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奕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及鉴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受精后 4~ 12周的人胚中分离原始生殖嵴 /腺获得原始生殖细胞 ,以昆明种小白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在多种细胞因子... 目的 :探讨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及鉴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受精后 4~ 12周的人胚中分离原始生殖嵴 /腺获得原始生殖细胞 ,以昆明种小白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培养。结果 :获得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集落。传至 6代后 ,细胞集落呈典型的鸟巢状 ,碱性磷酸酶检测呈阳性 ,表达SSEA 1,SSEA 3,SSEA 4 ,TRA 1 6 0和TRA 1 81抗原 ,同时在体外能自发分化为多种细胞。结论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成功的将人原始生殖细胞在体外传 6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 原始生殖细胞 体外培养 碱性磷酸酶 表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戈 谢常青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4-484,共1页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囊胚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平衡易位综合征的发现及临床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胜湘 刘丽 伍汉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Y ,inv( 9) ,S+及 qh± 特殊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板块的临床遗传学特征和染色体平衡易位二者之间的内在遗传学规律。方法 :采用二项分布四格表方式 ,对 980例平衡易位 ,大Y ,inv( 9) ,S+及qh± 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将 1... 目的 :探讨大Y ,inv( 9) ,S+及 qh± 特殊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板块的临床遗传学特征和染色体平衡易位二者之间的内在遗传学规律。方法 :采用二项分布四格表方式 ,对 980例平衡易位 ,大Y ,inv( 9) ,S+及qh± 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将 10 0 9例的临床表现划分为四大主征 :自然流产、性发育异常、生育疾患及本人是病残者。结果 :10 0 9例平衡易位 ,大Y ,inv( 9) ,S+及 qh± 各自导致的主要临床特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P >0 .2~ 0 .5 0 )。结论 :该研究发现大Y ,inv( 9) ,S+及 qh± 导致的主要临床特征属“类平衡易位”综合征 ,表明了有性生殖过程中 ,配子之间分子水平的微小不等交换可能对后代产生遗传学效应 ,并可导致相应的临床特征 ,同时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性分化异常或影响个体表型和健康。这类携带者生育后代应做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平衡易位综合征 遗传学 研究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原理、方法及适应症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汶 卢光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一种非常早的产前诊断 ,指在胚胎着床之前即对配子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 ,检测配子或胚胎是否有遗传物质异常 ,选择正常胚胎进行移植。与传统的产前诊断相比 ,能避免选择性流产异常妊娠给妇女带来的心身痛苦。本...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一种非常早的产前诊断 ,指在胚胎着床之前即对配子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 ,检测配子或胚胎是否有遗传物质异常 ,选择正常胚胎进行移植。与传统的产前诊断相比 ,能避免选择性流产异常妊娠给妇女带来的心身痛苦。本文就该领域的发展及现状和其诊断原理、方法及适应症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原理 方法 适应证 PCR FISH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粘连素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9
5
作者 黄跃龙 宋增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8-342,共5页
钙粘连素 (cadherin)是主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之一 ,钙粘连素家族由功能结构相似的分子组成 ,它们介导细胞黏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 ,钙粘连素分子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黏附功能 ,还具有识别细胞、调控组织器官形态发生、介导细胞信号转导... 钙粘连素 (cadherin)是主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之一 ,钙粘连素家族由功能结构相似的分子组成 ,它们介导细胞黏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 ,钙粘连素分子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黏附功能 ,还具有识别细胞、调控组织器官形态发生、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甚至神经传导等更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机制也有关 ,而且不断有新的家族成员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连素 细胞黏附分子 信号转导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树伟 谢常青 卢光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从流产人胚前脑中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方法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本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特定的培养增殖培养体系分离纯化人胚神经干细胞 ,并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及分化潜能进行鉴定。结果 :... 目的 :从流产人胚前脑中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方法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本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特定的培养增殖培养体系分离纯化人胚神经干细胞 ,并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及分化潜能进行鉴定。结果 :从 8~ 1 0周龄流产人胚胎分离得到了神经干细胞 ,它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 ,并能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在人胚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神经干细胞 ,并能够在体外扩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 细胞鉴定 流产人胚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损伤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立 肖小满 肖红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室不孕门诊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扫查 ,发现有子宫畸形者 ,进一步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等检查。结果 :共发现子宫畸形 2 0例 ,其中双子宫 1 0例 ,双角子宫 4例 ,鞍形子宫 3例 ...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室不孕门诊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扫查 ,发现有子宫畸形者 ,进一步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等检查。结果 :共发现子宫畸形 2 0例 ,其中双子宫 1 0例 ,双角子宫 4例 ,鞍形子宫 3例 ,纵隔子宫 2例 ,单角子宫 1例。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较易探查到子宫畸形 ,子宫畸形的发现对于不孕症的治疗 ,预防与子宫畸形有关的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检查 诊断 子宫畸形 早产 孕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连锁分析 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 家系 DMD基因 (CA)n短串联重复序列 多态性 喧者检测 产前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腺相关病毒转导人骨髓CD34^+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小娟 王峰 +1 位作者 谭孟群 卢光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AAV2)载体能否有效转导人骨髓CD34+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构建、包装、纯化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2/GFP),转染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导后48 h在荧光显微镜... 目的: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AAV2)载体能否有效转导人骨髓CD34+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构建、包装、纯化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2/GFP),转染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导后48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并比较羟基脲(HU)处理前后rAAV2/GFP对CD34+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rAAV2/GFP对CD34+细胞的转染效率为5.3%±1.7%。经羟基脲预处理后达13.2%±2.8%,rAAV2/GFP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为23%±3.6%。结论:rAAV2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高于骨髓CD34+细胞,羟基脲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rAAV2对CD34+细胞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 造血干/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羟基脲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精子胞质内注射治疗严重男性不育和受精障碍102个周期的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林戈 刘薇 +4 位作者 陆长富 龚斐 唐正严 周虹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2-504,共3页
回顾性分析从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在我室接受单精子显微授精治疗的共 1 0 2个周期。以 2 0 0 0年2月为界 ,随着显微操作技术 ,的改进和操作环境的改善 ,后阶段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存活率 (90 6 % )、受精率 (73 3 % )、胚胎发... 回顾性分析从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在我室接受单精子显微授精治疗的共 1 0 2个周期。以 2 0 0 0年2月为界 ,随着显微操作技术 ,的改进和操作环境的改善 ,后阶段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存活率 (90 6 % )、受精率 (73 3 % )、胚胎发育率 (97 3 % )较前阶段 (分别为 68 8% ,39 0 % ,78 7% )有显著提高。两阶段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41 3 %和2 1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精子胞质内注射 不育 男性 受精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五胞胎减二胎术一例
11
作者 龚斐 李秀蓉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胎妊娠 减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