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转录另路剪接及其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段丽芳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5-649,共5页
另路剪接(alternativesplicing)是“有限”基因产生极其丰富蛋白最主要的原因,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相关基因的剪接变异表达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调节剪接变异产物的表达以恢复机体正常功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 另路剪接(alternativesplicing)是“有限”基因产生极其丰富蛋白最主要的原因,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相关基因的剪接变异表达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调节剪接变异产物的表达以恢复机体正常功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是药物基因组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路剪接 调节机制 临床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的研发进展及其临床药理学 被引量:38
2
作者 单慧 杜胤骁 +6 位作者 白鹤群 陈军霞 赫晓林 王倩 胡子鉴 吕承 陈小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01-708,共8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目前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黄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以及武汉协和2号方和...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目前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黄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以及武汉协和2号方和3号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黄芩素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黄芩素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抗病毒 免疫调节 临床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3
3
作者 吴卫华 康桢 +1 位作者 欧阳冬生 周宏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91-694,共4页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存在于多种植物之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对绿原酸的研究发展较快,目前研究表明绿原酸口服吸收率低,在血浆中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免疫...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存在于多种植物之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对绿原酸的研究发展较快,目前研究表明绿原酸口服吸收率低,在血浆中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降糖等多种作用。对CGA的深入研究,将为我们科学制药与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药理学 药动学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及其制剂的药理与免疫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贺福元 邓凯文 +5 位作者 唐昱 李鹏 黄胜 邱云 邹欢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5-329,共5页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了严重的免疫毒性反应,被停止生产使用,对制药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鱼腥草的用药沿革、产地、栽培、有效成分和制剂方法...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了严重的免疫毒性反应,被停止生产使用,对制药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鱼腥草的用药沿革、产地、栽培、有效成分和制剂方法对成分的影响、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免疫毒性研究进展等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鱼腥草及其制剂的药理与毒理作用,为正确认识其免疫毒性机制、研究致敏成分和改进制剂工艺及鱼腥草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免疫/毒性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岚 张伟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有着较大差异,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对这些药物产生抵抗的现象。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抗血小...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有着较大差异,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对这些药物产生抵抗的现象。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抗血小板药物疗效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综述概述了国内外对抗血小板药物在遗传药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遗传药理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降糖药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伟 王安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受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代谢性疾病。药物代谢酶、受体和转运体的遗传多态性对口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和降糖疗效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胞色素P450酶、转运体和受体多态性方面对5种主要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 糖尿病是一种受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代谢性疾病。药物代谢酶、受体和转运体的遗传多态性对口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和降糖疗效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胞色素P450酶、转运体和受体多态性方面对5种主要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氯茴苯酸类、双胍类、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的体内代谢和药物效应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药物反应 基因多态性 CYP450 受体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英姿 刘洁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9-1272,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龄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反应个体差异较大。与多巴胺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之间的... 帕金森病是中老龄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反应个体差异较大。与多巴胺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面,而对帕金森病治疗的遗传药理学研究相对较少。该文对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代谢酶和作用的受体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治疗反应个体差异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遗传变异 药物反应个体差异 多巴胺转运体 多巴胺受体 单胺氧化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地平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林勇 张伟 +1 位作者 杨天伦 孙振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西尼地平胶囊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3个临床试验中心招募病人,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阳性对照试验设计,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模拟剂洗脱期后,240例患者... 目的:评价国产西尼地平胶囊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3个临床试验中心招募病人,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阳性对照试验设计,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模拟剂洗脱期后,24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西尼地平胶囊组和西尼地平片组;分别给予西尼地平胶囊或西尼地平片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8周末,两组的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西尼地平胶囊组和片剂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分别下降11.5mmHg和11.3mmHg(1mmHg=0.133kPa,P=0.82),坐位舒张压分别下降14.1mmHg和16.1mmHg(P=0.50)。经8周治疗,西尼地平胶囊组和片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2%和77.9%(P=0.90)。西尼地平胶囊组和片剂组分别出现22和20例次考虑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心悸和头晕。服用药物后,两组心率较基线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009,P=0.0043)。结论:国产西尼地平胶囊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西尼地平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苏伐他汀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鲍美华 张轶雯 +1 位作者 程琳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34-240,共7页
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瑞苏伐他汀为临床常用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其药动学和药效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的遗传多态性对瑞苏伐他汀的体内代谢和临床疗效个体差异具有重要作... 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瑞苏伐他汀为临床常用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其药动学和药效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的遗传多态性对瑞苏伐他汀的体内代谢和临床疗效个体差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药物转运体、细胞色素P450酶和其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瑞苏伐他汀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瑞苏伐他汀 遗传药理学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他汀类药物疗效的主要转运体的遗传药理学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萍 宋金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44-351,共8页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BCRP/ABCG2)是人体内重要的转运物质,参与很多物质(包括他汀类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环节。一直...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BCRP/ABCG2)是人体内重要的转运物质,参与很多物质(包括他汀类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环节。一直以来研究者比较关注代谢酶等对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影响,而对转运体影响研究落后于代谢酶。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关注转运体对他汀类药物毒性的研究,现就影响他汀类药物疗效的主要转运体的遗传药理学因素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TP1B1 ABCG2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olins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涛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ficolins是天然免疫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分子,最早被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结合蛋白从猪子宫内膜中分离而来。ficolins与甘露聚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功能相似,能结合病原微生物的糖类配基,通过补体途径和调理吞噬作用消灭病原体,在天然免疫中发... ficolins是天然免疫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分子,最早被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结合蛋白从猪子宫内膜中分离而来。ficolins与甘露聚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功能相似,能结合病原微生物的糖类配基,通过补体途径和调理吞噬作用消灭病原体,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已发现M-ficolin,L-ficolin和H-ficolin 3种人类ficolin蛋白,分别由FCN1,FCN 2和FCN 3基因编码。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FCN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发现,FCN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FCN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易感性间的关系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OLINS 基因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药代药效动力学及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2
作者 李慕鹏 熊艳 陈小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4-222,共9页
替格瑞洛是2010年批准上市的抗血小板新药,属于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口服后迅速吸收,中位达峰时间约1.5h。与已有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具有显著优势:无需代谢激活故起效... 替格瑞洛是2010年批准上市的抗血小板新药,属于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口服后迅速吸收,中位达峰时间约1.5h。与已有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具有显著优势:无需代谢激活故起效迅速;与P2Y12受体呈可逆性结合,故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快。此外,替格瑞洛可以通过抑制非血小板细胞表面的P2Y12受体从而产生其他药理学作用。替格瑞洛的药动学特征不受年龄、性别、饮食以及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可迅速产生血药浓度依赖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同样有效。更重要的是,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不受具有多态性的药物转运体(ABCB1)和代谢酶(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替格瑞洛药动学、药效学以及遗传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药动学 药效学 遗传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T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远香 刘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代谢酶,COMT基因突变所引起COMT表达或活性改变,与多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目前对COM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s4680位,但是近来的一些报...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代谢酶,COMT基因突变所引起COMT表达或活性改变,与多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目前对COM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s4680位,但是近来的一些报道显示,COMT其他突变位点的重要性同样值得关注。该文将较为全面的对COMT的遗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反应个体差异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T 遗传药理学 多巴胺 帕金森病 重度抑郁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内分泌治疗与化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惠子 刘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34-340,共7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善以及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遗传药理学研究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寻找到了更多可利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将其成果应用于临床。遗传药理学旨在通过研究与人类药物代谢、排泄等相关的候选基因的变异,探讨基因多...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善以及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遗传药理学研究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寻找到了更多可利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将其成果应用于临床。遗传药理学旨在通过研究与人类药物代谢、排泄等相关的候选基因的变异,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个体、种族差异之间的关系。乳腺癌发病率在全球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激素治疗和化疗是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CYP2D6和ABCB1等基因的多态性已被证实与抗乳腺癌药他莫昔芬、蒽环类药物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有密切关系。抗乳腺癌常用药物他莫昔芬、紫杉醇、吉西他滨及阿霉素的临床治疗反应差异及其相关基因的遗传药理学机制研究为指导乳腺癌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他莫昔芬等抗乳腺癌药物的遗传药理学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个体化 CYP2D6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夏珂 郭兰燕 +3 位作者 赵震宇 Ali Sheikh Md Sayed 李非 杨天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检测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在湘雅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87名,根据糖代谢... 目的:检测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在湘雅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87名,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单纯冠心病组(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CHD组,n=3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CHD combin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group,CHD+IGT组,n=28)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combin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group,CHD+DM组,n=28),另选健康体检者31例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PN水平;为所有受试对象测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和肝、肾功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1)CHD组、CHD+IGT组、CHD+DM组患者血浆ADPN水平均低于NC组(P<0.05);2)与CHD组相比,CHD+DM组ADPN水平最低,CHD+IGT组次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PN与HDL-C呈正相关(r=0.483,P<0.01),与hs-CRP和冠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489,P<0.05;r=–0.25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ADPN浓度降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浆ADPN浓度更低,且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降低更显著;冠心病与糖代谢异常是影响血浆ADPN浓度改变的两个重要因素,血浆ADPN水平显著降低反映了上述两种疾病状态的叠加作用。ADPN联合HDL-C,hs-CRP,Gensini积分等血清学指标可为判断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冠心病 糖代谢异常 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群体指纹图谱信息量和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大黄和鱼腥草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贺福元 邓凯文 +4 位作者 黄胜 刘文龙 石继连 周宏灏 罗杰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2-1298,共7页
目的建立中药材群体指纹图谱信息量及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信息熵及遗传统计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以大黄醇提物及鱼腥草挥发油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中药群体指纹图谱信息量及制剂稳态质量控制的一次投料量数学模... 目的建立中药材群体指纹图谱信息量及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信息熵及遗传统计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以大黄醇提物及鱼腥草挥发油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中药群体指纹图谱信息量及制剂稳态质量控制的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大黄醇提物采用HPLC测定,在4.189μg进样量时指纹图谱的绝对和相对信息量较大,指纹图谱绝对信息量为1.535×109μV.s,RSD为37.23%,相对信息量为5.360×108μV.s.μg-1,RSD为19.42%;稳态质量控制一次投料量共需80 836 g。鱼腥草挥发油采用GC测定,指纹图谱的绝对信息量为2.472×107 mV.s,RSD为90.46%,相对信息量为5.353×106 mV.s.μg-1,RSD为80.96%;稳态质量控制一次投料量共需43 600 g(合9 544株)。结论中药的质量受中药遗传多态性影响,体现Hardy-weiberg群体平衡质量。大黄、鱼腥草平衡质量(一次投料量)远大于中国药典规定,其斗谱给药不能反映其遗传多态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y—Weinberg平衡质量 总量统计矩 信息熵 信息量 一次投料量 大黄 鱼胜草 斗谱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对左金缓释片多成分释放相似度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黄胜 贺福元 +4 位作者 刘文龙 李启泉 江欢英 聂志姣 罗杰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左金缓释片释放规律及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评价左金缓释片体外溶出液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结果:于1h至12h不同时间点所获左金缓释片溶出液指纹图谱的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的平均值分别为:2.620×1... 目的:研究左金缓释片释放规律及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评价左金缓释片体外溶出液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结果:于1h至12h不同时间点所获左金缓释片溶出液指纹图谱的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的平均值分别为:2.620×10^8μv·sec、74.599min、252.481min。;RSD分别为62.445%、1.268%、2.777%。与全溶样品指纹图谱相比,各时问点溶出指纹图谱相似度的最小至最大值为0.947~0.991,平均值为0.977,RSD为1.491%。结论: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能评价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溶出规律,控制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统计矩相似度 指纹图谱 左金缓释片 中药缓释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四气燃烧焓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启泉 贺福元 +4 位作者 罗杰英 皮凤娟 黄胜 江欢英 吴德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4-627,638,共5页
目的建立中药四气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建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的用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气数学模型,运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中药提取物、饲料及服药前后大鼠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并分析不同药性中药经大鼠体内代... 目的建立中药四气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建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的用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气数学模型,运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中药提取物、饲料及服药前后大鼠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并分析不同药性中药经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燃烧焓的变化,验证所创中药四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大鼠服用不同四气中药前后体内能量变化平均值分别为寒性组-5.218×104J、热性组4.885×104J、平性组1.175×104J和空白组-7.639×103J,组间进行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的以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性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不同药性中药引起机体的寒、热、温、凉的变化,可用来定量表达中药四性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气 燃烧焓 代谢产物 中药药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谷娟 严谨 +2 位作者 吴卫华 黄琪 欧阳冬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醛糖还原酶是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一员,广泛存在于血管、肾脏、心脏、脑、骨骼肌、视网膜、胎盘、神经等组织中。它以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磷酸(NADPH)为辅酶催化多种醛、酮类物质还原为醇。除促进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外,还参与多种氧化应激... 醛糖还原酶是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一员,广泛存在于血管、肾脏、心脏、脑、骨骼肌、视网膜、胎盘、神经等组织中。它以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磷酸(NADPH)为辅酶催化多种醛、酮类物质还原为醇。除促进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外,还参与多种氧化应激性疾病,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功能 活性 疾病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金方与黄连中小檗碱型生物碱提取动力学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贺福元 邓凯文 +3 位作者 吴德智 刘文龙 刘平安 周宏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中药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单复方中药成分溶出差异规律。方法:运用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黄连及左金方中小檗碱类生物碱的提取动力学行为;运用HPLC指纹图谱法同时测定黄连或复方中小檗碱类生物碱的含...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中药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单复方中药成分溶出差异规律。方法:运用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黄连及左金方中小檗碱类生物碱的提取动力学行为;运用HPLC指纹图谱法同时测定黄连或复方中小檗碱类生物碱的含量及ρ2、w0参数,运用吸水法测定V0、V1、V2参数;并用SPSS软件非线性拟合各成分提取动力学的M、α、N、β、L参数,用EXCEL依公式计算各成分K、k1′、k2′、ρ1、ρ2、tmax、cmax、AUC、P、D参数及偏差。结果:黄连的V0、V1、V2分别为47.02、6.75、446.23 mL;盐酸小檗碱、盐酸蛇根碱、盐酸巴马亭的ρ2分为0.720 8、0.564 7、0.625 7;w0分别为7.561%、1.220%、1.450%;单味黄连及左金方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蛇根碱、盐酸巴马亭药时曲线呈三室模型(R2>0.95),主要提取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251.6、249.3、343.9、172.8、287.63、175.4 min;cmax分别为4.958、0.7382、1.217、4.252、0.6055、0.9185 mg/mL;P分别为65.02%、60.00%、83.25%;55.77%、49.22%、62.81%;D分别为0.043 04%、0.052 62%、0.017 13%、0.018 25%、0.003 024%、0.012 89%。单味黄连与左金方提取动力学参数偏差以盐酸蛇根碱的AUC最大,为-1613%,以盐酸蛇根碱k1′最小,为-12.40%。k1′、k2′、ρ1均为负数,说明复方配伍溶出效果差于单味黄连,cmax、P、D均为正数,说明单味黄连溶出效果优于左金方配伍。其偏差值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中药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能客观地描述中药及复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行为,能定量表达其溶出差异,是研究中药复方溶解规律和提取工艺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动力学 数学模型 黄连 左金方 盐酸小檗碱 盐酸蛇根碱、盐酸巴马亭 溶解规律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