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课外科研活动有效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慷慨 王浩 +1 位作者 涂自智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9-1919,共1页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许多高校开展了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但大学生学习负担重,科研基础薄弱,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精力,长期坚持实属不易。因此在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许多高校开展了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但大学生学习负担重,科研基础薄弱,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精力,长期坚持实属不易。因此在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系经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成熟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主要程序包括:(1)积极动员:开学第一课就进行动员,吸引学生参与;(2)辅导报告:面向全体学生做科研设计方面的学术讲座;(3)现场辅导: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对学生的原始"科研想法",进行现场点评指导;(4)委派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选题和教师专业特长与兴趣,委派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5)科研设计竞赛:通过竞赛,筛选出优秀项目;(6)创新课题申报:鼓励、推荐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课题;(7)经费支持:对于可行性较大却未获得资助的项目,本系每年提供约10万元经费予以资助;(8)实验与总结:通过上述组织管理,我系课外科研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约有250人接受相关培训,近百人完成科研课题设计或文献综述,明显扩大了学生受惠面。近年来共发表学生论文30余篇(SCI论文5篇),获各级学生课题10余项,大学生创新课题设计竞赛奖20余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需要加强与临床的结合 被引量:6
2
作者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45-2246,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教学 临床 中国 病理生理学科 开拓进取 前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结合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79-1879,共1页
病理生理学具有明显的临床属性,但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一直被定位为基础医学课程。这导致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分离,表现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脱离临床,教材编写脱离临床,在科研中重机制探讨、轻应用研究,研究对象很少涉及病人,研究成果不能解... 病理生理学具有明显的临床属性,但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一直被定位为基础医学课程。这导致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分离,表现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脱离临床,教材编写脱离临床,在科研中重机制探讨、轻应用研究,研究对象很少涉及病人,研究成果不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进行了下述探索:(1)定期派遣病理生理学教师去临床观摩学习;(2)为病理生理学教师举办临床诊疗新知识研讨班;(3)在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的编写中,首次提出病理生理学既是基础医学课程,又是临床医学课程;(4)首次邀请相关临床专家与病生教师一起编写病生教材;(5)按器官系统来组织教学,邀请临床专家参加教学团队;(6)开设"基于临床病例的综合讨论"的新课程,由病生教师与临床专家共同组织教学;(7)在附属医院建立研究中心和开设研究生招生方向,并与临床科室定期开展联合学术活动;(8)建立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和样本数据库,开展临床研究;(9)建立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病理生理学会,促进病生与临床的交流与合作。尽管我们在加强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希望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4
作者 涂自智 邓恭华 +3 位作者 易宇欣 谭斯品 肖子辉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50-2250,共1页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病理生理学 国家精品课程 学科建设 生理学课程 中南大学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文欢 伍仁毅 +3 位作者 孙国瑛 李新华 袁伟建 唐丽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组织...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胃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巨核系细胞生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小莹 黄艳红 +2 位作者 王绮如 卢光琇 谭孟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巨核系细胞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备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 (bonemarrowfibroblastsconditionedmedium ,BMF CM) ,分别观察BMF CM或BMF CM联合IL 11对体外培养条件下成熟巨核细胞生成的... 目的 :探讨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巨核系细胞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备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 (bonemarrowfibroblastsconditionedmedium ,BMF CM) ,分别观察BMF CM或BMF CM联合IL 11对体外培养条件下成熟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及BMF CM对巨核系祖细胞生成的影响 ,并用RT PCR的方法检测Meg 0 1人巨核细胞系细胞NF E2mRNA的表达。结果 :BMF CM促进成熟巨核细胞生成。BMF CM联合IL 11促进成熟巨核细胞生成的效果更佳。BMF CM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的生成。将 30 %BMF CM加入Meg 0 1人巨核细胞系培养体系培养 4h ,与对照组相比 ,NF E2表达增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骨髓 成纤维细胞 细胞生成 体外 条件培养液 IL—1 RNA RT—PcR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旺华 李花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56-1660,共5页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distributed widely.It exists in many organs.HMGB1 locates in nuclei and cytoplasm in normal condition.It involves in many activity of life(i.e.,duplication of DNA,cellular differentiati...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distributed widely.It exists in many organs.HMGB1 locates in nuclei and cytoplasm in normal condition.It involves in many activity of life(i.e.,duplication of DNA,cellular differentiation,gene expression).The immunocytes(i.e.,mononuclear macrophage and dendritic cells)secrete HMGB1 into the extracellular milieu when stimulated with LPS and cytokines.It acts a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activates inflammatory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As a late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and last long,HMGB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psis,so it may be 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index in evaluating severity of sepsis and may be an important and new therapeutic target in sepsis.It has been initially proved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细胞因子类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汉族肾移植受者MICA*008/A5.1基因与HCM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柏胜 罗奇志 +4 位作者 李立新 梅冰 邹义洲 邬力祥 余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肾移植受者MICA008/A5.1基因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分别检测91例肾移植受者和81例湖南汉族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的MICA008/A5.1基因,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HCMV-IgM抗体。结果...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肾移植受者MICA008/A5.1基因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分别检测91例肾移植受者和81例湖南汉族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的MICA008/A5.1基因,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HCMV-IgM抗体。结果:健康对照组MICA008/A5.1阳性率(56.79%)比肾移植受者组(34.07%)高(P<0.05)。两组研究对象中MICA008/A5.1基因阴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高于该基因阳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P<0.05)。结论:MICA008/A5.1基因阳性个体不容易感染HCMV,而阴性个体容易感染H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基因 人巨细胞病毒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甾体H42648对K562白血病细胞系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尹雅玲 何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甾体H42648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MTT实验,集落培养实验观察H42648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right-Gi-emsa染色,联苯胺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H42648对K562细胞的... 目的:探讨氨基甾体H42648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MTT实验,集落培养实验观察H42648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right-Gi-emsa染色,联苯胺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H42648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H42648作用K562细胞1~5d后,细胞计数和集落计数明显减少,第5d处理组的MT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联苯胺染色OD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观察其趋向成熟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4d后K562细胞膜上CD71表面标记表达阳性率为89.19%。结论:氨基甾体H42648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红系分化,提示该药可作为一种新型慢粒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甾体类药物 K562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白鼠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QY1细胞系的生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祁阳 杨晶 秘祖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Sprague-Dawley大白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t stem cells,MSCs)系体外长期培养的适宜条件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分析其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干细胞... 目的:探索建立Sprague-Dawley大白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t stem cells,MSCs)系体外长期培养的适宜条件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分析其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等方法培养并纯化骨髓MSCs,检测细胞生长的形态、换液时间、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贴壁率、染色体、培养条件和反复冻存后复苏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多次传代后的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MSCs原代培养10~12d时融合至80%~90%,不同的首次换液时间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1,P3,P10,P20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的倍增时间P1为34.2h;P3为33.9h;P10为31.8h;P20为30.6h。4代细胞任意两代之间的细胞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代后细胞迅速贴壁,约89%的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0h内。4代细胞任意两代之间的贴壁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20%的标准胎牛血清中,骨髓MSCs的增殖活性最高;在种植细胞密度为8×10^4/mL时,骨髓MSCs的增殖活性最高;吉姆萨染色显示P8代骨髓MSCs胞浆为淡紫红色,胞核为深蓝色,细胞内可见1~2个核仁;P8和P20代细胞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均正常,染色体核型组成均为42,XY,符合大鼠正常二倍体细胞系特征;反复冻存后复苏骨髓MSCs,其活细胞数〉85%。至今已体外培养10个多月。结论:QY1细胞系是纯的、可长期传代的细胞系,可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且其生物学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髓 QY1细胞系 SD大白鼠 生物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医学教育看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的改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华莉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0-1920,共1页
近年来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长学制医学教育。但我国开办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历史不长,目前对如何办好长学制医学教育还存在很多疑虑和争议。我们对美国和国内多所医学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医学院在生源与就业模式、课程计划... 近年来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长学制医学教育。但我国开办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历史不长,目前对如何办好长学制医学教育还存在很多疑虑和争议。我们对美国和国内多所医学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医学院在生源与就业模式、课程计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具有很多特点。首先,美国医学院招收的是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生,而我国的医学院校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美国学生必须经过11年的学习教育才能获得专科医生培训的机会,在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其次,美国医学院在临床实习前阶段都采用了跨学科的整合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还体现了与临床的早期接触。同时,美国医学院对教材的选择比较灵活,一般没有统一教材,由教师指定一些课余读物,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由于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美国医学院都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八年制的医学教育中可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的经验,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参考国外优秀的教材并编写更多特色教材,加强师资的交流和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具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Y1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系多向分化潜能的检测
12
作者 杨晶 谢祁阳 +2 位作者 张翼 向红霞 郭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检测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选用第5代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分别用成脂培养基、成软骨培养基、成骨培养基、5?氮胞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检测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选用第5代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分别用成脂培养基、成软骨培养基、成骨培养基、5?氮胞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培养液(诱导液1为10mmol/Lβ-巯基乙醇;诱导液2为2%二甲基亚砜和10-8mol/L地塞米松)对其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采用染色法、免疫组化法、RT-PCR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结果:在成脂培养基培养21d左右出现大量含脂滴的脂肪细胞,苏丹III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胞浆呈桔红色。在成软骨培养基培养21d左右有软骨结节形成,阿尔新蓝染色法将软骨结节染为深蓝色。在成骨培养基培养35d左右有凸出的骨结节形成,VonKossa染色法显示有黑色矿化结节形成。在10μmol/L5?氮胞苷诱导液中能出现自发性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肌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法显示心肌特异性的表面抗体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连接蛋白-43表达阳性,RT-PCR法检测有心肌特异性因子α-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在含有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诱导液中能出现呈直线排列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法显示血管内皮特异性表面抗体CD31和VIII因子表达阳性。神经诱导液1处理组出现神经元,免疫组化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表达阳性;神经诱导液2处理组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表达阴性。结论:本研究证实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细胞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提示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具有向多个胚层、7个方向分化的多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Y1骨髓间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 脂肪细胞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系统教学——《内环境》教学方案设计刍议
13
作者 涂自智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5-1886,共2页
"器官系统教学"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科界限,实现了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各学科的融合,对促进医学生学以致用、早期接触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受我国医学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机体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 "器官系统教学"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科界限,实现了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各学科的融合,对促进医学生学以致用、早期接触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受我国医学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机体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按目前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分工,其内容包括血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等,主要由组胚、生理和病生3个学科在不同的时段讲授,以致内容不连贯而重复,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如何借助器官系统教学平台,实现《内环境》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并加强与临床的结合,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系作为本课程的负责单位,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方案时,主要遵循2个基本原则:(1)切实整合组胚、生理和病生相关知识,去除重复内容,使本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病生教师在生理讲完生理性止血后,紧接着讲授DIC,丢掉原正常凝血过程的重复内容;(2)从理论课中匀出20%的课时,采用微课程讨论、PBL、文献赏析、病例报告或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式教学,如与临床医生共同组织临床血气分析或DIC病例PBL等。这些设计原则将保证本课程内容设置连贯而不重复、紧密结合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器官系统 《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组织因子途径的改变 被引量:15
14
作者 熊石龙 王前 +3 位作者 郑磊 包杰 文志斌 贺石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凝血酶原(FⅡ)及纤维蛋白原(Fbg)相对活性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和FⅦa均显著增加(P<0.0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FⅡ及纤维蛋白原(Fbg)亦显著增加(P<0.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S)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1),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FⅡ及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均<0.01)。两病例组比较,AMI组TF活性、抗原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更为显著(P<0.01);AMI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AICS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FⅦ:C在AICS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FⅦa及FⅡ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和AICS的发生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但其组织因子途径改变并不相同,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血液存在一定的高凝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 组织因子途径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昔帕明对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乐 刘伟 +5 位作者 廖琳玲 刘文礼 许建平 汉建忠 刘惠君 罗自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地昔帕明(DP)对脂多糖(LP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地昔帕明对照组(DP组)、模型组(LPS组)及地昔帕明处理组(DP+LPS组)。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 目的探讨地昔帕明(DP)对脂多糖(LP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地昔帕明对照组(DP组)、模型组(LPS组)及地昔帕明处理组(DP+LPS组)。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6h后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同时用ELISA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LPS可提高小鼠肺W/D、BALF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肺匀浆MPO活性、MDA和TNF-α含量(P<0.01),DP处理组可有效减轻LPS所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DP对LPS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肺TNF-α的产生,进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肺部扣押和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昔帕明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子因子-α 中性粒细胞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四省(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一线药物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雨晴 万李 +6 位作者 陈杏 刘海灿 蒋毅 赵秀芹 管茶香 万康林 袁秀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8-402,422,共6页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北4省、自治区(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2005-2011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757株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比例法...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北4省、自治区(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2005-2011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757株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比例法检测MTB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和乙胺丁醇(EMB)的敏感性,结合病例背景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检测了757株结核分枝杆菌,对SM、RFP、INH和EMB的耐药率分别为28.14%、26.68%、26.02%和7.53%,总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0.55%和18.63%。西藏、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总耐药率和MDR率分别为64.42%和42.94%、40.48%和23.81%、41.61%和3.36%、27.90%和11.29%。χ2检验结果显示,各省份间菌株对INH、RFP和SM 3种药物的耐药率以及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核病耐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病例类型。复治病例发生耐药的危险性是新发病例的2.582倍(95%CI 1.869-3.566)。结论中国西北地区耐多药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西藏和新疆。加强对结核病耐药性监测,规范化和针对性的全程治疗,防止疾病复发,是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一线抗结核药物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姜昕 周建华 +3 位作者 邓征浩 屈晓辉 蒋海鹰 刘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5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Notch1、HIF-1、V... 目的探讨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5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的表达。结果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96.9%(63/65)、93.8%(61/65)、73.8%(48/65),均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P<0.05);NSCLC中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otch1、HIF-1与VEGF蛋白间均正相关;Notch1蛋白与Notch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Notch1、HIF-1、VEGF蛋白及Notch1 mRNA在NSCLC中均表达上调,提示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NSCLC组织Notch1蛋白及mRNA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与转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NOTCH1 HIF-1 VEGF NOTCH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手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体会与文献回顾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杰 刘景平 +5 位作者 张治平 李建 肖格磊 廖新斌 金晨 刘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讨分流手术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时机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采取分流手术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经过。结果:7例患者颅内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出现与分流手术相关的... 目的:探讨分流手术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时机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采取分流手术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经过。结果:7例患者颅内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出现与分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未发生因分流手术造成的隐球菌播散及难治性隐球菌感染,也未发生因此导致的感染复燃。结论:分流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且不对抗隐球菌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手术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颅高压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Jagged1和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姜昕 周建华 +3 位作者 邓征浩 屈晓辉 蒋海鹰 刘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检测Notch1,Jagge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 目的:检测Notch1,Jagge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Notch1,Jagged1和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阳性强度分别为81.5%(53/65),83.1%(54/65)和93.8%(61/65),均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的阳性强度(P<0.05);NSCLC中Notch1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Jagged1蛋白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Notch1,Jagged1和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otch1,Jagged1和VEGF蛋白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有可能作为预测NSCLC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JAGGED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一线药物耐药状况调查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杏 李雨晴 +5 位作者 万李 刘海灿 赵秀芹 管茶香 万康林 袁秀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南4个地区(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2006—2013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500株结核分枝杆菌,用比例...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南4个地区(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2006—2013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500株结核分枝杆菌,用比例法药物敏感试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SPSS22.0中的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INH、RFP、EMB和SM的耐药率分别为30.40%、26.00%、9.80%和24.40%,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40.60%和27.20%;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的总耐药率和MDR率分别为64.10%和46.15%、59.54%和51.90%、28.88%和14.97%、20.19%和3.85%。χ~2检验结果显示,各地区间菌株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和病例类型是结核病耐药及耐多药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和四川的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严峻。应加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和预防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