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加莫德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舒 孙春晖 +1 位作者 谭志荣 邢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4-720,共7页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无力和疲劳。艾加莫德是一种靶向新生儿Fc受体(FcRn)的抗体片段,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清除患者体内致病性免疫球蛋白G(lgG)抗体。艾加莫德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起效快...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无力和疲劳。艾加莫德是一种靶向新生儿Fc受体(FcRn)的抗体片段,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清除患者体内致病性免疫球蛋白G(lgG)抗体。艾加莫德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起效快、安全性好、疗效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艾加莫德的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艾加莫德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GM)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加莫德 重症肌无力 临床研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祥昌 饶泰 +4 位作者 陈露露 李超鹏 曾贵荣 陈军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6,共14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给药前HLA基因筛查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转化价值有限;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因果关系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抗原加工呈递通路、T细胞受体、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被发现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未来将这些基因与HLA联合分析或许可加深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的理解,同时推动其转化应用于临床来改善人类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免疫遗传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的研发进展及其临床药理学 被引量:38
3
作者 单慧 杜胤骁 +6 位作者 白鹤群 陈军霞 赫晓林 王倩 胡子鉴 吕承 陈小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01-708,共8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目前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黄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以及武汉协和2号方和...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目前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黄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以及武汉协和2号方和3号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黄芩素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黄芩素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抗病毒 免疫调节 临床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长仁 何发忠 +1 位作者 周宏灏 张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9-1632,共4页
20世纪末以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时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借助研究组学信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根据病人个体特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以期提升临床结... 20世纪末以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时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借助研究组学信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根据病人个体特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以期提升临床结果并减少非必要的副作用。在中国推进精准医学的研究与转化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医疗现状,发挥巨大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个体化医疗 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 表型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5
作者 冯晗 周宏灏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13-720,共8页
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杜仲的主要资源在中国,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 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杜仲的主要资源在中国,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其在中国、韩国、日本等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家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远桃 张伟 +5 位作者 邹国英 李萍 周高雅 杨敏慧 向光红 周宏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8个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familial idiopathic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FIBGC)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8个FIBGC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头颅CT及MRI改变、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与患者基底节钙... 目的探讨8个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familial idiopathic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FIBGC)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8个FIBGC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头颅CT及MRI改变、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与患者基底节钙化体积(the volume of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VBGC)的关系。结果家系患者和健康成员血清钙、铝、砷、钴、镁、磷、铁、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个家系包括两个近亲结婚的家系均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受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基底节区钙化的病灶大小相关;精神症状的患者有无症状与VBGC的大小无关;运动受损与精神症状的患者间发表年龄(43.954±2.473 vs.31.319±10.156 y,t=4.438,P=0.001)和VBGC(1.748±0.622 vs.0.392±0.276 cm3,t=2.518,P=0.02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8个FIBGC家系患者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运动受损的患者基底节区钙化的病灶大,发病年龄较晚;精神症状的患者基底节区钙化的病灶小,发病年龄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 Fahr’s病 脑钙化 遗传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遗传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熊艳 张伟 陈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9-757,共9页
随着遗传药理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型与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已证实的HLA-B等位基因与阿巴卡韦、卡马西平、别嘌呤醇、拉莫三秦、氟氯西林等药物所致严重皮肤不良... 随着遗传药理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型与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已证实的HLA-B等位基因与阿巴卡韦、卡马西平、别嘌呤醇、拉莫三秦、氟氯西林等药物所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相关。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甚至已批准在阿巴卡韦和卡马西平药品标签中增加建议在用药前对HLA-B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的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和人类单倍型作图计划(Hapmap计划)的完成为遗传药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这些无疑加快了药物基因组分子遗传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转化应用的步伐。同时,HLA等位基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细胞分子水平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人白细胞抗原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遗传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肽转运体PepT1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舒 郑玲杰 谭志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质子依赖性寡肤转运体1(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1,PepT1),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其主要作用是转运蛋白质消化后的二肤和三肤进入细胞内。研究发现特异性的靶向PepT1药物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 质子依赖性寡肤转运体1(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1,PepT1),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其主要作用是转运蛋白质消化后的二肤和三肤进入细胞内。研究发现特异性的靶向PepT1药物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此外,PepT1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肠道疾病与癌症的发生。本文对PepT1的结构、生理功能、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为进行深入遗传药理学和转化医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肽转运体1 基因多态性 遗传药理学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联合降脂策略对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震宇 李媛 +3 位作者 郭宇轩 毛萧萧 MD Sayed Ali Sheikh 夏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7-916,共10页
目的:在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观察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采用联合降脂策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1月至6月在湘雅医院心内科高脂血症专病门诊就诊的“极高危ASCVD”患者,根据其实际降脂策略... 目的:在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观察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采用联合降脂策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1月至6月在湘雅医院心内科高脂血症专病门诊就诊的“极高危ASCVD”患者,根据其实际降脂策略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单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治疗一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非-HDL-C变化,次要终点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无论哪种联合方式,在“极高危ASCVD”患者降脂起始阶段联合降脂治疗的疗效均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LDL-C、Log[Lp(a)]、非-HDL-C、TC的降幅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两种联合降脂方案中,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与联合依折麦布相比,LDL-C、Log[Lp(a)]的降幅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有一定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DL-C<1.4 mmol/L或<1.8 mmol/L”作为降脂达标的标准时,两组联合降脂治疗的LDL-C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的LDL-C达标率高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或联合“LDL下降超过50%”的降幅为达标标准,三组均无人能达标。治疗后三组间的肝脏转氨酶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心肌酶同工酶(CK-MB)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相比,两联合降脂组治疗组的血糖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的血糖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联合降脂治疗1个月对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的降脂效果及LDL-C的达标率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以LDL-C<1.4 mmol/L或<1.8 mmol/L为降脂达标目标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治疗1个月后LDL-C达标率高于联合依折麦布组;以“LDL下降超过50%”的降幅作为降脂达标标准时,1个月内很难达标。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采用起始联合的降脂治疗1个月无不良反应。起始联合降脂策略可用于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中LDL-C数值需早期达标的人群,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可用于需在1个月内LDL-C<1.4 mmol/L或<1.8 mmol/L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联合降脂 极高危ASCVD 真实世界 前瞻性队列研究 早期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许标波 贺毅憬 +4 位作者 王韦力 周成芳 谢商宸 沈冬亚 Howard L.Mcleod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疗法,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肿瘤治疗的观念,从原先的依靠外界方式杀死肿瘤,到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目前...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疗法,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肿瘤治疗的观念,从原先的依靠外界方式杀死肿瘤,到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为此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作一综述,详细介绍CTLA-4、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以及潜在的新型免疫检查点靶点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CT-LA-4 PD-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宗萍 朱鹏 +1 位作者 黄师琼 李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9-1643,共5页
人体的肝脏、肾脏和肠道上广泛分布着多种转运蛋白,其中多药及毒物外排转运蛋白(MATEs)主要表达在肾脏近端小管的刷状缘膜及肝细胞胆小管面,其功能主要是调节有机阳离子的外排。该文主要讨论的是MATEs家族的成员MATE1和MATE2-K的分型、... 人体的肝脏、肾脏和肠道上广泛分布着多种转运蛋白,其中多药及毒物外排转运蛋白(MATEs)主要表达在肾脏近端小管的刷状缘膜及肝细胞胆小管面,其功能主要是调节有机阳离子的外排。该文主要讨论的是MATEs家族的成员MATE1和MATE2-K的分型、结构、遗传多态性以及其功能意义,同时也就MATEs的遗传多态性对铂类化合物及二甲双胍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药效学的影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及毒物外排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二甲双胍 顺铂 糖尿病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嘉 王连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87-693,共7页
华法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很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遗传因素又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及不良反应最重要因素,与药效学、药代学及药物转运相关的基因都能够影响华法林的治疗。本文综述这些基因的研... 华法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很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遗传因素又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及不良反应最重要因素,与药效学、药代学及药物转运相关的基因都能够影响华法林的治疗。本文综述这些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旨在全面了解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的影响,为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物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商宸 李玮 +2 位作者 廖萍 贺毅憬 Howard L.Mcleod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全身麻醉是指由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引起的一系列无意识、记忆缺失、痛觉缺失、运动不能等状态。随着遗传药理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全身麻醉中各类药物与自身遗传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全身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镇静催眠药... 全身麻醉是指由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引起的一系列无意识、记忆缺失、痛觉缺失、运动不能等状态。随着遗传药理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全身麻醉中各类药物与自身遗传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全身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镇静催眠药、肌松药及止吐药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行综述,归纳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遗传药理学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与肺癌发生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婷 刘昭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RAC1作为一种小分子G蛋白,是调控多种细胞活动和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开关。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吞噬作用,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增殖,轴突的形成等。RAC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RAC1的剪接体RAC1... RAC1作为一种小分子G蛋白,是调控多种细胞活动和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开关。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吞噬作用,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增殖,轴突的形成等。RAC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RAC1的剪接体RAC1b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在人体的肺癌组织样本中进行外显子测序,还是在转基因小鼠中进行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RAC1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RAC1抑制剂可以改善肺癌患者对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产生的耐药性,以RAC1为靶点的肺癌临床治疗在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肺癌 细胞增殖与凋亡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5
作者 刘帼静 呼晓雷 +1 位作者 何发忠 张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3-1336,共4页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体内血糖升高。糖尿病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一般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激素失衡、钙磷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及骨微观结构改变。由于...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体内血糖升高。糖尿病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一般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激素失衡、钙磷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及骨微观结构改变。由于现代人摄入营养物质过剩、运动量下降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且2型糖尿病的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该文就2型糖尿病对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高糖 胰岛素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抗骨质疏松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罗伟 王亚芹 +2 位作者 冯晗 周宏灏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骨质疏松是以骨质丢失和骨微体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的防治形势严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可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 骨质疏松是以骨质丢失和骨微体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的防治形势严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可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杜仲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及骨和苯丙素类。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杜仲研究相关文献,对杜仲抗骨质疏松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杜仲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及杜仲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骨质疏松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药物联用和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及相关的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敏 肖飞燕 +2 位作者 王晓飞 张伟 周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15-922,共8页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遗传和临床因素,提高氯吡格雷疗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从影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分布、药物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半月和一年发生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此次...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遗传和临床因素,提高氯吡格雷疗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从影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分布、药物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半月和一年发生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此次纳入研究的药物代谢酶CYP450s、转运体、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均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无关。而rs7916649等位点的基因型发生终点事件的频率分布有差异,突变型个体比野生型个体发生终点事件的概率高。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质子泵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都对患者的愈后有影响,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本研究为氯吡格雷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药物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成贤 王晶 +3 位作者 李金高 袁洪 周宏灏 阳国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8-462,共5页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桥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能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循证医学数据越来越多。本文介绍目前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现状,阐明个体...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桥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能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循证医学数据越来越多。本文介绍目前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现状,阐明个体化治疗应用面临的挑战,展望个体化治疗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E1调控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丹 林秀贤 陈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8-203,共6页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饮酒或数周内大量酗酒引起的肝脏损伤,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是参与酒精代谢的主要酶类之一,在酒精毒性代谢和ALD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YP2E1体内表达量、活性水平、代谢酒精过程...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饮酒或数周内大量酗酒引起的肝脏损伤,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是参与酒精代谢的主要酶类之一,在酒精毒性代谢和ALD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YP2E1体内表达量、活性水平、代谢酒精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量以及毒性代谢产物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影响ALD的患病风险以及病程发展,其影响机制与多条信号通路有关。各信号通路间交互错杂,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ALD的形成及发展。本文将归纳总结CYP2E1调控ALD的形成及发展的保护和损伤机制等方面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ALD的防治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ALD) CYP2E1 Wnt-β-catenin JNK-MAPK/NF-κB TGF-β-Sm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丹 颜晗 +4 位作者 罗芝英 刘荣 张伟 刘昭前 李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因此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构建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用预测模型被认为是实现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然而,目前不管是模型建立的方法还... 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因此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构建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用预测模型被认为是实现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然而,目前不管是模型建立的方法还是模型的临床意义均存在广泛争议。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用于建立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预测模型的两类方法,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探讨了预测模型临床意义存在争议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针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个体化治疗 基因导向 线性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