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腺样囊性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合并肝转移1例
1
作者 黄小辉 王桃丽 +4 位作者 王紫娟 唐林 连红月 周围 谭米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06-807,共2页
患者女性,70岁。2024年3月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2016年2月于本院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检提示右乳浸润性癌,改行右侧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病检提示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1/3... 患者女性,70岁。2024年3月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2016年2月于本院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检提示右乳浸润性癌,改行右侧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病检提示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1/3,宏转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1)乳腺缺损旁组织内未见明显癌残留;2)乳头、基底及皮肤切缘均未见明确癌细胞;3)淋巴结未见明确转移癌(0/9)。免疫组织化学示:ER(-),PR(-),Cerb-B2(0),Ki-67(20%),CD117(+),E-cadhe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乳腺癌 肝转移 甲状腺癌 多原发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乳腺癌1例
2
作者 王紫娟 唐林 +3 位作者 黄小辉 王桃丽 连红月 谭米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6-2022,共7页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腹部增强CT示直肠下段及升结肠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胸部CT示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肠镜检查仅表现为黏膜充血、粗糙及肥厚。考虑肠道肿瘤性病变,行腹腔镜下直肠狭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表达均为阳性,考虑乳腺癌转移。乳腺MRI示双侧乳腺多发增生结节[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右乳内下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活检结果:右乳乳腺组织未见明确癌;右侧腋窝淋巴结见小灶癌组织;左、右锁骨上窝及左腋窝淋巴结低分化癌,考虑乳腺来源。最终诊断为OBC伴淋巴结转移及直肠转移。术后16个月患者死亡。OBC通常难以找到乳腺原发病灶,OBC消化道转移尤其罕见,其临床表现往往被转移灶症状掩盖,容易被忽视,临床医生需重视;因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多器官损伤,预后极差,故应早期发现OBC原发病灶,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肠梗阻 转移性肿瘤 直肠肿瘤 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金文 文秋元 +1 位作者 李弘夏 陈栋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6-1449,共4页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nucleolar spindle-associated protein,NuSAP)/NuSAP1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具有维持着丝粒蛋白稳定性、调节纺锤体正确组装及染色体分离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报道显示NuSAP过表达与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多个恶性...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nucleolar spindle-associated protein,NuSAP)/NuSAP1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具有维持着丝粒蛋白稳定性、调节纺锤体正确组装及染色体分离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报道显示NuSAP过表达与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多个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并有望成为新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将其结构、功能及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侵袭 转移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 预后标志物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泽民 李弘夏 唐才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调控的单链小分子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一些人类必需基因的表达,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miR-451位于17号染色体q11.2,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miRNA,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调控的单链小分子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一些人类必需基因的表达,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miR-451位于17号染色体q11.2,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miRNA,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异常表达。miR-451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志物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miR-451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磷酸酶LHPP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 被引量:1
5
作者 Sravanth KH 李弘夏 陈栋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7-1067,共1页
【据《Nature》2018年3月报道】题:组氨酸磷酸酶LHPP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作者Sravanth K H等) Sravanth等通过特异性敲除肝脏PTEN、TSCl双基因进而激活roTOR的方法构建L—dKO小鼠肝癌模型。通过对L-dKO小鼠获得的12个肿瘤组织进行... 【据《Nature》2018年3月报道】题:组氨酸磷酸酶LHPP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作者Sravanth K H等) Sravanth等通过特异性敲除肝脏PTEN、TSCl双基因进而激活roTOR的方法构建L—dKO小鼠肝癌模型。通过对L-dKO小鼠获得的12个肿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发现唯一已知的组氨酸磷酸酶NMEl、NME2表达上调。然而,一种未知的LHPP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却明显下调。文章旨在研究LHPP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蛋白 磷酸酶 组氨酸 《NATURE》 鼠肝癌模型 蛋白质组学 dKO小鼠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建立酒精性心肌病电生理研究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弘夏 黄美园 +1 位作者 王金文 陈栋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6-394,共9页
目的:通过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体外定向分化心肌细胞(iPSC derived cardiomyocytes,iPSC-CM)的方法建立酒精性心肌病的电生理研究模型。方法:体外扩增培养人源iPSC并定向诱导其分化为iPSC-CM。实验将... 目的:通过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体外定向分化心肌细胞(iPSC derived cardiomyocytes,iPSC-CM)的方法建立酒精性心肌病的电生理研究模型。方法:体外扩增培养人源iPSC并定向诱导其分化为iPSC-CM。实验将iPSC-CM分为空白对照组、酒精实验组和KN93干预组。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iPSC-CM的分化情况,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iPSC-CM的功能,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监测iPSC-CM电活动的变化,采用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染色联合RTCA分析仪观察酒精对iPSC-CM的损伤而进一步验证模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0 mg/mL酒精)相比,不同剂量(25,50,100,150,200,250,300 mmol/L)的酒精实验组能抑制iPSCCM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0 mg/mL酒精)相比,浓度为100 mmol/L的酒精实验组中iPSC-CM出现明确的损伤,LDH释放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其震动幅度和跳动频率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浓度为100 mg/mL的酒精实验组相比,KN93干预组可通过KN93阻断坏死性凋亡通路而缓解酒精对iPSC-CM的损伤,LDH的释放量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上升,其震动幅度和跳动频率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体外心肌分化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酒精性心肌病电生理研究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体外心肌电生理活动和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可为药物筛选、疾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实验提供更加合理而高效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酒精性心肌病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探查术后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1例报告
7
作者 谢智钦 王桃丽 +3 位作者 陈迅 李弘夏 唐才喜 朱泽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6-1097,共2页
切口感染,也称为手术部位感染,是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7%~24%,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延长住院时间[1-3].虽然胆道探查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但术后10余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却罕有报道,笔者近期诊治1例胆道... 切口感染,也称为手术部位感染,是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7%~24%,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延长住院时间[1-3].虽然胆道探查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但术后10余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却罕有报道,笔者近期诊治1例胆道探查术后18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病 肉芽肿 脓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伴巨大肝转移瘤1例报告
8
作者 朱泽民 谢智钦 +3 位作者 赵志坚 李彬 李弘夏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4-1085,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18年9月5日入本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右上腹可扪及约15 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及反跳痛,其余体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凝...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18年9月5日入本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右上腹可扪及约15 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及反跳痛,其余体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为8.2%,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0.167/min。上腹+中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1)肝右叶巨大肿块,考虑原发性癌(图1a);(2)右肾肿块,恶性可能,怀疑转移瘤(图1b)。胸部CT:未见异常。上腹+双肾增强MRI检查示:(1)肝右叶巨大肿块,巨块型肝癌,需与肝转移瘤相鉴别(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肝肿瘤 肿瘤转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胃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
9
作者 朱泽民 谢智钦 +3 位作者 赵志坚 李弘夏 王金文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42-2044,共3页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MPC)是指在机体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中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报告的新发肝癌病例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胃癌也是常见的恶...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MPC)是指在机体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中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报告的新发肝癌病例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胃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原发性肝癌合并胃癌的二重癌国内外文献少见报道[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胃肿瘤 印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