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指南: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摘译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智钦 朱泽民 +2 位作者 郭子依 刘智勇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994,共4页
1 概述 胰腺囊肿是常见的胰腺疾病,大多数是被偶然发现的.胰腺囊肿分为几种类型,有些类型可能是癌症或有恶性潜能,而其他类型是良性的.即使具有恶性潜能的囊肿也很少发展为癌症.目前,胰腺囊肿的唯一可行的治疗是手术切除,这与胰腺囊肿... 1 概述 胰腺囊肿是常见的胰腺疾病,大多数是被偶然发现的.胰腺囊肿分为几种类型,有些类型可能是癌症或有恶性潜能,而其他类型是良性的.即使具有恶性潜能的囊肿也很少发展为癌症.目前,胰腺囊肿的唯一可行的治疗是手术切除,这与胰腺囊肿高发病率和偶发死亡率有关.胰腺囊肿恶变风险小,手术治疗风险高,以及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的缺乏导致了立即治疗和囊肿监测之间的矛盾.该指南将为一般的胃肠病学家提供一个实用的方法来治疗和监测胰腺囊肿.该指南不适用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或已知易患胰腺癌基因突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 美国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伴脾静脉栓塞及脾梗死破裂出血1例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谢智钦 唐才喜 陈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408-2409,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2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3 d"入本院,患者于3 d前进食油腻食物及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为隐痛,向腰背部放散,伴腹胀、恶心。既往无胆石症病史,17年前因腹部刀刺伤行"胃修补术"。
关键词 胰腺炎 脾梗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永康 颜学波 +4 位作者 朱泽民 申鼎成 谢智钦 赵志坚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4-708,共5页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治疗效果不良、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lncRNA MALAT1在HCC中表达上调,具有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并且在HCC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总结了lncRN...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治疗效果不良、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lncRNA MALAT1在HCC中表达上调,具有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并且在HCC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总结了lncRNA MALAT1在HCC中的研究现状,探讨其表达模式、作用机制以及在预测和监测HCC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深入了解lncRNA MALAT1在介导HCC发展中的作用。lncRNA MALAT1将有望成为HCC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在将来应用于临床靶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RNA 长链非编码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泽民 赵志坚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25-2328,共4页
肝细胞癌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无法接受潜在的治疗性手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两种姑息治疗方法。目前... 肝细胞癌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无法接受潜在的治疗性手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两种姑息治疗方法。目前,阿帕替尼联合TACE的应用在临床中治疗肝细胞癌仍然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有关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尚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综述了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阿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12抑制可介导DNA损伤并与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协同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WANG C WANG H +3 位作者 LIEFTINK C 颜学波 孙永康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31-1731,共1页
【据《Gut》2020年4月报道】题:CDK12抑制可介导DNA损伤并与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协同作用(作者Wang C等)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几种治疗方案:如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对HC... 【据《Gut》2020年4月报道】题:CDK12抑制可介导DNA损伤并与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协同作用(作者Wang C等)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几种治疗方案:如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对HCC患者的生存获益均有限。该研究旨在为HCC患者寻找新的可用药物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CDK1 肝细胞癌 DNA损伤 恶性肿瘤 协同作用 生存获益 瑞戈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胆道闭锁中促进胆管细胞增殖和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颜学波 孙永康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6-1396,共1页
【据《Hepatology》2019年5月报道】题:长链非编码RNAH19在胆道闭锁中促进胆管细胞增殖和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作者XiaoY等)胆道闭锁(BA)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和严重肝纤维化为特征的新生儿肝病。尽管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取得了进步,但由于BA... 【据《Hepatology》2019年5月报道】题:长链非编码RNAH19在胆道闭锁中促进胆管细胞增殖和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作者XiaoY等)胆道闭锁(BA)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和严重肝纤维化为特征的新生儿肝病。尽管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取得了进步,但由于BA缺乏早期诊断标志物和肝纤维化的干预,最终导致患儿在早期死于终末期肝病。既往报道证实了可以通过敲除鞘氨醇1-磷酸受体2(S1PR2)来保护小鼠免受胆管结扎(BDL)诱发的胆管细胞增殖和肝纤维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非编码RNA 胆管结扎 细胞增殖 胆道闭锁 长链 HEPATOLOGY H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伐替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姜仲春 谷带利 +1 位作者 唐才喜(综述) 谢智钦(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1-375,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具有发展迅速、高侵袭性和高复发性等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而靶向治疗作为进展期肝癌的主要治疗策略,已广泛应用于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具有发展迅速、高侵袭性和高复发性等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而靶向治疗作为进展期肝癌的主要治疗策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仅有索拉菲尼,但其不良反应大,肿瘤应答率低,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近年来,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在肝癌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为继索拉菲尼后治疗进展期肝癌的第2个一线药物。本文就仑伐替尼在治疗H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肝细胞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凋亡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新调控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智勇 谢智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5-375,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11月报道】题:抗凋亡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新调控作用(作者Kumar DP等)肝细胞癌(HCC)作为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在增加,主要是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负担日益加重... 【据《Hepatology》2018年11月报道】题:抗凋亡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新调控作用(作者Kumar DP等)肝细胞癌(HCC)作为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在增加,主要是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负担日益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HCC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不添加特定致癌物发展为HCC的NASH小鼠模型中,初步确定抗凋亡转录因子(AATF)与HCC相关。AATF又称ChE-1,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AATF是细胞应答的中心介质,这种介质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自噬、DNA修复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促进细胞增殖及存活。然而,AATF在NASH和HC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此,Kumar等研究为AATF提供了证据,认为AATF是NAFLD进展为HCC的一个致病因素。AATF在人类NASH、HCC和多个人肝癌细胞系中的高表达被进一步证实。TNFα在NASH中表达增加,可诱导AATF表达。AATF的启动子分析显示,肝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结合位点;通过使用特异性抑制剂和siRNA对SREBP-1c的抑制作用,降低了TNFα诱导的AATF表达。AATF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相互作用,增加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AATF基因敲除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集落形成和锚定依赖生长。QGY-7703肝癌细胞异种移植物经AATF稳定敲入NSG小鼠后,显示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癌 转录因子 发病机制 调控作用 抗凋亡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REBP-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性出血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临床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Tandon P 谢智钦 +1 位作者 刘智勇 邓飞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5-1085,共1页
【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8年3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性出血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临床结局的比较(作者Tandon P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在肝硬化患者中有着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可分为急性静脉曲张性出血... 【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8年3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性出血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临床结局的比较(作者Tandon P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在肝硬化患者中有着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可分为急性静脉曲张性出血(AVB)或非静脉曲张性出血(NVB)。死亡率、住院时间(LOS)和30d再入院的差异尚待确定。苓研究旨在评估因UGIB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在上述临床结局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肝硬化患者 临床结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住院时间 死亡率 发病率 再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胆汁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学波 孙永康 +3 位作者 唐才喜 LIWINSKI T ZENOUZI R JOHN C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3-1473,共1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但目前关于PSC中胆道菌群及其与胆汁酸代谢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的Liwinski等对需行ERCP的PSC患者(n=43)和无PSC的对照组(n=22)进行了前瞻...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但目前关于PSC中胆道菌群及其与胆汁酸代谢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的Liwinski等对需行ERCP的PSC患者(n=43)和无PSC的对照组(n=22)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行ECRP的主要适应证是散发性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状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代谢 主要适应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乳头状腺瘤 肠道微生物群 微生物菌群 胆总管结石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泽民 李弘夏 唐才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调控的单链小分子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一些人类必需基因的表达,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miR-451位于17号染色体q11.2,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miRNA,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调控的单链小分子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一些人类必需基因的表达,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miR-451位于17号染色体q11.2,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miRNA,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异常表达。miR-451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志物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miR-451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23通过靶向肝细胞中的多种炎症和致癌基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 被引量:3
12
作者 He Y 孙永康 +1 位作者 苏斌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7-1097,共1页
【据《Hepatology》2019年4月报道】题:微小RNA-223通过靶向肝细胞中的多种炎症和致癌基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作者He Y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从单纯脂肪变性... 【据《Hepatology》2019年4月报道】题:微小RNA-223通过靶向肝细胞中的多种炎症和致癌基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作者He Y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从单纯脂肪变性到更严重的肝损伤的一系列疾病。在人群中,仅有20%~40%的脂肪肝患者进展为NASH;而在小鼠中,通过喂食高脂饲料(HFD)建立的脂肪肝小鼠模型,其对发展为NASH具有抵抗力。为了解单纯脂肪变性如何进展为NASH,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He等检测了抗炎微小RNA(microRNA,miRNA)-223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发现miRNA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肝细胞和人类NASH样本中均高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细胞癌 致癌基因 HEPATOLOGY 肝癌 炎症 靶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croRNA-103通过靶向连接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癌转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Fang JH 朱泽民 +1 位作者 刘飞 郭子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7-1127,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4月报道】题: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croRNA-103通过靶向连接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癌转移(作者Fang J H等) 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助于肝癌细胞转移。最近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分泌的microRNA可能介导癌症和... 【据《Hepatology》2018年4月报道】题: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croRNA-103通过靶向连接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癌转移(作者Fang J H等) 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助于肝癌细胞转移。最近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分泌的microRNA可能介导癌症和基质细胞之间的“串扰”。迄今为止,miRNAs分泌是否和如何影响血管通透性尚不清楚。基于深度测序和定量PCR,Fang等发现更高水平的血清microRNA-103与更高的肝细胞癌(HCC)转移潜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透性 细胞分泌 连接蛋白 癌转移 外泌体 肝癌 靶向 Hepa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巨噬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的激活可以阻止小鼠肝脏内质网的应激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智勇 朱泽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4-2364,共1页
【据《Hepatology》2019年8月报道】题:肝脏巨噬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的激活可以阻止小鼠肝脏内质网的应激(作者Zhou Y等)不论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引发的肝内质网(ER)应激,都可以通过展开的蛋白质反应(UPR)来消退。持续的UPR活化导致细... 【据《Hepatology》2019年8月报道】题:肝脏巨噬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的激活可以阻止小鼠肝脏内质网的应激(作者Zhou Y等)不论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引发的肝内质网(ER)应激,都可以通过展开的蛋白质反应(UPR)来消退。持续的UPR活化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并导致肝病进展。肝组织巨噬细胞是协调肝脏炎症的关键因素,ER应激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活化。然而,在肝脏应激反应期间如何调节ER应激和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小鼠肝脏 巨噬细胞 内质网 应激 激活 HEPATOLOGY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Javier F 刘智勇 朱泽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3-1083,共1页
【据《Gastroenterology》2019年3月报道】题:白蛋白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炎症的影响(作者Javier F等)该前瞻性研究收集了18例无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PRECIOSA预研究),评估低剂量白蛋白(每2周1 g/kg... 【据《Gastroenterology》2019年3月报道】题:白蛋白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炎症的影响(作者Javier F等)该前瞻性研究收集了18例无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PRECIOSA预研究),评估低剂量白蛋白(每2周1 g/kg)和高剂量白蛋白(每周1.5 g/kg)长期治疗(12周)对血清白蛋白、血浆肾素、心脏循环功能、门静脉压力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估单用抗生素与白蛋白联合抗生素(第1天1.5 g/kg,第3天1 g/kg)对随机对照试验中78例细菌感染患者(INFECIR-2研究)短期治疗(1周)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血清白蛋白 肝硬化患者 全身炎症 长期治疗 失代偿期 细胞因子水平 联合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HBx基因型可作为肝癌术前预测指标,但不能激活JAK1/STATS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Xu QG 朱泽民 刘智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0-1620,共1页
【据《J Hepatol》2019年5月报道】题:一种新的HBx基因型可作为肝癌术前预测指标,但不能激活JAK1/STATS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作者Xu QG等)HBV X基因(HBx)的遗传变异是常见的,并与肝细胞癌(HCC)的进展有关。然而,基于HBx全长序列的基... 【据《J Hepatol》2019年5月报道】题:一种新的HBx基因型可作为肝癌术前预测指标,但不能激活JAK1/STATS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作者Xu QG等)HBV X基因(HBx)的遗传变异是常见的,并与肝细胞癌(HCC)的进展有关。然而,基于HBx全长序列的基因型分类以及基因型对HBV相关HCC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测指标 基因型 HBX 术前 肝癌 通路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酪氨酸激酶是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泽民 谢智钦 刘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9-769,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3月报道】题:脾酪氨酸激酶是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作者Qu C等)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免疫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起关键作用,并已被报道为人类肝细胞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南方医科大学Qu等发现了SYK促进肝纤... 【据《Hepatology》2018年3月报道】题:脾酪氨酸激酶是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作者Qu C等)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免疫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起关键作用,并已被报道为人类肝细胞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南方医科大学Qu等发现了SYK促进肝纤维化的机制并评估SYK作为肝纤维化的治疗靶点。在分析了国家癌症生物技术信息基因数据库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HSC SYK 肝细胞癌 脾酪氨酸激酶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上调的lnc-HUR1通过阻断p53活性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泽民 谢智钦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1-1281,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5月报道】题:HBV上调的lnc-HUR1通过阻断p53活性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作者Liu N等)最近研究表明,一些lncRNA在肝细胞癌(HCC)中失调,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预后不良有关。为了鉴定HBV相关的lncRNA,... 【据《Hepatology》2018年5月报道】题:HBV上调的lnc-HUR1通过阻断p53活性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作者Liu N等)最近研究表明,一些lncRNA在肝细胞癌(HCC)中失调,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预后不良有关。为了鉴定HBV相关的lncRNA,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Liu等使用RNA深度测序来量化HepG2细胞和HBV转基因HepG2-4D14细胞中lncRNA的丰度。证明了lnc-HUR1在HepG2-4D14细胞中显著上调,并发现HBV编码的HBx可以增强lnc-HUR1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 P53 细胞增殖 lnc-HUR1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探查术后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1例报告
19
作者 谢智钦 王桃丽 +3 位作者 陈迅 李弘夏 唐才喜 朱泽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6-1097,共2页
切口感染,也称为手术部位感染,是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7%~24%,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延长住院时间[1-3].虽然胆道探查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但术后10余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却罕有报道,笔者近期诊治1例胆道... 切口感染,也称为手术部位感染,是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7%~24%,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延长住院时间[1-3].虽然胆道探查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但术后10余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却罕有报道,笔者近期诊治1例胆道探查术后18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病 肉芽肿 脓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伴巨大肝转移瘤1例报告
20
作者 朱泽民 谢智钦 +3 位作者 赵志坚 李彬 李弘夏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4-1085,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18年9月5日入本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右上腹可扪及约15 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及反跳痛,其余体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凝...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18年9月5日入本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右上腹可扪及约15 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及反跳痛,其余体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为8.2%,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0.167/min。上腹+中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1)肝右叶巨大肿块,考虑原发性癌(图1a);(2)右肾肿块,恶性可能,怀疑转移瘤(图1b)。胸部CT:未见异常。上腹+双肾增强MRI检查示:(1)肝右叶巨大肿块,巨块型肝癌,需与肝转移瘤相鉴别(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肝肿瘤 肿瘤转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