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地那非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缓解慢性盆腔疼痛大鼠痛觉和炎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梅珠 罗琳 田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24,1633,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前列腺抗原(PAg)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E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西地那非治疗EAP大鼠,另外,Sildenafil^(+)EAP处理基础上注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剂二甲双胍。HE染色分析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von Frey纤维法检测大鼠盆腔痛觉反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NOS^(+)和CD16/32^(+)巨噬细胞数量及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EAP组前列腺腹侧腺体组织出现明显局灶性或多灶性炎症,盆腔痛觉反应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巨噬细胞M1型极化特征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特征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与EAP组相比,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denafil^(+)EAP组相比,MET^(+)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与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阻断慢性盆腔疼痛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西地那非 巨噬细胞M2型极化 慢性盆腔疼痛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可减轻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 被引量:18
2
作者 谭义文 田毅 +2 位作者 魏晓 程亮亮 符白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对全麻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上腹部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1岁,ASAⅠ~Ⅲ级,BMI 19~28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肺保护性...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对全麻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上腹部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1岁,ASAⅠ~Ⅲ级,BMI 19~28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常规通气组(CV组),每组20例。PV组行肺保护通气:IPPV,V_T 6ml/kg,PEEP 5~10cm H_2O,每隔30分钟进行手法肺复张;CV组行常规通气:IPPV,V_T 10 ml/kg,不使用PEEP及肺复张。于麻醉诱导前(T_1)、机械通气后2h(T_2)、术毕时(T_3)、术后6hT_4)和24h(T_5)采集静脉血检测IL-6和IL-8的浓度;记录麻醉前、术后第1、3、5、7天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术后肺部炎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方式、T_1~T_5时IL-6和IL-8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两组IL-6和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比较,术后第1、3、5天CV组CPIS评分和术后肺部炎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3、5天PV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CV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不能降低开腹手术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围术期IL-6和IL-8浓度,但是可减少术后肺部炎症的发生,减轻术后5d内的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晓阳 万梦婕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1-625,共5页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尚缺少文献对于儿童、成人、老年、孕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系统药物介绍,仍有部分患者对于一、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故本文结合文献对指南进行解读,探索各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临床治疗的瓶颈,方便指南的执行和理解,为及时更新下一版指南探路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钼靶X线及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园 李香营 +3 位作者 陈建强 李海珍 梁其洲 符水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1877-188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及MRI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中的诊断价值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9年6月接受钼靶X线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IDPC患者,分析其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对IDPC诊断准确...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及MRI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中的诊断价值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9年6月接受钼靶X线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IDPC患者,分析其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对IDPC诊断准确率。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24例病灶呈肿块状,3例病灶呈不对称致密影伴钙化,1例病灶呈乳晕区大导管扩张,其中6例肿块的边缘可以看到短的毛刺。MRI扫描:28例病灶实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9例病灶呈囊实性肿块,囊壁见小结节,25例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MRI的诊断准确率为89.3%(25/28),钼靶X线检查准确率75.0%(21/28),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诊断准确率为96.4%,联合两种方法较单纯依靠钼靶X线诊断价值高(P=0.03)。结论:IDPC以小叶状或圆形肿块为特征,大囊肿合并小结节的管壁可能是这种癌症的一种特殊的MRI表现,联合乳腺钼靶X线及MRI可进一步提高IDPC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钼靶X光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及胼胝体膝部各项异性分数值预测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魏晓 田毅 +3 位作者 李香营 陈梅珠 黄运伯 田国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及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对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限期腹腔镜下胃癌或... 目的探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及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对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限期腹腔镜下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1例,男50例,女31例,年龄≥65岁,ASA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两组:POCD组(n=21)和非POCD组(n=60)。患者于术前1d及术后7d接受DTI检查及认知功能评估,获得FA及神经心理学结果,根据Z计分法判定是否发生POCD,并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前左、右PFC及CC膝部FA值诊断早期POCD的效能。结果早期POCD发生率为21例(25.93%)。POCD组术前、术后PFC及CC膝部FA值均明显低于非POCD组(P<0.05);术前左、右PFC及CC膝部FA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64、0.698,分别明显高于术后FA值曲线下面积0.691、0.694、0.663(P<0.05)。结论早期POCD患者术前PFC及CC膝部FA值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且诊断效能明显高于术后,术前FA值有助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老年患者 前额叶 胼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谭义文 田毅 +2 位作者 田国刚 蔡仁贤 侯春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12例(R组)和芬太尼组12例(F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12例(R组)和芬太尼组12例(F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即刻(T3)、锯胸骨即刻(T4)、停机后10 min(T5)、手术结束时(T6)记录BIS、HR、MBP、CVP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术中BI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稳定;与F组比较,R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镇痛药使用率增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适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需尽早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快通道麻醉 心脏辨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家兔模型左心室三层心肌间Cx43表达异质性的改变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江华 陆士娟 +4 位作者 陈小盼 左琦 刘正旺 孙定军 吴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17-419,42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三层心肌间跨室壁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分布的差异,探讨MIR易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生理机制。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MI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MIR组建立MIR模型,假手术组同等条件饲养,未进行...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三层心肌间跨室壁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分布的差异,探讨MIR易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生理机制。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MI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MIR组建立MIR模型,假手术组同等条件饲养,未进行任何处理。检测并比较两组家兔左心室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_(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Cx43蛋白(Cx43-pro)和mRNA(Cx43-Cq)的表达。结果:1.MIR组三层心肌APD_(90)和TDR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IR跨室壁复极离散显著增加。2.MIR组三层心肌的Cx43-pro表达与假手术组均有所降低(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ΔCx43-pro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IR增加了家兔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的异质性。3.与假手术组比较,MIR三层心肌Cx43-Cq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ΔCx43-Cq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表明MIR增加了跨室壁Cx43mRNA表达的异质性。结论:MIR左心室三层心肌间Cx43表达差异增大可能是导致心肌横断面上复极时程进一步离散易发MVA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缝隙连接蛋白43 复极离散 中层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罗琳 魏晓 +1 位作者 陈梅珠 李美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774-3778,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猪体外循环(CPB)期间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选择五指山小型猪20头,随机分为4组(n=5):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DY组),育亨宾组(Y组),对照组(C组)。D组和DY组在麻醉...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猪体外循环(CPB)期间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选择五指山小型猪20头,随机分为4组(n=5):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DY组),育亨宾组(Y组),对照组(C组)。D组和DY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DY组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前给予育亨宾l mg/kg;Y组和C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育亨宾1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在CPB前(T_0)、CPB后1(T_1)及2 h(T_2)、停CPB后1(T_3)及2 h(T_4),采集血标本检测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TLR4、5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血浆中TNF-α浓度。结果与D组比较,C组和DY组在T_(1-4)时点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TLR4、5和NF-κB阳性表达率,血浆中TNF-α浓度均增高。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兴奋α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体外循环 TOLL样受体 核转录因子ΚB 育亨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光 李香营 +1 位作者 王雄 陈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826-828,833,共4页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在健康兔和蛛网膜下腔充血(SAH)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探讨皮下给药是否优于口服给药并达到目标血清浓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NZW兔36只分为6组(n=6):口服尼莫地平组(5、15mg/kg...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在健康兔和蛛网膜下腔充血(SAH)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探讨皮下给药是否优于口服给药并达到目标血清浓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NZW兔36只分为6组(n=6):口服尼莫地平组(5、15mg/kg组),皮下注射尼莫地平组(2.5、5、15mg/kg组),SAH+皮下注射尼莫地平组(2.5mg/kg),测量各组尼莫地平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口服15mg/kg的尼莫地平会产生更高的峰值血浆浓度(Tmax),并且增加峰值血浆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亦大于5mg/kg。对于皮下给药后观察到达到Tmax的时间具有相反的趋势,其中15mg/kg导致较低的Tmax,并且具有比5mg/kg更低的AUC倾向。(2)相比口服给药,皮下注射组的平均尼莫地平浓度显著大于7ng/mL(P<0.01),且尼莫地平血浆浓度保持在7ng/ml以上的时间明显大于口服给药(P<0.01)。(3)健康NZW兔中2.5mg/kg皮下尼莫地平产生的Cmax、Tmax和AUC值,与5和15mg/kg皮下注射后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4h测量的平均尼莫地平浓度高于7ng/mL的目标治疗水平条件下,健康NZW兔(12.9±10.0)ng/mL和SAH(11.8±4.6)ng/mL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皮下施用尼莫地平优于口服尼莫地平,并可以将24h后尼莫地平血浆水平维持在7ng/mL以上,有助于研究尼莫地平治疗SAH后延迟血管痉挛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皮下注射 口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脑胶质瘤浸润MRI研究的动物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晓 李香营 +4 位作者 袁园 陈晶 黄邓高 谈顺 韩向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MRI瘤周浸润研究的鼠脑胶质瘤模型。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A、B两组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全培养基。A、B两组荷瘤大鼠分别于接种后1~2和3~4周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T1w... 目的:建立适用于MRI瘤周浸润研究的鼠脑胶质瘤模型。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A、B两组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全培养基。A、B两组荷瘤大鼠分别于接种后1~2和3~4周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T1wI增强扫描。病理观察肿瘤级别及肿瘤浸润程度,分析A、B两组肿瘤细胞浸润程度差别。结果:49只存活的细胞接种大鼠,在随后的MRI或病理检查中证实有肿瘤形成,对照组大鼠0=5)未见肿瘤形成。磁共振成像显示B组瘤体较A组体积大,信号欠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A、B组荷瘤大鼠瘤周浸润程度分别平均为(0.083士0.005)和(0.315±0.012),两组结果经两样本,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8,P〈0.05)。结论:肿瘤细胞接种后3~4周是肿瘤细胞浸润最明显的阶段,可作为MRI脑胶质瘤浸润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物模型 磁共振成像 瘤周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急性白血病分型2016版与2008版区别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阳 万梦婕 陈方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253-3256,共4页
时隔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急性白血病分型进行了修改,本文介绍了WHO急性白血病分型2016版与2008版的区别,结合细胞遗传学和预后等分析了2016版对2008版进行删除或增加的原因。WHO急性白血病分型2016版能更好地结合和指导临床。为了临... 时隔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急性白血病分型进行了修改,本文介绍了WHO急性白血病分型2016版与2008版的区别,结合细胞遗传学和预后等分析了2016版对2008版进行删除或增加的原因。WHO急性白血病分型2016版能更好地结合和指导临床。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掌握最新急性白血病分型,并积极为医学创新做准备,本文比较分析WHO急性白血病分型2016版与2008版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世界卫生组织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兴 马丽娜 王美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44-845,共2页
目的探究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0例肝癌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C-CIK治疗,观察组采用DC-CIK过继细胞... 目的探究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0例肝癌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C-CIK治疗,观察组采用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CD3、CD4、CD8T细胞比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治疗肝癌,效果确切,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C-CIK过继细胞免疫 消癌平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SAA2表达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新燕 刘英香 赵国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95-2500,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2(SAA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免疫浸润微环境的关系。方法:生物信息学和Western blot分析SAA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Log-rank法分析SAA2表达对总生存期的影响;CIBERSORT法分析肿瘤纯度得分、免疫得分及...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2(SAA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免疫浸润微环境的关系。方法:生物信息学和Western blot分析SAA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Log-rank法分析SAA2表达对总生存期的影响;CIBERSORT法分析肿瘤纯度得分、免疫得分及肿瘤组织中基质得分与SAA2表达的相关性;TISIDB分析SAA2与CD274等免疫分子的相关性;聚类分析鉴定结直肠癌中SAA2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SAA2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基因和蛋白均高表达;SAA2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SAA2低表达组;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AA2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纯度和肿瘤免疫得分呈正相关,而与基质得分无显著相关性;SAA2与CD274等免疫抑制性分子呈正相关,而与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原呈递等信号通路呈负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肿瘤细胞中SAA2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且SAA2高表达与免疫抑制微环境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2 结直肠癌 高表达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同时性前列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14
作者 孟娟 王刚 +4 位作者 何立香 谢宗宙 李建旺 徐海霞 白志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6-858,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胸部CT显示左肺门肿块(图1A),最大径约30.88 mm;支气管镜检提示为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图1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PD-L1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cell pro... 1临床资料病例1: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胸部CT显示左肺门肿块(图1A),最大径约30.88 mm;支气管镜检提示为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图1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PD-L1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cell proportion score,TPS)为0.5%。临床诊断为左肺鳞癌、临床分期为c T3N0M0ⅡB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锋 姚子龙 +5 位作者 李猛 李艳芬 李艳 李文君 李红华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5-1000,共6页
目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6月至2018年5月间1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10例慢性髓系... 目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6月至2018年5月间1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1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中位年龄32.5(23-73)岁;9例有慢性病史,中位慢性期17(4-84)个月。10例患者均有脾脏肿大,B超结果显示中位脾厚5.2(4-7.8)cm,中位脾长14.6(11.4-19.8)cm;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时中位外周血白细胞数41.705(11.9-344.41)×10^9/L,中位血小板数159(13-2326)×10^9/L。10例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及BCR-ABL1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结果中,5例可检测到附加染色体异常,1例为低二倍体,2例为复杂核型。10例患者中有6例进行了ABL1突变检测,其中2例检测到ABL1T315I突变;基因检查中1例合并P53缺失。中位随访时间10.5(0.2-78)个月。5例联合或不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TKI的化疗并序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3例达第二个慢性期(CP2),其中2例无进展存活至今(分别为移植后67和69个月),1例死于移植相关疾病(移植后7个月脑出血);2例在移植前为NR,移植后均死于疾病复发进展(分别移植后1和3个月)。5例联合或不联合TKI的化疗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死于疾病进展,中位活存时间6(0.2-22)个月。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行联合TKI化疗诱导达CP2状态,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 PH^+ BCR-ABL1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脾脏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锋 杨晓阳 +5 位作者 万梦婕 雷美清 孙令凤 韩勖 李文锦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77-1483,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通过凝血常规检测、凝血因子活力检测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高内涵成像技术探讨长链多聚磷...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通过凝血常规检测、凝血因子活力检测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高内涵成像技术探讨长链多聚磷酸钠盐的作用机制。结果:长链多聚磷酸盐可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活力,阻滞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及TXA2浓度。结论: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可抑制内源性凝血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离子及TXA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多聚磷酸盐 凝血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RNA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中的高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梦婕 邱湘宁 陆前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T和B淋巴细胞中穹窿核糖核酸2-1(vault ribonucleic acid 2-1,VTRNA2-1)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SLE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健康对照者和32例SLE患者的外周血CD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T和B淋巴细胞中穹窿核糖核酸2-1(vault ribonucleic acid 2-1,VTRNA2-1)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SLE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健康对照者和32例SLE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另外再收集6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性SLE患者47例,非活动性患者15例)和29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TRNA2-1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寻找VTRNA2-1的直接作用蛋白。结果:通过对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中的VTRNA2-1基因进行检测,发现SLE患者T细胞中的VTRNA2-1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的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VTRNA2-1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VTRNA2-1通过与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特异性结合而发挥生物学功能。结论:VTRNA2-1基因在SLE患者的B细胞中呈高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KR而发挥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核糖核酸2-1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激酶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肌复极离散度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名兰 潘碧云 +2 位作者 陈仕银 温达 王燕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3667-3671,共5页
背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有心电图的改变,而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心电标记物可用于鉴别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国外已经开展了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而国内较少开展。因此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 背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有心电图的改变,而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心电标记物可用于鉴别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国外已经开展了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而国内较少开展。因此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意义重大。目的评估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颅脑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并探讨其与神经病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残疾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可能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01-01至2017-12-3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就诊的63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入院时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获取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包括V5导联中的Q波开始和T波结束之间的时间离散度(QT离散度)、校正的QT(QTc)离散度、T波峰值与结束时时间间隔的离散度(TpTe离散度)和TpTe/QTc,其他导联中的QT间期最大值、QTc间期最大值和TpTe最大值。比较不同脑卒中类型、颅脑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中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评价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与出院时NIHSS评分及m 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63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55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8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中V5导联中TpTe/QTc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34);颅脑岛叶病变组QT间期最大值较无颅脑岛叶病变组高;无脑干病变组QT间期最大值较有脑干病变组高(P<0.05)。左、右侧颅脑病变患者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QT间期最大值与出院时NIHSS、mRS评分间存在相关性(rs=0.561、0.346,P=0.04、0.02)。结论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中,V5导联的TpTe/QTc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关,QT间期最大值与颅脑岛叶的病变及出院时神经病损程度、残疾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肌复极 脑血管事件 T波峰值和波谷之间的时间 QT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子与乙基纤维素的混合静电纺丝及纺丝膜的血液相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文苑 曾庆欢 +3 位作者 尹学琼 陈俊华 刘海芳 吕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85,共4页
将粒径2μm的壳聚糖(CTS)用机械球磨法球磨4h制备成粒径385nm的纳米颗粒(NCTS),再与乙基纤维素溶液(EC)混合静电纺丝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颗粒/乙基纤维素纳米纤维膜(NCTS/EC),探讨了纺丝电压和接受距离对于纳米纤维膜表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 将粒径2μm的壳聚糖(CTS)用机械球磨法球磨4h制备成粒径385nm的纳米颗粒(NCTS),再与乙基纤维素溶液(EC)混合静电纺丝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颗粒/乙基纤维素纳米纤维膜(NCTS/EC),探讨了纺丝电压和接受距离对于纳米纤维膜表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纺丝电压和接受距离可以获得均匀无串珠的纳米纤维膜。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NCTS/EC疏水性能好。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CTS/EC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颗粒 机械球磨 静电纺丝 乙基纤维素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的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祥坤 田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2-468,共7页
七氟醚是产科和儿科全身麻醉中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其对发育期大脑的神经损伤是目前医学研究热点。通过查阅相关基础文献,本文将动物实验中七氟醚神经毒性的髓鞘形成受损、细胞凋亡、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及神经... 七氟醚是产科和儿科全身麻醉中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其对发育期大脑的神经损伤是目前医学研究热点。通过查阅相关基础文献,本文将动物实验中七氟醚神经毒性的髓鞘形成受损、细胞凋亡、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及神经突触和受体改变等主要潜在机制进行归纳,进一步探究了相应的抗贫血药、植物提取物类药物、α2受体激动剂和其他类型药物干预效果与机制,为妊娠期胎儿和婴幼儿提供围手术期脑保护措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神经毒性 药物干预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