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浅议——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技术创新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涂玲 卢光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66,共4页
回顾辅助生殖技术到干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探讨生物医学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结论是生物医学科学创新原理必须转化为技术创新原理才能进而转化为生产力。而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要... 回顾辅助生殖技术到干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探讨生物医学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结论是生物医学科学创新原理必须转化为技术创新原理才能进而转化为生产力。而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要通过产业化来实现,产业化促进了学科发展规模和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技术 创新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建 赵惠萍 +5 位作者 谢常青 林戈 杨胜 聂东宋 王绮如 卢光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2-228,共7页
胚胎干(ES)细胞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长期增殖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够模拟体内造血发育的过程。为探讨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的 分化的方法,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去... 胚胎干(ES)细胞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长期增殖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够模拟体内造血发育的过程。为探讨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的 分化的方法,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去饲养层,形成拟胚体(EB)培养3天后消化;采用基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细胞 因子的诱导体系,诱导8天后,种植到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7-14天。应用RT-PCR检测诱导细胞flk-1、BMI-1、scl、 Zeta-globin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KDR、CD34等造血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集落 细胞的表面标记。结果表明:①半固体培养基中出现20-30个细胞组成的集落,集落细胞再种植仍然能够形成大 小相似的细胞集落;另外一些较大的细胞集落中CD45细胞呈阳性。②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成内皮细胞样集落,Ⅷ 因子、KDR、UEA检测均为阳性。③在ES细胞内有少量flk-1、BMI-1表达,而scl、Zeta-globin基因不表达;自发分化 3天的EB可见flk-1、BMI-1表达上调;消化形成单细胞并诱导4天,检测到flk-1、BMI-1、scl、Zeta-globin基因的表 达,第8天仍然检测到flk-1、BMI-1、scl基因的表达,Zeta-globin基因不表达。④诱导8天的细胞中表达flk-1阳性细 胞的率为9.8%,CD34阳性细胞占总细胞量的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诱导分化 造血细胞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干细胞特性及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 彭琳 卢光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建立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探讨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hAECs生长倍增时间的影响以优化其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培养代数细胞多能干细胞的表面标记;通过体外添加诱... 目的建立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探讨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hAECs生长倍增时间的影响以优化其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培养代数细胞多能干细胞的表面标记;通过体外添加诱导因子的方法,探讨诱导hAE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在10 ng表皮生长因子培养下,hAECs可长期传代。hAECs表达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如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等;采用悬浮培养法诱导分化,可检测到胰岛发育、胰岛功能基因如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神经源素3、同源异形盒转录因子6、胰岛素、胰高糖素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并且随着外界葡萄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结论建立了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不添加动物血清);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横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微环境研究
4
作者 王建 林戈 +1 位作者 赵惠萍 卢光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将分化4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将分化4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血液血管干细胞标志KDR阳性细胞数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造血干细胞样的集落数,比较诱导分化效果;收集胎肝基质细胞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采用cDNA芯片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两组中KDR+细胞的比例为分别为:(1.06±0.20)%、(8.8±1.49)%;CD34+细胞比例为分别为:(1.25±0.16)%、(9.19±2.10)%;血岛样集落数量分别为0.9±0.36、10.6±0.63;上述结果均以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方法效率最高。基因芯片(hBMSCs/hFLSCs)中总共有240条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高表达,397条基因的在肝脏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对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hBMSCs高表达的相关的21条基因,推测可能与造血分化相关。结论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涉及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3a和Activin A共同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分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周静 李进 +1 位作者 林戈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Wnt3a和ActivinA存限定性内胚层诱导中共同作用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在无饲养层体系培养的人胚胎于细胞中,加入25ng/mLWnt3a和100ng/mLActivinA,共同作用不同时间(1~4d),收集不同作用时间点(0,1,2,3,4,5d... 【目的】研究Wnt3a和ActivinA存限定性内胚层诱导中共同作用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在无饲养层体系培养的人胚胎于细胞中,加入25ng/mLWnt3a和100ng/mLActivinA,共同作用不同时间(1~4d),收集不同作用时间点(0,1,2,3,4,5d)细胞,对原条、内中胚层前体标记Brachyury及限定性内胚层标记Sox17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统计阳性细胞总数,计算阳性细胞率。以看家基阕β-actin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对原肠作用基因(Goosecoid(GSC)、Mixll)及三胚层发育相关基因(内胚层基因Sox17、Foxa2,内中胚层前体基因Braarchyury,中胚层基因Flk-1,外胚层基闪Pax6,胚外内胚层基因Sox7、CDX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Wnt3a与ActivinA共同作用1~4d,均能获得限定性内胚层细胞,其中二者共同作用1d分别能获得(78.9±7.3)%Brachyury阳性细胞和(85.2±3.8)%的Sox17阳性细胞。RTPCR结果显示,在Wnt3a与ActivinA共同作用下,原肠作用基因及三胚层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时间有差异。【结论】Wnt3a和ActivinA共同作用1d,是有效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分化的最佳作用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限定性内胚层 WNT3A ACTIV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细胞因子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雷军 程腊梅 +1 位作者 谭孟群 王绮如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体外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因素。方法 :取胸部外科手术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肋骨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每皿 5× 10 5个的细胞浓度接种 ,9d后 ,瑞士 吉姆萨染色 ,计数集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 目的 :探讨影响体外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因素。方法 :取胸部外科手术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肋骨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每皿 5× 10 5个的细胞浓度接种 ,9d后 ,瑞士 吉姆萨染色 ,计数集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5 %~ 30 %的血清浓度范围内 ,骨髓间质干细胞集落数随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增多。bFGF ,IL 1α ,IL 3,IL 6等细胞因子可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 :血清浓度与细胞因子bFGF ,IL 1α ,IL 3,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增殖 血清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的自发分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 林戈 +1 位作者 赵惠萍 卢光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2-605,610,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mi1、Scl、gata2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6、8、10、12d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表达,并通过造血集落培养方法检测这些时间点造血集落形成能力,最后将拟胚体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12、15、18d CD45阳性阳性细胞数。结果造血干细胞早期基因KDR、Bmi1在hESCs中有表达,同时该基因随着拟胚体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第4~6天开始上调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cl,gata2在6~8d开始表达,并且维持高表达到12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hEBs中CD34阳性细胞数,发现其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多的趋势,6、8、10、12d分别为(1.4±0.4)%、(3.4±1.3)%、(5.5±2.2)%、(5.1%±1.7)%;6、8、10、12d的拟胚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检测形成的集落数在每105个拟胚体细胞中分别为0、7±2、37±11、89±29,P<0.01;集落细胞表达CD45,瑞士吉姆撒染色,可以检测到分叶核粒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对10、12、15、18d拟胚体进行切片染色,发现在这4d中可以明显观察到CD45阳性细胞的出现,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数量增多,分别为:0、40.5±15.09、178.6±55.89、253.0±52.04,P<0.05。结论在自发向造血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hESCs向胚层特异性细胞分化(前6~8d);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期(第8~12天);成熟血细胞大量出现期(15d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胚胎视网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锟 卢光琇 +4 位作者 高玲 唐罗生 王建 王涛 胡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视网膜干细胞。方法从胎龄第16d的SD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分离视网膜细胞并进行悬浮培养,观察细胞增殖以及自发分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β-Tubulin、GFAP和Recoverin的表达。结果原代细胞可形成悬...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视网膜干细胞。方法从胎龄第16d的SD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分离视网膜细胞并进行悬浮培养,观察细胞增殖以及自发分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β-Tubulin、GFAP和Recoverin的表达。结果原代细胞可形成悬浮生长的神经球,传代后能形成新的细胞球。原代及传代细胞大部分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分化后的细胞部分表达神经元标记物β-Tubulin或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少数细胞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记物Recoverin。结论分离培养的SD胚鼠视网膜神经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并具有多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干细胞 细胞培养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状态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杜娟 卢光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832,共5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指从早期胚胎的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出来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生命科学领域。E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不分化状态...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指从早期胚胎的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出来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生命科学领域。E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不分化状态是其应用的前提与基础,阐明这个分子机制非常必要。文章总结了维持hESC未分化状态机制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在维持ESC不分化过程中,分化抑制因子LIF、Oct-3/4及Nanog等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不分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血微环境对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惠萍 赵海军 +3 位作者 林戈 周菂 刘天成 卢光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卵黄囊基质细胞、人胎肝基质细胞和人胎骨髓基质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诱导效率,探讨不同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发生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的方法采用两步法:先用细胞因子培养形成5d... 目的:通过观察人卵黄囊基质细胞、人胎肝基质细胞和人胎骨髓基质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诱导效率,探讨不同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发生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的方法采用两步法:先用细胞因子培养形成5d的拟胚体,然后再模拟体内造血发生的微环境,分别用人卵黄囊基质细胞、人胎肝基质细胞和人胎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拟胚体10d,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flk,CD34和CD45表面抗原表达情况,观察3种基质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5d拟胚体与卵黄囊基质细胞接触培养10d生成的细胞表达flk,CD34,CD45百分率分别1.80%±0.56%,1.30%±0.14%,1.05%±0.63%;与胎肝基质细胞接触培养10d生成的细胞表达为flk,CD34,CD45百分率分别为34.0%±25.45%,38.4%±24.8%,72.6%±25.7%;与骨髓基质细胞接触培养10d生成的细胞表达flk,CD34,CD45百分率分别为2.50%±1.48%,3.20%±0.56%,1.65%±0.21%;5d拟胚体自发分化10d生成的细胞表达flk,CD34,CD45百分率分别为0.30%±0.07%,0.65%±0.07%,0.15%±0.07%。与自发分化10d比较,3种基质细胞与5d拟胚体接触培养,均能够促进拟胚体向造血细胞的分化,且胎肝基质细胞诱导的效率显著优于其他两种基质细胞(P(0.05)。结论:与卵黄囊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比较,胎肝基质细胞更有利于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造血细胞 卵黄囊基质细胞 胎肝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鉴定(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丽丽 林戈 卢光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7-1165,共9页
目的:利用人类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并对其全能性进行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 目的:利用人类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并对其全能性进行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hEFs,获得iPSCs,并对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以及检测表面标记,端粒酶活性,EB分化和畸胎瘤形成等,同时进行核型分析以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析。结果:所获得的iPSCs表达多能性细胞的表面标记,具有高的端粒酶活性,可在体内体外向内中外三胚层分化,与hESCs相似。经STR分析证实,iPSCs确实来源于hEFs而非胚胎干细胞的污染。结论: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hEFs可诱导获得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iPSCs,有助于进一步的表观遗传学重编程以及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慢病毒感染 胚胎干细胞 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vin A特异性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诱导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懿 周静 +1 位作者 林戈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Activin A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限定性内胚层(DE)诱导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信号通路分子,为hESCs向DE诱导分化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在人饲养层体系培养的hESCs中,收集100ng/mL 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 【目的】研究Activin A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限定性内胚层(DE)诱导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信号通路分子,为hESCs向DE诱导分化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在人饲养层体系培养的hESCs中,收集100ng/mL 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6,120h的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原条标记Gsc和Mixl1、中内胚层共同前体标记Brachyury、内胚层标记Foxa2和Sox17、中胚层标记Flk1、外胚层基因Pax6、多能性相关基因Oct4与Nanog表达水平的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rachyury和Sox1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人饲养层(HEF)培养体系上,高浓度Activin A能更快地促进中内胚层基因的表达并提高其表达水平;Brachyury和Sox17蛋白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表明,Activin A诱导12和48h就可检测二者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分别在诱导48和96h时达到高峰;hESCs高效分化为限定性内胚层细胞,DE细胞分化率为(81.7±5.4)%,并且体外的内胚层分化过程遵循从原条开始、经过中内胚层共同前体阶段、再到内胚层的发育过程,与体内发育规律相似。【结论】Activin A能特异性地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分化,转录调控Brachyury和Sox17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工程学 人胚胎干细胞 限定性内胚层 ACTIV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条件培养基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惠萍 卢光琇 王绮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从鼠胚胎干细胞获得具有造血重建功能的造血干细胞。方法:将ES-D3细胞形成4天拟胚体(4dEBs),再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和/或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诱导4dEBs生成造血干细胞。实验为mBMEC-CM+FLSC-CM组、mBME... 目的:从鼠胚胎干细胞获得具有造血重建功能的造血干细胞。方法:将ES-D3细胞形成4天拟胚体(4dEBs),再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和/或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诱导4dEBs生成造血干细胞。实验为mBMEC-CM+FLSC-CM组、mBMEC-CM组、FLSC-CM组,对照组。检测诱导生成的细胞造血干细胞特异抗原表达、造血相关基因表达、造血集落的形成以及造血重建能力。结果:从诱导ES-D3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生成的集落总数看,mBMEC-CM+FLSC-CM组诱导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mBMEC-CM+FLSC-CM组诱导生成的细胞能重建照射鼠的造血系统。结论: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造血重建能力的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干细胞 拟胚体 造血 造血千细胞 骨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集落形成细胞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惠萍 卢光琇 王绮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为观察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ous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conditional medium,mBMEC-CM)对鼠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集落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鼠胚胎干细胞系D3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line-D3,ES-D3)形成4d拟胚体... 目的:为观察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ous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conditional medium,mBMEC-CM)对鼠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集落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鼠胚胎干细胞系D3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line-D3,ES-D3)形成4d拟胚体(day-4 embryoid bodies,ddEBs),再用mBMEC-CM诱导4dEBs生成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on potential-colony-formation cell,HPP-CFC)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以形成造血集落的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mBMEC-CM诱导浓度、天数和诱导生成的细胞数与形成HPP-CFC和BFU-E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形成的HPP-CFC和BFU-E集落数均与诱导生成的4dEBs细胞数呈正相关(HPP-CFC:r=0.916,P〈0.05;BFU-E:r=0.927,P〈0.05),且均随着种入的细胞数(在1×10^7~4×10^7/L范围内)增加而呈现相应的增加。当种入的细胞数增加到5×10^7/L时两种集落数均不再增加。mBMEC-CM诱导浓度(在0~20%范围内)与其诱导生成的HPP-CFC和BFU-E数呈剂量依赖性正相关(HPP-CFC:r=0.909,P〈0.05;BFU-E:r=0.927,P〈0.01)。20%浓度mBMEC-CM诱导4dEBs来源的细胞于3,6和9d形成的HPP-CFC和BFU-E数,以诱导3d者最高,6d次之,9d最低。结论: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HPP-CFC和BF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拟胚体 造血 造血干细胞 骨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琦 林戈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复苏率,建立高效的冷冻保存方法。【方法】利用慢速冷冻、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冷冻3种方法保存人胚胎干细胞克隆,比较这3种方法的复苏效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复苏后细胞的OCT-4表达。...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复苏率,建立高效的冷冻保存方法。【方法】利用慢速冷冻、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冷冻3种方法保存人胚胎干细胞克隆,比较这3种方法的复苏效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复苏后细胞的OCT-4表达。【结果】开放式快速冷冻方法的克隆复苏率为(97.5±5.0)%,密闭式快速冷冻方法的克隆复苏率为(96.7±5.8)%,均极显著高于慢速冻存方法(25.7±4.1)%。解冻后的胚胎干细胞克隆仍然保持胚胎干细胞的特性。【结论】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冻存方法能够高效保存人胚胎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冷冻保存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培养体系下人胚胎干细胞神经诱导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丁 林戈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3个诱导体系下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的能力。【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在人、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或无饲养层体系中诱导10 d后,检测其胚胎干细胞和神经上...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3个诱导体系下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的能力。【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在人、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或无饲养层体系中诱导10 d后,检测其胚胎干细胞和神经上皮祖细胞相关基因(Oct4、Nestin、Pax6、Sox1、Sox2、Sox3、β-actin)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上皮祖细胞抗原标记Pax6、Musashi、Nestin和胚胎干细胞抗原标记SSEA4的表达。【结果】3种诱导体系下均有神经上皮祖细胞形成,均表达神经上皮祖细胞抗原标记Pax6、Musashi、Nestin及Pax6、Nes-tin、Sox家族基因。无饲养层体系诱导后的细胞,Oct4基因的表达高于有饲养层体系;其SSEA4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26.3±3.5)%,高于有饲养层体系;其Pax6和Musash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81.0±3.0)%,(79.0±4.4)%,均低于有饲养层细胞体系。【结论】人胚胎干细胞在有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体系中均可诱导分化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但无饲养层体系的效率相对较低,且有未分化胚胎干细胞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诱导 饲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李传昶 刘薇 +6 位作者 易军 李振宇 蒲晓群 杨天■ 谢启应 莫龙 陈晓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数量、表型、功能状态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数量、表型、功能状态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情况分为CCC形成组(A组,n=22)和无CCC形成组(B组,n=18)。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冠状动脉血单个核细胞,行DC体外培养与扩增,观察DC形态,检测收获细胞总数和DC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与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intensity,MFI),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结果:(1)冠状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成功培养出典型DC,两组DC形态上无差异;(2)A组收获细胞数为(3.95±1.41)×106,B组收获细胞数为(2.76±0.92)×106,A组收获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A组DC数为(1.54±0.96)×106,B组DC数为(0.99±0.46)×106,A组DC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4)两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MFI,CD1a与CD80,CD83,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及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SI为4.96±2.30,B组SI为2.66±1.04,A组SI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患者DC的数量显著增加,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2介导的Activin A信号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诱导分化的促进作用
18
作者 孙懿 周静 +1 位作者 卢光琇 林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SMAD2在Activin A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转染SMAD2基因siRNA或者过表达质粒后,收集经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6和120h的细胞各100ng/m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 【目的】研究SMAD2在Activin A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转染SMAD2基因siRNA或者过表达质粒后,收集经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6和120h的细胞各100ng/m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AD2与内中胚层共同前体标记Brachyury和内胚层标记Sox17的表达,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分析Activin A诱导中SMAD2和磷酸化SMAD2(p-SMAD2)表达的变化。【结果】在Activin A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干扰SMAD2后48h时才检测到Brachyury强表达,而单纯Activin A处理组24h就检测到强表达;Sox17的表达始终较单纯Activin A处理组明显降低,因此,干扰SMAD2直接抑制了Activin A的诱导作用。而过表达SMAD2,Brachyury和Sox17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ctivin A处理组明显增加,促进了限定性内胚层的发生;并且在Activin A诱导过程中,p-SMAD2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SMAD2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SMAD2作为关键因子,介导了Activin A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的分化,并转录调控Brachyury和Sox17的表达;SMAD2的磷酸化,激活并介导了Activin A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限定性内胚层 ACTIVIN A 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生长、凋亡和DNA完整性的影响
19
作者 罗树伟 林戈 +3 位作者 孙争 谢平原 刘天成 卢光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浓度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stem cells,hESCs)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化学限定性hESCs培养体系,以有饲养细胞培养体系作为参照,比较4、40ng/ml和100ng/mlbFG...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浓度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stem cells,hESCs)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化学限定性hESCs培养体系,以有饲养细胞培养体系作为参照,比较4、40ng/ml和100ng/mlbFGF对hESCs多能性标记、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①低浓度bFGF(4ng/ml)足以维持hESCs在化学限定性培养基(基础培养基DMEM/F12,N2,B27,简称NB体系)中培养;②bFGF可以抑制hESCs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对hESCs细胞周期没有影响;③bFGF有助于hESCsDNA完整性维持,在NB体系加入4ng/mlbFGF时,hESCs在DNA水平上存在75个异常区域,而在加入40ng/mlbFGF时,只存在1个异常区域。结论高剂量bFGF有助于hESCs体外快速扩增和hESCsDNA完整性维持。提高bFGF浓度为hESCs体外培养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干细胞 饲养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比较基因组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与小鼠囊胚嵌合的探讨
20
作者 徐小明 杜丽丽 +2 位作者 林戈 段馨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cells,hESCs)能否在小鼠胚胎环境中生存并参与其各个组织器官的分化,为hESCs与小鼠囊胚嵌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54枚受精后3.5 d(3.5days postcoitum,3.5 dpc)ICR品...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cells,hESCs)能否在小鼠胚胎环境中生存并参与其各个组织器官的分化,为hESCs与小鼠囊胚嵌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54枚受精后3.5 d(3.5days postcoitum,3.5 dpc)ICR品系小鼠囊胚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注射hESCs)、模拟注射组(注射针仅刺破透明带及滋养层细胞,但不注射细胞和溶液)及对照组(未注射),于注射后培养24 h统计囊胚完全孵化率。将稳定转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含有9~15个hESCs的小细胞团块,显微注射入3.5 dpcICR品系小鼠囊胚腔内,注射后分别于3,24,48,69,77,94和116 h,在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的定位与动态分布情况,并将嵌合体胚胎移植入假孕母鼠子宫内,分别于移植后第4天和第6天处死孕鼠,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在整个小鼠胚胎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注射后24 h,试验组和模拟注射组的囊胚完全孵化率分别为73.6%和77.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8.3%)(P〈0.01),有88.9%(32/36)的胚胎中的hESCs迁移并定位在小鼠内细胞团(ICM)及其临近的滋养层细胞上;体外培养48 h后,EGFP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减少;116 h后,只有1枚胚胎仍残留3~4个EGFP阳性细胞,且散在分布于ICM克隆之外。体内发育试验结果显示,将43枚注射后的嵌合体囊胚移植入6只代孕母鼠子宫内,获得了22枚脱膜,有17枚脱膜中含有胚胎,其中形态正常胎儿14枚,没有胚胎含有EGFP阳性细胞。【结论】hESCs很难与小鼠囊胚正常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干细胞 囊胚 小鼠 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