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ubner返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邝满元 易西南 +4 位作者 杨科球 漆光平 杜亚政 刘忠浩 罗学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 :为有关鞍区手术提供Heubner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资料。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对 3 2例Heubner返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 :返动脉恒定存在 ,起源于大脑前动脉或其分支 ,单支型90 .6% ,双支型 9.4% ;返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 2... 目的 :为有关鞍区手术提供Heubner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资料。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对 3 2例Heubner返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 :返动脉恒定存在 ,起源于大脑前动脉或其分支 ,单支型90 .6% ,双支型 9.4% ;返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 2 9.4mm ,起始处平均管径为 1.0 2mm ;5 7%于大脑前动脉外侧向后行走 ,89%行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上方 ,17%贴附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内侧缘后行 ,86%于前床突与大脑前动脉之间跨越视神经上方 ,10 0 %从视交叉外侧缘外侧通过 ;77%在外侧裂池与颈动脉池交界处出现”U”形虹吸部 ;80 %出现粗大终支从前穿质进入基底节区。结论 :深入了解返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鞍区各结构的解剖关系 ,对于Willis动脉环动脉瘤的合理处置及经眶、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ubner返动脉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后鞘穿支腹膜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武 于小平 +6 位作者 崔怀瑞 潘爱华 曾勇 易孝纯 易亮 唐茂林 周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imics工作站及CT配套的工作站分别进行三维建模与分析。2截取腹前壁标本行层次解剖及X线摄片。结果腹壁下动脉走行过程中分出后鞘腹膜支、肌支、外侧支以及肌皮穿支。有3支外径≥0.5 mm的后鞘腹膜支,分别与肌支、肌皮穿支共干。结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可制备后鞘腹膜瓣、肌瓣、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人体多处多种类型的复杂缺损,尤其适用于口腔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后鞘腹膜瓣 穿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开心术心肌保护作用的超微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享 文小丹 +6 位作者 曾珊 文建亚 谭鹏 詹樾 周新民 胡建国 江亚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冷停搏液ST .Thomas,人参总皂甙及人参皂甙Rb三种保护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对每一例患者手术中阻断主动脉前、开放主动脉前 (缺血 )及开放主动脉后 (再灌 ) 4 5min三个时间段的心肌线粒体密度 (VV)... 目的 :探讨常规冷停搏液ST .Thomas,人参总皂甙及人参皂甙Rb三种保护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对每一例患者手术中阻断主动脉前、开放主动脉前 (缺血 )及开放主动脉后 (再灌 ) 4 5min三个时间段的心肌线粒体密度 (VV)和面数密度 (NA)的超微形态计量学测量 ,并对其数据进行每例患者自身比较研究。结果 :常规ST .Thomas组线粒体的NA 在阻断主动脉前较高 ,再灌 4 5min时逐步减少 ,而VV 逐渐增高或变化不大 ;人参总皂甙组线粒体NA 改变三个时间段相互交叉比较不显著 (P >0 .0 5 ) ,缺血期间线粒体虽有明显肿胀 (P <0 .0 1) ,但再灌 4 5min后线粒体VV 与阻断主动脉前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人参总皂甙液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人参皂甙Rb对再灌后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对缺血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三种保护液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线粒体 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PKA和P-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抗抑郁剂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哲 胡随瑜 +1 位作者 雷德亮 宋炜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proteinkinaseA,PKA)和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以及...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proteinkinaseA,PKA)和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以及抗抑郁剂(氟西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蛋白质印迹技术研究各组大鼠脑内PKA、磷酸化的CREB(P-CREB)在海马区域的分布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的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PKA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海马 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A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涂秋云 唐湘祁 +3 位作者 刘正清 资晓宏 雷德亮 文小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4,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 ,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海马CA1- 4区NOS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 ,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梨状区皮质外颗粒细胞层内出现大量新的NOS神经元。提示海... 应用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 ,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海马CA1- 4区NOS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 ,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梨状区皮质外颗粒细胞层内出现大量新的NOS神经元。提示海马内NOS神经元在小鼠学习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梨状区皮质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出现新的NOS神经元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后的代偿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障碍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 皮质 小鼠 NOS 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原小檗碱对吗啡成瘾大鼠脑中腹侧被盖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征 李昌琪 范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神经元功能变化以及四氢原小檗碱 (THPB)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ip递增剂量的吗啡 10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d 11起分别ipTHPB 30mg·kg- 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 (NS) ,每天 2次 ,治疗 12d或 ...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神经元功能变化以及四氢原小檗碱 (THPB)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ip递增剂量的吗啡 10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d 11起分别ipTHPB 30mg·kg- 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 (NS) ,每天 2次 ,治疗 12d或 30d。取脑 ,冰冻切片 ,用ABC法测VTA等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测定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值表示其含量。结果 吗啡成瘾大鼠VTA中GFAP和TH免疫阳性神经元含量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THPB治疗 12d或 30d显著降低GFAP和TH免疫阳性神经元含量的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吗啡成瘾造成大鼠脑VTA“特异性损伤” ,THPB可逆转此损伤 ,对吗啡成瘾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提示其有可能用于阿片类成瘾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原小檗碱 吗啡依赖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酪氨酸3-单加氧酶 中脑腹侧被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内侧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军 袁贤瑞 +1 位作者 王晓晟 姜维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6-368,372,共4页
目的:明确海绵窦(CS)内侧壁的形态学特点,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观察20例成人尸头CS内侧壁的结构特点,测量并拍照记录;成人及小儿蝶鞍区标本(各2例)做组织切片行HE及Mason染色进一步观察海... 目的:明确海绵窦(CS)内侧壁的形态学特点,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观察20例成人尸头CS内侧壁的结构特点,测量并拍照记录;成人及小儿蝶鞍区标本(各2例)做组织切片行HE及Mason染色进一步观察海绵窦内侧壁;运用MRI技术检查4例蝶鞍区无异常的头颅标本,观察CS内侧壁的表现。结果:垂体与颈内动脉之间未见矢状方向走行的硬膜及骨性结构,两者平均间隔2.2mm,距离两侧明显不等(>2mm)有6例。中央鞍膈孔由环形排列胶原纤维组成,外侧缘稍高于内侧缘,未见硬膜折叠向下构成CS内侧壁。HE及Mason染色显示CS内侧壁为垂体包膜及疏松纤维组织、脂肪,紧邻蝶骨的骨膜向下延续为CS内侧壁下半部分。头颅标本MRI检查未见有效显示CS内侧壁。结论:CS内侧壁薄弱且缺乏完整性是垂体腺瘤易向CS内侵袭的解剖学基础,掌握此特点有助于扩大经蝶窦入路经CS内侧壁途径处理累及CS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内侧壁 扩大经蝶窦入路 显微解剖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可诱导新基因的克隆及其基本特性
8
作者 王光平 蔡维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发现并克隆缺血再灌可诱导基因。方法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在猪的心肌组织 ,分离缺血再灌可诱导基因的cDNA片段 ,随后筛选猪心脏cDNA文库。经克隆、测序、杂交后 ,分析克隆基因的基本特性。结果 :发现和分离到一个缺血再灌上... 目的 :发现并克隆缺血再灌可诱导基因。方法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在猪的心肌组织 ,分离缺血再灌可诱导基因的cDNA片段 ,随后筛选猪心脏cDNA文库。经克隆、测序、杂交后 ,分析克隆基因的基本特性。结果 :发现和分离到一个缺血再灌上调基因的cDNA片段 ,通过筛选cDNA文库获得一个编码 6 0 8个氨基酸开放式阅读框架的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显示该克隆子的DNA和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基因、蛋白质氨基酸均无同源性。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该基因在缺血再灌猪心肌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 ,并且在正常猪的心、肝、肺、肾、脾、肠、脑和骨骼肌组织均可检测到其表达。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结论 :克隆的基因为缺血再灌可诱导新基因 ,它在缺血再灌的应答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克隆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