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腺样囊性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合并肝转移1例
1
作者 黄小辉 王桃丽 +4 位作者 王紫娟 唐林 连红月 周围 谭米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06-807,共2页
患者女性,70岁。2024年3月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2016年2月于本院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检提示右乳浸润性癌,改行右侧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病检提示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1/3... 患者女性,70岁。2024年3月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2016年2月于本院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检提示右乳浸润性癌,改行右侧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病检提示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1/3,宏转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1)乳腺缺损旁组织内未见明显癌残留;2)乳头、基底及皮肤切缘均未见明确癌细胞;3)淋巴结未见明确转移癌(0/9)。免疫组织化学示:ER(-),PR(-),Cerb-B2(0),Ki-67(20%),CD117(+),E-cadhe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乳腺癌 肝转移 甲状腺癌 多原发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乳腺癌1例
2
作者 王紫娟 唐林 +3 位作者 黄小辉 王桃丽 连红月 谭米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6-2022,共7页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腹部增强CT示直肠下段及升结肠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胸部CT示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肠镜检查仅表现为黏膜充血、粗糙及肥厚。考虑肠道肿瘤性病变,行腹腔镜下直肠狭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表达均为阳性,考虑乳腺癌转移。乳腺MRI示双侧乳腺多发增生结节[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右乳内下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活检结果:右乳乳腺组织未见明确癌;右侧腋窝淋巴结见小灶癌组织;左、右锁骨上窝及左腋窝淋巴结低分化癌,考虑乳腺来源。最终诊断为OBC伴淋巴结转移及直肠转移。术后16个月患者死亡。OBC通常难以找到乳腺原发病灶,OBC消化道转移尤其罕见,其临床表现往往被转移灶症状掩盖,容易被忽视,临床医生需重视;因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多器官损伤,预后极差,故应早期发现OBC原发病灶,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肠梗阻 转移性肿瘤 直肠肿瘤 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中肺及延迟性脑空气栓塞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林 谭米多 +3 位作者 宋喜 毛鑫城 付卫东 罗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4,共2页
患者,女,52岁,159 cm,66 kg,ASA Ⅱ级,因“腰痛5天,伴淡红色血尿”入院。患者5 d前因腰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服用镇痛药稍缓解。1 d前疼痛加重,且伴血尿,服用镇痛药后无缓解,门诊以“双输尿管结石”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HR 64次/... 患者,女,52岁,159 cm,66 kg,ASA Ⅱ级,因“腰痛5天,伴淡红色血尿”入院。患者5 d前因腰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服用镇痛药稍缓解。1 d前疼痛加重,且伴血尿,服用镇痛药后无缓解,门诊以“双输尿管结石”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HR 64次/分,BP 121/67 mmHg,RR 18次/分,SpO_(2) 99%。入院后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无异常,尿常规示尿隐血,白细胞(+),余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病史 镇痛药 尿隐血 胸部X线片 延迟性 腰痛 心电图 尿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后颅内积气1例
4
作者 罗柳 唐林 +1 位作者 谭米多 付卫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8-1004,共7页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颅内积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的椎管内或颅内积气多与麻醉过程中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相关,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罕见。本文报告1例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的患者资料。患者...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颅内积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的椎管内或颅内积气多与麻醉过程中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相关,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罕见。本文报告1例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的患者资料。患者为38岁女性,无明显诱因肛周肿痛1周,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排脓+肛瘘切除内扣挂线+混合痔外剥内扎+肛乳头瘤电灼术”。术后第2天出现头痛、头晕,以及颈部、后背剧烈疼痛,伴手臂麻木且无法触碰及活动,平卧位休息后无好转,头部CT发现颅内散在多发积气,总量约3 mL。经多学科会诊,采取卧床休息、补液、吸氧、消炎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半年后随访无不适。目前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后颅内积气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阻力消失法 并发症 颅内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