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钆塞酸增强MRI与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估中的诊断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兴润 李香营 柴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肝转移中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5月—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了Gd-EOB MRI和MDCT成像。三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断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直肠肝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中,共获取46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转移阳性424个和阴性38个。在医师A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4个,阴性38个,准确度95.67%,灵敏度95.28%,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2%;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7个,阴性37个,准确度80.95%,灵敏度79.48%,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99.70%,阴性预测值29.84%。在医师B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3个,阴性36个,准确度95.02%,灵敏度95.05%,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9.51%,阴性预测值64.91%;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5个,阴性35个,准确度80.09%,灵敏度79.01%,特异度92.11%,阳性预测值99.11%,阴性预测值28.23%。在医师C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6个,阴性38个,准确度96.10%,灵敏度95.75%,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67.86%;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52个,阴性34个,准确度83.55%,灵敏度83.02%,特异度89.47%,阳性预测值98.88%,阴性预测值32.08%。Gd-EOB MRI判断肝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DCT,在医师A和医师C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0、0.788),在医师B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1);而MDCT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79、0.378和0.400)。结论Gd-EOB MRI诊断mCRC肝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率均高于MDCT,诊断性能更高,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包膜下病变、周围胆道转移和肝脏脂肪病变会降低MDCT诊断mCRC的性能。相对于MDCT,Gd-EOB 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mCRC) 肝转移 钆塞酸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 MRI) 多排螺旋CT(M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CT肝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战跃福 吴烨华 +2 位作者 陈建强 刘凡 韩向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256-CT灌注成像评价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肝穿刺活检和影像学、血液学、生物化学检查筛选出的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肝穿刺结果和Child-Pugh评分将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n=8)和肝... 目的:探讨256-CT灌注成像评价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肝穿刺活检和影像学、血液学、生物化学检查筛选出的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肝穿刺结果和Child-Pugh评分将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n=8)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12),并选择同期无肝脾疾病者作为对照组(n=11),利用256-CT进行肝灌注(256-CT liver perfusion,256-CTP)。采用256-CTP模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采用大体灌注模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肝灌注(liver perfusion,LP)、增强峰值(peak enhanced,P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血容积(blood volume,BV)。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肝硬化分期与各灌注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灌注指标预测肝硬化程度的能力,选择约登指数最大作为截断点,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PVP分别为(76.63±37.26),(38.78±16.13)和(36.14±15.31)m L/(100 m L·min);TLP分别为(98.48±43.58),(55.63±14.47)和(54.41±20.81)m L/(100 m L·min);PE分别为(55.62±18.25),(44.11±5.79)和(41.08±7.74)HU,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I分别为(19.50±6.08)%,(31.81±16.48)%和(34.47±16.04)%;P分别为(37.32±8.59),(47.06±14.61)和(59.86±20.87)s,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P,LP和BV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TLP,PE和LP与肝硬化分期呈负相关(分别r=-0.592,-0.567,-0.409和-0.569,均P<0.05);HPI,TTP与肝硬化分期呈正相关(分别r=0.434和0.538,均P<0.05)。HPI和TTP对肝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ROC曲线对预测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TTP略优于HPI。结论:256-CTP可测量多个灌注参数,为评估肝硬化提供更多信息,能够整体、定量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P对预测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35例血供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建强 韩向君 +3 位作者 战跃福 陈晶 史克珊 李香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DSA对脑膜瘤血供的诊治价值及优势。方法分析海口医院2005年7月-2010年6月35例脑膜瘤术前DSA检查及手术资料,观察瘤体血供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后DSA图像的特点,并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结果 35例脑膜瘤患者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 目的探讨DSA对脑膜瘤血供的诊治价值及优势。方法分析海口医院2005年7月-2010年6月35例脑膜瘤术前DSA检查及手术资料,观察瘤体血供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后DSA图像的特点,并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结果 35例脑膜瘤患者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来源手术符合率为91%;邻近大血管受压移位程度、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受累情况手术符合率为100%;诊断瘤体丰血度中14例符合、8例被低估,符合率64%,14例血供丰富者2例存在危险吻合,12例行术前辅助性栓塞治疗,术中出血量得到很好控制,手术切除范围理想。结论 DSA能够准确评价脑膜瘤的血供特点,并能进行栓塞治疗,对临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及术中出血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其在观察瘤体动脉来源及评价丰血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辅以其他技术设施,DSA仍是脑膜瘤血供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DSA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建强 韩向君 +6 位作者 史克珊 李刚 李香营 鲁宏 关莹 尤晓光 战跃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降低颅底脑膜瘤手术创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观察瘤体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底骨质的三维关系;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同时...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降低颅底脑膜瘤手术创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观察瘤体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底骨质的三维关系;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同时随机抽取未接受MSCTA检查的2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输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2例患者MSCTA皆清晰显示瘤体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底骨质的三维关系,与术中观察一致,通过模拟操作皆合理地设计了骨瓣的大小及形状,有效避免了瘤周重要血管的损伤,准确地评估了包裹动脉剥离的危险度,其中9例改变了常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4例术前早期制定了次全切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中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结论MSCTA可以从多角度模拟手术操作,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趣区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窦旁脑膜瘤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建强 韩向君 +5 位作者 史克珊 关莹 战跃福 李小华 李香营 聂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兴趣区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CE-MRV)技术在评价窦旁脑膜瘤静脉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包括9例术后)进行兴趣区高分辨率3D CE-MRV... 目的:探讨兴趣区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CE-MRV)技术在评价窦旁脑膜瘤静脉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包括9例术后)进行兴趣区高分辨率3D CE-MRV检查,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s,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重建技术对瘤旁静脉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皆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单次成像时间约11.4 s,体素值约1.3 mm3,术前20例图像皆清晰显示窦腔改变情况,其中6例窦腔完整、通畅,14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侵,包括5例窦腔完全闭塞,9例狭窄;术后9例图像显示4例窦腔通畅,1例狭窄、中断,4例静脉窦切除。结论:应用兴趣区内高分辨率3D CE-MRV对窦旁脑膜瘤进行静脉窦成像,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辨率图象,清晰显示瘤体与静脉窦的关系以及静脉窦的侵及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并可评价术后静脉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 兴趣区 高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高分辨质子加权成像观察健康青少年颈横韧带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建强 韩贵宾 +2 位作者 韩向君 郭子义 王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颈横韧带的高分辨影像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颈横韧带进行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横轴位及矢状位,观...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颈横韧带的高分辨影像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颈横韧带进行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横轴位及矢状位,观察其形态、厚度、走行及信号特点。结果:高分辨PDWI能够清晰显示颈横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特征,冠状位联合横轴位能够有效显示横韧带的全貌,横韧带位于齿状突后方呈半弧状连接于两侧块内侧,长(20.4±3.3)mm,中心结构厚,向四周逐渐变薄,中部宽(7.3±0.6)mm,在两侧附着处宽度变小,中部厚(2.1±0.4)mm,横韧带在PDWI上75%呈均匀低信号,25%局部出现高信号。结论:3.0T高分辨PDWI是一种有效评价颈横韧带结构的影像学方法;局部高信号并非韧带损伤的绝对指征,正常青少年韧带结构中也存在部分高信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加权序列成像 横韧带 高分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CARE kV低管电压扫描联合CPR技术术前评估面神经管骨折 被引量:3
7
作者 吴莉 韩丹 +3 位作者 陈泽谷 何波 杨石平 刘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低剂量CT扫描及CPR技术在术前评估面神经管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头部外伤伴单侧面瘫患者,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颞骨HRCT扫描,按就诊先后分4组:A组108例(CARE kV On),管电压120kVp,B^D组分别为114、105... 目的探讨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低剂量CT扫描及CPR技术在术前评估面神经管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头部外伤伴单侧面瘫患者,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颞骨HRCT扫描,按就诊先后分4组:A组108例(CARE kV On),管电压120kVp,B^D组分别为114、105、109例(CARE kV Semi),管电压分别为120kVp、100kVp、80kVp;观察CPR图像面神经管,比较4组患者面神经管骨折发生率、发生部位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4组间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CT值、噪声(SD)、SNR、CNR及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共纳入436例患者,面神经管骨折174例(174/436,39.91%)。A^D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3.52%(47/108)、39.47%(45/114)、37.14%(39/105)、39.45%(43/109);术前HRCT诊断面神经管骨折与手术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膝状窝骨折发生率最高(100/174,57.47%),迷路段最低(5/174,2.87%)。A^D组SD、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除A、B组外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CTDIvol、DLP、ED、有效电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除A、B组外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ARE kV联合CPR术前能够准确评估面神经管骨折情况,并可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面神经管骨折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的磁共振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建强 王维 +3 位作者 韩贵宾 韩向君 李香营 战跃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为因翼状韧带损伤造成老年长期头颈部疼痛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34例长期从事挥鞭性运动或工作并患有长期头颈部疼痛的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全面体检(包括CT,MR,超声,实...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为因翼状韧带损伤造成老年长期头颈部疼痛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34例长期从事挥鞭性运动或工作并患有长期头颈部疼痛的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全面体检(包括CT,MR,超声,实验室检验)和3.0T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PDWI),根据常规全面体检结果将患者分为病因明确组(CE组)和病因不明组(UE组),对两种的PDW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PDWI能够清晰显示翼状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改变特点,斜冠位能够有效显示翼状韧带挥鞭性损伤的全貌。在CE组,96例患者中7例韧带损伤征阳性;在UE组38例患者中21例韧带损伤征阳性。有15.7%的长期头颈痛患者被证实源于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结论: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是造成老年长期头颈部疼痛的重要原因,高分辨率PDWI是评价翼状韧带的有效方法,能对因翼状韧带挥鞭性损伤造成的慢性头颈部疼痛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质子密度加权像 翼状韧带 老年 头颈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凡 战跃福 韩向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结合运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80例受检者首先根据使用碘克沙醇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I组(270 mg I/m L碘克沙醇)和II组(320 mg I/m L碘克沙醇),然后将A(120 k V/300 m A)... 目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结合运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80例受检者首先根据使用碘克沙醇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I组(270 mg I/m L碘克沙醇)和II组(320 mg I/m L碘克沙醇),然后将A(120 k V/300 m A),B(100 k V/400 m A),C(100 k V/300 m A)3组不同的扫描条件随机分布于I组和II组各期(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的动态增强扫描中;记录、统计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eff ective radiation dose,ED)、图像CT值及反映图像质量的噪声值(image of noise,NI)、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整体图像质量(overall image quality,OIQ)。结果:总体样本中C组的ED值比A组在3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分别降低约38%,40%,41%,图像质量各值(NI,SNR,CNR,OIQ)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ED值比A组在3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分别降低约18%,20%,20%,而图像质量各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扫描条件及时相下I,II两组图像CT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图像质量各值无明显差异(P>0.05);A-II组与B-I,C-I组图像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所得图像质量各值A-II组与B-I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A-II组与C-I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提高管电流结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低对比剂剂量 低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肾动脉移植修复小鼠输尿管损伤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东辉 白志明 +4 位作者 李金东 程庆 郭子义 邓湘东 曹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2-288,共8页
目的:从方法学上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经肾动脉移植对小鼠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经肾动脉移植BMSCs的有效性.方法:显微血管夹夹毕49只3~4周龄Balb/c小鼠的左侧输尿管,10 d后取出显微血... 目的:从方法学上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经肾动脉移植对小鼠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经肾动脉移植BMSCs的有效性.方法:显微血管夹夹毕49只3~4周龄Balb/c小鼠的左侧输尿管,10 d后取出显微血管夹以解除左侧输尿管梗阻,然后将这些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及对照组(n=24).实验组小鼠取出显微血管夹后立即经肾动脉移植荧光素酶标记的Balb/c小鼠BMSCs,对照组小鼠取出显微血管夹后随即关闭切口,不移植BMSCs.磁共振成像对实验小鼠进行扫描,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实验小鼠的左肾盂容积,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的左输尿管复通率,评估BMSCs对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实验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后的左肾盂容积明显大于梗阻前(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后10d的左肾盂容积差异无统计意义(P=0.693);实验组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的左输尿管复通率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高(P=0.012).结论:BMSCs经肾动脉移植可促进小鼠输尿管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单侧输尿管梗阻 经肾动脉移植 磁共振成像 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性斜视患者大脑皮层激活强度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小琴 谢青 +1 位作者 鲁宏 王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比较共同性斜视患者与正常受试者在接受不同视差的立体图刺激下激活脑区和激活强度的差异。方法选取共同性... 目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比较共同性斜视患者与正常受试者在接受不同视差的立体图刺激下激活脑区和激活强度的差异。方法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立体视觉正常者10例,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研究。采用SPM5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结果两组激活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差12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双侧枕中回(BA18)、双侧额下回(BA45/47)、右侧颞下回(BA37)、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岛叶(BA13)。在视差24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双侧枕中回(BA18)、右侧颞下回(BA37)、双侧海马(BA28)、左侧颞上回(BA20);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高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右侧舌回(BA18)。在视差36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右侧额下回(BA47)、左侧枕中回(BA18)、右侧枕下回(BA18)、左侧岛叶(BA13);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高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右侧额中回(BA8/10)。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右侧舌回、额中回的激活强度高于正常人,双侧枕叶、颞叶、额叶及左侧岛叶、顶叶的激活强度均低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大脑皮层 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V在Cockett’s综合征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晶 高峰 陈建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在Cocke’s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法MSCTV诊断的Cocke’s综合征的影像特点,对髂总静脉受压节段进行管腔轴位重建,计算受压...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在Cocke’s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法MSCTV诊断的Cocke’s综合征的影像特点,对髂总静脉受压节段进行管腔轴位重建,计算受压节段狭窄椭圆比,以1:3设定界值并根据是否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I^III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以下肢周径差及6个月随访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MSCTV诊断Cocke’s综合征35例,其中I型5例,表现为左髂总静脉局部受压变扁,管腔轴位椭圆比>1/3,狭窄远端静脉扩张伴或不伴侧支循环通路的建立,采用保守治疗。II型19例,表现为管腔明显狭窄,管壁呈明显弧形受压切迹,管腔轴位椭圆比≤1/3,采取介入治疗方案,其中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4例行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III型11例,表现为管腔明显狭窄或节段性闭塞、狭窄处对比剂缺失或于管腔两侧线样通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采用溶栓后支架植入术。3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左股静脉节段性血栓形成,余无明确再狭窄及血栓复发征象,无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直接法MSCTV能对Cocke’s综合征做出准确诊断,并能通过后处理重建准确评估髂内静脉的受压程度及属支血管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技术 静脉成像 左髂总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mRNA表达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战跃福 梁贤文 +6 位作者 韩向君 陈建强 张淑芳 谈顺 李群 王雄 刘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开始,取实验组大鼠48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计算b值=800 s/mm^2时的ADC值。DWI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采用RT-PCR检测TIMP-1 mRNA表达。成模大鼠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又分为S0期组(n=4)、S1期组(n=11)、S2期组(n=12)、S3期组(n=10)和S4期组(n=9),比较肝纤维化各组ADC值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肝纤维化S1~4期组大鼠肝ADC值及TIM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6.54和53.87,均P<0.05),ADC值除对照组与肝纤维化S1期组、S1期组与S2期组、S2期组与S3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P-1 mRNA除肝纤维化S1期组与S2期组、S3期组与S4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肝ADC值与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随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不断加深,ADC值逐渐减低,TIMP-1 mRNA表达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血供及毗邻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辉 李香营 +1 位作者 战越福 韩向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MSCT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异常血供及毗邻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重建,比较MIP及VR两种重建方法在肿瘤异常血供及毗邻血管显示中的价值。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MSCT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异常血供及毗邻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重建,比较MIP及VR两种重建方法在肿瘤异常血供及毗邻血管显示中的价值。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MIP显示异常血供及毗邻血管8例,血管数目15支,VR显示7例,血管数目11支。结论:MIP显示血管数目、走形及形态较好,对肿瘤的定性诊断较佳。VR可立体、直观和清晰地显示血管,但对于较细小分支的显示不如MIP。MSCT重建技术可以为术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正确定性、制定手术方案和避免术中血管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血管 三维重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远端高信号血管征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泽谷 吴海雄 +1 位作者 杨光 王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2月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提取动脉溶栓前(起病后6~24 h)的DS...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2月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提取动脉溶栓前(起病后6~24 h)的DSA影像图像资料证实为MCA M1段狭窄或闭塞,按磁共振FLAIR序列上是否存在HVS及其与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HVS组与无HVS组。FLAIR观察远端HVS,DS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脑侧支循环情况,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2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7±10.2)岁;按其FLAIR序列上是否存在HVS及其与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HVS组与无HVS组,其中HVS组22例,无HVS组40例。62例脑梗死患者在DSA检查中有33例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占53%;HVS组患者(86%)较无HVS组患者(35%)软脑膜侧支循环出现例数增多,且HVS组患者短期预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无HVS组患者(P=0.018)。结论:脑梗死患者磁共振FLAIR序列上远端HVS的出现代表梗死后缺血区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评估3种类型永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穿透血管壁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子义 李晓光 金征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 CT对比观察TrapEase滤器、Vena-Tech LP滤器及伞状滤器(Greenfield和Simmons)永久置入后穿出下腔静脉(IVC)血管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3月87例接受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IVF)置入术患者共87枚滤器的CT图像,其中Tr... 目的 CT对比观察TrapEase滤器、Vena-Tech LP滤器及伞状滤器(Greenfield和Simmons)永久置入后穿出下腔静脉(IVC)血管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3月87例接受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IVF)置入术患者共87枚滤器的CT图像,其中TrapEase滤器39枚(TE组)、Vena-Tech LP滤器24枚(VT组)、伞状滤器24枚(G&S组)。评估不同类型IVF穿透IVC血管壁的级别,并观察毗邻组织器官损伤情况。结果 TE组(22/52,42.31%)和VT组(21/49,42.86%)中滤器穿出IVC血管壁1级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G&S组(7/39,17.95%,P<0.001)。滤器仅穿入1个邻近器官所占比例在TE和VT组中分别为90.91%(10/11)和100%(9/9),而G&S组中滤器多同时穿入2个及以上器官者占63.33%(19/30)。3只以上滤器脚(柱)同时穿入邻近器官的情况多见于G&S组(16/18,88.89%)。结论G&S型IVF较TE和VT型具有更高的穿透IVC血管壁风险,且存在同时穿入多个毗邻组织器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BOLD-fMRI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青 王小琴 +1 位作者 鲁宏 王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全脑BOLD-fMRI的表现。方法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共同性斜视组)和立体视觉正常者10名(正常组),接受BLOD-fMRI。采用SPM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结果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全脑BOLD-fMRI的表现。方法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共同性斜视组)和立体视觉正常者10名(正常组),接受BLOD-fMRI。采用SPM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结果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可见右侧舌回和左侧枕中回激活,正常组可见双侧枕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中回激活。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P<0.05),主要位于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双侧缘上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额下回、左侧岛叶。结论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共同性斜视患者脑区激活范围小于正常者,其立体视觉异常的中枢神经机制可能与顶叶、颞叶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立体视觉 大脑皮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巨噬细胞来源的纳米囊泡通过将M2巨噬细胞转化为M1型巨噬细胞抑制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蒙秋 谢兴润 黄守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7-815,共9页
目的探究M1巨噬细胞来源的纳米囊泡(M1-NV)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有效性和关键机制。方法通过差速离心法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细胞外囊泡(EV)。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CD31和F4/80表达分别鉴定EMS患者... 目的探究M1巨噬细胞来源的纳米囊泡(M1-NV)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有效性和关键机制。方法通过差速离心法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细胞外囊泡(EV)。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CD31和F4/80表达分别鉴定EMS患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MS-ES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极化的腹膜巨噬细胞。通过在0~4℃环境下注射器吸取细胞悬液后,通过(5、1、0.4、0.22)μm聚碳酸酯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备M1-NV。流式细胞术分析RAW264.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极化情况、反转录PCR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86、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CD163、CD206和IL-10的表达。将PKH67标记的M1-NV在与EMS-ESC、HUVEC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通过小管形成实验检测M1-NV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通过Transwell^(TM)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EM-ESC在迁移和浸润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通过对NV内含物的检测发现NV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活性颗粒含量远多于来自相同数量的EV;与EMS-ESC、HUVEC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时,PKH67标记的M1-NV在均被细胞摄取内化。与M0-NV处理相比,20μg/mL M1-NV就能够有效地将M2巨噬细胞重新编码为M1巨噬细胞。与空白组和M0-NV组相比,M1-NV处理后的EMS-ESC侵袭和迁移明显减少、HUVEC的小管形成减少,而用M2-NV处理的EMS-ESC则相反。结论M1-NV可以将M2巨噬细胞重新编码为M1巨噬细胞,抑制EMS-ESC的侵袭、迁移并阻碍血管形成,进而阻碍EM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囊泡 纳米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A在大型脑膜瘤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建强 关莹 +4 位作者 李刚 陈晶 金虎 李小华 韩向君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设计大型脑膜瘤个性化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直径>5cm的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术式、全切方案及术前栓...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设计大型脑膜瘤个性化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直径>5cm的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术式、全切方案及术前栓塞治疗与否,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评价手术方案合理性。结果:通过MSCTA模拟操作后146例患者均合理设计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其中MSCTA显示19例颅内重要动脉明显阻碍手术操作窗而改变了常规入路途径,50例瘤体模拟单纯入路由于基底较宽或入路远侧瘤体暴露困难而改为联合扩大术式,35例瘤体侵及视神经、脑干走行区或包裹颅内重要动脉提示全切风险大而术前早期制定了次全切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14例窦旁脑膜瘤因窦腔闭塞而制定瘤体及静脉窦全切方案,42例富血供瘤体行术前颈外动脉栓塞治疗。术中所见与模拟操作所遇情况高度一致,瘤体暴露充分、合理,有效避免了颅内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区及静脉窦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瘤体切除范围理想。结论:通过MSCTA模拟手术操作可充分、准确了解术中情况,评估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风险度,协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与血管直径及分叉角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泽谷 杨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33-236,24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前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相关数据,探讨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与血管直径及分叉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放射科PASC系统数据库里,收集2011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6...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前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相关数据,探讨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与血管直径及分叉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放射科PASC系统数据库里,收集2011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62例非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分叉角度、分叉血管直径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大小(最大高度×宽度)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叉顶角(A2)明显增加((128.6±18.5)°vs.(106.8±15.7)°),而分叉右侧角(A1)((104.2±15.2)°vs.(121.7±13.9)°)与左侧角(A1/A2)((107.6±17.2)°vs.(122.5±16.6)°)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分叉血管A1段直径((3.1±1.2)mm vs.(4.0±1.2)mm)、A2段直径((3.2±1.3)mm vs.(4.1±1.6)mm)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大脑前交通动脉、ACA-A1段、ACA-A2段血管直径与动脉瘤大小(最大高度×宽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411、0.486、0.429,P<0.01)。结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ACA分叉顶角的角度较大,且ACA分叉血管直径、角度均与无动脉瘤者差异明显,对指导临床评估和减少ACA分叉顶端局部血液动力学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