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调控小胶质细胞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赖雨 王世强 +4 位作者 言功立 罗丹 杨鄂 马仁涛 郑华涛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80,F0003,共1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与其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梳理小胶质细胞与AD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小胶质细胞在运动改善AD中的作用,在此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与其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梳理小胶质细胞与AD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小胶质细胞在运动改善AD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切实有效的运动干预策略。综述发现,小胶质细胞参与调节AD病理机制中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微管相关蛋白Tau(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Tau)传播、神经炎症、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再生受损及突触丢失等多个方面。运动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改善AD,具体表现为:1)运动能够增强小胶质细胞的Aβ清除能力,减少Aβ沉积;2)运动可以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及相关信号通路,减轻神经炎症反应;3)运动能够促进小胶质细胞葡萄糖代谢,改善大脑代谢;4)运动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增加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的细胞比例或激活相关信号轴,促进海马神经发生;5)运动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补体因子C1q(complement 1q,C1q)/补体成分3(complement 3,C3)等相关信号通路,减少对突触的吞噬,促进突触生长,最终改善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诊疗在甲状腺、胃肠及腹壁疝疾病中的应用与健康教育——评《胃肠外科路径式健康教育》
2
作者 李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8-1118,共1页
《胃肠外科路径式健康教育》由胡少华,沈云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6423306。在医学领域不断追求精准化、高效化诊疗的当下,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提升复杂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甲状腺、胃肠及腹壁... 《胃肠外科路径式健康教育》由胡少华,沈云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6423306。在医学领域不断追求精准化、高效化诊疗的当下,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提升复杂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甲状腺、胃肠及腹壁疝疾病,因其涉及多个系统,病情复杂多样,MDT模式的介入显得尤为关键。而本书为这一领域的诊疗与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了深入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MDT模式 胃肠疾病 复杂疾病 腹壁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指南: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摘译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智钦 朱泽民 +2 位作者 郭子依 刘智勇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994,共4页
1 概述 胰腺囊肿是常见的胰腺疾病,大多数是被偶然发现的.胰腺囊肿分为几种类型,有些类型可能是癌症或有恶性潜能,而其他类型是良性的.即使具有恶性潜能的囊肿也很少发展为癌症.目前,胰腺囊肿的唯一可行的治疗是手术切除,这与胰腺囊肿... 1 概述 胰腺囊肿是常见的胰腺疾病,大多数是被偶然发现的.胰腺囊肿分为几种类型,有些类型可能是癌症或有恶性潜能,而其他类型是良性的.即使具有恶性潜能的囊肿也很少发展为癌症.目前,胰腺囊肿的唯一可行的治疗是手术切除,这与胰腺囊肿高发病率和偶发死亡率有关.胰腺囊肿恶变风险小,手术治疗风险高,以及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的缺乏导致了立即治疗和囊肿监测之间的矛盾.该指南将为一般的胃肠病学家提供一个实用的方法来治疗和监测胰腺囊肿.该指南不适用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或已知易患胰腺癌基因突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 美国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酸降脂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一项中国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水平 郑泽琪 +10 位作者 胡玲玲 赵瑛 宋卫红 尹淇 张国刚 龚浩 孙英贤 郭书红 郭延松 汪芳 赵秀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验证非诺贝特酸在中国人群中的降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重度、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及混合型血脂异常(MD)3个队列,1:1随机化将不同队列患者分为非诺贝特酸组与安... 目的:验证非诺贝特酸在中国人群中的降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重度、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及混合型血脂异常(MD)3个队列,1:1随机化将不同队列患者分为非诺贝特酸组与安慰剂组,分别给予非诺贝特酸(135mg,每天1次)或安慰剂治疗12周,主要终点为甘油三酯(TG)从基线至治疗12周时的变化百分比,次要终点为其他血脂成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百分比,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重度(n=52)、中度(n=23)HTG和MD(n=52)三个队列患者中,非诺贝特酸组的TG水平从基线至治疗12周分别降低(49.12±29.19)%、(47.95±25.19)%和(49.79±19.28)%,安慰剂组分别降低(18.88±40.69)%、(8.11±29.86)%和升高了(10.42±73.04)%,非诺贝特酸组TG降低幅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TG队列P<0.017,中度HTG和MD队列P均<0.05)。非诺贝特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5.51±21.45)%、(24.55±24.73)%和(23.60±27.38)%,安慰剂组升高(1.91±20.42)%、(2.40±9.32)%和(7.13±1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诺贝特酸组发生率>5%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0.9%)、腹痛(6.3%)及血肌酐水平升高(6.3%),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国重度、中度HTG患者或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MD患者,非诺贝特酸可显著降低TG水平,并升高HDL-C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服用安慰剂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酸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血脂异常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牵引悬吊法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振华 刘细平 +3 位作者 孙科 江细民 徐绍忠 周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缝线牵引悬吊法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胸乳入路腔镜单侧腺叶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资料。2021年5月后逐步开展用2-0聚丙烯缝线牵引悬吊带状... 目的探讨缝线牵引悬吊法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胸乳入路腔镜单侧腺叶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资料。2021年5月后逐步开展用2-0聚丙烯缝线牵引悬吊带状肌、气管及甲状腺腺叶的缝线牵引悬吊法。缝线牵引悬吊组51例,常规腔镜组57例。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缝线牵引悬吊组较常规腔镜组的腺叶切除手术时间短[(35.3±7.3)min vs.(43.4±8.4)min,t=-5.342,P<0.001],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短[(20.1±3.5)min vs.(27.7±4.9)min,t=-9.271,P<0.001],术中出血量少[10(5~15)ml vs.15(5~30)ml,Z=-6.250,P<0.001],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量多[8(3~13)个vs.6(4~10)个,Z=3.272,P=0.001],术后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vs.8例,χ^(2)=3.678,P=0.055]。2组术后住院时间、淋巴漏、标本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疼痛评分及美容效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线牵引悬吊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增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内镜手术 缝线牵引悬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中肺及延迟性脑空气栓塞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林 谭米多 +3 位作者 宋喜 毛鑫城 付卫东 罗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4,共2页
患者,女,52岁,159 cm,66 kg,ASA Ⅱ级,因“腰痛5天,伴淡红色血尿”入院。患者5 d前因腰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服用镇痛药稍缓解。1 d前疼痛加重,且伴血尿,服用镇痛药后无缓解,门诊以“双输尿管结石”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HR 64次/... 患者,女,52岁,159 cm,66 kg,ASA Ⅱ级,因“腰痛5天,伴淡红色血尿”入院。患者5 d前因腰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服用镇痛药稍缓解。1 d前疼痛加重,且伴血尿,服用镇痛药后无缓解,门诊以“双输尿管结石”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HR 64次/分,BP 121/67 mmHg,RR 18次/分,SpO_(2) 99%。入院后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无异常,尿常规示尿隐血,白细胞(+),余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病史 镇痛药 尿隐血 胸部X线片 延迟性 腰痛 心电图 尿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腺样囊性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合并肝转移1例
7
作者 黄小辉 王桃丽 +4 位作者 王紫娟 唐林 连红月 周围 谭米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06-807,共2页
患者女性,70岁。2024年3月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2016年2月于本院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检提示右乳浸润性癌,改行右侧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病检提示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1/3... 患者女性,70岁。2024年3月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2016年2月于本院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检提示右乳浸润性癌,改行右侧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病检提示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1/3,宏转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1)乳腺缺损旁组织内未见明显癌残留;2)乳头、基底及皮肤切缘均未见明确癌细胞;3)淋巴结未见明确转移癌(0/9)。免疫组织化学示:ER(-),PR(-),Cerb-B2(0),Ki-67(20%),CD117(+),E-cadhe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乳腺癌 肝转移 甲状腺癌 多原发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菌血症病原菌特点及短期预后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马建新 林小强 +3 位作者 蔡明池 许玉珍 彭俊 梁声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目的分析念珠菌菌血症的病原菌特征,构建并验证其短期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构成、药敏试验结果和住院患者发生率。选取... 目的分析念珠菌菌血症的病原菌特征,构建并验证其短期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构成、药敏试验结果和住院患者发生率。选取念珠菌菌血症324例随机纳入建模组(190例)、验证组(13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依据比值比(OR)赋分,构建30d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运用预测评分模型对建模组、验证组进行评分,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36例念珠菌菌血症患者共检出念珠菌35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26株(35.39%),热带念珠菌79株(22.19%),近平滑念珠菌74株(20.79%),光滑念珠菌48株(13.48%),季也蒙念珠菌14株(3.93%),克柔念珠菌8株(2.25%),其他念珠菌7株(1.97%);住院患者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从2011年的0.20‰上升到2020年的0.48‰。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明显低于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P<0.05)。纳入模型分析的324例中,确诊后30d死亡95例,病死率29.32%;建模组男性、发热、肠外营养占比明显高于验证组(P<0.05),慢性肺病、1个月内手术史占比均低于验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机械通气、重度中性粒细胞降低、72h内未接受抗真菌治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20分为念珠菌菌血症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3.179、1.970、2.979、2.080、2.399,风险赋分分别为6、4、6、4、5。风险评分模型对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 0.721~0.862),Hosmer-Lemeshow(H-L)检验结果为P=0.305;验证组AUC为0.796(95%CI 0.735~0.898),H-L检验结果为P=0.329。风险评分≤8分为短期死亡低风险组,评分9~15分为中风险组,评分≥16分为高风险组。结论住院患者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较高;构建的念珠菌菌血症短期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菌血症 药敏试验 危险因素 预测 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气管离断伤麻醉处理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龙送开 黄改军 +2 位作者 郭渊源 黄助军 易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8-1542,共5页
闭合性气管损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急症,且极易漏诊和误诊,处置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报告1例闭合性气管离断伤患者行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患者为33岁男性,车祸后头颈部疼痛、气促4h,气道CT三维重建检查提示气管上段断裂,急诊在... 闭合性气管损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急症,且极易漏诊和误诊,处置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报告1例闭合性气管离断伤患者行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患者为33岁男性,车祸后头颈部疼痛、气促4h,气道CT三维重建检查提示气管上段断裂,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探查+气管端端吻合术。本病例麻醉处理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浅镇静和镇痛的方式,经探查气管断端情况后再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最终成功地配合外科医师重建了气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1年无不适。对于闭合性气管外伤患者,麻醉医师要高度重视,制订麻醉管理预案,保证有效通气,切忌盲目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损伤 气管离断 气管重建 困难气道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后颅内积气1例
10
作者 罗柳 唐林 +1 位作者 谭米多 付卫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8-1004,共7页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颅内积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的椎管内或颅内积气多与麻醉过程中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相关,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罕见。本文报告1例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的患者资料。患者...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颅内积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的椎管内或颅内积气多与麻醉过程中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相关,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罕见。本文报告1例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的患者资料。患者为38岁女性,无明显诱因肛周肿痛1周,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排脓+肛瘘切除内扣挂线+混合痔外剥内扎+肛乳头瘤电灼术”。术后第2天出现头痛、头晕,以及颈部、后背剧烈疼痛,伴手臂麻木且无法触碰及活动,平卧位休息后无好转,头部CT发现颅内散在多发积气,总量约3 mL。经多学科会诊,采取卧床休息、补液、吸氧、消炎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半年后随访无不适。目前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后颅内积气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阻力消失法 并发症 颅内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乳腺癌1例
11
作者 王紫娟 唐林 +3 位作者 黄小辉 王桃丽 连红月 谭米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6-2022,共7页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腹部增强CT示直肠下段及升结肠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胸部CT示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肠镜检查仅表现为黏膜充血、粗糙及肥厚。考虑肠道肿瘤性病变,行腹腔镜下直肠狭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表达均为阳性,考虑乳腺癌转移。乳腺MRI示双侧乳腺多发增生结节[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右乳内下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活检结果:右乳乳腺组织未见明确癌;右侧腋窝淋巴结见小灶癌组织;左、右锁骨上窝及左腋窝淋巴结低分化癌,考虑乳腺来源。最终诊断为OBC伴淋巴结转移及直肠转移。术后16个月患者死亡。OBC通常难以找到乳腺原发病灶,OBC消化道转移尤其罕见,其临床表现往往被转移灶症状掩盖,容易被忽视,临床医生需重视;因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多器官损伤,预后极差,故应早期发现OBC原发病灶,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肠梗阻 转移性肿瘤 直肠肿瘤 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上肺尖段气管性支气管1例
12
作者 唐林 易虎 +2 位作者 黄改军 李安超 罗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9-1874,共6页
气管性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TB)是指支气管异常开口于气管的先天性气管发育性解剖变异。本文报告1例右上肺尖段气管性支气管,但右上肺尖前段、尖后段不完全狭窄闭塞的病例资料。患者为62岁男性,左肺上叶切除术后1年。术后复查肺部... 气管性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TB)是指支气管异常开口于气管的先天性气管发育性解剖变异。本文报告1例右上肺尖段气管性支气管,但右上肺尖前段、尖后段不完全狭窄闭塞的病例资料。患者为62岁男性,左肺上叶切除术后1年。术后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右肺下叶孤立性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左肺上叶尖后段及尖前段术后改变;距气管隆嵴上约0.8 cm处存在右侧异常支气管开口。患者要求手术切除治疗,遂在“气管内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全凭静脉麻醉+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胸膜粘连烙断术”,术中纤维支气管镜见距气管隆嵴约0.8 cm处主气管内右上肺尖段异常支气管开口及其分支,狭窄伴闭塞的开口分别位于距离右上肺尖段支气管开口约0.2 cm处的尖前段、约0.5 cm处的尖后段。此例患者为Conacher III型TB,因手术为同侧肺下叶,术中肺膨胀程度不影响手术操作,故未予特殊处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即刻恢复自主呼吸,5 d后顺利出院。TB较罕见且机制尚不确切,Conacher分型可为麻醉医师的气道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熟练掌握TB的影像学表现和纤维支气管镜下特征、术前全面的评估、术中及时识别异常气道,早发现,早处理对预防TB患者潜在的手术并发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性支气管 气管隆嵴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封堵器 Conache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结核且体内耐药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肺炎1例
13
作者 周钱辉 高燕 梁彦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7-1522,共6页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沿海地区较多见,常因接触过病原菌污染的水源或土壤而感染。本文报告1例在外院误诊为肺结核,针对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用药耐药的慢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肺炎患者。患者为54岁男性,反复咳嗽,发现肺部...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沿海地区较多见,常因接触过病原菌污染的水源或土壤而感染。本文报告1例在外院误诊为肺结核,针对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用药耐药的慢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肺炎患者。患者为54岁男性,反复咳嗽,发现肺部结节1年余,口服抗感染药物症状可改善,但病情反复。2023年4月出现咳嗽加重、伴发热,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广谱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病灶部分进展,当地医院考虑结核可能。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进一步诊治,肺泡灌洗液及病变组织培养均提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阳性。依据药敏结果使用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但疗效欠佳,改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后疾病痊愈。该患者因直系家属有磺胺药物严重过敏史及自身耐药因素,在用药过程中经历多重波折。临床医师在处理相关情况时应警惕患者体内耐药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肺炎 结核 误诊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罗序列征患儿根管治疗中困难气道处理1例
14
作者 安小慧 唐林 +2 位作者 胡春奎 郑铭陟 彭俊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皮罗序列征即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一种以小颌畸形、下颌骨后缩和上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可伴有腭裂。本文报道1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插管困难,插管期间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 皮罗序列征即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一种以小颌畸形、下颌骨后缩和上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可伴有腭裂。本文报道1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插管困难,插管期间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处理以及建立人工气道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综合征 根管疗法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区域医疗中心为主导的护联体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谭江红 田艳珍 +4 位作者 王浪 孙亭亭 黄红斌 包正军 Rodrigo Lopez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0-93,共4页
目的带领社区医护人员为居家患者提供有偿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构建以基层医疗为中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为主导的护联体平台;实行患者线上下单,区域医疗中心护士与社区护士联合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的方式。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护联体运行以... 目的带领社区医护人员为居家患者提供有偿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构建以基层医疗为中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为主导的护联体平台;实行患者线上下单,区域医疗中心护士与社区护士联合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的方式。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护联体运行以来,107名医疗中心护士带领社区护士共提供上门更换胃管、PICC维护、更换尿管、伤口造口护理、压疮护理等14个项目的护理服务;其中更换胃管(73例次)堵管率、PICC维护(97例次)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返院维护组(护联体平台运行前,返院更换胃管53例次、PICC维护80例次)(均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返院组(P<0.01);两种护理模式均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纠纷。结论基于护联体模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一定程度上满足居家患者的护理需求,护患双方均有较好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居家患者 护理需求 护联体 信息化平台 居家护理 互联网+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斌 谢波 +5 位作者 黄彭 刘双柏 梁彦超 刘毅 陈芳玮 贺晓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包含... 目的探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包含1例妊娠36^(+2)周孕妇;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9例)、咳嗽(9例)、咳痰(7例)。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例,CRP升高9例,ESR升高9例,PCT正常4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例。9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或斑片实变影。经血及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后使用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单药治疗方案,疗程14~21 d,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mNGS检测可以快速明确病原学诊断,有助于及时启动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临床特点 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内科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玲利 刘欢欢 龙云铸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提升感染内科病区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科室收治病种特点,建立4个护理亚专业组,构建感染内科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科室护理质量基础指标及专业指标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提升感染内科病区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科室收治病种特点,建立4个护理亚专业组,构建感染内科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科室护理质量基础指标及专业指标的差异。结果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核心能力、科室护理质量基础指标及专业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对感染内科实施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以及感染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护理管理 亚专业 核心能力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11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志坚 唐才喜 +2 位作者 冯斌 杨凯庆 万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疗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3年6月~2016年1月对11例胰腺假性囊肿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完全腹腔镜下从横结肠系膜后方切开囊壁,用带倒刺缝线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疗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3年6月~2016年1月对11例胰腺假性囊肿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完全腹腔镜下从横结肠系膜后方切开囊壁,用带倒刺缝线行胰空肠吻合术。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40~150ml),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90~18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 d(5~12 d)。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9.3月,无胰腺假性囊肿复发,无腹痛、畏寒、发热等不适。结论对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采用完全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 胰腺假性囊肿 带倒刺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升高预示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罹患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风险降低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立 沈婵娟 +13 位作者 钟永 Joshua D.Ooi Peter J.Eggenhuizen 周亚欧 陈金彪 伍婷 孟婷 肖舟 蔺薇 唐荣 敖翔 肖湘成 周巧玲 肖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IgA血管炎等炎症疾病中得到了研究。PLR是否可作为评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 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IgA血管炎等炎症疾病中得到了研究。PLR是否可作为评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疾病活动的生物标志物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诊断时的PLR与炎症反应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评估PLR是否能预测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的进展和全因死亡率。方法:收集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病理特征及预后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ESRD或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连续纳入190名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基线PLR与CRP(r=0.333,P<0.001)和ESR(r=0.218,P=0.003)呈正相关。PLR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无明显相关性。PLR≥330的患者比PLR<330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累积肾脏生存率(P=0.017)。然而,PLR≥330的患者和PLR<330的患者在诊断时的累积患者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与ESRD风险降低相关(HR=0.518,95%CI:0.278~0.963,P=0.038),没有发现PLR与全因死亡率之间有相关性(HR=1.081,95%CI:0.591~1.976,P=0.801)。结论:PLR与CRP和ESR呈正相关。PLR可以独立预测ESR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髓过氧化物酶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死亡率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多杀巴斯德菌脓胸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斌 黄彭 +5 位作者 刘双柏 梁彦超 陈芳玮 全玲丽 罗细萍 周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0-924,共5页
多杀巴斯德菌脓胸少见,容易被漏诊。1例81岁患者因"咳嗽、咳痰、发热3 d"入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仍发热,胸X射线摄影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红褐色液体,将胸腔积液行二代测序... 多杀巴斯德菌脓胸少见,容易被漏诊。1例81岁患者因"咳嗽、咳痰、发热3 d"入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仍发热,胸X射线摄影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红褐色液体,将胸腔积液行二代测序,检测出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菌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是一种难以培养的细菌,而二代测序的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多杀巴斯德菌 脓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