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延缓慢性肾脏病纤维化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向杨 龙家乐 +8 位作者 邢健生 高元慧 程庆 蔡勇 刘振湘 张淑芳 陈列 杨超 白志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0-1269,共10页
目的:分离培养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建立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模型,体外研究同物种BM-MSCs对CKD肾纤维化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 目的:分离培养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建立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模型,体外研究同物种BM-MSCs对CKD肾纤维化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BM-MSCs,并从细胞形态、表面抗原、分化能力等方面鉴定;采用左侧输尿管部分梗阻(left partial ureteral obstruction,LPUUO)方法制作CKD模型,并通过B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病理染色等评估;体外实验分为肾组织与BM-MSCs共培养、肾组织单独培养、BM-MSCs单独培养3组,体外培养7 d,每天收集3组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累积分泌量。肾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分离培养的BM-MSCs表达抗原CD29,CD90而不表达CD45,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软骨诱导阿利新蓝染色阳性。LPUUO术后12周,B超示左肾皮质变薄、肾盂积液;SPECT示左肾充盈延迟、梗阻性肾功能受损。上清液HGF累积含量示BM-MSCs+CKD肾组织共同培养组第1,5,6,7天HGF累积分泌量明显高于CKD肾组织单独培养组(P<0.05)。HE染色显示BM-MSCs+CKD肾组织共同培养组和CKD肾组织单独培养组中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并随时间延长加重,但CKD肾组织单独培养组病变更严重;Masson染色显示BM-MSCs+CKD肾组织共同培养组术后第5,6,7天肾组织被染成蓝色的胶原纤维的累计光密度值明显低于CKD肾组织单独培养组(P<0.05)。结论: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BM-MSCs体外分泌HGF,抑制或延缓CKD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脏病 肾纤维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向杨 邢健生 +3 位作者 白志明 高元慧 曹卉 王顺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建立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inbreed line miniature pig of Wuzhishan,ILMW)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比较我国不同种系猪来源BM-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下一步研... 目的:建立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inbreed line miniature pig of Wuzhishan,ILMW)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比较我国不同种系猪来源BM-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下一步研究BM-MSC对ILMW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肾损伤的修复机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选取4月龄及10月龄健康ILMW各4头,从距髂骨翼边缘1 cm处穿刺,抽出骨髓约5 m L;经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分别用含10%,12%和15%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完全培养基于体外培养;并取第1代、第3代、第5代、第11代细胞分别行细胞形态学、表型、分化能力、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等检测。结果:分离培养的BM-MSCs在体外贴壁,呈成纤维样或旋涡状生长;原代细胞18 h出现贴壁,第6天进入对数增长期,约9 d后80%融合,传代后细胞状态未出现明显异常。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CD29,CD44,CD90表达呈阳性;CD34和CD45表达呈阴性;且各代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骨诱导18 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软骨诱导21 d后,阿利新蓝染色阳性。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的细胞百分比约为81.45%。结论:ILMW的BM-MSCs贴壁时间早,细胞增殖活跃,传代周期短,传代后仍能保持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是中国大陆地区猪来源BM-MSC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慢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邓高 曹卉 +6 位作者 王顺兰 郑琳麟 陈宗文 文小红 张淑芳 向杨 高元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目的:建立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inbreed line miniature pig of Wuzhishan,ILMW)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选取6月龄健康ILMW 3头,从颈部皮下无菌获取脂肪组织约100 g... 目的:建立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inbreed line miniature pig of Wuzhishan,ILMW)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选取6月龄健康ILMW 3头,从颈部皮下无菌获取脂肪组织约100 g,采用0.1%I型胶原酶消化组织,获得ILMW-ASCs,并进行体外培养和增殖;取第3,5,8,13代细胞进行如下实验:测量细胞大小,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并进行细胞诱导分化和绘制细胞增殖曲线。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ILMW-ASCs在体外贴壁,呈成纤维样或旋涡状生长;原代细胞培养36 h出现贴壁,第5天进入对数增殖期,约7 d后80%的细胞汇合。ILMW-ASCs细胞直径及体积分别为(17.00±0.54)μm和(2.58±0.24)×10–9 L。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90呈高表达,不同代数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均P>0.05);CD45,CD8a和HLA-DR呈低表达,与第3代相比,随着代数的增加细胞表面抗原的阳性率逐渐增高(均P<0.05)。ILMW-ASCs成脂诱导结果为油红O染色呈阳性;ILMW-ASCs成骨诱导结果为茜素红染色呈阳性。ILMW-ASCs的第13代细胞出现凋亡和衰老,与较低培养代数相比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下降(均P<0.05)。结论:ILMW-ASCs取材方便,贴壁时间早,细胞增殖活跃,传代周期短,传代后能保持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是猪来源ASCs的最佳选择之一,可为大动物疾病模型和组织器官修复的细胞治疗提供候选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性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卉 王薇 +3 位作者 肖敬川 黄邓高 高元慧 朱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0-808,共9页
目的: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成纤维细胞的高效获取及纯化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改良组织块培养法(improved tissue culture method,ITCM)及酶消化培养法(enzyme digestion method,EDM)分离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 目的: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成纤维细胞的高效获取及纯化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改良组织块培养法(improved tissue culture method,ITCM)及酶消化培养法(enzyme digestion method,EDM)分离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以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ITCM是将剪碎的皮肤组织置0.1%Ⅱ型胶原酶中于4℃下消化过夜,分离表皮与真皮,对真皮组织采用0.25%胰酶于室温下再次消化15 min,待组织块贴壁于培养皿后进行培养。EDM是将剪碎的皮肤组织置0.25%胰酶中于4℃下消化过夜,分离表皮与真皮,将真皮组织再次于4℃下用0.1%Ⅱ型胶原酶消化过夜,然后将组织块与酶的混合物一起过滤、挤压,用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冲洗滤网,对得到的细胞悬液进行培养。ITCM与EDM均采用两种酶进行消化,但两种酶的使用顺序、消化时间及温度不同,最终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后续培养的分别是组织块和细胞悬液。本研究利用ITCM和EDM分离、培养HFF,观察ITCM组和EDM组HFF的原代至第3代(Passage 0~Passage 3,P0~P3)的细胞形态;染色波形蛋白、CD68和角蛋白以鉴定细胞纯度;绘制P3生长曲线对比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取120 mJ/cm^(2)的中波紫外线(medium-wave ultraviolet,UVB)照射P3 ITCM组和EDM组HFF,建立光损伤模型。根据有无照射紫外线,实验分为UVB组和未照射对照组(Control)。采取二次离心法提取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用含不同浓度(0,2.5%,5.0%及10.0%)PPP的完全培养基对ITCM组和EDM组的HFF进行分组培养,加入PPP 24 h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损伤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ITCM组培养至第3天时可观察到大量HFF,受杂质影响小;EDM组HFF形态的观察受到较多杂质影响;第9天时,两组细胞均可传代;两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HFF均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HFF培养至P2时ITCM组和EDM组波形蛋白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36±0.76)%vs(99.4±0.56)%,P<0.01],CD68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8±0.46)%vs(78.37±0.75)%,P<0.01],pan-keratin的表达分别为阳性和阴性。HFF培养至P3时ITCM组与EDM组比较,波形蛋白和角蛋白染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68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73±1.37)%vs(85.27±2.63)%,P<0.001]。EDM组P3 HFF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ITCM组(P<0.05)。经UVB(120 mJ/cm^(2))照射后,两种方法获取的HFF出现光损伤改变;2.5%PPP组修复损伤细胞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余浓度组(P<0.05或P<0.001)。结论:与ITCM法比较,EDM法获得的HFF具有纯化速度快、增殖能力强的优点;PPP对HFF的紫外线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实验结果可为后续临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 酶消化培养法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肾动脉移植修复小鼠输尿管损伤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东辉 白志明 +4 位作者 李金东 程庆 郭子义 邓湘东 曹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2-288,共8页
目的:从方法学上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经肾动脉移植对小鼠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经肾动脉移植BMSCs的有效性.方法:显微血管夹夹毕49只3~4周龄Balb/c小鼠的左侧输尿管,10 d后取出显微血... 目的:从方法学上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经肾动脉移植对小鼠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经肾动脉移植BMSCs的有效性.方法:显微血管夹夹毕49只3~4周龄Balb/c小鼠的左侧输尿管,10 d后取出显微血管夹以解除左侧输尿管梗阻,然后将这些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及对照组(n=24).实验组小鼠取出显微血管夹后立即经肾动脉移植荧光素酶标记的Balb/c小鼠BMSCs,对照组小鼠取出显微血管夹后随即关闭切口,不移植BMSCs.磁共振成像对实验小鼠进行扫描,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实验小鼠的左肾盂容积,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的左输尿管复通率,评估BMSCs对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实验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后的左肾盂容积明显大于梗阻前(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后10d的左肾盂容积差异无统计意义(P=0.693);实验组小鼠左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的左输尿管复通率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高(P=0.012).结论:BMSCs经肾动脉移植可促进小鼠输尿管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单侧输尿管梗阻 经肾动脉移植 磁共振成像 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mRNA表达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战跃福 梁贤文 +6 位作者 韩向君 陈建强 张淑芳 谈顺 李群 王雄 刘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开始,取实验组大鼠48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计算b值=800 s/mm^2时的ADC值。DWI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采用RT-PCR检测TIMP-1 mRNA表达。成模大鼠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又分为S0期组(n=4)、S1期组(n=11)、S2期组(n=12)、S3期组(n=10)和S4期组(n=9),比较肝纤维化各组ADC值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肝纤维化S1~4期组大鼠肝ADC值及TIM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6.54和53.87,均P<0.05),ADC值除对照组与肝纤维化S1期组、S1期组与S2期组、S2期组与S3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P-1 mRNA除肝纤维化S1期组与S2期组、S3期组与S4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肝ADC值与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随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不断加深,ADC值逐渐减低,TIMP-1 mRNA表达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达谱芯片数据的肝细胞癌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敬川 张应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3-1060,共8页
目的: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然而,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而,利用生物信息学这一手段寻找参与肝细胞癌的关键基因,以及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基因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肝细胞癌基因芯... 目的: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然而,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而,利用生物信息学这一手段寻找参与肝细胞癌的关键基因,以及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基因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索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下载肝细胞癌基因的芯片数据,经过GEO2R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分别通过DAVID在线分析、STRING-DB数据库、Cytoscape软件、GEPIA和Ualcan在线分析工具,进行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通路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预后分析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研究。结果:共筛选出87个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5个,下调基因72个。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影响氧化还原、细胞氨基酸衍生物代谢、羧酸代谢分解、损伤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亚油酸和维生素A代谢、补体系统及级联反应、甾体激素生物合成和药物代谢等通路。经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获得2个关键模块区和2个关键基因AURKA和SPP2。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AURK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Normal组和Primary tum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6),在Primary tumor组中SPP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2个(AURKA和SPP2)与肝细胞癌相关的关键基因,它们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不是AURKA和SPP2表达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与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娟 高元慧 +2 位作者 徐海霞 王美清 陈正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47-350,357,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子表面标志物CD68、CD206在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初诊和首次复发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TAM的极化在PGI-DLBCL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PGI-DLBCL患者初诊... 目的: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子表面标志物CD68、CD206在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初诊和首次复发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TAM的极化在PGI-DLBCL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PGI-DLBCL患者初诊和首次复发后淋巴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TAM的分子标志物CD68和CD206的表达变化。根据CD68和CD206初诊至首次复发后表达的变化,将28例患者分为"增强"、"稳定"和"减弱"3种情况,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CD68和CD206不同程度表达的病例所占比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CD68和CD206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8)。CD68和CD206表达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分期、有无B症状、病理类型、ECOG评分和IPI评分无关,CD206的表达变化与原发部位有关(P<0.05)。CD68(P=0.23)和CD206 (P=0.818)变化与肿瘤复发时间无关。结论:M2-TAM的极化促进了PGI-DLBCL复发,可能成为预测PG-DLBCL复发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时间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组化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非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相关疾病家系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淑芳 张应爱 +3 位作者 王顺兰 邓湘东 肖敬川 余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一非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相关疾病(MYH9-RD)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以阐明MYH9-RD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测对家系进行筛查,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家系成员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 目的:探讨一非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相关疾病(MYH9-RD)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以阐明MYH9-RD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测对家系进行筛查,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家系成员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分析家系患者MYH9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家系内MYH9-RD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和粒细胞包涵体"三联症,而且都有轻至中度的出血倾向;临床表现具高度复杂性,并伴有严重的白血病、青光眼、心功能不全、转氨酶升高、血脂升高、哮喘、鼻炎及白内障等多种疾病;家系患者MYH9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与侧翼区均未检测到致病性突变。结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表明该家系MYH9-RD诊断成立,其临床表型复杂多样可能与家系患者MYH9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与侧翼区未检测到致病性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相关疾病 临床表型 基因 突变 系谱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对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金东 白志明 邓湘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144-1148,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能够向病变组织趋化、聚集,并且增殖、分化为受损组织的正常细胞,从而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如何将MSCs安全、准确、有效地移植入宿...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能够向病变组织趋化、聚集,并且增殖、分化为受损组织的正常细胞,从而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如何将MSCs安全、准确、有效地移植入宿主体内的目标区域,是MSCs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环节^[1]。本文就目前MSCs不同移植途径对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如下综述,分析、比较各种移植途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肾脏疾病 移植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人脐带干细胞体外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侠甫 金旭红 +4 位作者 黄邓高 邢势 王和杰 卓泽铭 车家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8-514,520,共8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P4代hUC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L30组(30mW/cm^2)、L50组(50mW/cm^2)、L80组(80mW/cm^2),对照组予超声假照处理,各LIPUS刺激组...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P4代hUC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L30组(30mW/cm^2)、L50组(50mW/cm^2)、L80组(80mW/cm^2),对照组予超声假照处理,各LIPUS刺激组分别刺激5、10、20min/d。LIPUS刺激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连续刺激1—5天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连续刺激并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特异性胞外糖胺多糖(GAG)和Ⅱ型胶原蛋白(Col2)的浓度,以及细胞阿利新蓝染色和Col2、DAPI荧光染色观察上述两种软骨特异性蛋白的分布水平。结果:①LIPUS刺激5d后观察刺激5min/d时L50组细胞集落更为密集,细胞增殖活性组内比较高于L30组和L80组(P<0.05),组间比较高于对照组(P<0.05),刺激10min/d、20min/d时各实验组随着刺激强度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以L80组抑制增殖效果最显著(P<0.05)。②LIPUS刺激并成软骨诱导5min/d时L30组细胞更为扁平宽大且阿利新蓝染色面积及Col2荧光强度较L50组、L80组及对照组更大,进一步分析胞外分泌GAG和Col2蛋白的含量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以L30最为显著(P<0.05),刺激10min/d、20min/d时各实验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适宜参数的LIPUS刺激促进细胞增殖,以(50mW/cm2、5min/d)最为显著,但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②在细胞诱导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在不影响细胞增殖率的情况下适宜参数(30mW/cm2、5min/d)的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增殖 成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AD-box家族蛋白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文小红 张淑芳 张应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1-1315,共5页
DEAD-box家族蛋白是一类ATP依赖的RNA解旋酶,在RNA代谢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EAD-box家族蛋白可通过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等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进而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
关键词 DEAD-box家族蛋白 RNA解旋酶 癌症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抑制和放疗治疗甲状腺眼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艳姣 祝叶 +2 位作者 熊青 郑琳麟 刘志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4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和放疗治疗甲状腺眼病(TA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中重度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免疫组(n=47例)和联合组(n=47例)。免疫组给予甲泼尼龙...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和放疗治疗甲状腺眼病(TA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中重度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免疫组(n=47例)和联合组(n=47例)。免疫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组在免疫组的基础上给予放射治疗。观察2组入组时、第4周及第24周时突眼度、眼睑裂宽度和甲状腺体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免疫功能,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第24周2组时突眼度、睑裂高度、甲状腺体积、CAS评分、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2组第4周时突眼度、睑裂高度、甲状腺体积、CAS评分、视力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24周时突眼度、睑裂高度、CAS评分低于免疫组,视力水平高于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24周时甲状腺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免疫组CD3^+、CD4^+、CD8^+及CD4^+/CD8^+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联合组治疗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期间恶心呕吐、皮疹、头晕、肝功损伤、肾功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联合放疗可增加TAO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杨 黄邓高 +3 位作者 曹卉 郑琳麟 高元慧 范忠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3-807,共5页
目的探讨活化诱导的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就诊的73例SLE患者和36例原发性膜性肾病(Ⅱ期)患者(对照组)肾穿刺活... 目的探讨活化诱导的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就诊的73例SLE患者和36例原发性膜性肾病(Ⅱ期)患者(对照组)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肾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肾组织中AICDA的表达水平。分析AICDA的表达与SLE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病理分型、系统受累情况、疾病活动度评分、治疗转归)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肾组织中AICDA的表达水平高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2.47 vs 3.33±1.91,P<0.05)。Ⅲ型(5.25±4.06)、Ⅳ型(6.88±2.20)、Ⅴ型(6.10±1.66)、Ⅲ+Ⅴ型(5.75±2.34)、Ⅳ+Ⅴ型(5.72±2.37)狼疮性肾炎患者间AICD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口腔溃疡、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关节炎、血液系统损害和浆膜炎SLE患者肾组织中AICDA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无上述系统损害者(7.02±2.14 vs 4.17±1.97,7.86±2.39 vs 4.98±1.76,9.83±1.34 vs 5.39±1.92,6.88±2.04 vs 2.93±1.21,7.51±1.81 vs 3.70±1.23,7.29±2.33 vs 5.34±2.29;P均<0.01)。SLE疾病活动度评分越高,AICDA的表达越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完全缓解患者肾组织中AICDA表达低于未完全缓解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4±2.39 vs 6.80±2.56,P>0.05)。结论 AICDA与SL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有望为SLE的治疗带来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在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祝叶 张艳姣 +2 位作者 熊青 郑琳麟 刘志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在活动期甲状腺眼相关病(TAO)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4例活动期中重度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静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观察患者在输液前(T0)、输液时(T1...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在活动期甲状腺眼相关病(TAO)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4例活动期中重度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静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观察患者在输液前(T0)、输液时(T1)、输液结束时(T2)和输液结束30 min(T3)均时的心率、收缩压、动脉压,观察患者每次治疗前后血钾、血糖、炎症因子、体质量及血脂水平,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率、甲状腺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前CAS评分为(4.5±0.8)分,治疗后CAS评分为(1.6±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35%。患者T1、T2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T0时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收缩压低于T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患者舒张压、心率均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TS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FT3、FT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钾离子、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中重度TAO安全有效,对心率和血压具有轻微和非累积的效应,对血糖、血钾、炎症因子、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影响,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做好针对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MYH9综合征家系2例耳聋患者临床特征及耳聋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印宜 张应爱 +3 位作者 高鑫 陈美 王顺兰 张淑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分析一个MYH9综合征家系中2例耳聋患者的表型特征,进行候选耳聋基因的突变筛查,明确该家系耳聋表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听力学检测、外周血涂片瑞-吉染色及MYH9蛋白质免疫... 目的分析一个MYH9综合征家系中2例耳聋患者的表型特征,进行候选耳聋基因的突变筛查,明确该家系耳聋表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听力学检测、外周血涂片瑞-吉染色及MYH9蛋白质免疫荧光检测;抽提2例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包括所有已知的100多个耳聋相关基因进行筛查并对可疑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三联征,系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本研究2例耳聋患者还伴有贫血、高脂血症和转氨酶升高;耳聋表现为语后性、迟发型和渐进性听力下降,以中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到MYH9基因致病突变位点:c.G4546C:p.V1516L,未发现其他已知遗传性耳聋基因的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2例患者的耳聋表型可能与MYH9致病突变p.V1516L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H9综合征 耳聋 感音神经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耐药和复发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鑫 张淑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7-1293,共7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耐药和复发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还十分缺乏有效预测膀胱癌耐药的分子标志物。膀胱癌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常见的耐药机制有基因表观遗传学修饰及表达水平异常、非编码RNA异常调节、膀胱...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耐药和复发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还十分缺乏有效预测膀胱癌耐药的分子标志物。膀胱癌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常见的耐药机制有基因表观遗传学修饰及表达水平异常、非编码RNA异常调节、膀胱癌干细胞的产生、药物外排增加和自噬等。膀胱癌的各种耐药机制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共同导致耐药的发生。深入研究膀胱癌耐药机制对攻克耐药难题、寻找治疗监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耐药 复发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CDCA8基因表达对膀胱癌5637细胞吡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鑫 陈美 +2 位作者 王新彤 刘明月 张淑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2-597,共6页
目的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耐药和复发率,研究其分子机制有助于解决临床耐药问题。文中旨在探索CDCA8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表达与吡柔比星(THP)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膀胱癌组织患者... 目的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耐药和复发率,研究其分子机制有助于解决临床耐药问题。文中旨在探索CDCA8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表达与吡柔比星(THP)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膀胱癌组织患者的临床信息。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DCA8的mRNA表达数据及患者化疗信息,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CDCA8的表达与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针对CDCA8基因构建RNA干扰慢病毒,将膀胱癌5637细胞分为空白组(未作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不含CDCA8靶序列的慢病毒)和实验组(转染含CDCA8靶序列的慢病毒,敲低CDCA8),检测CDCA8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检测敲低CDCA8对膀胱癌细胞THP敏感性的影响;Celigo检测5637细胞吡柔比星IC50。结果膀胱癌化疗者CDCA8表达(10.369±1.131)较非化疗者(9.250±0.892)显著高表达(P=0.012)。qRT-PCT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CDCA8的mRNA表达量(0.069±0.004)较空白组(1.087±0.075)、阴性对照组(1.001±0.054)显著降低(P<0.001)。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所示,实验组CDCA8蛋白表达量较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3)。实验组的IC50明显低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P<0.05),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敲低CDCA8表达后增强了膀胱癌5637细胞对THP的敏感性,为后续研究膀胱癌THP耐药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吡柔比星 CDCA8 耐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候选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子标记的识别
19
作者 肖四方 张应爱 +2 位作者 肖敬川 曹卉 张淑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测序筛选出的膀胱癌的候选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1-2013年3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的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 目的:探讨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测序筛选出的膀胱癌的候选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1-2013年3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的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的4个候选基因,CDH1、CLDN7、VEGFA和PTPRF在转录组测序患者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表达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更多的患者验证发现,CDH1、VEGFA、PTPRF和CLDN7中,VEGF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VEGFA和PTPRF表达相对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RF和肿瘤的初发和复发关系比较密切(P=0.002),其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3%。结论:VEGF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子标志物,PTPRF有望作为预测膀胱肿瘤复发的分子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转录组测序 分子标记物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牙髓保存活髓后细菌拷贝数检测
20
作者 毛小泉 曾鸣 +1 位作者 张英爱 徐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牙髓炎活髓保存术清除髓腔细菌的效率。方法:选用成功建立牙髓炎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将2颗下颌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兔牙颊面颈部钻两孔,置入制备好的小儿头皮针,使用抗生素液冲... 目的:探讨牙髓炎活髓保存术清除髓腔细菌的效率。方法:选用成功建立牙髓炎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将2颗下颌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兔牙颊面颈部钻两孔,置入制备好的小儿头皮针,使用抗生素液冲洗髓腔并引流;对照组使用碘仿糊剂处理炎症牙髓。术后1、3、57、d各处死5只,收集标本保存-20℃冰箱待测。结果:第3、57、d实验组细菌拷贝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性牙髓炎进行冲洗引流后能有效清除炎症牙髓中的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细菌 拷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