现为神经元外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老年斑、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的缺失和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目前用于AD临床治疗的药物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仅能缓解AD的症状,而基因治疗通过载体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将DNA或RNA直接导入靶细胞,实现保护性或治疗性蛋白的表达及某些致病基因的沉默,从根本上治疗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治疗 载体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AL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申竑 吴晓玲 +4 位作者 张燕 邓甘露 马俊丽 屈雁玲 曾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RA SAL2蛋白的表达,探讨RA SAL2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4对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RASAL2的表达,分析RASA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SAL2在...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RA SAL2蛋白的表达,探讨RA SAL2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4对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RASAL2的表达,分析RASA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SAL2在肝细胞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比癌组织高(P<0.001);RASAL2的表达同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血管侵犯有关(均P<0.001),与AFP水平、肿块大小及结节数目等无关(P>0.05);RA SAL2低表达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P<0.001)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01)明显低于RA SAL2高表达的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RASAL2低表达是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RASAL2的低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是其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RA SAL2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Ⅰ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少强 程远大 +4 位作者 何志伟 周卧龙 高阳 段朝军 张春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1α(c 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I-alpha regulatory subunit,PRKAR1α)m RNA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测定79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1α(c 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I-alpha regulatory subunit,PRKAR1α)m RNA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测定79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内PRKAR1α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KAR1α在非小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58.2%,77.8%,32.4%。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PRKAR1α在肺腺癌组织内m RNA及蛋白水平呈现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鳞癌组织PRKAR1αm RNA及蛋白水平与正常癌旁肺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鳞癌相比,肺腺癌PRKAR1α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01);与TNM分期I^II比较,III^IV PRKA R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25);有淋巴结转移者PRKA R1α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及大小、是否吸烟组间PRKAR1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AR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病理学分型中具有差异表达;在肺腺癌内呈现低表达,与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成为临床诊断、治疗肺腺癌新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AR1α 非小细胞肺癌 肺鳞癌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BRAF V600E突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程晓烨 李妍 +3 位作者 周军 舒毅刚 李晓林 付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532,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诊断的LCH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石蜡包埋的活检组织进行BRAF V600E的检测。全部病例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诊断的LCH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石蜡包埋的活检组织进行BRAF V600E的检测。全部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表达,部分病例同时采用HRM-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31例)。结果:本研究组中LCH患者BRAF V600E总体突变率为58%(29/50),免疫组化法测定阳性率为56%(28/50);而HRM-Sanger测序法阳性率为54.8%(17/31)。在14例基因检测阴性患者中2例突变蛋白检测阳性(2/14,14.3%);17例患者基因检测阳性中有1例患者突变蛋白检测呈阴性(1/17,5.9%);BRAF V600E突变与年龄、性别、临床分级及治疗反应均无显著相关性,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的3年总体存活和无病存活时间也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8%的中国人群LCH患者存在BRAF V600E突变,提示该病是一种克隆性疾病,但是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BRAF V600E突变 中国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治疗预处理小鼠骨髓移植早期免疫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聪 达珍珍 +3 位作者 卢燕燕 周军 李晓林 付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通过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药物预处理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异基因移植早期小鼠脾各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按白消安剂量的差异分为4个组(80 mg/kg组、100 mg/kg组、120 mg/kg组、150 mg/kg组),并与环磷酰胺进行联合... 目的:通过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药物预处理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异基因移植早期小鼠脾各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按白消安剂量的差异分为4个组(80 mg/kg组、100 mg/kg组、120 mg/kg组、150 mg/kg组),并与环磷酰胺进行联合化疗,通过评估清髓效果和药物毒性来确定合适用药剂量。实验按基因移植类型分为4组:异基因移植组、同基因移植组、单纯化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对移植小鼠化疗预处理后进行骨髓移植。异基因移植组在移植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8天4个时间点制备脾细胞悬液,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分析脾各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并与同基因移植组进行同期对照,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脾免疫细胞群基础值对照,通过单纯化疗组对清髓效果进行对照评估。结果:1)白消安剂量100 mg/kg为最合适剂量,该剂量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能恢复移植小鼠造血且预处理的相关毒性较小。2)异基因移植组移植后能使造血重建达到高供者嵌合,T淋巴细胞为主要的细胞群体,B淋巴细胞恢复相对延迟。供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为最早开始恢复并达较高嵌合率的细胞群体。异基因移植组移植后5 d内,大多数T细胞无明显表型,为初始T细胞状态,异基因移植5 d以后,这些细胞主要是效应性记忆表型。供者来源的初始T细胞重建缓慢,但供者来源的效应性记忆T细胞和调节T细胞重建相对较快。3)同基因移植组移植后小鼠能恢复,B淋巴细胞恢复延迟。4)单纯化疗组小鼠在化疗后的第12~15天全部死亡,死亡前外周血常规检查均提示为全血细胞减少。结论:使用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能成功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效应性记忆T细胞、初始T细胞及调节T细胞在异基因移植后的比例及供受比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鼠模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对十字孢碱诱导肝星形细胞凋亡的调控(英文)
10
作者 范江虹 申竑 +2 位作者 Frank J.Burzynski Gerald Y.Minuk 巩跃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过程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形细胞增殖并发生表型转化,从静止状态向肌纤维母细胞样转化。后者的归宿可为凋亡,也可重归静止状态。目前转化肌纤维... 目的: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过程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形细胞增殖并发生表型转化,从静止状态向肌纤维母细胞样转化。后者的归宿可为凋亡,也可重归静止状态。目前转化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的凋亡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s)磷酸化状态对十字孢碱诱导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肝星形细胞株(CFSC-8B,-2G,-3H和-5H)的ERKs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状态。结果:4种肝星形细胞株各具有形态特异性,并与其内α-SMA表达水平相符,其中CFSC-8B细胞株α-SMA表达水平为最高。虽然ERK1/2总蛋白表达水平在4种细胞株相似,但磷酸化ERK1/2在CFSC-8B和CFSC-2G两个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高于CFSC-3H和CFSC-5H细胞株。进一步采用CFSC-8B细胞(ERK1/2高磷酸化水平)和CFSC-5H细胞(ERK1/2低磷酸化水平),通过十字孢碱诱导细胞凋亡。结果显示CFSC-8B细胞对十字孢碱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明显增加。同时,十字孢碱还可进一步增加这2株细胞内ERK1/2的磷酸化程度。结论:HSCs中ERK1/2的磷酸化程度决定细胞对十字孢碱所致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肝星形细胞 十字孢碱 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体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杨勇文 周军 李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最常见的老年痴呆性疾病之一,约占所有痴呆患者的75%。其病理特征为具有很强神经毒性作用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在脑组织,并且许多神经元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最常见的老年痴呆性疾病之一,约占所有痴呆患者的75%。其病理特征为具有很强神经毒性作用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在脑组织,并且许多神经元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导致大量神经元坏死,大脑功能调控紊乱,从而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能产生大量多囊泡体分泌至胞外形成胞外体。胞外体大小不等,直径为30~150 nm,可跨越血脑屏障,携带大量小分子miRNA和蛋白质分子到达脑组织内发挥作用。MSCs来源的胞外体对AD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间充质干细胞 胞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