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态度以及统计学成绩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汉化版的统计学态度调查量表(survey of attitudes towards statistics-28,SA...目的调查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态度以及统计学成绩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汉化版的统计学态度调查量表(survey of attitudes towards statistics-28,SATS-28)测量医学研究生的统计学态度,通过自制问卷在线收集学生基础信息,通过学号关联期末成绩,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95名学生完成调查,量表情感维度得分为3.50(0.67),认知能力维度得分为3.50(0.67),价值判断维度得分为3.33(0.44),难度评价维度得分为2.71(0.86);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统计学基础是影响医学统计学成绩的主要因素;考试成绩仅与情感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且为弱相关(rs=0.106,p=0.010)。结论该校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时,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专业、统计学基础的学生面临的学习障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态度的引导。展开更多
目的: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发表数十个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工具,但目前全球并未就已有工具的规范使用形成共识。本研究旨在系统阐明当前国内外涉及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工具的特点,以期为工具...目的: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发表数十个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工具,但目前全球并未就已有工具的规范使用形成共识。本研究旨在系统阐明当前国内外涉及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工具的特点,以期为工具的科学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中检索并筛选从建库至2025年1月收录的与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相关的文献。建立资料信息提取表,从文献中提取儿童非故意伤害评估工具的基本特征、评估形式、定量计分方法和评判标准、评估维度、信度和效度,以及涉及的非故意伤害类型等。结果:共纳入50个涉及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的评估工具,其中35个评估工具评估2种及以上的非故意伤害类型。分别有38、2、3及7个评估工具采取儿童照护人自我报告、调查员询问、调查员现场观察及结合多种方式实施风险评估。评估工具涉及的4个维度为知识、态度、行为、环境,11个工具涵盖3个维度,仅1个工具全面涵盖4个维度。19个评估工具有明确的计分方法,14个评估工具有风险判定标准,11个评估工具同时有计分方法及风险判定标准,28个评估工具既无计分方法又无风险判定标准。22个评估工具已有信度和/或效度方面的评价。25个英文评估工具中,仅有3个有汉化版本。结论:目前暂无工具能同时满足6岁以下儿童所有常见非故意伤害类型风险评估的需要,建议在实践中结合具体用途选择恰当的工具。此外,针对现有工具的不足,建议开展优化工作,如翻译英文工具并评估其信效度、对缺乏评分方法和判断标准的工具制订相应的量化评估方法和评判标准、针对现有工具涉及不足的重要非故意伤害类型(如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开发适用于中国儿童的风险评价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disc)中从建库至2015年10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产妇配偶PPD发生率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及95%可信区间,并对评价时间、评价工具、研究地点及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合计产妇配偶3 819例.产妇配偶PPD的发生率为13.6%(95% CI:8.7%~21.3%),产妇与配偶PPD呈弱相关(r=0.295,95% CI:0.218~0.367).亚组分析结果:产后0~5+6周,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8.7%,产后6~8周为11.4%,产后8+1~24周为S.S%;以量表为评价工具时,配偶PPD的发生率为16.8%,以访谈为评价工具时为4.1%;内陆地区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2.2%,沿海地区为13.3%,香港/台湾为7.8%;低质量文献所报道的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3.0%,高质量的文献为9.1%.结论:我国产妇配偶PPD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以产后0~5+6周最高.产妇配偶PPD的发生与产妇PPD的发生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测算了糖尿病员工归因于吸烟、饮酒和肥胖的伤残负担,是油田企业员工较为全面的主要慢性病归因负担测算,能为其危险因素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作为员工糖尿病的负担指...目的本研究测算了糖尿病员工归因于吸烟、饮酒和肥胖的伤残负担,是油田企业员工较为全面的主要慢性病归因负担测算,能为其危险因素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作为员工糖尿病的负担指标。基于比较风险评估框架中的反事实归因法,估计了油田员工糖尿病与不同行为方式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ion fraction,PAF),利用危险因素暴露率及其与相关疾病关联强度(relative risk,RR)计算归因危险度,进而计算了YLD的归因。采用比例改变模型预测2030年油田员工在不同危险因素防控场景下慢性病的YLD率,计算危险因素防控可避免的糖尿病的YLD。结果根据比例风险评估框架计算的人群归因分值可得男性员工由于吸烟、饮酒和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归因分值均高于女性,女性在老年人群中归因负担较高,而男性在中青年时期归因负担较高。就男性而言,如果实现吸烟、饮酒和肥胖防控目标2030年的糖尿病YLD率较自然趋势分别下降17.53%、3.52%和56.20%。女性实现吸烟、饮酒和肥胖目标后的YLD率分别下降1.18%、1.32%和26.47%。糖尿病男性和女性员工均在肥胖防控假设达成后YLD率降幅最大。结论油田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健康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加强对员工健康的保障,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妊娠期体质量增加(GWG)与产后抑郁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6月2日前公开发表、报道有关GWG与PPD的文献。采用R...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妊娠期体质量增加(GWG)与产后抑郁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6月2日前公开发表、报道有关GWG与PPD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和R 4.0.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研究对象共50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GWG不足(OR1.02,95%CI 0.77~1.36,P=0.880)或GWG过度(OR1.13,95%CI 0.85~1.49,P=0.400)均与PPD的发生无关。对GWG不足和GWG过度的每一篇文献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新的合并OR值与原始合并OR值相比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按照研究地区、研究类型、PPD标准、样本量和是否控制混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GWG不足和GWG过度的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WG不足或过度与PPD无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不同妊娠时期的体质量增加与PPD的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态度以及统计学成绩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汉化版的统计学态度调查量表(survey of attitudes towards statistics-28,SATS-28)测量医学研究生的统计学态度,通过自制问卷在线收集学生基础信息,通过学号关联期末成绩,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95名学生完成调查,量表情感维度得分为3.50(0.67),认知能力维度得分为3.50(0.67),价值判断维度得分为3.33(0.44),难度评价维度得分为2.71(0.86);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统计学基础是影响医学统计学成绩的主要因素;考试成绩仅与情感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且为弱相关(rs=0.106,p=0.010)。结论该校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时,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专业、统计学基础的学生面临的学习障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态度的引导。
文摘目的: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发表数十个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工具,但目前全球并未就已有工具的规范使用形成共识。本研究旨在系统阐明当前国内外涉及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工具的特点,以期为工具的科学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中检索并筛选从建库至2025年1月收录的与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评估相关的文献。建立资料信息提取表,从文献中提取儿童非故意伤害评估工具的基本特征、评估形式、定量计分方法和评判标准、评估维度、信度和效度,以及涉及的非故意伤害类型等。结果:共纳入50个涉及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风险的评估工具,其中35个评估工具评估2种及以上的非故意伤害类型。分别有38、2、3及7个评估工具采取儿童照护人自我报告、调查员询问、调查员现场观察及结合多种方式实施风险评估。评估工具涉及的4个维度为知识、态度、行为、环境,11个工具涵盖3个维度,仅1个工具全面涵盖4个维度。19个评估工具有明确的计分方法,14个评估工具有风险判定标准,11个评估工具同时有计分方法及风险判定标准,28个评估工具既无计分方法又无风险判定标准。22个评估工具已有信度和/或效度方面的评价。25个英文评估工具中,仅有3个有汉化版本。结论:目前暂无工具能同时满足6岁以下儿童所有常见非故意伤害类型风险评估的需要,建议在实践中结合具体用途选择恰当的工具。此外,针对现有工具的不足,建议开展优化工作,如翻译英文工具并评估其信效度、对缺乏评分方法和判断标准的工具制订相应的量化评估方法和评判标准、针对现有工具涉及不足的重要非故意伤害类型(如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开发适用于中国儿童的风险评价工具。