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变化与慢性肾衰高血压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卫茹 陶立坚 +3 位作者 陈本美 熊燕 游运辉 陈立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4,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HPLC)检测 2 9例血液透析患者血、尿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symmetricdimeth ylarginine ,ADMA)的浓度 ,并与血压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MA浓度明显升高 ,尿ADMA浓度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HPLC)检测 2 9例血液透析患者血、尿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symmetricdimeth ylarginine ,ADMA)的浓度 ,并与血压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MA浓度明显升高 ,尿ADMA浓度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清ADMA浓度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正相关 (分别为 r=0 .6 34,P <0 .0 1;r =0 .735 ,P <0 .0 1)。结果提示血液透析患者体内ADMA浓度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浓度 慢性肾衰 高血压 相关性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AD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iporide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涂江华 刘立英 +1 位作者 张小红 刘桂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钠氢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对高胆固醇和高脂肪 (HCHF)饮食所致的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 =6 )、HCHF饮食组 (n =8)、cariporide治疗组 (HCHF... 目的 :探讨选择性钠氢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对高胆固醇和高脂肪 (HCHF)饮食所致的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 =6 )、HCHF饮食组 (n =8)、cariporide治疗组 (HCHF饮食 +cariporide ,n =8)。在HCHF饲养前和饲养后第 10周分别称重 ,抽血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第 10周后处死动物 ,取胸主动脉检测血管功能。结果 :①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 (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 (EDR)反应明显降低 ,cariporide能明显保护HCHF血症所损伤的EDR反应。②cariporide对硝普钠所致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无影响。③cariporide对HCHF饮食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的改变无影响。结论 :cariporide对HCHF血症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HCHF饮食所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可能牵涉细胞膜钠氢交换体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钠/氢交换体 抑制剂 血管内皮 动物疾病模型 CARIPO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培哚普利合用对兔血中前列环素、血栓素A_2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庄汉屏 李兢 方云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检测小剂量阿司匹林 (ASA)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在单用或合用时兔血中前列环素(PGI2 )、血栓素A2 (TXA2 )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的变化 ,探讨它们合用时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 4 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 4组 ,... 目的 :检测小剂量阿司匹林 (ASA)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在单用或合用时兔血中前列环素(PGI2 )、血栓素A2 (TXA2 )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的变化 ,探讨它们合用时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 4 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 4组 ,于连续投药 4周前后分别心脏穿刺取血 ,放射免疫法检测PGI2 和TXA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NE。结果 :不论是单用还是合用 ,ACEI均使PGI2 浓度增高 (P <0 .0 5 ,P <0 .0 1) ,小剂量ASA则降低TXA2 的浓度 (P<0 .0 5 ,P <0 .0 5 ) ;ASA与ACEI合用组的PGI2 TXA2 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NE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0 1)。结论 :小剂量ASA和ACEI单用时对兔血清NE浓度无明显影响 ,合用时PGI2 TXA2 比值上升 ,血清NE浓度下降 ,故二者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培哚普利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去甲肾上腺素 心血管疾病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的变化
4
作者 张卫茹 陈本美 +1 位作者 熊燕 陶立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靶器官损 害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和洛沙坦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42例新近诊断未经治疗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 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依那普利和洛...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靶器官损 害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和洛沙坦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42例新近诊断未经治疗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 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依那普利和洛沙坦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DMA,L 精氨酸及NO水平,同时检测23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L 精氨酸及ADMA浓度明显高于而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ADMA及NO水平与血压高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L 精氨酸与其无关。依那普利和洛沙坦在有效 降压的同时均使血清ADMA浓度下降、NO水平回升(P<0.01),但不影响L 精氨酸水平。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 血清L 精氨酸及ADMA浓度增高、NO水平下降,依那普利和洛沙坦可通过降低ADMA浓度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依那普利 洛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