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段红明 陈运美 吴汉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 :选用 7项临床易检变量和多因素营养指数系统对 5 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5 0例患者中 2 8例继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占 5 6 %...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 :选用 7项临床易检变量和多因素营养指数系统对 5 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5 0例患者中 2 8例继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占 5 6 %。膳食摄入量低于正常值者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常继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价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P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实验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唐丽 吴尚洁 +1 位作者 邢西迁 甘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治疗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MCT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AS组)。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治疗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MCT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AS组)。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血管内皮p38 MAP激酶(p38 MAPK)的表达。结果:与MCT组比较,AS组大鼠的mPAP、RVHI和p38 MAPK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内皮p38 MAPK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P38 MAP激酶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的磁共振扫描程序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旭 谭利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7-334,共8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的磁共振(MRI)检查方法,优化扫描程序。方法:收集14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外伤病例,回顾性研究不同MRI扫描序列组(1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诊断半月板及韧带撕裂的准确性。结果:试验组诊断半月板和... 目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的磁共振(MRI)检查方法,优化扫描程序。方法:收集14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外伤病例,回顾性研究不同MRI扫描序列组(1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诊断半月板及韧带撕裂的准确性。结果:试验组诊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撕裂的准确性均大于其他对照组(P<0.05)。Osag-PDWIfs的诊断准确性较OsagT2WIfs好(N=192,P=0.000),CorPDWIfs明显优于CorT1WI(N=192,P=0.000)。试验组诊断内侧半月板撕裂准确性较外侧半月板好(N=192,P=0.000),诊断后交叉韧带撕裂准确性较前交叉韧带好(N=192,P=0.000)。结论:对于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本研究中试验组较其他试验组准确性好,为较优化的MRI序列组合,推荐其作为膝关节外伤的常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撕裂 交叉韧带撕裂 磁共振成像 检查平面 扫描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血管损伤大鼠白介素-1β和核因子kappa B表达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高峰 祁述善 +1 位作者 周胜华 孙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血管损伤模型鼠内膜增生反应、血管组织局部核因子kappaB(NF-кB)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鼠颈总动脉通气-干燥法损伤模型,术后分别辅以吡格列酮(实验组)和安慰剂(...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血管损伤模型鼠内膜增生反应、血管组织局部核因子kappaB(NF-кB)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鼠颈总动脉通气-干燥法损伤模型,术后分别辅以吡格列酮(实验组)和安慰剂(安慰组)。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后实验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NF-кB的表达和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损伤血管管腔均较对照侧显著狭窄;实验组和安慰组的对照侧血管均几乎未见NF-кBP65mRNA表达,损伤侧血管在手术后1周见NF-кBP65mRNA表达,且实验组与安慰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第2周时两组均较第1周时表达更为显著(P<0.05),且安慰组相对实验组表达增加;吡格列酮干预后,实验组IL-1βmRNA的相对半定量值较安慰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通气-干燥法血管损伤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mRNA表达及血管局部NF-кB原位表达增加、血管内膜面积增大。(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mRNA和血管壁局部NF-кB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3)吡格列酮抑制损伤血管的内膜增生及NF-кB原位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mRNA的表达,且不依赖其代谢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白细胞介素1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婴儿性纤维肉瘤1例
5
作者 邱莎莎 邓晓 +1 位作者 李代强 苏晋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49-4050,共2页
患儿女,4岁,以渐进性皮肤巩膜黄染半月,腹痛4d入院。患儿系足月妊娠、顺产。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渐进性,伴皮肤瘙痒.腹痛轻微,小便黄.无发热及恶心呕吐。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腹稍隆,全... 患儿女,4岁,以渐进性皮肤巩膜黄染半月,腹痛4d入院。患儿系足月妊娠、顺产。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渐进性,伴皮肤瘙痒.腹痛轻微,小便黄.无发热及恶心呕吐。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腹稍隆,全腹软,脐周有深压痛,肝脏肋缘下约3cm,肝区叩痛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肉瘤 胆总管 皮肤瘙痒 婴儿 巩膜黄染 入院查体 足月妊娠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