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对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王蕾 肖婷 +3 位作者 杜真 朱义 朱诗利 屈双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6-1173,共8页
目的对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应用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进行效果观察,评估该通气模式对于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氧合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71例接受胸外科手... 目的对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应用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进行效果观察,评估该通气模式对于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氧合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71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学龄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分配方案以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组(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组,n=36)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组,n=35)。所有患儿围手术期通气方案遵从肺保护通气策略,PCV-VG组设定为PCV-VG通气模式,VCV组设定为VCV通气模式。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72 h以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结果、循环监测结果,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PCV-VG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36,8.3%)显著低于VCV组(10/35,28.6%,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VCV组,PCV-VG组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气道峰压[OLV 30 min:20(18,22)cmH_(2)O比25(23,27)cmH_(2)O,OLV结束:17(15,18)cmH_(2)O比20(18,22)cmH_(2)O,P<0.001]更低,呼吸阻力(OLV 30 min:48.7±10.3比60.5±13.3,P=0.027)更低,胸肺顺应性[OLV 30 min:6.0(4.0,7.0)mL/cmH_(2)O比5.0(4.0,6.0)mL/cmH_(2)O,P=0.021;OLV结束:8(7.0,9.0)mL/cmH_(2)0比7(6.0,8.0)mL/cmH_(2)O,P=0.041]更好。此外,PCV-VG组氧合情况[OLV 30 min:136.4(120.4,165.0)mmHg;OLV结束:190.2(179.3,202.2)mmHg]显著优于VCV组[OLV 30 min:100.0(89.4,137.5)mmHg;OLV结束:176.8(142.1,189.8)mmHg](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7.5(70.0,137.5)min比120(95.0,140.0)min,P=0.040)和住院时间[7(5,9)d比8(7,15)d,P=0.024]更短。结论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在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中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压力、改善氧合情况。PCV-VG模式可作为此类手术的优选机械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肺通气 方法 单肺通气 呼吸 人工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疗法在小儿骨科截骨手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梁明超 肖婷 +3 位作者 李海霞 杜真 汤可香 屈双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耳穴疗法联合舒芬太尼在小儿下肢截骨矫形手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耳穴疗法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下肢截骨矫形...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耳穴疗法联合舒芬太尼在小儿下肢截骨矫形手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耳穴疗法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下肢截骨矫形手术的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6~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耳穴治疗治疗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后予常规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治疗;E组于手术结束前行双耳耳穴压豆,术后按压耳穴(每日按压3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0~30下);C组手术结束前用耳穴胶布分别贴敷双耳耳穴,但不压豆、不按压耳穴。记录两组术后2 h(T_(0))、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的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CHEOPS)、术后48 h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以及布洛芬补救镇痛情况;于手术结束前10 min、术后48 h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浓度;观察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情况。结果共97例(E组48例、C组49例)患儿完成本研究。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静息及运动CHEOPS疼痛评分在T_(0)时间点分别为(3.48±0.77)分、(3.63±0.79)分和(3.69±0.77)、(3.82±0.78)分;T_(1)时间点分别为(3.58±0.77)分、(4.27±0.82)分和(3.73±0.64)分、(4.16±0.77)分;T_(2)时间点分别为(4.25±0.79)分、(4.44±0.77)分和(6.35±1.03)分、(6.43±1.04)分;T_(3)时间点分别为(4.38±0.84)分、(4.58±0.90)分和(5.84±0.77)分、(4.58±0.90)分;T_(4)时间点分别为(5.19±0.70)分、(5.58±0.65)分和(5.63±1.03)分、(5.84±0.96)分;其中T_(2)和T_(3)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PCA有效按压次数为18(12,29)次,C组为30(15,38)次;E组布洛芬镇痛补救率为19%(9/48),C组为57%(28/49);术后48 h E组CRP为(44.04±1.87)mg/L,C组为(67.04±5.91)mg/L;E组β-EP为(48.70±13.52)pg/mL,C组为(34.95±2.86)pg/mL;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2/48),C组为20%(10/49);术后镇痛效果的家属满意度评分;E组为8(8,9)分,C组为5(5,6)分;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一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耳穴疗法能够缓解小儿下肢截骨矫形手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应用于小儿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疗法 镇痛 疼痛管理 截骨术 下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