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袁磊 黄耿文 +2 位作者 黄勋 尹桃 王庆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探讨如何构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工作机制,为医疗机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与遏制细菌耐药趋势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借鉴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AMS团队,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选取3个维度9项指标,构建抗... 目的探讨如何构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工作机制,为医疗机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与遏制细菌耐药趋势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借鉴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AMS团队,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选取3个维度9项指标,构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考核体系,并采用TOPSIS法对实施AMS前(2016年)与实施后(2017—2020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9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2016—2020年该院抗菌药物应用评价指标明显改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6年的53.39下降至2020年的36.55,降幅达31.5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10.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次均费用降幅为41.4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31.59%,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43.5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47.8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幅为38.52%,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降幅为9.89%,医院感染现患率降幅为37.50%。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5年中最佳。结论AMS有助于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从而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平战结合改建实证与反思 被引量:23
2
作者 龚瑞娥 曾烂漫 +5 位作者 李春辉 张乐 吴静 陈子华 雷光华 黄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9-494,共6页
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救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现有医疗建筑布局分析适合改建隔离病房的条件并进行合理改造,分区收治患者,改建基本符合隔离病房要求,实现相应的分区及人流、物流分隔。但区域的分隔是以占用医疗用房为代价实现的,... 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救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现有医疗建筑布局分析适合改建隔离病房的条件并进行合理改造,分区收治患者,改建基本符合隔离病房要求,实现相应的分区及人流、物流分隔。但区域的分隔是以占用医疗用房为代价实现的,凸显综合医院建筑布局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建议综合医院应有忧患意识,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缺陷及医院的功能要求,不但要满足医院日常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考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能遇到的功能需求。可采取合理布局,如通道及楼层间设类似防火墙装置,在不同区域安装可活动的闸门,平时作为普通病房收治患者,在应急情况下可以拉下闸门,隔断相应区域形成独立空间。这样既可规避常规按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设置病房而平时使用率低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场地的效能,又可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临时改建病房而慌忙应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冠状病毒病 综合医院 建筑布局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静 黎杨芬 +8 位作者 雷光华 王庆红 黄燕 全俊 李春辉 李敏 李园园 王爱民 李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内疫情零播散,确诊患者医院内零死亡的目标。本文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综合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湖南省第Ⅰ次卫生服务调查分析孕产期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伟 程勋杰 +5 位作者 张林 宁佩珊 李黎 邓欣 邓静 胡国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利用湖南省第1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评价湖南省2008年至2013年孕产期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3年湖南省第1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孕产期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的数据,根据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 目的:利用湖南省第1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评价湖南省2008年至2013年孕产期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3年湖南省第1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孕产期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的数据,根据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孕产期妇女须进行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和2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的要求,计算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未达标率,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未达标率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35名妇女,其中产前检查未达标率为40.12%(95%CI:24.91%~55.33%),产后访视未达标率为64.88%(95%CI:39.70%~90.06%)。调整其他因素后,相较于最低收入家庭,中等、较高收入家庭妇女产前检查未达标率较低,其优势比分别为0.41和0.39;相较于初产妇,经产妇的产前检查未达标率较高,优势比为1.54;相较于15~24岁妇女,25~34,35~64岁组妇女的产后访视未达标率较低,其优势比分别为0.45和0.37;相较于最低收入家庭,较低、中等、较高收入家庭妇女产后访视未达标率较低,其优势比分别为0.50,0.46和0.54;相较于初产妇,经产妇的产后访视未达标率较高,优势比为2.30。结论:湖南省孕产期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未达标率较高,当地政府部门可对低收入家庭、低年龄组、经产妇人群等采取措施,以降低未达标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检查 产后访视 湖南省 孕产期妇女 卫生服务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勋 吴安华 +1 位作者 尹桃 钱招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管理临床模式策略。方法:依据抗菌药物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医院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相关责任,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结果: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度的41.31%下降到2018年度的29.50%;医院多重...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管理临床模式策略。方法:依据抗菌药物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医院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相关责任,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结果: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度的41.31%下降到2018年度的29.50%;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从2017年度的57.46%降低到2018年度的54.55%;医药费用中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从2011年2 398元/人降低到2018年984.77元/人,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结论: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管理模式能够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用药安全、降低药品费用、减少细菌耐药产生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抗菌药物管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M7遗传变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我国侗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亚 陈立章 +4 位作者 李战战 李亮 王冕 屈健 薛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识别的7个遗传位点与我国侗族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在我国侗族人群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多重PCR-SNa Pshot法对PARD...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识别的7个遗传位点与我国侗族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在我国侗族人群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多重PCR-SNa Pshot法对PARD3B(rs849230),LOC729993(rs149228),EPHA4(rs16862811),HNT(rs3099797),PTPRD(rs17584499与rs649891),TOMM7(rs2240727)6个基因的7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每个多态位点与T2DM的相关性,利用边缘结构线性优势比模型进行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包括209例T2DM患者与209例健康对照。TOMM7基因的rs2240727位点多态性与T2DM相关(对于每个拷贝的风险等位基因T,OR=1.50,P=0.004),且CT和TT基因型是T2DM的风险基因型,OR分别为2.07(95%CI:1.14~3.76)和2.75(95%CI:1.46~5.17),经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后,上述结果仍然有意义(均P<0.05)。经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后,rs2240727位点与T2DM仍有相关性(P<0.01)。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rs2240727位点与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调整性别、年龄后,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分别为1.5430(95%CI:0.5797~2.5062),2.6520(95%CI:1.7516~3.5524),2.9131(95%CI:1.7959~4.0303),4.2062(95%CI:1.1686~8.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OMM7基因的rs2240727位点遗传变异与我国侗族人群的T2DM相关,且与BMI、WHR、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侗族 基因多态性 TOMM7 SNaPshot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中病人的分诊管理
7
作者 黄国庆 曾维倩 +19 位作者 王文波 宋延民 莫晓叶 李佳 伍平 王若龙 周芳意 吴静 易斌 熊曾 周露 汪凡祺 田阳婧 胡文宝 徐霞 袁凯 李湘民 邱新建 邱健 王爱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303,共9页
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避免院内感染,长沙市某医院实施了基于流行病学史的分诊管理,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A,将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B。本回顾性研究对分诊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区域A中COVID-19最终确诊病例... 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避免院内感染,长沙市某医院实施了基于流行病学史的分诊管理,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A,将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B。本回顾性研究对分诊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区域A中COVID-19最终确诊病例占比是区域B的7倍,而区域B接诊患者是区域A接诊患者的近3倍。在247名疑似患者中,发现了8例COVID-19患者。50%以上疑似患者接受了多轮核酸检测。在239名被诊断为病毒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有188人复检并确定为COVID-19阴性病例。8例COVID-19患者中,有3例经多轮核酸检测最终确诊。除了合并症之外,流行病学信息的延迟获得也增加了实际诊断的复杂性。本文的分诊经验和策略将对今后传染病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 传染病 冠状病毒 COVI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小哲 李园园 +4 位作者 蒋娟 李春辉 卢敬梅 戴智勇 陈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5-700,共6页
目的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 目的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对比该体系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出院病例2947例,其中实施前病例1105例,实施后病例1842例。出院诊断中涉及感染病例2643例,占89.7%,其中实施前963例(占87.1%),实施后1680例(占91.2%)。实施后在感染病例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实施前下降2.9%(97.0%VS 94.2%,P<0.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2.4%(244.4 DDDs VS 214.1 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4.4%(131.0 DDDs VS 112.2 DDDs),均由高位波动转为线性下降(P<0.001)。结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精准使用,临床诊疗团队是该体系的核心,新兴诊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危重症 精准诊疗体系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卷询问获得的高血压患病率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波 张林 +3 位作者 宁佩珊 谢强明 黄渊秀 胡国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采用现场检测评价问卷询问所得高血压患病率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2013至2014年长沙市4个区/县针对≥18岁常住居民的慢性病基线调查资料,4个区/县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选择样本。为获取稳定的亚组患病率,利用Bo... 目的:采用现场检测评价问卷询问所得高血压患病率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2013至2014年长沙市4个区/县针对≥18岁常住居民的慢性病基线调查资料,4个区/县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选择样本。为获取稳定的亚组患病率,利用Bootstrap再抽样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1000次重复抽样,计算基于复杂抽样的问卷询问和现场实测两种方式所得高血压患病率。以现场实测结果为金标准,估算问卷询问结果的准确性及95%不确定区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问卷询问方法相对于现场实测低估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4个区/县居民现场实测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问卷询问的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率比值:1.26~2.31)。以现场实测结果作为金标准,4个区/县问卷询问所得高血压患病报告的灵敏度为41.76%~74.83%,特异度为98.51%~99.46%。4个区/县问卷询问方式所得的高血压患病率在18~34岁、男性居民和文化程度偏低者中出现低估的可能性更高。结论:相对于现场实测,问卷询问所得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低估,提示流行病学调查应采用现场实测方式估计高血压患病率。若因条件限制仅能采用问卷询问方法收集数据,则需要参照相关研究证据对问卷询问结果进行相应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询问 现场实测 高血压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