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浆tRF和ti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1
作者 陈代奕 文宇琪 +4 位作者 何彩林 胡恩 杨曌宇 熊新贵 杨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浆转运RNA衍生片段(tRF)和转运RNA半分子(tiRNA)的差异表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皮下注射Ⅱ型胶原建立RA大鼠模型,通...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浆转运RNA衍生片段(tRF)和转运RNA半分子(tiRNA)的差异表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皮下注射Ⅱ型胶原建立RA大鼠模型,通过关节炎指数(AI)积分、HE染色评价疾病模型;利用Illumina平台测序获取tRF和tiRNA表达谱,RT-qPCR用于tRF和tiRNA表达量的验证;结合miRanda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tRF和tiRNA的靶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对靶基因功能进行注释。结果:CIA模型大鼠血浆共有25个差异表达的tRFs和tiRNAs,其中23个上调,2个下调;筛选出6个CIA大鼠特异性表达tRFs和tiRNAs,分别为Other-36:73-tRNA-Arg-CCT-4、Other-57:70-tRNA-Glu-CTC-1-M3、tRF-1:32-Gly-CCC-1-M2、tRF-1:31-Gly-CCC-1-M2、tRF-1:32-Pro-AGG-1-M4和tRF-1:32-Glu-TTC-2-M2,其靶基因GO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器相关条目,KEGG分析富集到多条与RA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结论:差异表达tRFs和tiRNAs的靶基因可能参与调控RA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及药物治疗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转运RNA衍生片段 转运RNA半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4 位作者 唐发清 冯俊涛 贺石林 黄细莲 肖长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925,共7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后处死家兔,取动脉血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等含量的变化。结果:改良挂线模型组血管内充满血栓,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大黄虫丸低剂量组管腔内丝线周围有血栓形成,但有部分软化、溶解、吸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管腔内血栓较少,大部分已被吸收,血管内膜清晰完好。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改良挂线模型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血栓湿重外(P<0.01),血栓干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FDP含量(P<0.05)外,血栓干湿重和D-Di-mer均无明显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分别与改良挂线模型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D-Dimer外(P>0.05),血栓干湿重及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降低血浆TF和D-Dimer及FDP的含量,抗动脉血栓形成,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其疗效与剂量成正比,大黄虫丸是理想的抗血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1 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 D-二聚体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云辉 梁慧 张春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疾病控制率、带瘤生存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疾病控制率、带瘤生存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单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0天为1周期,连续治疗2周期。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近期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征候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6.8%,对照组为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71.1%,对照组为4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半生存率为42.1%、2年生存率为28.9%,对照组分别为22.2%、16.7%,治疗组有一定生存优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2.1%、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间血清AFP变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进行TACE术联合中药同步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许若才 陈泽奇 +7 位作者 李建良 余智渊 胡炳强 刘寒春 孔轶 马国安 周雅妮 李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多弹头 射频 肝脏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芩Ⅰ号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杰坤 王杨 +5 位作者 张海男 范荣 邢之华 梁清华 陈泽奇 黄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观察菖芩Ⅰ号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菖芩Ⅰ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 目的:观察菖芩Ⅰ号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菖芩Ⅰ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苏醒时间、苏醒率及3个月的苏醒时间和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菖芩Ⅰ号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神智恢复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芩Ⅰ号 重型颅脑外伤 昏迷 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法测定脑外伤患者口服大黄吸收入血蒽醌类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范荣 黄熙 +7 位作者 王杨 任平 秦锋 张春虎 范岚 高利臣 刘昭前 周宏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口服大黄脑外伤患者血浆中蒽醌类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100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5%醋酸(12: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0.5mL&#...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口服大黄脑外伤患者血浆中蒽醌类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100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5%醋酸(12: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0.5mL·min-1,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大黄酸的血浆中浓度分别在0.42~13.429μg·min-1内线性范围良好,其他4种蒽醌类成分未被检测出,方法回收率在97.2%~103.11%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本法检测出5名重型脑外伤病人1h血浆样品中大黄酸的质量浓度为7.93+1.94μg·min-1。结论:本法精密度好,回收率高,操作简便、无毒、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 脑外伤 血浆 大黄蒽醌类 大黄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中病人的分诊管理
7
作者 黄国庆 曾维倩 +19 位作者 王文波 宋延民 莫晓叶 李佳 伍平 王若龙 周芳意 吴静 易斌 熊曾 周露 汪凡祺 田阳婧 胡文宝 徐霞 袁凯 李湘民 邱新建 邱健 王爱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303,共9页
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避免院内感染,长沙市某医院实施了基于流行病学史的分诊管理,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A,将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B。本回顾性研究对分诊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区域A中COVID-19最终确诊病例... 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避免院内感染,长沙市某医院实施了基于流行病学史的分诊管理,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A,将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B。本回顾性研究对分诊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区域A中COVID-19最终确诊病例占比是区域B的7倍,而区域B接诊患者是区域A接诊患者的近3倍。在247名疑似患者中,发现了8例COVID-19患者。50%以上疑似患者接受了多轮核酸检测。在239名被诊断为病毒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有188人复检并确定为COVID-19阴性病例。8例COVID-19患者中,有3例经多轮核酸检测最终确诊。除了合并症之外,流行病学信息的延迟获得也增加了实际诊断的复杂性。本文的分诊经验和策略将对今后传染病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 传染病 冠状病毒 COVI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的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易敏 戴幸平 +3 位作者 李秋霞 赵玉航 聂闪闪 王东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600,共10页
目的:冠心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仍非常迫切。本研究旨在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指... 目的:冠心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仍非常迫切。本研究旨在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指纹代谢图谱,寻找这2种证型的血浆标志性代谢物,并揭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机制。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60例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的清晨空腹血浆,基于^(1)H-NMR构建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1)H-NMR指纹代谢图谱。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冠心病血瘀证及冠心病痰浊证的标志性代谢物。随机抽取冠心病血瘀证患者30例,予血府逐瘀汤治疗30 d,对治疗前后的清晨空腹血浆进行^(1)H-NMR检测,分析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标志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有以下15种:3-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甘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柠檬酸、酪氨酸、甲酸盐、极低密度脂蛋白,除葡萄糖、3-羟基丁酸、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外,其他12种代谢物水平均下降。冠心病痰浊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有以下16种:缬氨酸、乳酸、丙氨酸、N-乙酰-β-葡萄糖苷酶、谷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肌酸、胆碱、甘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柠檬酸、组氨酸、酪氨酸、甲酸盐,除葡萄糖和胆碱2种水平升高外,其他14种代谢物水平均下降。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胆碱、磷脂/甘油磷脂类、肌酸、脂质、柠檬酸水平升高,乳酸水平下降。结论:^(1)H-NMR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建立诊断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证型的有效模型,找到证型相关标志性代谢物;血府逐瘀汤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治疗冠心病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血瘀证 冠心病痰浊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血府逐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竹叶泡水可治小便短赤
9
作者 胡随瑜 《农村百事通》 2017年第15期54-54,共1页
小便短赤是指小便量少,颜色深黄,甚至带有红色,部分人还会合并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中医解释为膀胱湿热,现代医学则多归因于泌尿系统的尿路感染或结石。普通人的尿为淡黄色,天冷时多清澈,天热时多黄色,达与出汗和饮水多... 小便短赤是指小便量少,颜色深黄,甚至带有红色,部分人还会合并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中医解释为膀胱湿热,现代医学则多归因于泌尿系统的尿路感染或结石。普通人的尿为淡黄色,天冷时多清澈,天热时多黄色,达与出汗和饮水多少有关,也会随着饮食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便 淡竹叶 泡水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 现代医学 尿频 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高分 江远东 湛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44-2647,共4页
目的对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广泛搜集生脉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资料,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 目的对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广泛搜集生脉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资料,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提示生脉注射液与多巴胺联用可取得较单用多巴胺更好的升压效果。收缩压值对比(试验组/对照组)示治疗第1天加权均数差(WMD)为6.02〔95%CI(4.36,7.67)〕;治疗第2天WMD为9.03〔95%CI(6.61,11.45)〕;治疗第3天WMD为10.99〔95%CI(8.43,13.55)〕。舒张压值对比(试验组/对照组)示治疗第1天WMD为5.03〔95%CI(3.72,6.33)〕;治疗第2天WMD为4.13〔95%CI(2.87,5.40)〕;治疗第3天WMD为0.97〔95%CI(-1.02,2.97)〕。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低,试验结果有发生偏倚的高度可能性。结论生脉注射液可能有益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改善,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支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生脉注射液 低血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中的异常表达及功能分析
11
作者 文宇琪 何彩林 +2 位作者 王杨 陈玭 熊新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8-1216,共9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微RNA(microRNA,miRNA)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本研究旨在检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中异常表达的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方法...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微RNA(microRNA,miRNA)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本研究旨在检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中异常表达的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方法:提取实验动物滑膜内总RNA,通过miRNA芯片获得miRNA基因谱,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预测其相关靶基因;对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CIA大鼠模型中有包括rno-miR-6215、rno-miR-709等在内的69个呈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22个(31.9%)上调和47个(68.1%)下调;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上调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代谢过程,它们可能参与了MAPK和Wnt等信号通路;下调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系统发育,它们可能参与了轴突引导的信号通路。结论:CIA大鼠模型内miRNA呈显著的差异表达,其靶基因可能参与细胞代谢的生物功能及MAPK和Wnt等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微RNA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