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颈横韧带的高分辨影像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颈横韧带进行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横轴位及矢状位,观...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颈横韧带的高分辨影像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颈横韧带进行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横轴位及矢状位,观察其形态、厚度、走行及信号特点。结果:高分辨PDWI能够清晰显示颈横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特征,冠状位联合横轴位能够有效显示横韧带的全貌,横韧带位于齿状突后方呈半弧状连接于两侧块内侧,长(20.4±3.3)mm,中心结构厚,向四周逐渐变薄,中部宽(7.3±0.6)mm,在两侧附着处宽度变小,中部厚(2.1±0.4)mm,横韧带在PDWI上75%呈均匀低信号,25%局部出现高信号。结论:3.0T高分辨PDWI是一种有效评价颈横韧带结构的影像学方法;局部高信号并非韧带损伤的绝对指征,正常青少年韧带结构中也存在部分高信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结合运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80例受检者首先根据使用碘克沙醇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I组(270 mg I/m L碘克沙醇)和II组(320 mg I/m L碘克沙醇),然后将A(120 k V/300 m A)...目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结合运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80例受检者首先根据使用碘克沙醇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I组(270 mg I/m L碘克沙醇)和II组(320 mg I/m L碘克沙醇),然后将A(120 k V/300 m A),B(100 k V/400 m A),C(100 k V/300 m A)3组不同的扫描条件随机分布于I组和II组各期(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的动态增强扫描中;记录、统计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eff ective radiation dose,ED)、图像CT值及反映图像质量的噪声值(image of noise,NI)、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整体图像质量(overall image quality,OIQ)。结果:总体样本中C组的ED值比A组在3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分别降低约38%,40%,41%,图像质量各值(NI,SNR,CNR,OIQ)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ED值比A组在3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分别降低约18%,20%,20%,而图像质量各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扫描条件及时相下I,II两组图像CT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图像质量各值无明显差异(P>0.05);A-II组与B-I,C-I组图像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所得图像质量各值A-II组与B-I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A-II组与C-I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提高管电流结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颈横韧带的高分辨影像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颈横韧带进行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横轴位及矢状位,观察其形态、厚度、走行及信号特点。结果:高分辨PDWI能够清晰显示颈横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特征,冠状位联合横轴位能够有效显示横韧带的全貌,横韧带位于齿状突后方呈半弧状连接于两侧块内侧,长(20.4±3.3)mm,中心结构厚,向四周逐渐变薄,中部宽(7.3±0.6)mm,在两侧附着处宽度变小,中部厚(2.1±0.4)mm,横韧带在PDWI上75%呈均匀低信号,25%局部出现高信号。结论:3.0T高分辨PDWI是一种有效评价颈横韧带结构的影像学方法;局部高信号并非韧带损伤的绝对指征,正常青少年韧带结构中也存在部分高信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文摘目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结合运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80例受检者首先根据使用碘克沙醇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I组(270 mg I/m L碘克沙醇)和II组(320 mg I/m L碘克沙醇),然后将A(120 k V/300 m A),B(100 k V/400 m A),C(100 k V/300 m A)3组不同的扫描条件随机分布于I组和II组各期(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的动态增强扫描中;记录、统计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eff ective radiation dose,ED)、图像CT值及反映图像质量的噪声值(image of noise,NI)、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整体图像质量(overall image quality,OIQ)。结果:总体样本中C组的ED值比A组在3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分别降低约38%,40%,41%,图像质量各值(NI,SNR,CNR,OIQ)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ED值比A组在3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分别降低约18%,20%,20%,而图像质量各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扫描条件及时相下I,II两组图像CT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图像质量各值无明显差异(P>0.05);A-II组与B-I,C-I组图像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所得图像质量各值A-II组与B-I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A-II组与C-I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提高管电流结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